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皖稻54号     
韩鹏 《作物研究》2004,18(4):243
品种来源:皖稻54号,原系号88-93,1988年由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农科所配组,其组合为88-22邀83-486×(泗稻8号×苏引粳1号)妖×T1003,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1993年引进后代材料,通过优中选优,系统选育而成。199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属粳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156.2d,在淮北地区150d。株高105.6cm,根系发达,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株型紧凑,主茎叶片14片,叶片宽厚挺举,叶色浓绿,成熟时秆青籽黄。平均每穗总粒数173.2粒,结实率77.2%,千粒重26.1g。米质较优,整精粒率6…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皖稻153作直播稻示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892S”作母本,“RH00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008013),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阐述了皖稻153作直播稻栽培的示范效果,总结了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五工稻1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五常市种子公司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工程研究所合作,利用航天卫星搭载五优稻1号,经航天卫星搭载辐射诱变选育而成,原代号:航稻97-5.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皖稻153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皖稻153(1892S/RH0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皖稻153亲本特征特性及主要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粳稻新组合皖稻7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庆瑢 《杂交水稻》2004,19(6):71-72
用优质不育系爱知香A与恢复系MC2051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粳新组合皖稻76(爱优518)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省肥、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晚粳新品种皖稻94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稻94是巢湖市农科所培育的晚粳新品种,具有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米质优等特性,于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成为安徽沿江地区晚粳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垦稻9号、垦稻10号与空育13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作物研究》2004,18(4):268
垦稻9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黑交871×牡87-1894杂交育成,原代号:垦94~227.200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皖稻1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2301S与广亲和恢复系H7058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和抗旱等特点,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临稻10号     
品种来源:临稻10号(原代号94-7)是临沂市水稻研究所以临89-27-1为母本,日本晴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0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53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00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于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05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稻105(协优801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8019(78039/轮回42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好、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2003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皖稻93是宣城市农科所用自育的光温敏不育系X07S与优质两系恢复系Wh2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力较强的特点,2003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皖稻129(培两优98)系安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培矮64S与自选父本红9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红糙米杂交晚籼新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优质早籼新品种皖稻85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皖稻85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稻新品种。经过多年试验、试种和示范,表现出米质优、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好等特点。200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粮食局评为市场畅销优质米品种。  相似文献   

15.
稻光1号   品种来源:“通粳793“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1988年以“秋光“为母本,以“京引127“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皖稻91(又名协优CW-18)系安徽省怀远县纯王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CW-18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好、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17.
九稻53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早代开始米质、抗性同步跟踪鉴定,后代系谱法处理育成的优质、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粳稻品种,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5049.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技术、特征特性、适应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皖稻18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稻18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的三系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稻瘟病抗性较强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新稻18号.中粳常规水稻品种.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该品种集超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07001.并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支持: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并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授权证书,品种权号:  相似文献   

20.
新稻50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水稻品种,于2016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新稻50号的主要特征特性、米质分析情况、产量表现等,并从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