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花蛇舌草人工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进行了白花蛇舌草的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在水分充足的菜园砂质土上生长良好,而在干旱的山地红壤土上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白花蛇舌草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共有13个共有峰,除栽培白花蛇舌草外,与对照图谱相比,各地野生白花蛇舌草相似度均在0.90以上,说明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可用来对白花蛇舌草进行定性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测定了总还原力及Fe2+螯合力、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用95%乙醇与白花蛇舌草粉末按40∶1(m L∶g),在90℃下提取180 min,此时提取率最高,达(2.22±0.01)%。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总还原力,Fe2+螯合率最高为90%,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达79%、77%。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省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进行红外指纹图谱分析鉴别研究,采用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对云南省23个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和熊果酸、齐墩果酸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别出云南白花蛇舌草的主要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在1 800~800 cm~(-1)范围内,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在1 619、1 421、1 318、1 256、1 154、1 247、1 073、896 cm~(-1)等处均有较强的振动吸收峰,说明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组成结构相似,对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相关系数进行分组比较,发现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存在差异。结合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分析,可以为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的识别分析提供依据。红外光谱法快速、简便,能够反映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的整体化学成分信息,有助于白花蛇舌草的整体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定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云南不同产区白花蛇舌草的紫外指纹图谱,阐明不同产区间白花蛇舌草的相似程度和差异,为白花蛇舌草的真伪鉴定和品质鉴定评价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云南23个不同产区白花蛇舌草紫外图谱,考察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甲醇、水三种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各波段的稳定性及重现性,对紫外图谱进行平均值、平滑和二次微分处理,计算白花蛇舌草不同提取物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结果】建立的白花蛇舌草指纹图谱:最佳称样量为0.5000 g,乙酸乙酯、甲醇和水3种溶剂最佳提取时间分别为30、40、30 min,3种溶剂提取液在48 h内稳定。白花蛇舌草紫外指纹图谱显示,不同产区样品间最大共有峰率为92.3%,最小共有峰率为22.2%。【结论】利用紫外光谱结合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能阐明不同产区间白花蛇舌草的的相似程度,为白花蛇舌草药材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Cd、Pb污染对中草药白花蛇舌草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性水培实验,研究在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白花蛇舌草幼苗生长的变化趋势。【结果】Cd-Pb复合处理对白花蛇舌草主根长、株高、生物量的胁迫作用比同水平单一处理更强;Pb单一处理时,白花蛇舌草的主根长、生物量、叶绿素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d单一处理时对幼苗叶绿素有显著抑制作用。重金属胁迫下,使白花蛇舌草各项生长指标不低于正常生长的Pb最大浓度位于100~200 mg/L范围内,Cd最大浓度位于10~20 mg/L范围内。【结论】在Pb胁迫浓度大于200 mg/L,Cd胁迫浓度大于20 mg/L时均会不同程度的抑制白花蛇舌草幼苗的主根长、株高、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且复合胁迫的抑制作用强于单一胁迫。  相似文献   

7.
白花蛇舌草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景超  辛宁  丰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62-6162,6167
对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免疫、抗肿瘤、抗菌、抗化学诱变、抗氧化、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花蛇舌草是传统中药材,本试验对白花蛇舌草种子形态特征和发育进行初步研究。其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种子极为细小,直径约0.2~0.3 mm,千粒重5.0 mg;通过变温、变光可提高白花蛇舌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89.1%和76.5%,为规模化种植白花蛇舌草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曾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9-7330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中药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建议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标准为: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1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9.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该建议可以为白花蛇舌草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施肥对白花蛇舌草生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有效促进了白花蛇舌草生长,增加了其干物质积累,提高了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N,P2O5,K2O,有机肥分别为150,105,45,450 kg·hm-2的处理与其它施肥处理相比,能显著提高白花蛇舌草产量和活性成分的含量,为白花蛇舌草较适宜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7份产自德宏州的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德宏州白花蛇舌草中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黄酮、多酚及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23%、9.08%、18.12%、13.99mg/g、13.24mg/g和67.96mg/g,重金属元素Cu、Pb、Cd、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86mg/kg、4.58mg/kg、1.10mg/kg、0.07mg/kg和0.04mg/kg。其活性成分(黄酮、多酚、多糖)含量均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生长环境(降雨量、土壤、光照、海拔和气温)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仅有Cd含量超标,在人工种植的白花蛇舌草中要注意重金属Cd的调控,以保证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优化其提取工艺,对提取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为白花蛇舌草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白花蛇舌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对提取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提取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白花蛇舌草中黄酮的提取率达2.86%。白花蛇舌草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黄酮醇类。[结论]该研究为白花蛇舌草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萃取白花蛇舌草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符稳群  林雨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80-14681
[目的]确定微波法萃取白花蛇舌草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购自福建省漳州市白花蛇舌草(干燥)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乙醇浓度、微波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白花蛇舌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采取L9(3^3)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法萃取白花蛇舌草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乙醇浓度为60%,最佳料液比为1:30,最佳提取时间为60s。正交试验表明,影响白花蛇舌草黄酮微波提取的主要因素为乙醇浓度,其次为料液比和微波时间;在微波功率中低档的条件下,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80s,料液比1:25,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052%。[结论]微波提取技术可用于快速分析白花蛇舌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4.
薛春丽  郭俊明  李铁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22-11123
[目的]探究不同外植体、激素配比及光质对白花蛇舌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白花蛇舌草不同部位为外植体,进行较适外植体取材部位、光质和愈伤组织诱导激素配比的筛选。[结果]以新抽发的幼嫩茎尖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以MS+2,4-D3.5mg/L+KT0.5mg/L培养基在白光条件下培养较为有利于白花蛇舌草诱导愈伤组织。[结论]试验进一步优化了白花蛇舌草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案,为开发利用地方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总黄酮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设计,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工艺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45℃、酶用量1.4%、p H 5.5,按此工艺条件进行验证,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42%。  相似文献   

16.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别名蛇针草、白花十字草、龙舌草、鹤舌草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等功效,历来是我国民间的一种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野生草药,近年医学又证明其具有抗癌和护肝等功效.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区.  相似文献   

17.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出6对多态性较强的引物组合,构建了白花蛇舌草25份种质的AFLP指纹图谱.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8条谱带,其中多态带661条,占7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源地相同的白花蛇舌草居群多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不同来源地的白花蛇舌草居群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大,其中海南白花蛇舌草独自呈类,与其它省份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多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设计,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白花蛇舌草多糖工艺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2.9 h,酶解温度60℃,酶用量0.9%,p H 6.0;按此工艺条件,提取3次,白花蛇舌草多糖平均含量可达31.0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比较白花蛇舌草野生植株及其组织培养物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野生植株中的多糖含量为3.517%、试管苗中的多糖含量为3.041%、愈伤组织中的多糖含量为4.825%.白花蛇舌草野生植株与试管苗的多糖含量相当,愈伤组织中的多糖含量较野生植株的高.为通过细胞大量培养技术提取白花蛇舌草免疫多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带芽茎段、嫩叶与不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外源激素组合(6-BA、IAA和KT)对白花蛇舌草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发现,6-BA对3种外植体的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IAA和KT对带芽茎段和嫩叶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不带芽茎段的生长无显著影响,3种外源激素对白花蛇舌草的3种不同部位来源材料的丛生芽增殖均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材料的生长与芽增殖情况,发现以白花蛇舌草带芽茎段进行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3 mg/L IAA+0.3 mg/L KT;以白花蛇舌草的幼嫩叶片进行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5 mg/L IAA+0.3 mg/L KT;白花蛇舌草不带腋芽茎段进行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5 mg/L 6-BA+0.3 mg/L IAA+0.3 mg/L KT。同时发现幼嫩叶片或不带芽嫩茎作为丛生芽诱导起始材料比带芽茎段更理想,成苗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