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阉割对延边黄牛肉质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6月龄左右的延边黄牛公牛20头,其中10头采用手术法阉割,所有试验牛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至36月龄屠宰。结果表明:公牛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阉牛(P0.05),公牛肉的剪切力值极显著高于阉牛(P0.01);阉牛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阉牛的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高于公牛(P0.05),阉牛的背膘厚极显著高于公牛(P0.01)。公牛与阉牛肉的蒸煮损失、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阉割能够提高延边黄牛牛肉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2.
选取24头22月龄不同代次的湘中黑牛(安格斯牛×湘南黄牛)并分为3个处理:F2公牛、F1阉割公牛和F1未阉割公牛,进行100 d的强度育肥,测定安格斯杂交肉牛的肥育性能、胴体品质以及肉品质量.结果表明:F2公牛平均日增重达988.04g,比F1未阉牛高9.36%,比F1阉牛高21.70%;其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分别为58.61%、46.77%、79.80%,比F1阉牛分别高4.23%、6.32%、2.01%.F2公牛分割肉重达<牛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中牛胴体产量分级中1级标准,大理石纹达特级标准.营养成分以F2牛最佳,而氨基酸以F1阉牛最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荷斯坦阉割奶公牛与和杂牛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探索阉割奶公牛生产大理石纹牛肉的潜力。选取11月龄开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强度育肥至26月龄的4头阉割奶公牛和5头和杂牛进行屠宰并对其屠宰性能、肉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牛的屠宰率和肾周脂肪率差异不显著(P0.05);分割部位肉中上脑、眼肉、后臀腿、肩肉占胴体比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外脊、胸肉和腹肉的比例在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组间里脊比例差异显著(P0.05);辣椒肉和外脊2个部位的剪切力值、p H值、持水率、蒸煮损失、肉色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小黄瓜条的剪切力值、蒸煮损失和p H值及肉色L*值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营养指标中,外脊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辣椒肉和小黄瓜条的这些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11月龄强度育肥至26月龄,阉割奶公牛的屠宰率和肾周脂肪率与和杂牛的相近,而且背部肌肉的大理石纹相似,但前躯和后躯肌内脂肪沉积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42头7月龄安格斯公牛进行试验,测定加钼或未加钼的低铜饲粮对牛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铜状态的长期影响。断奶前28d给22头犊牛注射90mg铜,断奶后,饲粮中添加铜7.5mg/kg干物质,对照组不添加铜。在获得铜后第40d末,铜的添加量降低到5mg/kg干物质,施铜期后,每组1/2牛的日粮中添加钼5mg/kg干物质。生长期持续196d随后为49d的肥育期,饲喂高浓度饲粮。试验结果表明:注射铜提高了断奶时牛的血浆铜浓度(P<0.01)。从生长期开始补加铜的牛具有较高的血浆铜含量、血浆铜蓝蛋白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肝脏铜浓度(P<0.01)。补加钼降低了未添加铜组牛生长期和肥育期血浆铜含量、血浆铜蓝蛋白和过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但对加铜组的牛无影响。添加铜提高了施铜期(P<0.05)和生长期(P<0.08)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及肥育期牛的日增重量(ADG)和饲料转化效率(G/F)。补加铜的牛的背膘厚度较薄(P<0.06),肋部眼肌面积较大(P<0.09)。研究结果证明,饲粮铜浓度可能改变牛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开展平凉红牛生长性状与胴体性状育种值预计趋势研究,本实验以296头平凉红牛(274头母牛、22头公牛)的育种值预计趋势数据为基础,与美国主要肉牛品种育种值预计趋势进行对比,并开展生长性状与胴体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绘制生长性状与胴体性状标准化评分雷达图。研究结果显示,平凉红牛RFI、ADG、WWT、YWT育种值的遗传趋势较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及西门塔尔牛逊色,即各项生长性状的发育较其他品种肉牛慢;平凉红牛Marb、Fat育种值的预计趋势评分高于利木赞牛,但较安格斯与西门塔尔牛低;REA育种值的预计趋势评分较安格斯、西门塔尔及利木赞牛高;HCW育种值的预计趋势评分较安格斯、西门塔尔及利木赞牛低;生长性状中除RFI与胴体性状育种值预计趋势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外,其余指标与胴体性状均呈正相关。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凉红牛与其他品种肉牛相比,在胴体性状特别是眼肌面积方面表现优秀,因此今后平凉红牛选育工作重点可放在高档肉培育方面。  相似文献   

6.
历年来公牛阉割采用横卧保定法.将牛捆绑后放倒,然后常规消毒,手术过程中还须结扎精索加以切断,予以刀口消毒缝合.此法术者安全,缺点是:(1)牛本身由于绳子的拖拉放倒易造成内伤.(2)需要辅助劳动力5~6人.(3)手术时间长达半小时以上.(4)手术后刀口易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荷斯坦奶牛的后代西荷杂公牛(西门塔尔×荷斯坦)育肥后的生长和屠宰性能、肉质性状的差异,为该品种改良荷斯坦奶牛杂交模式提供基础,本试验分别选取9头22月龄的西荷杂公牛和荷斯坦奶牛公牛,在相同日粮水平和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166 d后屠宰,分别测定2组公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西荷杂公牛在空体重、胴体重、净肉重、肉骨比、屠宰率和净肉率上较荷斯坦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西荷杂交公牛的特级肉块、高档肉块、优质肉块和一般肉块重高于荷斯坦公牛(P<0.05),但2种牛的一般肉块总重占总肉重的比例差异不显著;在肉质性状方面西荷杂交公牛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蛋白质含量和肌纤维密度高于荷斯坦公牛(P<0.05),肌纤维剪切力低于荷斯坦公牛(P<0.05)。西荷杂交公牛在胴体性状方面杂交优势明显,在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上较荷斯坦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较为突出,此外,西荷杂交公牛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肉质较嫩。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锡林郭勒盟地区蒙古牛的肉质,选择锡林郭勒盟地区自然条件下全年放牧、健康、发育正常、体重和月龄相近的(3~4岁)蒙古阉牛与西门塔尔杂交牛各6头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牛屠宰前禁食12 h,禁水2 h,牛胴体排酸24 h后,从左半胴体的12~13肋骨间取背最长肌,作为肉品质试验样品。测定胴体性状指标。结果表明,蒙古牛和西门塔尔杂交牛在胴体性状指标上存在着差异性。在屠宰率、熟肉率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显著大于蒙古牛(P0.05);在背膘厚度、剪切力、滴水损失率、失水率方面,蒙古牛显著大于西门塔尔杂交牛(P0.05);在眼肌面积方面,西门塔尔杂交牛高于蒙古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为候选基因,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寻找秦川牛CEBPA基因SNP,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T963G,该突变位于基因的编码区。运用PCR-RFLP方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215头秦川牛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秦川牛群体中分布A、B 2个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经过χ2适合性检验,秦川牛群体在该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将该T963G位点的基因型与体尺、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与胴体重显著相关(P0.05),BB为有利基因型,B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提示该位点有可能作为秦川牛胴体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0.
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选择12对初始体重为(61.16±4.13)kg的高坡猪和"杜×长×太"三元杂交猪(DLT),随机分成4个处理,饲喂不同营养水平[NRC(2012)、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的全价饲粮,试验猪平均体重达90 kg时屠宰。结果表明:DLT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高坡猪(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平均背膘厚、肉色的亮度(L*)24 h和黄度(b*)24 h显著低于高坡猪(P0.05);饲喂高营养水平的饲粮可以显著降低猪的料重比(P0.05);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高坡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胴体长和肉色的红度(a*)24 h(P0.05),显著降低了肉色的L*24 h、滴水损失以及背最长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了DLT肉色的a*45 m in和a*24 h(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有显著影响;DLT胴体性状优于高坡猪,肉质反之。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DLT胴体性状和高坡猪的肉质,对生长性能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随机抽取屠宰生猪1988头,利用FOM肉脂仪测定胴体瘦肉率(LEAN)、最后肋骨处膘厚(P2)、倒数3、4肋骨之间膘厚(RF)和眼肌厚(RM)。并称量每头猪的胴体重(WT)。利用SAS软件分析胴体性状的平均数、变异程度和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省内生猪胴体品质较差,主要表现为背膘较厚、眼肌厚度薄、胴体瘦肉率低、胴体重偏轻,且各性状的变异程度大;胴体性状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LEAN与P2、RF、WT呈强烈负相关,P2、RF、RM、WT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LEAN与RM之间具有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皖南黑猪、皖南花猪、圩猪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取安徽省地方猪皖南黑猪、皖南花猪、圩猪各10头,屠宰后对胴体性能进行测定,然后取背最长肌对部分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胴体性状间和肉质性状间都存在较高程度的表型相关,且多数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在胴体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屠宰率与胴体重、背膘厚间的相关系数较高(r=0.775,Pr=0;r=0.727,Pr=0);在肉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p H24与a、肌内脂肪间的相关系数较高(r=0.782,Pr=0;r=0.676,Pr=0);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中等偏低的颉颃关系。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7,(5):26-29
旨在研究比较晋南牛公牛和阉牛的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晋南公牛和阉牛各10头,通过300 d的强度育肥试验后屠宰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公牛组的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而优质切块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排酸72 h后,阉牛组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高于公牛组、剪切力显著低于公牛组(P0.05)。而pH值、失水率和肉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大理石纹等级平均达到三级以上,接近于生产高档牛肉的标准。因此,晋南牛可通过阉割育肥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和胴体化学成分的影响,探讨用RPMet和RPLys替代部分饲粮粗蛋白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择12月龄左右,体重、体尺相近的健康奶公牛2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M15、L30、M15+L30、LCP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RPMet 15 g/d、RPLys 30 g/d、RPMet 15 g/d+RPLys 30 g/d、RPMet 15 g/d+RPLys 30 g/d(同时降低饲粮粗蛋白质2.20%)。预试期10 d,正试期1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基础饲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对奶公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L30、M 15+L30、LCP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M 15+L30组最高,但M 15+L30组与LCP组无显著差异(P0.05);M 15+L30和LCP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以M 15+L30组最低,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M 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胸围和胴体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M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胴体中必需氨基酸苏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15+L30组异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M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胴体中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L30和M15+L30组酪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奶公牛的生长性能,增加了胴体中蛋白质的合成和氨基酸沉积,且添加RPMet 15 g/d+RPLys30 g/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饲粮粗蛋白质(2.20%)。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5,(4):649-654
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mitochondrial 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M)基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催化三酰基甘油和磷脂生物合成过程,从而促进动物机体甘油三酯(TAG)的生成,并通过中心和外周调节作用,对哺乳动物脂肪沉积,能量消耗,胴体质量以及整体的代谢进行调控。为揭示GPAM基因外显子多态性与西门塔尔牛胴体组成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DNA池测序及PCR-RFLP的方法检测了131头34月龄中国西门塔牛群体该基因外显子中SNP位点的多态性,并与西门塔尔牛胴体组成、肉质性状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GPAM基因外显子区第20外显子2 823bp处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CT,该SNP与中国西门塔牛的胴体组成性状(毛质量、胴体质量、净肉率、后部排酸后酸度、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牛鞭质量、头质量、前蹄质量、心脏质量)显著相关(P0.05),与脂肪酸组成性状(花生酸、二十碳一烯酸)显著相关(P0.05),但对肌间脂肪沉积无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西门塔尔牛分子选育、进一步提高肉用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宰前运输对肥育猪胴体、内脏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对 1 0头宰前运输应激的大长淮 (大白×长白×淮猪 )肥育猪 (试验组 )和5头宰前无应激的大长淮肥育猪 (对照组 )作了胴体、内脏及肉质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胴体性状和内脏重量 (心脏除外 )方面无显著差异。应激组和对照组的肌肉 p Hu和肉色评分分别为 5.50 ,2 .2 5和 5.88,3 .0 0 ,差异显著 (P<0 .0 1 )。试验组肉质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该文资料取自1992-1999年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所进行的长白猪SⅣ系选育工作中的5个世代肥育试验和146头猪的屠宰测定记录,采用公畜模型REML等方法估测了长白猪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达90kg日龄、饲料转化率等3个肥育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分别为0.40、0.68、0.48。多数胴体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少数性状较高,范围在0.20-0.70之间。 肉质性状的遗传力中等 ,范围在0.25-0.42之间,肌肉干物质含量的遗传力达0.88。平均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及背腰厚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24、-0.74;平均日增重与胴体瘦肉率的遗传相关达0.97;背腰厚与pH1及系水力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8、-0.14。  相似文献   

18.
将45头供试牛按体重大小排序,平均分成对照组、营养调控组和中草药组3个组,后两组作为试验组,分别饲喂课题组自主研制的营养调控预混料和中草药添加剂预混料。结果表明:对照组胴体重210.6kg、营养调控组为245.0kg;中草药组为249.6kg;其屠宰率分别为51.18%、55.75%、58.05%;两组试验牛在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优质肉块数量等性状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凉山猪胴体性能和肉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了凉山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结果显示,凉山猪胴体产瘦肉性能较差:屠宰率为(76±5)%,眼肌面积为(20.05±3.96)cm2,3点平均背膘厚为(3.88±0.71)cm,胴体瘦肉率仅为(43.14±4.68)%。但肉质性状较好:屠宰后45 min的pH为眼肌6.75±0.21、腰肌7.00±0.14,熟化24 h的pH为眼肌6.06±0.40、腰肌6.33±0.19;肉色鲜红;蒸煮率较高,眼肌达(78.84±1.73)%、腰肌(71.03±6.45)%。此外,宰后24 h的滴水损失为(2.58±0.46)%,大理石纹评分为3.17±0.75。  相似文献   

20.
钦州市康熙岭、尖山、沙埠、黄屋屯乡一带群众很重视小公牛的阉割,阉割后的小公牛性情温驯、易于看管,挽力耐久,提高了耕牛的经济价值。钦州市康熙岭等乡对小公牛的阉割,多采用睾丸全摘除的开放性阉法,具有省时少工,操作方便,去势完全等优点。具体做法为: 手术用具和药品:锋利剃刀一把,0.3~0.4厘米粗棉(麻)绳1.5~2尺,酒精、5%碘酊适量,精制破伤风抗毒素5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