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肋烟套种大白菜对烟菜病害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便确定白肋烟与大白菜套作最佳栽培模式。[方法]调查套作栽培对白肋烟和大白菜病害的影响,对白肋烟农艺性状、产量、质量的影响,对白肋烟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调查发现,白肋烟与大白菜套作大白菜病毒病比单作田块发病较重,而软腐病霜霉病较轻,白肋烟病毒病发生比单作田块偏重,但是影响不大;试验发现,大白菜与白肋烟套作时白肋烟不同氮肥用量对白肋烟农艺性状没有影响,对产量和产值也没有明显影响,烟叶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土壤取样分析发现,大白菜套作白肋烟对土壤pH值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对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有减少的趋势,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结论]该研究为确定白肋烟与大白菜套作最佳栽培模式以及协调2个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山蔬菜连作障碍,选择耐寒性较强的白萝卜品种与白肋烟进行套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隆福春、赛雪春和韩玉春是与白肋烟套作的较好白萝卜品种;3月5~25日是白萝卜与白肋烟套作的适宜播种期;套作不影响白萝卜和白肋烟的特征特性,其产量、质量稳定,并可改善土壤环境;白萝卜3月25日播种套作白肋烟比白肋烟单作每公顷纯收入增加3.22~3.38倍,也比白萝卜单作纯收入增28.2%~35.3%。  相似文献   

3.
间套作技术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试验探讨榴莲蜜园地套作南瓜对土壤水分利用率及果园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榴莲蜜与南瓜套作,小区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以及水分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单作榴莲蜜和单作南瓜。其中,套作模式的水分利用率比单作南瓜和单作榴莲蜜分别高47.95%和31.65%。南瓜与榴莲蜜套作后,其株高和茎粗与单作南瓜相比,分别增加17.48%和17.03%,在产量指标上,单作南瓜与单作榴莲蜜的产量分别比南瓜与榴莲蜜套作增加94.2%和10.9%,但套作后的南瓜与榴莲蜜果实的外观品质、营养物质含量显著优于单作南瓜和单作榴莲蜜。套作模式的南瓜,其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单作南瓜高21.93%和52.63%,套作模式的南瓜单果重比单作南瓜高17.95%。套作模式的榴莲蜜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单作榴莲蜜提高了5.84%和20.67%,其单果重增加17.24%。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榴莲蜜与南瓜套作,虽然南瓜产量显著降低,但榴莲蜜的产量相差不大,且果实品质性状表现较好。因此,南瓜与榴莲蜜套作能有效提高榴莲蜜的品质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砂田甜瓜套作向日葵系统的养分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2013年在庄浪县进行的砂田甜瓜套作向日葵系统的养分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在甜瓜的初花期、座果期、膨大期套作食葵或油葵,套作系统比单作明显提高了作物的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氮吸收量比单作增加50%~59%,磷吸收量比单作增加12%~41%,钾吸收量比单作增加33%~68%。  相似文献   

5.
甜糯玉米与甘薯套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甜糯玉米/甘薯套作的最佳模式,以探索最适宜广西本地的甘薯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单作甘薯产量均高于套作的甘薯产量,桂薯131提高套作玉米产量5.06%。广87品种无论套作还是单作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白肋烟与烤烟嫁接对白肋烟碳氮代谢的影响及有效降低硝酸盐含量的调控机制,以白肋烟品种鄂烟1号和烤烟品种K 326为材料,设置烤烟与烤烟嫁接(F/F)、白肋烟与白肋烟嫁接(B/B)、白肋烟与烤烟嫁接(B/F)3个处理,研究嫁接技术对烟叶生物量、色素、光合作用、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碳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B处理相比,B/F处理烟叶生物量和碳氮代谢能力明显提高,烟叶硝酸盐积累量降低,其中烟叶干物质积累量、色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GS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分别升高了15.57%,15.45%,21.89%,14.58%和13.24%,而硝态氮含量降低了15.28%。  相似文献   

7.
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铃薯/大豆套作复合群体品种搭配原则,为马铃薯/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当前西北一熟制灌区生产中广泛种植且间套优势明显的早熟马铃薯/大豆间套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大豆品种中黄30(早熟)、冀豆17(中熟)和齐黄34(晚熟)单作为对照,分析套作马铃薯收获前后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评价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结果】(1)相对于单作,套作条件下各大豆品种的开花期延迟7 d左右,但不影响全生育期,套作大豆营养生长期延长而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马铃薯与大豆各品种间的共生期差异不显著,但其生殖生长共生期差异显著(齐黄34为12 d,冀豆17为35.5 d,中黄30为41.5 d)。(2)在马铃薯/大豆共生期间,套作大豆LAI上升慢于单作,晚熟大豆LAI慢于早熟和中熟大豆品种,在马铃薯收获后,中、晚熟大豆品种可保持较大叶面积指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尤其是晚熟品种。(3)单作大豆在出苗后60 d内干物质积累较快,而同期套作大豆平均干物质积累为单作大豆的44.27%。不同品种间单作大豆净光合速率高于套作,其中,晚熟品种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P<0.05);出苗后100 d(套作马铃薯已经收获)单作大豆干物质积累相对变缓,套作大豆生长加快,尤其是晚熟品种增幅显著,此时套作大豆Pn相对于单作上升幅度大,中、晚熟品种Pn接近于单作大豆。(4)较单作模式,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每荚粒数均有所降低,其中早熟品种下降显著(P<0.05),分别下降了24.15%、22.14%、18.92%,而中、晚熟品种下降不显著,尤其是晚熟品种,套作模式较单作模式仅仅下降了6.34%、8.3%、1.71%。套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较早熟品种分别提高了79.85%和145.08%,LER分别达到了1.77和1.83。【结论】中、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套作优势更强,其生育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导致生殖生长共生期缩短,使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为马铃薯收获后进行光合补偿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保证了套作大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马铃薯威芋3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设置单作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底肥种类(有机肥、复合肥)及不同施用量和套作以马铃薯行宽、行数为变量的玉米-马铃薯行比组合的高产高效栽培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单作以每亩种植4 500株、施用有机肥1 000 kg、复合肥40~50 kg(以50 kg较好)组合趋于合理;套作以1.7 m开厢,马铃薯与玉米行比2∶2的马铃薯产量最高,玉米产量比对照减产最低,马铃薯、玉米复合产量位居第一,是马铃薯新品种威芋3号与玉米套作的最适模式。从经济效益看,当前马铃薯价格看好,1.9 m开厢,3∶2模式的效益也很好,也是适宜模式。因此,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可根据市场来定,哪个作物的效益好,就加大这一作物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山蔬菜连作障碍.选择耐寒性较强的白萝卜品种与白肋烟进行套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隆福春、赛雪春和韩玉春是与白肋烟套作的较好白萝卜品种;  相似文献   

10.
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2种三熟套作体系和"小麦-大豆"、"小麦-甘薯"、"蚕豆-玉米"3种两熟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2011和2012年2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体系产量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套作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对应单作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2种三熟套作模式中小麦/玉米、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提高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提高38.5%,玉米/甘薯套作降低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降低46.0%;全年总收益2年平均以三熟套作"麦/玉/薯"体系最高,比三熟套作"麦/玉/豆"体系高13.1%,比两熟轮作体系小麦-甘薯、小麦-大豆和蚕豆-玉米分别高14.7%、2.4%和41.2%。综上,三熟套作相对两熟轮作能提高体系产量和产值,与大豆套作能提高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