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可对近180种农作物造成破坏,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能力强,成虫一晚能飞100 km以上,迅速传播。其自2019年入侵我国,已在26个省发现入侵和为害,并呈继续北迁的趋势,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将是一项长期重大的任务。目前,国内外对草地贪夜蛾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但易致使其产生抗药性和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开发有效、低风险的防控方法以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治理成为研究热点。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有效替代化学防治的经济、环保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线虫、病原真菌、病毒)、植物源农药及性信息素等对害虫进行科学防治。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概况,以期为今后科学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了昌宁县2019—2022年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情况,介绍了目前昌宁县草地贪夜蛾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指导昌宁县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是一种迁飞性、杂食性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适应性强、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和繁殖力强等特点。2019年1月由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等地,逐渐在我国传播蔓延,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与发展。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种类资源以及生物防治等,以期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并为应用天敌昆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迁飞性害虫,其为害严重威胁我国作物生产安全。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保障作物安全提供参考,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危害现状,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宣传培训、力争"治早、治小"的防控策略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等措施来提高作物本身的抗虫、耐虫性;种植抗草地贪夜蛾的作物品种;调整作物播期使作物易受草地贪夜蛾为害的敏感生育期与其主要发生期错开以减轻为害;将作物与趋避害虫、吸引害虫天敌的其他作物间作或轮作。化学防治根据田间种群监测及经济为害水平来决定是否需要防治,避免频繁、过量用药;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针对草地贪夜蛾蔓延危害的紧急情况,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迅速组织科研人员,奔赴云南省害虫发生区,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敌昆虫防控草地贪夜蛾的田间和室内试验,调查采集我国草地贪夜蛾天敌昆虫种类并评估防治潜能,为"以虫治虫"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2a来,草地贪夜蛾的迁徙引起了我国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其主要侵袭的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等,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迁入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并逐渐扩散到各省份,该害虫入侵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目前,我国尚无防治该虫的登记农药。本文主要对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药剂进行筛选试验,分析总结,并对此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更好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草地贪夜蛾天敌的种类、世界各国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实践等方面作一综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未来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赞比亚当地玉米田采集到3种草地贪夜蛾的卵寄生蜂,文中简要介绍了其形态特征、种鉴定和中间繁育寄主测定,以期为生物防治入侵非洲和亚洲的草地贪夜蛾提供天敌资源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草地贪夜蛾的特点、江城县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同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理化诱控几个方面就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在云南省瑞丽市玉米田间发现的一种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种类,为其人工扩繁及利用本地寄生蜂等天敌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7-9月,选择云南省瑞丽市德宏热带作物研究所基地的玉米田,采用普查方法调查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寄生率,在人工气候箱中建立黑卵蜂实验种群,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并分析其在室内对斜纹夜蛾卵粒的寄生率和寄生后的羽化率。【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将寄生于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确定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其在遗传上与巴基斯坦种群(T._remus_Pakistan_KY835081)更接近。在田间观察的15 d中,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有2 d均为0,其余各观察日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中最低均为57.1%,最高分别为100.0%和99.9%,平均分别为84.7%和83.6%。室内养殖观察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对斜纹夜蛾卵块的平均寄生率在95.00%以上,寄生后的平均羽化率为70.91%。【结论】在云南省瑞丽市玉米田间发现寄生于草地贪夜蛾卵块的黑卵蜂经鉴定为夜蛾黑卵蜂,在自然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寄生效果较好,具有开发为防控田间草地贪夜蛾种群天敌寄生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防治措施对甘蓝田昆虫天敌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香萍  王福莲  王文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54-1154,1156
在高海拔地区对甘蓝田昆虫采用不同防治措施,研究了天敌变化及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性信息素防治,天敌数量及种类均明显多于化学防治田,田间主要害虫蚜虫和小菜蛾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化防田,蚜虫被捕食率也高于常规化防田。应用信息素防治有利于保护天敌、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苹果小吉丁优势天敌控害效果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苹果小吉丁优势天敌生物学特性及控害效果.[方法]林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观察统计苹果小吉丁优势天敌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时期寄生率.[结果]苹果小吉丁幼虫优势天敌为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该天敌为单寄生蜂,成蜂喜光、喜温,雌雄比例接近1:1,一个世代历期约为30 d.6月上旬后,寄生率呈上升趋势,林间调查寄生率最高达到44.74;.[结论]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对野果林苹果小吉丁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可被利用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依据综防理论,研究了江汉稻区水稻生育期病虫发生规律和抗耐害能力以及天敌、有益微生物、环境、耕作栽培等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组份全系统的调节作用。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天敌,充分发挥作物、天敌、环境的综合效应,将病虫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的水稻病虫综防规范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

Natural enemi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est populations when they coincid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with those populations. Therefore, along with temporal synchronization,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pests and natural enemies is also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biological control. The aims of this review were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pests and their natural enemies in agro-ecosystems,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in precision pest management programs and highlight the relevant gaps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Spatial analysis by distance indices (SADIE) and geostatistics are adequate sets of statistical tools used to study spatial patchiness and association of pests and natural enemies, especially in field crops. 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pests and natural enemies is dynamic and many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can influence it.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there are important gaps in the research about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pests and natural enemies in orchards and stored products, as well as about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organisms. Mapp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ssociation of pests and natural enemies’ populations has not been used in precision biological control until recently. Precision applications focus on the targeted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inputs in management zones rather than whole-field treatments. Information about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ssociation of pests and natural enemie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p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through precision or site-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相似文献   

16.
绿叶挥发物及其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总结了绿叶挥发物的释放规律、代谢途径和对不同生物群落的生态调控功能,包括能诱导植物生成相关防御基因和防御化合物,自身及其诱导生成的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和花外蜜露能够在植株间传递预警信号、吸引和驱避植食性昆虫、协同或抑制昆虫信息素、招引寄生蜂,还能影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指出了在田间条件下天敌因受到背景气味、气象条件、害虫种群分布和数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达到理想的生物防治效果。因此仍需对植食性昆虫与天敌的化学遗传学和生态学、不同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重营养间的互作关系,以及不同植食性昆虫虫口密度对田间防效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明确虫害诱导挥发物中关键物质的多重生态功能,并确定虫害诱导挥发物的田间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梨小食心虫是北方果树最严重的食心虫之一,为了探索和利用其天敌昆虫资源,选择山西省太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2类样地,对其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的2种优势寄生性天敌种为舞毒蛾黑瘤姬蜂和亮黑伊乐寄蝇,该2种天敌室内羽化的高峰期多分布在0:00—13:00时段。在果树自然放养的A地,2种天敌并存,但以亮黑伊乐寄蝇为优势种。在人工管理频繁的B地,舞毒蛾黑瘤姬蜂为优势天敌种,亮黑伊乐寄蝇极少发生,并且天敌推迟发生。调查还发现,在梨小食心虫种群的盛发期,其数量变化和2种天敌的发生呈负相关,7月份后,2种天敌可对梨小食心虫形成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而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又是防治松褐天牛的关键措施。介绍了松褐天牛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组成及其生防利用情况,阐述了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及几种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天敌对松褐天牛的控制作用、利用途径及技术,并对今后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菜田潜叶蝇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严重危害豇豆和菜豆的2种主要潜叶蝇及其天敌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作了定量估计、结果表明,豇豆田唾蜂对美洲斑潜蝇有较强的控制效果,几种天敌对豌豆植物潜蝇控制效果不明显,菜豆田七星瓢虫和寄生蜂对蜿虫潜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龟纹瓢虫、异色瓢虫、蜘蛛、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瓣臀凹盾蚧(Phenacaspis kentiae Kuwana)是茶花、桂花的重要害虫。其捕食性天敌昆虫4种, 隶属于鞘翅目的瓢虫科、方头甲科和草蛉科,其中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onicus Endrby-Yonge)为主要捕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昆虫有4种,隶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的跳小蜂科和蚜小蜂科,其中糠片蚧恩蚜小蜂[Encarsia inquirenda (Silvestri)]为分瓣臀凹盾蚧的主要寄生蜂,其数量占寄生蜂总数的95.3%,其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寄生蜂的整体数量的消长变化。寄生蜂对分瓣臀凹盾蚧的自然寄生率为10.1%,捕食性天敌对分瓣臀凹盾蚧的自然控制率为78%。自然条件下,天敌昆虫对分瓣臀凹盾蚧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