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2021,(8)
正水稻螟虫是水稻生产发生最多、最广、危害最重的害虫,常见的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栽培方式演变和肥水管理的强化等,水稻螟虫在一些地方发生趋重,应采取综合得力措施防控。1.螟虫发生规律水稻螟虫的产卵期、卵孵化期如与水稻分蘖和孕穗、抽穗期相遇,水稻受害会多而重,反之受害会减轻。双季稻栽培区,食物源丰富,有利三化螟的繁殖,  相似文献   

2.
水稻螟虫是危害兰坪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危害率已高达16%~18%。针对水稻螟虫的生存周期及危害水稻的时期,确定水稻螟虫的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达到减轻水稻螟虫危害,保障水稻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产区发生呈加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地区水稻螟虫发生严重,重点是通过农业防治和调整防治策略,以及选用治螟药剂。本文将通过水稻螟虫发生的特性和防治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等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造成上百亿公斤的稻谷损失和因化学防治而造成的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培育抗螟水稻品种,是预防和控制螟虫和纵卷叶螟为害的重要措施.由于在现有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只有极少数野生水稻对螟虫具有一定抗性,而...  相似文献   

6.
[目标]研究中国华南稻田用药强度对水稻螟虫的抗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来自广东和广西的19个水稻种植县从1991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滞后一期针对水稻螟虫的总用药次数对当期水稻螟虫的发生级别有显著的正的影响。[结论]虽然水稻螟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但是不同地区的农民的用药行为都受到了水稻螟虫发生级别的影响,因此,长期来看滞后一期用药对当期水稻螟虫的抗药性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鳞翅目害虫取食危害。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防控方式,能干扰鳞翅目害虫的交配,控制其种群数量增长。本文作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高剂量自动信息素喷施系统对水稻螟虫、高粱螟虫和新型材料装置固体迷向丝对柑橘潜叶蛾的防治,评价其在泸州地区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应用性信息素技术对防控水稻、高粱、柑橘鳞翅目类害虫有较好的效果,防效和迷向率高于60.00%,其中:实施迷向技术后,水稻白穗率极显著低于常规防治区,高粱农药区的百株虫量和虫穗率均显著高于性信息素技术处理区域;实施迷向技术后柑橘叶片平均受害率低于20.00%,小于自防区和性诱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常德稻区螟虫种群的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通过对常德地区1956~2006年螟虫种群发生危害程度及规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危害规律的演变过程。[结果]常德稻区螟虫发生危害1957年之前以二化螟为主,1958~1969年以三化螟为主,1970~1986年三化螟、二化螟混合大发生,1987~2001年以三化螟为主,2002~2006年以二化螟为主。螟虫发生危害规律变化主要受桥梁田、有效越冬虫源田面积,水稻播期、品种和栽培方式及防治农药品种的变化的影响,使三化螟和二化螟经历了从次要害虫上升为重要害虫、混合大发生或相互交替变动的演变过程。[结论]该研究为常德稻区螟虫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水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程度在不断加深,此种害虫的特点是繁殖快、天敌少且人工防治的难度较大,所以这样就导致其会直接且严重的危害到水稻的产量及其品质。本文主要是针对水稻螟虫发生的条件以及防治等简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螟虫(主要指二化螟、三化螟)是稻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历年由于螟虫为害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一般减产5%,严重的达10—20%。特别是水稻三化螟,对麦茬稻、双季晚稻和杂交水稻(生育期长),为害造成大量的枯心和白穗,减产十分严重。历年来在螟虫防治上,长期多使用666粉剂,螟虫对此药产生一定的抗性,致使施药不断增加,防治效果下降,而且有一定的残毒性,影响人、畜健康。1978年进行了呋喃丹新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药效试验。从结果来看,呋喃丹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杀虫效果为98—100%,较666粉剂具有药效持续时期长、杀虫率高、无残毒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分析二化螟发生原因,推广应用螟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消灭虫源、采取栽培措施控制螟害、药剂防治等策略,达到降低螟虫危害的目的,实现螟虫的无害化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水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程度在不断加深.此种害虫的特点是繁殖快、天敌少且人工防治的难度较大.所以这样就导致其会直接且严重的危害到水稻的产量及其品质。本文主要是针对水稻螟虫发生的条件以及防治等简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试验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主要科目的害虫均有诱杀作用,尤其对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害虫的成虫诱杀效果显著,且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力极小,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水稻螟虫是沿江地区水稻上常发性害虫,是水稻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必须认真对待,重点加以防治. 1 重发原因及分析 1.1 越冬死亡率低,冬后基数高 1.1.1 冬、春季高温少雨天气有利于螟虫越冬与羽化.冬季气温偏高,春季雨水偏少,有利螟虫越冬和羽化.特别是 3~5月上旬是螟虫化蛹羽化的生理转换时期,代谢旺盛,呼吸消耗量大,此时如降雨量过多或长期浸水,极易导致幼虫及蛹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三化螟是湖北省水稻生产最大的害虫之一,近几年来,为害相当严重,特别是双季稻区的双季晚稻受害更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所以,消灭三化螟的为害成为当前水稻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我省防治水稻螟虫目前主要依靠药剂防治。各地实践证明,药剂治螟,虽能在短期内压低螟害,对保护水稻增产具有很大作用,但不能全靠这个方法。  相似文献   

16.
锐劲特等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喷施5%锐劲特悬乳剂40 mL、48%乐斯本乳油80 mL对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螟虫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75%和87.34%,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达到90.61%和90.34%,是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优良药剂;每667 m2喷施10%乙虫腈(酷毕)悬浮剂40 mL对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治效果达85.99%,是防治稻飞虱的优良药剂,建议进一步在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是安徽省内源性水稻害虫,常年发生较重。据预测,今年一代二化螟将在全省沿江和江南稻区大部偏重发生,其中皖西南部分地区大发生。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近年也有加重发生趋势。为切实抓好水稻螟虫防治和灰飞虱监测工作。现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18.
我县现有耕地21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40万亩,其中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螟虫是我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4-5万亩,在不防治的情况下,可造成粮食损失150万公斤以上。过去,在水稻螟虫的防治上,由于农户长期习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近年来水稻螟虫的发病现象越来越多,同时此种害虫还有繁殖快、天敌少以及人工防治难度较大的特点,所以其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的影响到水稻的产量以及品质问题。以下主要是对水稻螟虫生活习惯以及相应防治的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三化螟在水稻稻区普遍发生,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呈上升趋势,在部分稻区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对螟虫种群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