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正>2015年12月20日,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邀请中国农科院,山西、甘肃等省农科院,相关高校以及种子管理部门的专家,对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完成的"多抗高产夏谷新品种衡谷15号选育"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培育的早熟新品种"衡谷15号"综合性状优良,抗旱性突出,聚合了高产、抗旱、抗倒等优良性状。抗逆稳产、适合机收、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四川省攀枝花市科技局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攀枝花市农林院完成的"攀杂丝瓜1号"新品种选育进行了科研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农林院蔬菜专家利用丝瓜自交系配制的杂一代丝瓜新品种"攀杂丝瓜1号"具有早熟、丰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四川省攀枝花市科技局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攀枝花市农林院完成的"攀杂丝瓜1号"新品种选育进行了科研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农林院蔬菜专家利用丝瓜自交系配制的杂一代丝瓜新品种"攀杂丝瓜1号"具有早熟、丰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日前,四川省攀枝花市科技局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攀枝花市农林院完成的“攀杂丝瓜1号”新品种选育进行了科研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农林院蔬菜专家利用丝瓜自交系配制的杂一代丝瓜新品种—“攀杂丝瓜1号”具有早熟、丰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5):106-106
3月26日,河北省科技厅邀请同行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我校承担并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枣胚败育机理及早期幼胚挽救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明显,应用前景广阔,达到了中国枣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创新点为:1.通过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8月9日,张家口市农科院在康保县召开莜麦新品种"坝莜18号"现场观摩会,来自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的40多位专家和全国莜麦主产区内蒙古、山西、甘肃等省区的150多位技术人员出席了现场会。现场会位于康保县原种场连片种植的2 000亩现代化莜麦生产基地,全部种植"坝莜18号"。该品种长势喜人,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坝莜18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张家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科技》2013,(23):F0003-F0003
12月7日,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河北省农科院滨海所完成的“耐盐南瓜新品种滨红栗及滨籽1号选育”项目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科技》2004,(12):10-13
具有保健功能的水稻新品系 --伽马一号 由中国农科院水稻所主持完成的"伽马-1(基尔-1)号功能稻种资源的创新及其应用研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通过化学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对"秀水11"品  相似文献   

9.
"沧无1号""沧无3号"是沧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2个无核金丝小枣优良品种,2001年通过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认定,并于2002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优果品",2003~2005年在沧州市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科青1号"作为农业科技成果在2005年向国家科技部申请了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并得到了科技部的批准。经过2年品种示范及中试播种面积达到880.00hm2,取得产量1t/667m2鲜青料玉米的超高产记录。试验结果不仅显示出青藏高原的生态条件具有特殊的优势,还显示出"科青1号"具有相当优秀的高产性和适应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执行结果表明,"科青1号"成果转化项目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甘杂1号”种子纯度的SS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有效的鉴定"甘杂1号"种子纯度的SSR分子标记方法,为提高"甘杂1号"大田制种纯度提供分子辅助工具。【方法】以"甘杂1号"杂交种及其母本3131A和父本3116C种子为供试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甘杂1号"种子纯度,从200对引物中筛选出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的SSR引物,并将SSR引物鉴定的"甘杂1号"种子纯度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2对在杂交种和父母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引物(CB10569和Na12E03),且条带清晰可辨,即杂交种含有父母本的特异互补带型。将这2个引物在120株"甘杂1号"杂交种群体中进行重复验证,发现CB10569和Na12E03 2对引物鉴定出"甘杂1号"的种子纯度分别为82%,79.5%。SSR标记的鉴定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83%)基本一致。【结论】得到的2对SSR引物CB10569和Na12E03,可用于甘蓝型油菜品种"甘杂1号"种子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组织同行专家,在河北省迁安市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十五”期间承担的“863”项目中育成的日光温室越冬专用黄瓜新品种“中农21号”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3.
对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申福2号"以及坛紫菜传统栽培种在遭遇高温天气后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连续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坛紫菜壳孢子采苗下海栽培后,由于海水温度下降幅度小,比正常年份同期水温偏高1~2℃,造成传统栽培种的叶状体腐烂脱落、大规模减产,而在相同海域栽培的"申福1号"和"申福2号"却保持了叶状体的正常颜色和形态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受高温影响较小。上述结果证实,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和"申福2号"在海区栽培时对高温有明显的耐受性和生长优势,与它们在室内培养所表现出来的耐高温和快速生长特性的结果非常一致。在海区栽培条件下,其比传统栽培种可提高1~2℃的耐高温水平,具备良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4.
"科青1号"作为农业科技成果在2005年向国家科技部申请了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并得到了科技部的批准。经过2年品种示范及中试播种面积达到880.00hm2,取得产量10t/667m2鲜青料玉米的超高产记录。试验结果不仅显示出青藏高原的生态条件具有特殊的优势,还显示出"科青1号"具有相当优秀的高产性和适应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执行结果表明,"科青1号"成果转化项目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5.
"六苦2号"是贵州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从地方苦养品种中选育的苦荞新品种,2006年7月通过全国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号:国品鉴杂2006027),适宜在陕西靖边、青海西宁、甘肃定西、宁夏固原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由我国"以螨治螨"绿色防控专家张艳璇博士研发的"一种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虫生菌的控害方法"绿色防控成果,通过专家组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产品研制及大田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紫甘1号"杂种一代及其亲本为材料,以CTAB法提取子叶DNA,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种子纯度进行鉴定,并与田间纯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引物Bo-005在"紫甘1号"及其亲本间具有多态性,该标记鉴定200株杂种一代,种子纯度为98%,与田间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可以应用于"紫甘1号"的杂交种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由我国"以螨治螨"绿色防控专家张艳璇博士研发的"一种以捕食螨为载体携带虫生菌的控害方法"绿色防控成果,通过专家组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产品研制及大田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此项绿色防控创新成果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个芦笋全雄无性系杂交种"京绿芦4号",近日在北京农林科学院培育成功。由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农业部的种子管理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蔬菜专家、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等5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在田间鉴定了"京绿芦4号"的长势及全雄品种纯度,在组培室观看了亲本增殖、  相似文献   

20.
“临桃1号”品种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从“北京2号”(麦香桃)植株自然株系选育而成。经过连续10年(1996—2005年)的观察、对比、鉴定,其遗传性状一早熟优质性保持稳定。2005年6月7日,通过由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品种进行的田间考察验收,专家组一致认定:该品种具有成熟期早、色泽艳丽、果个大,风味浓,是一个新的早熟优质的桃新品种,是一个非常有市场前景的品系,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该品种的成功选育填补了我国早熟、优质桃品种领域的空白。2006年3月22日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