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正>泡桐分布范围广泛,适应性强,对气温、降水和大气湿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为河南省优势乡土树种之一,其经济价值较高,并适于与农作物间作。因此,在平原农区、浅山丘陵和山区营造农田林网和速生丰产林,实行"四旁"绿化和农桐间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泡桐是假二次分枝,特别是兰考泡桐在自然生长情况下,一般不能连续形成通直的主干,因此,通过人工抚育管理对泡桐进行人工接干,形成通直的干材,对于提高主干材质有  相似文献   

2.
利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兰考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有8个自然接干性状(接干高、主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形数、通直度、丛枝病等级)属于高度变异型(CV≥30);有10个自然接干性状(主干高、全干高、胸径、主干基径、主干1/2径、主干端径、接干1/2径、主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形率、主干平均削度)属于中度变异型(15≤CV<30);有4个自然接干性状(树高、主干形数、主干形率、冠幅)属于低度变异型(CV<15).(2)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兰考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上起着重要作用.(3)改良兰考泡桐的自然接干类型是改良兰考泡桐通直度和削度性状的关键.(4)一元方差分析表明,通直度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余的自然接干性状都存在极显著差异.(5)多元方差分析证明,无性系间自然接干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有8个自然接干性状(接干高、主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主干平均削度、通直度、丛枝病等级)属于高度变异型(CV≥30);有8个自然接干性状(主干高、全干高、主干1/2径、主干端径、接干1/2径、主干材积/全干材积、接干形数、冠幅)属于中度变异型(15≤CV<30);有6个自然接干性状(树高、胸径、主干基径、主干形数、主干形率、接干形率)属于低度变异型(CV<15)。(2)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在白花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种间杂交试验、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自然接干性状在杂种F1无性系水平上存在广泛而明显的遗传变异性。②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正反交试验揭示了4对假二叉分枝相对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无正反交效应的特性。③除通直度性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的自然接干性状都有极显著的差异性。④自然接干性状在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⑤大多数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无性系在胸径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少数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杂种F1无性系在绝大多数自然接干性状上都有显著性差异。⑥接干材积因子、主干材积因子和主干平均削度因子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其总贡献率为77.09%。⑦pfe12和pfe10是参试无性系中自然接干性表现最好的二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泡桐树冠结构对主干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泡桐冠幅、冠长、叶面积等方面研究了泡桐的树冠生育规律,分析了树冠结构对胸径、主干高度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泡桐胸径连年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是冠幅连年生长量;影响主干高度连年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是冠长连年生长量;影响材积连年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是单株总叶面积。造林密度和人工接干能影响泡桐树冠的生长发育,从而可相应地影响主干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杂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的自然接干性状不仅在杂种无性系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性,而且在杂种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②毛泡桐×白花泡桐的正反交试验揭示了4对假二叉分枝相对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无正反交效应的特性。③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在通直度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余的自然接干性状上都有极显著性差异。④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的通直度性状的差异不显著性是导致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普遍自然接干不理想的遗传学根源。⑤通直度性状的遗传改良是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和瓶颈。⑥C1和C6是所有参试的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中自然接干性最好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9501"作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期间选育出的泡桐新品种,以其主干通直、材质优良、生长迅速、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效益凸显而闻名,成为林农致富的首选用材树种。该文以"9501"泡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性及生长习性,提出泡桐育苗的较佳方案及营林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泡桐剪梢接干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年来,我们对低干泡桐开展了平茬接干、抹芽接干和目伤接干等人工接干试验,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最近几年,又在禹县褚河公社的余王林场、小刘林场、阁街林场三个泡桐试验基地和扶沟县江村公社林场泡桐试验基地上,对栽植1——2年的泡桐幼树,进行了连续两年剪梢接干试验,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使520亩,约13000多株泡桐幼树主干平均增高80%,接干新梢长度平均320厘米。现将泡桐剪梢接干效果归纳分析如下,供生产上参考(一)泡桐种类对剪梢接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泡桐接干类型划分及干形相关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11年生泡桐杂交种试验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株150棵,研究了23个与干形相关的性状。结果表明:泡桐接干类型分为难接干、徒长枝接干、连续接干3种;23个性状中有19个性状在不同接干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干形性状的前3个主导因子分别为接干材积、主干材积和主干尖削度,连续接干是泡桐干形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 泡桐是我国特有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同时也是农田林网化的理想树种.近几年来,我省农桐间作的面积逐年扩大,泡桐发展很快,为了给农桐间作、农田林网的营造提供足够的优质壮苗,特对不同的埋根密度对苗木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供参考.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南农学院苗圃、临颖  相似文献   

11.
从树木遗传学的角度开展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变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变异系数、变异模式、自然接干类型、自然接干优劣性、变异差异性、主成分结构、主成分贡献率、相关性模型、生长杂种优势、速生性、广义遗传力、遗传增益和样木干形上都完全相同或大体相似,而没有本质性差别.②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是泡桐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性状.③白花泡桐×兰考泡桐,与泡桐杂交育种史上应用最多和育种成就最大的种间杂交组合:毛泡桐×白花泡桐,具有同等重要的杂交育种意义.④在泡桐的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多世代遗传改良中,必须同等对待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而纠正过去长期忽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杂交育种倾向.  相似文献   

12.
泡桐是河南省重要的乡土速生树种和传统出口商品。随着全省群众性泡桐育苗、桐农间作和四旁绿化的开展,有一些影响泡桐生产的病害问题,急待研究解决。例如泡桐炭疽病不仅常使播种苗大量死亡,在多雨地区还常引起根生苗和大树早期落叶;泡桐丛枝病则是幼树和大树上的严重病害,轻者影响生长,重者全株死亡.现将历年来对全省泡桐病害的种类、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所获得的初步资料,综述如下,供各地参考和指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树木遗传学的角度进行了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正反交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变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正反交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变异系数、变异模式、自然接干类型、自然接干优劣性、变异差异性、主成分结构、主成分贡献率、生长杂种优势、速生性、广义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上都完全相同或基本相似而无本质差别。(2)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正反交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是泡桐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性状。(3)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正反交具有同等重要的杂交育种意义。(4)在泡桐的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多世代遗传改良中必须同等对待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而纠正过去长期只重视毛泡桐×白花泡桐而忽视白花泡桐×毛泡桐的杂交育种倾向。西北林学院学报24卷  相似文献   

14.
泡桐剪梢接干法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在生长上有一个特点,在泡桐主茎和分枝上分别有顶芽、腋芽,顶芽每年落叶后,均因组织不充实而枯死,第二年由顶芽以下2—4节的腋芽萌发对生的枝条,形成假二叉分枝,由于愈接近顶端的腋芽发育愈瘦弱,所以,萌发的新梢愈接近顶端生长势也就愈弱,因而,在自然接干情况下,一般腋芽不能形成通直的接干新梢。只有当主茎或分枝受到刺激时(如重截、环割等),由于养分在伤口下部积累,促进下部腋芽萌发,  相似文献   

15.
泡桐在我国分布广泛,生长快,材质好,既适合四旁绿化和成片造林,又适于华北、中原广大地区实行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用途十分广泛。本文总结了泡桐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泡桐在我国分布广泛,生长快,材质好,既适合四旁绿化和成片造林,又适于华北、中原广大地区实行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用途十分广泛。本文总结了泡桐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白花泡桐天然杂种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田问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白花泡桐天然杂种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自然接干性状在天然杂种无性系水平上具有广泛而明显的遗传变异性.(2)除通直度性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的自然接干性状都有极显著性差异.(3)自然接干性状在天然杂种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4)接干高和通直度性状的高度变异性在影响白花泡桐天然杂种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状况和一般表现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N1和N11是参试无性系中自然接干性表现最好的2个无性系.(6)估算了一些重要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18.
泡桐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等特点,既适合四旁绿化和成片造林,又适合实行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用途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泡桐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9.
泡桐属于假二叉分枝的植物,其顶芽一般冬天自然死亡,形成主干低矮,弯曲,影响材质。同时泡桐又有向上生长的本性,在其生长过程中,枝干上的不定芽不断发出徒长枝。但由于徒长枝不是处在人们所愿望的位置,仍然达不到理想的干形,为了培育高杆无节泡桐良材,掌握泡桐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因势利导。培育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积累与归还,是衡量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生态系统研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国外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国内对针叶林的研究已开始。泡桐(Paulownia)是我国分布广泛的树种之一。由于其具有生长迅速、材质良好和繁殖容易等特点,因而在我国中部平原和丘陵地区大量栽植。其中河南栽植数量最多,目前现存株数已有三亿株。人工泡桐林树种单一,层次单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人工栽培群落。同时不少地区实行农桐间作,大量泡桐引入农田。泡桐林物质流的循环,不仅对泡桐林本身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