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北疆主栽品种"垦鲜枣1号"为试材,通过对5个不同质量浓度烯效唑+青鲜素组合处理进行试验,研究其对"垦鲜枣1号"枣头、二次枝、枣吊及叶片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和对照间枣头长度、粗度差异极显著(P0.01),枣头节间长度及二次枝长度、粗度、二次枝节间长度、枣吊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叶面积之间差异不显著。烯效唑+青鲜素处理使枣树树形矮化紧凑,新梢萌发数量减少,摘心生产率是以前的2.2倍,吊果率提高128%。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6,(1):100-103
为了解决滴灌条件下骏枣枣园结果能力下降,果实品质较差等问题,以8年生骏枣枣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骏枣进行摘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摘心处理对脱落性枣吊数量、木质化率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枣吊长度、枣吊叶片数量、木质化枣吊数量、单果重、单株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枣树“三摘心”即枣头摘心、二次枝(即结果基枝)摘心和枣吊(即结果枝)摘心。1.枣头摘心(摘顶心)可分为重摘心和轻摘心。枣头重摘心于5月上旬,当新生枣头生长至5-7厘米时,对不留作延长枝和培养结果枝组的无空间枣头,留基部1-3厘米摘心,保留脱落性二次枝,使其发育成木质化枣吊。因为木质化枣吊坐果率高,所结的果实个儿大,品质优,是密植枣园生产高档果品的主要部位。对开花  相似文献   

4.
旱坡地密植枣园新生枣头夏季摘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旱坡地密植枣园新生枣头的摘心试验表明:骨干枝枣头夏季适时摘心可有效地抑制加长生长,促进加粗生长,减少营养消耗,积累养分;二次枝的增粗和有效节数的增加,提高了有效结果部位,调节了养分分配,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摘心在培养各类结果枝组过程中,不仅能够控制枝组的生长发育,使营养生长及时转化为生殖生长,而且显著提高了早期产量。摘心处理在盛花期以前进行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枣实蝇口钩长和头咽骨长2个形态指标,用最小二乘法对所测定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枣实蝇幼虫的头咽骨长度值在1龄与2龄之间有部分重叠;口钩长在龄期之间差异显著,可作为幼虫的分龄指标.1龄口钩长度为(0.0539±0.00063)mm;2龄为(0.0982±0.00109)mm;3龄为(0.1675±0.00296)mm;经F检验,枣实蝇各幼虫龄期数与口钩长度呈线性关系y=0.058x-0.011.  相似文献   

6.
矮化密植枣园是指栽植密度在55株/亩以上的纯枣园,它具有结果早、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便于管理的特点,是今后大枣发展的优化栽培模式,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矮化品种优选结果能力强、节间短、品质好的矮化品种,如:冬枣、灰枣、鸡心枣、梨枣等,用2~3a时间迅速形成结果枝组,实现初步的产量。另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拉枝对直播密植枣园树体生长、光环境以及枣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参试株干径和基径进行调查,分析拉枝处理与对照的生长量差异;采用LAI-2000冠层仪和照度计进行行间叶面积指数、株间透光率及树冠中部光照强度日变化进行测定;果实成熟期用蒽酮法、氢氧化钠滴定法和钼蓝比色法分别测定其总糖、总酸和VC的含量.[结果](1)拉枝处理的干径生长量小于对照,基径生长量则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2)拉枝处理后行间叶面积指数较对照提高119.0;,株间透光率较对照提高1倍;(3)拉枝后树冠中部光照强度日均值为334.70 lx,对照仅为101.01 lx,光环境明显改善;(4)拉枝后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质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不减少密植枣园有效株数的前提下,株间拉枝方式改善树体光照环境和枣果品质,提高枣果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不拉枝为对照,对枣头枝进行45°、90°2个水平的拉枝处理,研究不同拉枝角度对新疆密植枣园枣树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除枣头枝长度、果实果形指数、果实含水率、果实蛋白质含量外,不同拉枝角度间的叶片大小和叶绿素含量、枝条生长、枣花大小、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总含量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叶片长宽、叶面积、枣花大小和干鲜质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着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枣头枝和枣吊的长粗、枣吊节数、枣头枝含水率、果实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吊和单株产量均不随拉枝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拉枝处理后都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枣树枣头枝拉枝角度的变化,枣树的叶片大小,叶绿素含量、枝条生长发育、枣花大小和干鲜质量、果实品质、产量都在发生变化,在拉枝角度为90°时,有利于枣树叶片和花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沾化冬枣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对沾化冬枣生长结果习性及果吊比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吊比与单果重量、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至三年生枣头中,沾化冬枣一年生枣头的结果能力最强,其次为二年生枣头,三年生枣头的结果能力最弱。建议在矮化密植栽培条件下,采用小开心树形,经常更新结果枝组(枣头),保持枣头的年龄为一至二年生为宜。果吊比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无显著相关性,但果吊比与单果重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年生矮化密植枣园的结果习性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的研究表明,以自由纺锤形树形为主体的骏枣园,合理的产量空间分布结构能够提高骏枣总体产量,合理的规划和配套使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能够使骏枣园建园前期尽早实现丰产。1年生果枝上抽生的枣吊数较多,挂枣数较少;2年生果枝上枣股抽生枣吊较少,但结枣却较多,而结果部位主要集中在枣吊的基部和中部位置。测试枣树平均树高136.175 cm,干高30.705 cm,干粗2.404 cm,果枝台数12.15台,平均每株枣拐68.35个、枣吊111.54个、挂枣317.76个,平均单株鲜果产量5.552 kg,亩产量617.197 kg。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控制枣树害虫,作者采用系统调查方法,对太谷枣区的不同枣龄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枣园昆虫物种丰富度不同;(2)4月中旬枣园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4月下旬和5月;(3)通过对枣园昆虫物种多样性的方差分析表明,大树和小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枣树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采用系统调查方法,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不同功能团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也探讨了枣园不同管理类型条件下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枣园的各功能团节肢动物物种数显著低于苜蓿枣园,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优势度显著高于苜蓿枣园;苜蓿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高于常规枣园;枣草间作既可增加枣园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又可维持枣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注入枣树接穗的诱变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3个剂量的N+对4个枣品种接穗进行注入诱变处理。结果显示,离子注入后可以对枣接穗芽体产生损伤作用,致使枣芽萌动率下降、萌动推迟、萌动期不集中,并且随着注入剂量的加大,这种表现愈加明显;对各品种处理枣头枝生长量的观测可知,除骏枣枣头枝注入N+剂量4×1016个/cm2与8×1016个/cm2间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品种处理间都不存在差异;通过对各品种生长期的观测可知,壶瓶枣注入N+剂量8×1016个/cm2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显著,骏枣注入N+剂量4×1016个/cm2与其他2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葫芦枣及大荔龙枣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等离子注入是高效的诱变育种手段,其中,壶瓶枣注入N+剂量为8×1016个/cm2处理产生了2株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2019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重度水分亏缺(W1)、轻度水分亏缺(W2)和正常水分(W3),控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32%—46%、51%—62%、67%—81%,副区为不施肥(F0)、单施化肥(F1)、30%有机肥+70%化肥(F2)和70%有机肥+30%化肥(F3),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棉花花铃期根系形态特征、根长垂直分布、根系活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水分亏缺抑制了棉花花铃期根系生长,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较正常水分显著降低,地上部干重下降而根冠比增大,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降低并导致籽棉产量的下降,其中W1负面影响最为严重。不同水分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对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W2和W3下,施肥显著增加棉花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高于单施化肥F1处理,其中W2下,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F3较F1处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8.1%、12.2%和35.0%;W3下,F2处理对根系形态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较F1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提高7.6%、17.0%和20.1%;W1下,各施肥对根长和根表面积具有抑制作用,其中F1处理抑制效应最显著。W2和W3水分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促进20—40 cm土层根系的生长,并显著提高根系在该土层的分布比例,较单施化肥能显著提高各土层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和根系干重的增加并降低根冠比,增加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其中W2下F3处理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最高,较F1处理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分别提高13.2% 和17.2%,而W3下F2处理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表现最高,较F1分别提高16.1% 和9.2%。【结论】 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优化根系形态与空间分布,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并提高籽棉产量,缓解轻度水分亏缺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水分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轻度水分亏缺下70%有机肥+30%化肥(F3),正常水分下30%有机肥+70%化肥(F2)为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控制枣树害虫,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 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在除草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物种数显著低于其他枣园, 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丰盛度显著高于其他枣园; 枣麦间作与枣豆间作园的物种数与个体丰盛度的差异不显著; 有杂草的枣园, 节肢动物各类群的物种数明显高于无杂草的枣园, 并且优势种不明显。同时也探讨了枣园不同管理类型条件下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枣园的植被结构对枣园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在田间选择5个样点调查枣园的天敌节肢动物。[结果]间作苜蓿草枣园天敌群落的优势度、丰盛度及个体数量明显大于常规枣园,两类枣园主要昆虫如草蛉科、食蚜蝇科、缘蝽科昆虫是本地优势物种,在数量上间作苜蓿草枣园是常规枣园的2倍;而间作苜蓿草枣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都小于常规枣园。枣园天敌群落结构指数随时间而变化,不同枣园中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在枣园中隔段间种某种或某类牧草,隔段保留适度杂草,可以增加天敌的多样性,培育主要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17.
在枣园不同间作管理条件下,对主要枣树害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枣园生态系统中植被多样化程度越高,科、种及个体总数的丰富度越大;使用化学农药对科、种及个体总数的丰盛度产生的负面效应较大;各枣园枣树害虫的科、种及个体总数的丰富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不同枣园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枣园枣树主要害虫群落的相对丰盛度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与气温、食料相关;各枣园主要枣树害虫群落指数的时序动态在不同生长季节有一定的差异,但仅从主要害虫群落指数来评判枣园枣树主要害虫群落的特征与功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耐密性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玉米单交种的耐密性,并对单株产量耐密系数与植株和穗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耐密系数可作为初步评价玉米单交种耐密性的参考依据。选育耐密品种时,应选择有效穗长、穗行数和出籽率这3个性状在不同群体比较稳定和株型收敛的玉米品种,但是植株和穗部的选择不能完全代替耐密性的选择,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枣园天敌群落结构与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种不同管理类型的枣园中,对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枣园天敌昆虫群落结构指数随季节而变化,随枣园植物多样性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管理类型的枣园中天敌昆虫群落结构指数也有一定的差异,有草枣园与未用药枣园的天敌昆虫的物种数、总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等均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枣园,多样化的枣园生态系统比纯作系统具有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天敌昆虫。由此可见,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能使天敌昆虫的种类增多,通过调整作物间作结构,改善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减少用药次数,来增大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0.
观赏枣胎里红、龙枣盆栽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光跃  陈红玉  申仲妹  李瑛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69-1171,1184
选用壤土、粗沙、废菇料、羊粪、腐叶土5种基质,进行4种不同组合及配比作为观赏枣胎里红及龙枣的栽培基质,对胎里红及龙枣进行盆栽研究。通过综合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及比例配比的栽培基质对2个枣品种的枣头枝、二次枝、枣吊及成花数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处理D(壤土∶粗砂∶腐叶土=3∶2∶5)的效果显著好于其他处理,是观赏枣胎里红及龙枣盆栽基质的理想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