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研究复方中药制剂对天府麻鸭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20只1日龄天府麻鸭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预饲7 d。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入0.5%(Ⅱ组)、1%(Ⅲ组)和1.5%(Ⅳ组)的复方中药制剂,试验期20 d。各试验组分别于0 、10 和20 d取样,分别测定天府麻鸭的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力、血清氧化与抗氧化指数及其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Ⅲ、Ⅳ组的平均体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增加(P < 0.01),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 < 0.01),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 > 0.05);Ⅲ、Ⅳ组胸腺指数,Ⅳ组脾脏指数,Ⅲ组C3含量,Ⅱ组IgA浓度和Ⅳ组IFN-γ浓度均有改善(P < 0.05),Ⅳ组C3、C4含量,Ⅲ、Ⅳ组IgA、IgM含量,Ⅳ组IgG含量和Ⅲ、Ⅳ组IL-4含量极显著增加(P < 0.01);试验Ⅲ组SOD活性与Ⅳ组T-AOC活性均明显增加(P < 0.05),Ⅲ、Ⅳ组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 < 0.01),Ⅲ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 < 0.05),Ⅳ组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Ⅱ组盲肠内细菌丰富度下降(P < 0.05),Ⅲ、Ⅳ组微生物多样性极显著降低(P < 0.01),其中包括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下降,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上升,拟杆菌属、丁醋丝膜菌属和巴恩斯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另枝菌属和嗜胆菌属的相对丰度则逐渐减少。试验表明,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够促进天府麻鸭的生长,提高免疫机能和抗氧化性能,并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短期和长期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日粮对育肥湖羊瘤胃内容物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日龄((60±10) d)相近、体质量((19.51±2.07) kg/头)接近的湖羊断奶公羔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枯草芽孢杆菌Ⅰ组(BSN)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BSH),每组12只羊。CON组饲喂基础饲粮,BSN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BSH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分别在正试期的第30天(短期)和第60天(长期)每组随机选择6只羊取瘤胃内容物和血清进行分析。【结果】① 短期和长期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粮对湖羊瘤胃微生物丰富度指数Chao 1指数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湖羊瘤胃菌群在门水平上,短期饲喂BSN组的螺旋体菌门、迷踪菌门相对丰度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长期饲喂BSH组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在属水平上,短期饲喂BSN组普雷沃氏菌属UCG-003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瘤胃球菌属1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长期饲喂BSN和BSH组湖羊普雷沃氏菌属UCG-003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② 短期饲喂BSN和BSH组湖羊血清代谢物中L-苹果酸、D-2,3-二羟基丙酸、5-氨基水杨酸、2-氮杂环丁烷羧酸、棕榈酰溶血磷脂酸、1-磷酸果糖、核黄素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BSN组5 磷酸脱氧核糖、丙烯酸、甘氨酰异亮氨酸、2-酮丁酸、1,2,4-偏苯三酚、β-D-半乳糖、丁酸乙酯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而3′-磷酸腺苷较CON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代谢物相关通路为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等。长期饲喂BSH组10E,12Z 共轭亚油酸、N4-乙酰胞嘧啶、吡咯烷酮羧酸、9,10-环氧十八烷酸、肌酸酐均较CON和BSN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高的关键通路为程序性坏死、鞘脂信号通路和鞘脂代谢。③ 属水平上差异微生物和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发现,普雷沃氏菌属UCG-003与大豆苷显著负相关(P<0.05),螺旋菌属2与3′-磷酸腺苷显著负相关(P<0.05),而瘤胃球菌属UCG-011与对苯二甲酸、喹啉酸、5,7-二羟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4H-色胺-4-酮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短期饲喂可调节湖羊瘤胃微生态平衡,使纤维降解有关的细菌相对丰度增加,但长期饲喂不仅调节能力降低,且长期大剂量(200 mg/kg饲粮)饲喂还会引起瘤胃微生物菌群失调;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可影响湖羊代谢过程,短期饲喂可能调控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等代谢过程,长期饲喂可能调控程序性坏死、鞘脂信号通路和鞘脂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犏牛、黄牛和娟姗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同一牧场放养的生理状态正常、年龄相近(1.5岁左右)的犏牛、黄牛和娟姗牛各6头,抽取瘤胃液于冻存管,放入液氮保存。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对供试牛瘤胃液样本基因组DNA进行V3~V4区扩增及测序,对所得序列处理后进行OTU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并利用Tax4Fun对菌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KEGG功能注释。【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犏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黄牛和娟姗牛(P<0.05)。门分类水平上,犏牛瘤胃液中厚壁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髌骨细菌门和纤维菌门显著高于黄牛(P<0.05),脱硫杆菌门和疣微菌门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属分类水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所属的各菌群中,犏牛瘤胃液中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和解琥珀酸菌属丰度显著低于黄牛(P<0.05);理研菌科_RC9菌群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犏牛和娟姗牛瘤胃中克里斯氏菌科_R-7菌群、瘤胃菌科_NK4A214菌群、g_norank_f_UCG-011和未分类毛螺菌科显著高于黄牛(P<0.05)。瘤胃菌群功能预测发现,犏牛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和翻译二级通路上的功能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但与娟姗牛差异不显著(P>0.05);黄牛二级通路中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功能丰度显著高于犏牛和娟姗牛(P<0.05)。【结论】犏牛和黄牛间瘤胃菌群组成差异较大,娟姗牛菌群组成介于犏牛和黄牛之间;犏牛瘤胃菌群发酵最具优势,可能为其适应高原地区严酷的生存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藏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21.27±0.38)kg的断奶母羔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相似,NFC/NDF水平为2.20(Ⅰ组)、1.39(Ⅱ组)和0.92(Ⅲ组)的全混合饲粮。试验期持续119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112 d。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细菌多样性及各类细菌相对丰度。【结果】(1)随着NFC/NDF水平的降低,瘤胃液pH显著增加,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丙酸和异丁酸占总挥酸含量的百分比以及总挥发酸含量逐渐降低,乙酸百分比及乙酸丙酸比逐渐增加(P<0.05)。(2)3组共产生347种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共有OTU为269种,占总OTU的77.52%。(3)Ⅰ组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低于Ⅲ组(P<0.05)。(4)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Ⅱ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厚壁菌门随NFC/NDF降低而降低(P<0.05);(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饲粮消化能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断奶公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饲粮适宜的能量水平。【方法】选取40只体质量(13.80±1.60) kg的3月龄陕北白绒山羊断奶公羔,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含量均为118 g/kg、消化能分别为9.16(Ⅰ组)、9.66(Ⅱ组)、10.16(Ⅲ组)和10.66 MJ/kg(Ⅳ组)的4种饲粮,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测算试验羊全期干物质采食量(DMI60)、平均日增重(ADG60)、料重比(F/G60)及每隔15 d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15)、平均日增重(ADG15),并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3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4 d。【结果】①饲粮消化能水平对DMI60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ADG60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F/G60影响不显著(P>0.05);各组试验羊DMI60和ADG60从高到低依次均为Ⅱ组>Ⅳ组>Ⅰ组>Ⅲ组,且Ⅱ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②各组试验羊的DMI15均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各组1~15,16~30,31~45和46~60 d的DMI15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组试验羊ADG15均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31~45 d的ADG15最高。③Ⅱ组试验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最低,葡萄糖、白蛋白、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随着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提高,试验羊血清游离脂肪酸、β-羟基丁酸和甘油三酯含量逐渐降低,总胆固醇含量逐渐升高。④Ⅱ组试验羊摄入总能和消化能显著高于Ⅰ组(P<0.05),粪能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Ⅱ、Ⅳ组试验羊总能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⑤随着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提高,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以Ⅱ组最高;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逐渐降低。【结论】陕北白绒山羊公羔断奶后45 d的饲粮最佳消化能水平为9.66 MJ/kg。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0.2%益生素对藏羊羔羊生长发育及其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藏羊6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组),益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产酶益生素(T组)。90 d饲喂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择6只试验羊屠宰取瘤胃内容物,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1) T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P<0.05),而C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T组(P<0.05);(2)两组间Shannon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和Ace(覆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3) C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相对丰度显著低于T组(P<0.05),而C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T组(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0.2%益生素能够明显促进藏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瘤胃有益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藏猪和DLY猪结肠的消化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为2种猪的生产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5头同一天分娩的藏仔猪和杜洛克×长白×约克三元杂交猪(DLY猪),饲养至210日龄,称量藏猪和DLY猪的体质量,并计算2种猪的平均日增质量。将藏猪和DLY猪屠宰后采集结肠粪便样品,分别利用Elisa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藏猪和DLY猪结肠消化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析2种猪结肠中以上差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LY猪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藏猪与DLY猪结肠中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藏猪结肠的6种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DLY猪(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相较于DLY猪,藏猪结肠中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科分类水平上,藏猪的普雷沃氏菌科、月形单胞菌科、红螺菌科、弯曲菌科、阿克曼氏菌科和紫单胞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瘤胃球菌科、梭菌科、消化链球菌科、肠杆菌科和浮霉状菌科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属和种分类水平上,共有8个菌属和4个菌种在藏猪和DLY猪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藏猪的月形单胞菌属、阿克曼氏菌属、弯曲杆菌属、马赛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以及纤维杆菌、普拉梭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梭菌属、艰难梭菌属、埃希氏菌属和大肠埃希氏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藏猪结肠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藏猪和DLY猪结肠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和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厚壁菌门和梭菌属相对丰度与乙酸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月形单胞菌属相对丰度与丙酸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藏猪和DLY猪结肠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均存在差异,表明藏猪和DLY猪结肠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影响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连作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通过16S rRNA 基因高通量测序对连作组(连作5年穿心莲的根际土壤)和对照组(连作5年穿心莲周边相同土质的未耕作自然土壤)样品进行测序分析,比较2组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 α 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连作组土壤中细菌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连作组土壤中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主坐标分析及分子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穿心莲连作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P<0.05)。从2个处理组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2769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分属于47门885属,穿心莲连作明显改变了土壤细菌在门和属水平上的结构分布。在门分类水平上,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Patescibacteria等11个细菌门是2个处理组的主要细菌类群,连作组土壤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1.97%和46.33% (P<0.05),而Patescibacteria较对照组减少了68.99% (P<0.05);在属分类水平上,有10个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变化显著(P<0.05),其中连作组土壤中有益生防细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Haliangium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78.40%和54.55%,而植物病原细菌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增加了804.17%。结论 穿心莲5年连作降低了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使土壤微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同时有益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病原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造成细菌群落结构改变。上述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土壤微生态平衡,可能是穿心莲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深松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5—2020年在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上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旋耕(RT)、深松(ST)和深松秸秆还田(STS)对0~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RT和ST相比,STS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细菌OTU数目和α多样性,土壤细菌群落存在显著分异。土壤pH、有机碳(SOC)、土壤含水量(SWC)、阳离子交换量(CEC)、全氮(TN)、碱解氮(AHN)与细菌α多样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RT和ST相比,STS处理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2.72~10.40个百分点,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6.98~11.10个百分点。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酸杆菌属(Acidibacter)、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小梨菌属(Pirell),与RT和ST相比,STS处理下芽孢杆菌属、酸杆菌属、假节杆菌属、黄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0.52~4.13个百分点。土壤pH、SWC及SOC、TN含量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SOC、TN、AHN含量及CEC与芽孢杆菌属、酸杆菌属、假节杆菌属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SOC、pH、SWC、CEC和速效钾(AK)是影响灰钙土土壤细菌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素。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新陈代谢为灰钙土细菌群落主要的一级功能。综上,深松秸秆还田可提高灰钙土土壤肥力和细菌多样性,改善农田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液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选择24只健康的8月龄、体重约25 kg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苜蓿组(G1)、苜蓿补饲精料组(G2)、玉米秸秆组(G3)和玉米秸秆补饲精料组(G4),试验期共25 d,其中预饲期20 d。在正式试验期第5天,经口腔采集瘤胃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瘤胃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相似性>97%的原则,4组样品共产生1 399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共享OTU 1 040个,约占总数的74.34%;各组α多样性指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门水平最优势菌为拟杆菌门,科水平最优势菌为普雷沃氏菌科,属水平最优势菌为普雷沃氏菌属,在所有占总细菌比例大于1%的瘤胃细菌中,G2组软壁菌门比例显著高于G3和G4组(P<0.05),G1组毛螺旋菌科比例显著(P<0.05)高于其他3组,其余各组菌群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得出,不同饲粮类型条件下,内蒙古绒山羊最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最优势菌科是普雷沃氏菌科,最优势菌属是普雷沃氏菌属;不同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菌群结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菌剂处理青贮甘蔗尾叶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青贮甘蔗尾叶在山羊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2只平均体重24.5 kg的努比亚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CK)及3个试验组(T1~T3),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CK组饲喂自然青贮甘蔗尾叶的全混合日粮(TMR),T1组饲喂经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及鼠李糖乳杆菌处理青贮甘蔗尾叶的TMR,T2组饲喂经黑曲霉、枯草芽胞杆菌及米曲霉处理青贮甘蔗尾叶的TMR,T3组饲喂经枯草芽胞杆菌和乳酸片球菌处理青贮甘蔗尾叶的TMR。预试期7 d,试验期42 d。饲喂结束后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菌剂处理青贮甘蔗尾叶对努比亚山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4个处理组努比亚山羊瘤胃液中最终获得的OUT数量排序为T3组(1637个)> T2组(1603个)> CK组(1576个)> T1组(1560个);各处理组间的Chao1指数排序为T3组> T2组> T1组> CK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下同);Shannon指数排序为T3组> T2组> T1组> CK组,其中T3组显著高于CK组和T1组(P< 0.05,下同);Simpson指数排序为T1组> CK组> T2组> T3组,各组间差异也不显著。在门分类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努比亚山羊瘤胃液中的绝对优势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为57.50%~65.40%,以T1组的相对丰度最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为14.39%~24.38%,T3组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也表现为T3组的相对丰度最高。在属分类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1)是努比亚山羊瘤胃液中的绝对优势菌属,其对应的相对丰度排序为T3组> T1组> T2组> CK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未知属f型拟杆菌目RF16菌(Bacteroidales RF16 group_norank)、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 UCG-001)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的相对丰度均表现为T3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经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处理的甘蔗尾叶青贮效果最佳,以其饲喂努比亚山羊可增加瘤胃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多样性水平,进而提高努比亚山羊瘤胃降解粗纤维的能力及机体对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杜湖杂交母羔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特性、养分消化率、血清生化代谢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全株玉米青贮在肉羊产业中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16±1.5)kg杜湖(杜泊羊♂×湖羊♀)杂一代断奶母羔羊7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以花生秧作为粗饲料来源的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为试验组分别用20%、40%和60%(DM)全株玉米青贮代替基础饲粮中花生秧。试验共11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00 d,包括饲养试验90 d和消化代谢试验10 d。【结果】(1)与基础饲粮I组相比,Ⅲ组羊1—30 d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且1—30 d、1—90 d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全株玉米青贮可以改善试验羊瘤胃发酵。随着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增加,试验羊瘤胃液中乙酸、丁酸比例及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丙酸比例显著升高(P<0.05),Ⅳ组羊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3)与I组相比,Ⅲ、Ⅳ组干物质、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Ⅱ、Ⅲ、Ⅳ组有机物、氮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粪氮排出量随着饲粮全株玉米青贮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Ⅱ、Ⅲ、Ⅳ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组尿氮排出量显著升高(P<0.05),使得Ⅳ组氮沉积率显著低于Ⅲ组(P<0.05)。(4)Ⅲ组羊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在90 d时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5)Ⅲ组羊血清总抗氧化力在90 d时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组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60 d和90 d时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水平在60 d和90 d时显著高于Ⅰ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当饲粮中添加40%(DM)全株玉米青贮时,可以显著改善肉羊瘤胃发酵,提高养分消化率,增强肉羊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促进肉羊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对饥饿胁迫的响应,测定了自由取食组、禁食3 d组、7 d、21 d和28 d组其体重与体长的比值(重长比)、比肝重和比脾重指数、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N/L)的比值的变化。重长比随饥饿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比脾重无组间差异(P0.05),比肝重在禁食21d后显著下降(P0.05)。单核细胞的百分比自由取食组显著高于禁食21d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自由取食组与其他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禁食21 d组显著高于禁食21 d、7 d和28 d组(P0.05),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禁食21 d组显著低于禁食7 d和28 d组(P0.05)。N/L的比值自由取食组与其他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但禁食21 d组显著高于禁食7 d和28 d组(P0.05)。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通过降低的重长比和比肝重来响应禁食的影响,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和N/L的比值的变化趋势多样,这可能与各自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添加来源于迪庆藏猪消化道的6种益生菌组合的复合益生菌对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影响。采集不同处理的12头(每组6头,对照组,试验组)猪的粪便,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粪便的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添加复合益生菌对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2)试验组粪便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中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提高(P0.05)。3)优势菌群分析发现: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极显著上升(P0.01)。属水平上,理研菌科_RC9肠群(Rikenellaceae_RC9_gut-group)的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4)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LDA Effect Size,LEfSe)发现:两组粪便菌群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LDA值大于2.0时,获得16个生物标记物,其中试验组获得6个生物标记物,对照组获得10个生物标记物。对照组和试验组LDA值最大的分别是毛螺菌科AC2044群(Lachnospiraceae_AC2044_group)和瘤胃球菌科_UCG_014(Ruminococcaceae_UCG_014)。5)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发现,两组代谢物质差异显著(P0.05),添加复合益生菌后雌马酚(P0.05)和香豆素K(P0.01)的含量上调。综上,添加复合益生菌后,丰富了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度,提高了抗病菌(瘤胃球菌科_UCG_014和理研菌科_RC9肠群)的相对丰度,提高了与抗病(雌马酚)和抗真菌(香豆素K)相关代谢产物的相对含量,具有潜在的益生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蛋氨酸羟基异丙酯(HMBi)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补充反刍动物日粮中缺乏的蛋氨酸(Met),尽管HMBi拥有过瘤胃特性,但仍有部分在瘤胃中降解.研究拟探究HMBi对犊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体重在(101±10)kg的84日龄断奶后荷斯坦母犊牛并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PC,0...  相似文献   

16.
覆膜种植对甘南高寒区苜蓿生长和杂草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甘南高寒区缺乏适宜的苜蓿栽培和苜蓿草地杂草防除技术,严重影响了该区域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甘南高寒区种植当年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为建立优质苜蓿草地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夏河高寒草地,比较垄沟覆膜、平膜、垄沟和普通种植方式对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结果】普通种植和垄沟种植下的苜蓿株高分别为14.4和19.1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和平膜种植(P<0.05)。垄沟覆膜下的苜蓿一级分枝数为7.7个,显著高于平膜(5.2个)、垄沟(4.8个)和普通种植(4.5个,P<0.05)。垄沟覆膜和平膜种植的苜蓿主茎粗分别为2.70 mm和2.50 mm,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垄沟和普通种植(P<0.05)。垄沟覆膜下的苜蓿根颈粗为6.19 mm,显著高于平膜种植(5.29 mm)(P<0.05);平膜种植下的苜蓿根颈粗显著高于垄沟种植(3.99 mm),垄沟种植下的苜蓿根颈粗显著高于普通种植(2.80 mm)(P<0.05)。垄沟覆膜种植下的苜蓿根颈入土深度为2.73 cm,显著高于平膜种植(2.24 cm)(P<0.05)。与普通种植和垄沟种植相比,垄沟覆膜种植苜蓿根颈入土深度分别提高了56.0%和29.4%。垄沟覆膜种植下的苜蓿干草产量为1 503.2 kg·hm-2,显著高于平膜种植(1 089.6 kg·hm-2)、垄沟种植(317.6 kg·hm-2)和普通种植(224.4 kg·hm-2)(P<0.05)。高寒区垄沟覆膜和平膜种植下0-10、10-20、20-30、30-40和0-40 cm土层的苜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垄沟种植和普通种植(P<0.05);除30-40 cm土层外,垄沟种植均显著高于普通种植(P<0.05)。供试苜蓿人工草地种植的第一年,共发现21种杂草,主要以香薷、乳浆大戟、节裂角茴香和藜等一年生杂草为主。垄沟和普通种植下的杂草物种数最多,分别为14.3和13.3种,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平膜(9.7种)和垄沟覆膜种植(9.3种);后二者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杂草总密度最高的是垄沟种植,为272.3株/m2,高于普通种植(241.7株/m2);二者显著高于平膜(74.0株/m2)和垄沟覆膜种植(86.0株/m2)(P<0.05)。杂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最高的是垄沟覆膜种植,为186.8 g·m-2;其次为平膜处理(157.7 g·m-2)、垄沟(88.5 g·m-2)和普通种植(79.0 g·m-2)。【结论】利用黑色地膜进行的垄沟覆膜和平膜处理提高了甘南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的株高、主茎粗、根颈粗、根颈入土深度和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苜蓿的根系生物量、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提高了优势杂草的生物量和株高,极大降低了杂草物种类和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补喂不同剂量竹叶提取物对泌乳期伊犁马抗氧化指标、血清蛋白、免疫指标和激素指标的影响,为分析竹叶提取物能够作为调节伊犁马母马抗氧化、免疫性能及激素的新型无害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同一草场放牧条件下体况相近的24匹母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匹马;对照组不添加竹叶提取物,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添加10、20、30 g/d,饲喂周期为60 d,在第0、15、30、45、60 d通过采集母马的颈静脉血液分析不同补饲梯度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1)血液中抗氧化因子:试验Ⅲ组MDA的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试验Ⅰ组(P<0.01)。(2)血清蛋白:试验Ⅱ组TP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Ⅲ组(P<0.05),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ALB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极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1);试验Ⅱ组GLB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Ⅰ组(P<0.01);试验Ⅰ组A/G极显著低于试验Ⅱ、Ⅲ组(P<0.01)。(3)血液免疫因子:试验Ⅱ组IL-1β、TNF-α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4)血液激素:试验Ⅱ组PRL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结论】补饲竹叶提取物能够提高泌乳期伊犁马的抗氧化性能。补饲竹叶提取物能够调节激素含量变化,改善泌乳期伊犁马乳汁分泌,提高其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探讨添加脂肪酸钙对放牧肉牛(婆罗门和BMY)超数排卵效果及血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的影响为目的。将48头供体分为Ⅰ(放牧或对照组)、Ⅱ(放牧+浓缩饲料500 g/d)和Ⅲ(放牧+浓缩饲料500 g/d+脂肪酸钙100 g/d)3组,从同期发情处理开始到冲胚结束试验期32 d,并对供体牛在8个处理时段进行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析E2和P4水平。试验结果表明:Ⅰ,Ⅱ,Ⅲ组供体牛超数排卵的排卵率分别为75.4%,74.4%和81.7%(P>0.05),受精率分别为81.4%,55.6%和93.2%(P>0.05);获胚(卵)数分别为7.0枚,6.3枚和7.3枚(P>0.05),可用胚数分别为3.9枚,2.6枚和4.7枚,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E2平均水平分别为0.57 pg/mL,0.47 pg/mL和0.63 pg/mL(P>0.05),P4平均水平分别为3.53 ng/mL,5.03 ng/mL和3.74 ng/mL,Ⅱ组高于Ⅰ,Ⅲ组(P<0.01)。表明适量添加脂肪酸钙能改善全放牧肉牛的营养、增强体质,促进排卵与受精,增加超数排卵的可用胚数;能使供体牛的E2和P4水平比对照组有所提高;添加效果冬、春季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土壤真菌群落对退化的响应,探索湿地退化机制,本研究以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未退化(ND)、轻度退化(SD)及重度退化(HD)区域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程度退化高寒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及结构差异,并结合理化指标进一步分析影响真菌群落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真菌群落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ND和HD区土壤中无显著差异(P>0.05);SD区土壤中的真菌群落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ND和HD区,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ND和HD区(P<0.05)。在不同程度退化区土壤中,真菌群落ACE和Chao1丰富度指数均随退化的加剧呈降低趋势。在3个区域土壤中,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最高;纲水平上,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为主导类群;肉座菌目(Hypocreales)、Pleosporales菌目、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的相对丰度均随退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属水平上,珊瑚菌属(Clavaria)、稻瘟病菌属(Magnaporthe)为优势菌属。LEfSe分析发现了11种可作为判断退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DA分析及蒙特卡罗检验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不受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在属水平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仅与土壤总有机碳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高寒湿地退化显著改变了土壤pH、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容重等理化指标,进而影响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