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确定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2007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乙酰甲胺磷乳油喷雾防治菜青虫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5d,处理2(浓度1800g/hm2)防治效果为79.08%,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3(浓度2475g/hm2)防治效果为83.26%,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及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本试验采用不施药、硫酸铜、微生物菌剂(1号菌剂、2号菌剂、3号菌剂)等方式处理马铃薯。结果表明:2号菌剂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为2 653.33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7.62%,高于其他处理组。3号菌剂处理下的平均感病率(36.87%)和平均病情指数(7.19%)均最低,分别较对照降低15.04%和13.4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效果方面,3号菌剂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治效果达63.16%,其次是2号菌剂,平均防治效果达50.10%,但所有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均优于硫酸铜处理。因此,综合感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等因素,得出2号和3号菌剂可作为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或土传病害防治的有效菌剂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它发病率高、蔓延讯速,如不及时防治,损失严重。目前在生产上也有不少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但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会出现抗性,防治效果下降。为了选择多种防治白粉病的有效农药,由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最新研制的30%翠泽悬浮剂,进行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试验和使用剂量以及对草莓的安全性等,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者就甘肃省苹果产区矮化密植苹果新品种的抗病性和药剂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烟富10’‘福布瑞斯’及‘响富’对炭疽叶枯病、斑点落叶病的抗性较强,‘秦脆’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强;克菌丹和苯甲丙环唑对‘福布瑞斯’‘响富’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丙森锌和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对所有供试品种苹果斑点落叶病和炭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好,代森锰锌和腈菌唑对所有供试品种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5.
用80%烯酰吗啉WDG的不同剂量和目前推广使用的高、低档药剂类型,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传统药剂品种比近年上市的药剂品种效果差,80%烯酰吗啉WDG40g/667m2处理药后7d的防治效果达83.53%。  相似文献   

6.
蕹菜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严重时经济损失达50%以上。福州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甲霜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由于连年大面积单一多次使用,最近几年防治效果降低。为此,笔者引入43%好力克悬浮剂,并就其对蕹菜白锈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药效试验,以期解决生产上蕹菜白锈病防治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世代增殖快,虫态复杂,使用单一药种防治效果欠佳。为了探索不同药种复配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2007年我们在本市新港李袁蔬菜生产基地进行7种复配剂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7-2008年在美国杏李上进行了不同施药时间对李实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末期施药虫果率最低,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信都红籽瓜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选择5种药剂对红籽瓜炭疽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80%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对红籽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为96.10%;其次为50%绿亨6号水溶性粉剂,平均防治效果为90.03%;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混配剂及甲基托布津的防治效果较差,分别为51.07%、46.70%。绿亨2号和绿亨6号值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药剂对胡萝卜黑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胡萝卜生长期的黑腐病发生特点和症状特征设立了胡萝卜黑腐病的病情分级标准,并就7种不同类型药剂对胡萝卜黑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不同类型药剂对胡萝卜黑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并且随着防治效果的提高,增产效果明显增加|其中效果最好的为40%百菌清悬浮剂(SC),防效为76.38%,产量增加84.21%。  相似文献   

11.
就防治杨树天牛采取两种不同的药剂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前2周,向排粪孔塞入磷化铝片剂后封口,防治效果达90%以上;注入40%的氧化乐果乳油后立即封口,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临泽县沙河镇新民村等13个行政村枣食心虫为研究对象,实施了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枣食心虫在甘肃临泽小枣园1年发生2代,果内危害时间4天左右,1虫只危害1果,无转果为害习性。第1代幼虫于8月上旬开始老熟脱果,脱果后入土结夏茧化蛹;第2代幼虫于9月中下旬开始脱果,入土结茧越冬。正常情况下,脱果达到3龄以上的幼虫可以安全越冬,来年春天出土。不同药剂对枣食心虫防治效果差异显著,1 000和1 500倍液20%阿维·联苯水乳剂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分别为80.88%、90.91%;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最差,校正防效分别为52.94%、68.18%。  相似文献   

13.
设施栽培甘蓝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DB61/T399-2007)适用于陕西省内设施栽培甘蓝病虫害的绿色防治,防治目标是对虫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病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核心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应用铜铵合剂在番茄植株发病前和初期进行喷雾( 300~400倍液)并结合浇灌(250~300倍液),能明显减轻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防治效果达70%以上,与0.1%硫酸锌混施,防治效果可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防治李红点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方法,测定8种药剂对李红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种供试药剂对李红点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对李红点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进一步试验表明,3种不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交替使用对李红点病的防治效果在89.76%以上。基于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和戊唑醇对李红点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防治李红点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宝力克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表明:使用72.2%宝力克水溶性液剂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宝力克800-11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25%的甲霜灵500倍液相当,14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草药膏状制剂防治果树腐烂病技术,2005年在临汾市推广应用1.7万hm^2,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据调查,治愈率达94.44%~97.83%,单侧愈合宽度6.0~11.2mm,防治效果优于常规药剂防治方法,且无污染,有利于生产绿色果品。  相似文献   

18.
“果病灵”防治柑桔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500倍其防治效果可达88.5%、与“可杀得”500倍的防治效果86.5%相当。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的40%福星乳油防治梨叶片和果实黑星病,结果表明,其4000倍液和8000倍液防治效果在98.6%~99.7%,明显好于50%多菌灵800倍液的防治效果(77.3%~80.2%),建议使用浓度8000液。  相似文献   

20.
番茄棉铃虫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好266600山东省菜西市植保站王德旭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山东省近几年发生尤为严重;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其产生较高的抗药性,用药量成倍增加,防治效果逐年下降,并严重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及杀伤天敌。棉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