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奶牛泌乳阶段的饲养管理有利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既然要科学合理饲养管理,就要清楚奶牛泌乳期的各个阶段特征,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本文详细介绍在产乳初期、盛期、中后期,母牛的产乳量,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方法。奶牛泌乳期一般是指产后15~200天,从产生初乳到产奶结束。这段期间既要合理供给营养,又得考虑成本的问题。只有饲养管理得当,才能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比如,奶牛产乳初期(产后15天)应该以恢复体况健康为主,  相似文献   

2.
奶牛同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d的一段时间,产前15d为围产前期,产后15d为同产后期。奶牛围产期是下一个泌乳期的准备和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奶牛的体况、分娩、产后泌乳和健康情况。如果此时饲养管理不当,轻则增加乳  相似文献   

3.
奶牛的产后护理是奶牛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与奶牛场的效益息息相关。在此期间,由于奶牛分娩后整个生理代谢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做好奶牛产后护理,或使用错误的护理方法,奶牛产科疾病和代谢类疾病接踵而至。本文主要阐述奶牛产后护理要点,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辛学 《农村百事通》2007,(12):46-46
奶牛的饲养管理可分为4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0-305天)、干乳期(产后306-365天)。其中产前30天(第2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和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奶牛的围产期包含产前21 d到产后21 d,对奶牛的生产来说,围产期是特别重要的阶段,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奶牛的泌乳及繁殖能力。如果在此阶段出现问题和疏忽,会导致奶牛发生酮病及胎衣不下等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救治,严重时,会造成奶牛或者胎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奶牛的阶段饲养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1~305天)、干乳期(产后306~365天)。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到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也直接关系到产后发情、配种、妊娠以及下一胎的产奶量等,关键100天需注意预防和控制以下几种疾病:1.酮病是奶牛最主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整…  相似文献   

7.
辛学 《湖南农业》2006,(9):19-19
奶牛的饲养管理可分为4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天~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0天~305天)、干乳期(产后306天~365天)。其中产前30天(第2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到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也直接关系到产后发情、配种、妊娠以及下一胎的产奶量等,在这关键的100天其管理需注意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8.
奶牛不孕症发病率一般为30%~40%,如何防治奶牛不孕症的发生,提高奶牛繁殖能力,是奶牛饲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从防治奶牛卵巢囊肿、防治奶牛子宫颈炎和子宫炎、提高奶牛受胎率、加强产后管理、抓好泌乳盛期和中期的饲养等方面提高奶牛繁殖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的后备母牛及不同泌乳阶段的成年母牛在日粮、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方法上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论是后备母牛还是成年母牛都必须分群饲养管理。1.成年母牛按泌乳阶段分群一般可分为五群:①干乳期(60天),自停奶日期至分娩日期之前。此期对奶牛产后及乳房健康至关重要。②围产后期(15天),自分娩日期至产后第15天(产后半个月内)。此期对奶牛的健康及以后的产奶量是关键饲养期。③泌乳盛期(110天),  相似文献   

10.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分别介绍了奶牛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饲养与管理,以期为奶牛饲养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2004,(7):19
奶牛的饲养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1~305天)、干乳期(产后306天~363天)。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抓好这100天的管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控制围产期疾病的发生:1、酮病:可引起整体能量代谢的紊乱。2、产后瘫痪: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3、胎衣不下: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牛。孕牛的饲料配合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同时注意妊娠后期的适当运动。4、皱胃移位:由于分娩的应激使血钙浓度降低,肌张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1.泌乳奶牛阶段饲养法 泌乳奶牛阶段饲养法即依据奶牛不同的生理阶段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产房期:指母牛分娩至产后15天,此期为母牛身体恢复期.因食欲不良,采食量减少,体重剧烈减轻,为此,应增加采食量,防止过度减重.要供应优质的粗饲料和精饲料,在产后6~15天,每天约加精料0.5千克,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此期精料日饲喂量按每100千克体重喂1千克精饲料,日粮中粗饲料与精饲料之比按干物质计为54∶46.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的后备母奶牛及不同泌乳阶段的成年母奶牛在日粮、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方法上都是不一样的。要想提高饲养效益,不论是后备母奶牛还是成年母奶牛。都必须分群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1奶牛的膘情控制饲养奶牛的主要目的是产奶,各个泌乳阶段对奶牛膘情要求有所不同。膘情一般要求适中,过瘦表明奶牛营养不良,过肥易造成营养过剩、饲料浪费,还容易引起难孕及产后肥胖综合征、脂肪肝等疾病,产奶量也不会提高。定期对牛群进行膘情评定,并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养方案及日粮配方,可提高生产水平,降低饲养成本。奶牛的膘情评定采用5分制,低分膘情瘦,高分  相似文献   

15.
刘学恩 《油气储运》2007,(12):34-35
奶牛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半个月和产后半个月这段时期,包括妊娠后期和泌乳初期。由于奶牛在这一阶段生理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抵抗力下降.稍有不慎极易患病,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因此,加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犊前后的各15天之内的一段时间。由于奶牛这一个月的特殊生理状况,使这一时期成了奶牛饲养管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因此,加强该阶段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的发病率和死淘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显著地增加奶牛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奶牛生产实践表明,奶牛60%~70%死亡发生于犊牛阶段,犊牛饲养管理是奶牛生产管理的关键之一。这一阶段对饲养管理要求条件较高、技术难度较大。如果这一阶段的管理不当或技术失误,会给奶牛经营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奶牛的健康长寿、产奶能力、繁殖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1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高低。围产期分为围产前期(产前21d)和围产后期(产后15d)两个阶段,在奶牛生产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也就是围产期。这期间奶牛要经历多次日粮转变以及产犊、泌乳等重大生理转变及随后的能量负平衡,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已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之物,奶牛业也就随之而发展起来。但是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尤其是农村的散养户,由于饲养管理技术不够完善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在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简述如下,以供参考。1犊牛阶段尽早吃到初乳初乳是奶牛产后5~7天内所分泌的乳汁。初乳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尤其是免疫球蛋白,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A,这些物质有利于增强犊牛的免疫和促进胎便的排出。同时,犊牛刚出生后,肠粘膜组织处于驰缓状态,有利于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其后,肠粘膜逐渐收缩,出生后…  相似文献   

20.
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差异很大,采用阶段饲养能更好地满足各泌乳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奶牛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一个泌乳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围产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奶期。本文阐述了奶牛各泌乳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