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杉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我站从1970年开始引种,至今已有十三年的历史.现有成片林976亩,速生丰产林10亩.目前生长普遍较好,一般成片林分,9年生平均树高12.5米,胸径12.6厘米.速生丰产林,10年生平均树高15.4米,最大高17.2米;平均胸径16.6厘米,最大胸径25.5厘米;每亩活立木蓄积达14.2875立方米.为了综合分析营林措施与水杉生长的关系,进一步挖掘水杉速生丰产的潜力,从而提高水杉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对水杉速生丰产林进行了观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整理如下:丰产林的立地概况水杉速生丰产林地设在通商公社境内,  相似文献   

2.
水杉栽植的密度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在江都平原河坎深厚土壤和绿肥埋青管理条件下,水杉初植密度每亩444株(1×1.5米)和222株(1.6×2米)的林分,3—4年即可郁闭成林。及时将林分密度调整为每亩111株和56株,8.5年生时,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每亩222株的林分大37.7—60%和36.2—61.7%;9.5年生时,每亩42株密度的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每亩83株的林分大13%和60.1%。据此,认为每亩111株是水杉初植较适宜的密度。  相似文献   

3.
我场于一九六三年由庐山引种柳杉,十多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已转入大面积造林.现在,我场营造柳杉林达11700亩,其中4200亩郁闭成林.十一年生柳杉林,平均树高7.6米,平均胸经9.2厘米,每亩蓄积量5.9211立方米.优势林分平均树高8.7米,平均胸径11.0厘米,每亩蓄积量7.1820立方米.一九六四年栽植的柳杉行道树(15年生),平均高13.7米,平均胸经22.0厘米,优势木高15.5米,胸经27.1厘米,单株材积0.4481立方米.引种情况说明,柳林是适于我场发展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4.
郁闭林分中立木树高的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峰  高义 《林业科学》2006,42(6):61-65
将立木分为枝下高与树冠高2部分,通过近距离获取枝下高图像对,用立体视觉方法重建枝下高不同部位直径与倾角,以此为基础估计树冠高部分,进而得到树木高度.试验地包括银杏、水杉2个树种,与实际树高相比,重建树高中最大误差是0.043 5,最小误差为0.007 2.其中3号树(水杉)单侧误差仅为0.002 6,表明与干曲线结合的立体视觉重建策略在恢复郁闭林分中立木树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溧阳县黄岗岭林场于1972年春营造了杉木林250亩,以后逐年发展,迄今共有杉木林600余亩.目前林分均郁闭成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650立方米,平均每亩约2.8立方米.近几年来,为了促进杉木生长,又在大面积栽杉基础上,进行了速生丰产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小结如下:试验地面积4亩,于1972年3月上旬造林.造林地为缓坡荒地,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质地中至重壤.造林前一年全面整地深翻15—20厘米;开大穴栽植.株行距为0.83米×1.7米,每亩约480株左右.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5%以上.造林后第一年间作太子参,次年间作西瓜.每年松土除草2—3次,并及时除萌定株壅土,造林后第三年林分即郁闭成林.1974年胸径生长已呈峰值生长,年生  相似文献   

6.
枫香是我国的乡土树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耐干旱瘠薄土壤、天然更新容易等特点.枫香在次生林中常为优势树种,人工造林可与松、杉、毛竹等树种混交.祁门县查湾采育场1997年3月营造的30亩枫香林(密度196株每亩),3年生平均高2.9米,平均胸径2.6厘米,最大树高为4.5米,最大胸径4.6厘米,平均冠幅2.5米×4.2米,林分基本郁闭.根据枫香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近年来祁门县营造枫香林的经验,对枫香的造林技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银杏复合系统小气候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种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中林内小气候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林内温度和土壤表层温度随着林分的郁闭程度和林分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而林内相对湿度却相对上升;(2)银杏复合经营与纯种农作物相比,小气候效应明显,而与纯林相比相差不大;(3)影响小气候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和林内温度;(4)在5种模式中,15年生的银杏果用园+桑树模式具有更为稳定和适宜的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
油松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我局从五十年代起到六十年代末,采用600—660穴/亩直播造林营造了57.3万亩,现已郁闭成林的31万亩,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我局的主要后备森林资源。为了研究探索对这部分后备资源的经营管理措施,1982年省林科所、局技术室、马泉林场共同在我场设立抚育间伐试验标地,间隔4年,1986年进行了复查。目前,标地林分生长良好,平均胸径7.0—10.3厘米,树高6.80米,每公顷蓄积量83.1062立方米,平均年生长量4.38(强)—7.40(次强)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我局地处暖温带森林植物生长区,雨量充沛,湿度大,土壤肥沃。从1960年起共营造杉林4万余亩,已成林的2万余亩,一般生长良好。据观测,9.5年生的Ⅰ类林分,年增粗1.5厘米,材积年生长量2米~3/亩左右;16年生的Ⅱ类林分,材积年生长量近1米~3/亩;13-15年生Ⅲ类林分,材积年生量0.5米~3/亩。目前,迫切需要进行间伐抚育。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县在运河两岸共发展水杉860余亩(约10.4万株)。其中有350亩左右已达到速生、丰产水平,7年生平均高9.5米,最高11.8米,平均胸径11.2厘米,最粗20.4厘米,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湿地松优质高产纸浆原料林密度控制与管理技术,进行了不同初植密度造林与间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a生、12a生密度试验林不同密度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和总产量有极显著差异,8a生密度试验林不同密度林分木材性有极显著差异.林分在8a生时,平均树高生长效应是林分越密树高越高,林分平均胸径生长效应是林分密度越小胸径越大,蓄积量的生长效应是林分越密蓄积越大,木材材性是以中等林分密度质量最好.营造湿地松高产优质纸浆原料林适宜初植模式为2 m×2 m、2 m×2.5 m,即初植密度分别为2 505株/hm2和1 995株/hm2,此时2 505株/hm2林分按下层间伐方式间伐25%、1 995株/hm2林分按下层间伐方式间伐20%后4 a(林分年龄为12 a),这二种密度林分蓄积分别为224.08 m3·hm-2和206.64 m3·hm-2,蓄积加间伐材材积的总产量分别为244.56 m3·hm-2和218.72 m3·hm-2.为培育出质量和产量兼优的湿地松纸浆原料林,当林分生长到8 a生时,应及时地进行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强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2.
长泰山地巨尾桉引种造林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长泰县巨尾桉山地引种造林情况调查表明:巨尾桉造林1—3年.树高年均生长量3m左右,胸径年均生长量3cm以上,年均蓄积量15m~3/hm~2以上;从全面调查看出267hm~2巨尾桉林分,96%当年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河北杨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对密度下的欧美107杨人工林的生长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造林后开始2a内,树高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逐渐表现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树高逐渐减小的趋势。林分蓄积虽然到目前为止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密度小的林分树高逐渐超过密度大的。造林后5a,密度为5m×4m的林分净收益最大,为(55779±5436)元/hm2;而1m×2m林分最小,已成为负盈利。因此,在杨树造林中建议采用5m×4m的造林密度,摒弃1m×2m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4.
国营东辽县建安林场,位于辽源市北50华里建安乡所在地西侧马鞍山脚下。该场截止1978年营造人工林99,000余亩,其中落叶松86,000亩,占86.8%,而且大部分已郁闭成林,逐步发挥效益。但由于造林当时采用1×1米或1×1.5米的密度,林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营养空间紧张。因此,林木分化明显,高低不均,粗细不匀,五阶木明显出现,卫生状况不良,严重地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5.
1972年,我们引种了水杉3,000株,经两年的培育,苗木生长良好,到1974年我们利用本站土地营造丰产林7.2亩.到1977年平均生长量超过1.5米,1978年开始郁闭.先后于1979、1981、1983年进行了三次间伐.从造林至今一直生长良好.这小片水杉丰产林的培育,对提高林木单产,美化环境起了典型示范的作用,在解决本地人民对木材之需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将小片水杉丰产林经济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杨树林下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丰产林实行林内间种,可以增加前期加入,同时以种代抚促进林木生长,一举两得,该项研究,通过对试验林内气象因子的观测和间种作物的测产分析,筛选出林分郁闭前(1-2年生)林分内最佳间种模式淡:花生0小麦-夏大豆;郁闭后(3年生以上),林分内适宜种植半夏。  相似文献   

17.
计划烧除兴利避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自然因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为有效控制下,它能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失去人为控制的燃烧,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火具有两重性。采用计划火烧,减少林地可燃物,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一、计划烧除的实施我局从1982年试行计划烧除林内枯枝落叶可燃物,经观察对森林没有大的破坏;1983年再次扩大试验面积500亩,烧除后,从现象上看树林生长正常;1984年扩大到6000亩;1985年扩大到46000亩。试验结果见表。从表中看出,计划烧除在密度大,平均树高6米以下的林分,V级木被烧死,实际是自然稀疏的林下濒死木;密度适中林分平均树高6米以上,受害率仅  相似文献   

18.
松树之王     
金岗界,位于镇江地区溧阳县横涧公社深溪界大队境内,隶属于该县龙潭林场,毗连安徽省广德山区.那里有一小片马尾松林.1982年7月,我们在松林内调查了1亩标准地,其结果是:株数11株,平均胸径55.4厘米,平均树高25.7米,立木蓄积30.98立方米.林内最大的1株树,胸径87.2厘米,树高30.5米,单株立木蓄积7.8立方米,可以称得上我省的松树之王.  相似文献   

19.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通过比较不同营林措施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树阶段林分保存率、郁闭度、生长量和蓄积量的差异,探讨适宜的营林措施。结果表明,在传统营林措施管理下,马尾松林分保存率在造林后第2年快速下降,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缓慢,5年生时未能郁闭;使用速生营林措施的林分则维持较高的保存率,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迅速,3年生时基本郁闭。3年的持续养分供应、土壤管理和杂草抑制能有效促进马尾松幼树快速生长,加速幼林郁闭,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20.
河堤水杉林首次间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节水杉林分密度,改善树体生长空间营养面积,缩短成材期,培育较大径级用材,提高水杉木材质量,我们于1982年春在江都县红旗河堤二姜乡汤营村地段进行了水杉首次间伐试验,获得了对生产有参考价值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林为1972年春在竣工的红旗河两边的青坎、堤坡上营造的水杉林。林龄9年生,面积3.12hm~2。株行距2×3m。林地土壤:青坎为砂质壤土,堤坡为砂土。含N量与有机质很少。水杉林平均树高9.2m,胸径12.4cm,活立木蓄积量为121.91m~3/hm~2。林分郁闭度为0.78~0.86,平均枝下高2m左右,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