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苦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对苦竹人工栽培研究较少,制约了苦竹的进一步发展。章选择造林时间、竹杆保护、母竹带土情况等3个因子,进行苦竹人工栽培试验,寻找影响苦竹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分析总结苦竹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苦竹属竹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林区,资源丰富,是一种富含黄酮、多糖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的天然资源型植物。本文对苦竹属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苦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苦竹属竹叶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竹属苦竹、宜兴苦竹、川竹、斑苦竹、杭州苦竹、高舌苦竹、垂枝苦竹、衢县苦竹、丽水苦竹及实心苦竹等10种竹种竹叶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等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0种竹叶中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丰富,竹叶多糖含量均在600 mg/kg以上,竹叶蛋白质含量在127.55~182.24 g/kg之间,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均在1 600 mg/kg以上,叶绿素a的含量大于叶绿素b的含量。苦竹竹叶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843.29 mg/kg及182.24 g/kg;川竹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分别为3 339.24 mg/kg和2 390.97 mg/kg,实心苦竹竹叶叶绿素b含量最高,为949.54 mg/kg。研究结果为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和苦竹属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苦竹属竹叶挥发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苦竹、杭州苦竹、川竹、斑苦竹、宜兴苦竹、高舌苦竹、垂枝苦竹、衢县苦竹、丽水苦竹及实心苦竹等10种苦竹属竹叶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10种竹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9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GC含量最高,其次为酮类、醇类、酯类和酚类化合物。10种竹叶挥发油含相同成分17种,GC含量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苦竹属竹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长宁苦竹种群结构和地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研究了长宁苦竹的种群结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1)人工经营和未经营的苦竹种群都为增长型种群,但人工经营苦竹种群落结构简单;(2)人工经营苦竹种群径级结构偏大;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大;(3)在种群水平,长宁苦竹地上部分生物量为37.58t/hm^2,随径级增大而增大;(4)在构件水平,1a生苦竹的地上生物量为1074.20g/株,2a生的为2041.86g/株;(5)1a生苦竹竿、枝和叶的含水率普遍高于2a生。  相似文献   

6.
结合浙江余杭苦竹现代科技园区建设,开展了苦竹需水规律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年需水量为687.89 mm,月需水量为19.33~97.15 mm,当地苦竹各月的作物系数为0.91~3.84,苦竹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各占总需水量的96.86%和3.14%,苦竹需水量与水面蒸发的回归方程为E=142.47-4.74 ε 0.068ε2-0.000 3ε3,生产1 t新竹需耗水96.1 m3.本研究为苦竹生产合理灌溉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苦竹稳产、高产、节水等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章叙述了苦竹生物学特性、造林学特性及经济价值;就沙县发展苦竹具有的优势和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芦丁为标准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和分析了3种苦竹属竹笋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从黄山市采集的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鲜笋中总黄酮含量为4.003mg·g^-1,且鲜笋经过冷水浸泡24h后,笋内黄酮含量减少了77.3%。由黄酮类化合物味苦可证明苦竹笋的苦味与黄酮有关,建议人们食用苦竹笋最好不要用水浸泡,以有利于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获取。同时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同一产地的苦竹竹笋中黄酮的含量远高于衙县苦竹、斑苦竹,反映了苦竹属不同种竹笋之间黄酮含量的差异。而采于广德的苦竹竹笋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采于黄山市的,说明气候与土壤等条件对苦竹竹笋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ICP-MS法,检测了苦竹、宜兴苦竹、川竹、斑苦竹、杭州苦竹、高舌苦竹、垂枝苦竹、衢县苦竹、丽水苦竹及实心苦竹等苦竹属10种竹叶中19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含量的总体趋势为:KCaMgMnFeAlNaZn。大量元素含量丰富,K元素含量在8 143~12 695 mg·kg-1之间,Ca元素含量在5 671~16 080 mg·kg-1之间,Mg元素含量在1 000 mg·kg-1以上。微量元素Mn含量均在1 000 mg·kg-1以上,Fe元素含量在300 mg·kg-1左右。Al元素含量在160 mg·kg-1以上,Na、Zn元素含量在几十毫克每千克水平,其余元素含量相对较少,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本文研究结果为苦竹属竹叶矿质元素基础研究和苦竹属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山苦竹一新变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中国黄山产苦竹一新变型:花秆苦竹Pleioblastusamarus(keng)kengf.f.huangshanensisC.L.Huang,f.nov.  相似文献   

11.
苦竹地下竹鞭结构生长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立标准地对苦竹地下竹鞭、地上竹高、胸径等因子进行调查,了解苦竹地下竹鞭的结构、生长规律以及在土层中分布情况,并分析苦竹生物量与竹高、胸径等林分各因子的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方程对其生物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讨论并论述了改善林下竹鞭结构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苦竹生物量的指导方法,从而为苦竹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狭叶青苦竹是现代园林造景的理想竹种。文中系统研究了狭叶青苦竹在引种地湖南省益阳市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鞭梢及鞭芽生长、枝叶生长、发笋成竹情况等,以期为狭叶青苦竹的园林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杉木苦竹混交林生长效应与凋落物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10年生杉木林经间伐后留养苦竹形成的混交复层林的生长效应及凋落物数量及分解状况。结果表明:SJK处理(杉木林进行间伐,保留杉木密度900株·hm-2,留养苦竹,满园后,保留苦竹6000株·hm-2)能够形成层次明显的复层林分,既有利于杉木培育大径材,又可以收获苦竹竹产品,具有较高的生长效应。杉木苦竹混交复层林,不仅苦竹凋落物量大,分解快,而且形成的林分结构,凋落物混合状态,有利于杉木凋落物的分解。SJK处理中凋落物周转期:苦竹2.27 a,杉木3.86 a,苦竹凋落物周转期比杉木短580 d;杉木纯林(杉木林不间伐,现存密度2075~2110株·hm-2)凋落物周转期为4.94 a,比SJK处理中杉木凋落物周转期长394 d。  相似文献   

14.
苦竹属植物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天然资源型植物,药食兼用,在我国分布广泛,产量较高,其秆、叶、笋等部位均含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本文对苦竹属植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苦竹属植物深加工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顺昌县苦竹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昌县是重点林业县和竹林基地县。林业用地16.2万hm^2,有林地面积15.2万hm^2,其中竹林4万hm^2。竹业是顺昌县支柱产业。对本县具有乡土特色的苦竹开发与利用提出了:人工栽培与半野生状态下的苦竹林培育方法和苦竹资源开发的6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苦竹资源的调查,提出了今后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并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苦竹具有适应性强、较耐寒、耐瘠薄、喜深厚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等特点,是一种优良多用途的经济竹种。新罗区苦竹种植目前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采取文献阅读法、实验法、对比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设置5块苦竹试验样地,在其他抚育管理措施完全保持一致,排除其他因素对苦竹生长影响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施肥措施,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施肥竹笋生长规律,得出了苦竹在发笋期施肥情况下的生长表现最好。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定量对比分析发现:(1)在对比实验中,施肥对苦竹生长量和产笋量影响显著,不施肥的生长量和产笋量要显著低于施肥处理样地水平;(2)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苦竹胸径生长量表现差异显著,其中A(2.9)B(2.3)D(2.2)C(1.8);(3)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苦竹树高生长量表现差异显著,其中A(2.7)B(2.3)D(2.3)C(1.6);(4)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苦竹产笋量表现差异显著,其中C(9750 kg/hm~2)D(9300 kg/hm~2)A(9000 kg/hm~2)B(7800 kg/hm~2)。此研究成果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苦竹的培育,发展丰产苦竹林,进一步提高苦竹的经济效益,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林农就业和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苦竹笋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对苦竹认识的增加,苦竹已开始部分人工栽培。苦竹林其竹笋产量高,竹材亦可用于加工各种竹器、造纸。传统中,苦竹材多用于加工笔杆、蚊帐架以及器具棒等,现在,多应用于生产纸浆造纸。在现代生活中,苦竹以其笋味鲜苦、脆嫩、余味清长而成为佳肴美食,备受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喜爱,苦竹笋可加工成各种罐头等制品。因此,发展苦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术  相似文献   

19.
苦竹(Pleioblastusamarus)是贵州省赤水市重要的笋材两用优良复轴型竹种,兼有散生竹和丛生竹地下茎。苦竹竹笋清脆爽口,笋味苦后回甜,是1种保健食品。据调查,每公顷苦竹竹笋的年产量可达7500kg以上。此外,竹材是制作棍杆的优质原料,也可用于造纸、农用等,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利于苦竹的发展,现对其营造技术作系统介绍。1 造林技术苦竹的造林技术采用母竹种植法造林,现就其造林各环节的技术作介绍。11 造林地选择苦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的地带(1200m左右也能正常生长)。适宜区年平均温度12~1…  相似文献   

20.
1 苦竹的生态特性 苦竹系地下茎复轴混生,有横走的竹鞭,竿高4~7米,胸径2~5厘米,节长25~40厘米,圆柱形,枝下各节无芽,幼时披有白粉,箨环下尤甚,主竿每节分枝3~5枚,具叶小枝1~3枚生于1枝,顶端有叶2~4片,正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叶端尖,基部楔形,叶鞘无毛。有纵脉。在低山、丘陵或山麓及平地均生长良好,属浅根性,在疏松肥沃土壤中,鞭梢1年生长量可达3~4米,来年春又从侧芽抽出新鞭,在土中蔓延生长。在集约经营条件下,鞭梢和竹竿生长有强大优势,其竿基的芽眼则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而失去萌芽力,只靠侧芽繁殖更新,长出的竹竿,一般稀疏散生,密集成丛的少,若在贫瘠土壤条件下或经砍伐重伐,则苦竹的竿基芽大多萌发抽笋,长出成丛竹竿,又表现出丛生竹特征。2 苦竹利用现状和效能 福建省尤溪县坂面的下川和台溪乡象山村等都利用苦竹材创办笔管厂,长期进行苦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按苦竹大小分等级进行加工,把大的苦竹加工成伞柄,有的用来做蚊帐竿和农作物支架;中小型苦竹用作笔管。有时供乡镇造纸厂造纸。象山笔管厂积极引进技术人才经营优质笔管,促进了苦竹的集约经营,发挥了苦竹对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作用。2.1 为村民群众开阔了一条致富门路20年来,全村2000多人,都尝到了经营苦竹的甜头,现在每人日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