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粗山羊草(Ae.tauschii(Coss.)Schmal.)的类别和地理分布以及其在山羊草属(Aegilops)分类中的地位。并从个体、细胞、生化和分子水平上对粗山羊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综述。这 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业山羊草以及其它小麦近缘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粘、易、偏和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籽粒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Ae.bicornis)异源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以下简称粘、易、偏和二角型)组配成不同组合的杂种小麦,研究了这4种不育系细胞质源对杂种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它们所配制的杂种小麦在千粒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籽粒硬度等性状上均高于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的相同核型杂种小麦,尤其粘、易、偏型某些组合在千粒重、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性状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利用这4种不育系很有希望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种小麦,其细胞质亦可作为改良常规小麦品种品质的细胞质源。  相似文献   

3.
具有山羊草属细胞质小麦的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具有山羊草属(Aegilops crassa,Ae.juvenalis或Ae.vavilovit)细胞质(均为D^2型)的普通小麦品种“农林26”(Triticum aestiivum)的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光周期反应,具有D^2型细胞质的农林26的异质第在长日照条件下几乎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条件下表现为高度可育。观察发现温度对降低雄性不育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这种类型的雄性不育性  相似文献   

4.
粗山羊草中含有丰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类型,山羊草属中的山羊草组(2n=14,DD)是普通小麦(2n=42,AABBDD)D染色体组的供体。并且1D染色体上编码的HMW-GS与小麦烘烤品质最为密切。与普通小麦G lu-D1位点相似,粗山羊草1D染色体上也编码了迁移率不同的两个HMW-GS,但粗山羊草不同种间存在更丰富的HMW-GS变异类型。现在粗山羊草中所发现的HMW-GS远高于小麦,粗山羊草中的亚基类型除了2+12,5+10常见于普通小麦,5+12亚基仅存在于意大利个别小麦品种外,其余为粗山羊草所特有的亚基类型。对粗山羊草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并对所提供的粗山羊草的HMW-GS进行鉴定分析,得到一些粗山羊草中所特有的优质亚基类型,其中有目前认为更为优秀的1.5+10亚基,为创造新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染色体组小麦种叶片光合功能衰退的生理原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小麦种旗叶的光合功能期以野生一粒小麦最短,粗山羊草次之,普通小麦扬麦158最长。反映光合机构“光碳”运转平衡状况的RjBPcase活性/PSI,PSⅡ活性比值以AABBDD明显高于DD,DD又高于AA。在叶片老化期间尤其中后期,AABBDD具有相对高的SOD,CAT活性,低的O^_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而DD,尤其AA的SOD,CAT活性较低,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具有山羊草属(Aegilepscrassa,Ae.juvenalis或Ae.vavilovit)细胞质(均为D2型)的普通小麦品种“农林26”(Triticumaestiivm)的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光周期反应.具有D2型细胞质的农林26的异质系在长日用条件下(≥15h)几乎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条件下(≤14.5h)表现为高度可育.观察发现温度对降低雄性不育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这种类型的雄性不育性被称为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性(PCMS).PCMS是以雄蕊的心皮化形式表达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在雌性雄蕊中存在的不完全似胚珠结构代替了雄蕊中毡绒层细胞和花粉粒.小花的分化期是光周期敏感时期.PCMS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生产杂交小麦的新方法,即“两系法”.PCMS在短日照条件下通过自花授粉被保持和繁殖,在长日照条件下与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与正在用的T型细胞质杂交小麦生产方法相比,这个方法仅需PCMS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7.
节-硬-偏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利用杂种后代,通过硬粒小麦(AABB,2n=28)与偏凸山羊草(DDM^VM^V,2n=28)再与节节麦(DD,2n=14)杂交,获得八倍体小麦,经过连续自交选育,其后代疯狂分离,表现为以下类型:普通型、硬粒型、偏凸型、中间型,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 ̄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2n=21Ⅱ的细胞占31.25% ̄35.78%,染色体构型分别为:普通型1.57Ⅰ+20.12Ⅱ+0.06Ⅱ  相似文献   

8.
具有D染色体组的山羊草属种是六倍体普通小麦的二级基因源,蕴藏着丰富的抗性基因和遗传变异丰富,可供现代小麦改良利用。选用24对D染色体组特异性微卫星(SSR)标记引物,将19份山羊草属种的D染色体组与3个普通小麦的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共检测出679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上能检测到1~44个等位基因,平均28.29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属种的材料基本上聚为一类,19份山羊草属种的D染色体组与普通小麦的D染色体组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可供小麦远缘杂交以丰富栽培小麦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柿属植物及柿品种染色体数目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柿属(Diopryrosspp)植物中的延平柿(D.tsangilMerr.)、浙江柿(D.glaucifoliaMetc.)、君迁子(D.lotuslinn.)、老鸦柿(D.rhombifoliaHemsl.)、油柿(D.oleiferacheng.)乌柿(D.cathayensisA.N.steward)及柿(D.kakiL.f.)种中59个柿品种的染色体数目的观察。结果发现,柿属种的染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与白黑麦、卵穗山羊草正反杂交的可交配性分析*叶兴国徐惠君李志武杜丽璞赵乐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CrossabilityAnalysisofReciprocalHybridizationsBetweenCommon...  相似文献   

11.
粗山羊草抗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及抗病基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将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抗白粉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配制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技术结合BC1F2分离群体对目的基因进行了遗传作图。结果显示,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不能正常结实,进行幼胚拯救可获得组培苗,成胚率达到9.22%;矮败与Y215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进一步对矮败×Y215杂种后代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粗山羊草Y215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细胞学稳定且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植株;应用SSR标记和分离群组分离法,分析与其连锁的引物位置,将其定位在3DS染色体上,暂时命名为PmY215。说明来自粗山羊草Y215的抗病基因已通过遗传重组导入普通小麦中,分析PmY215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和抗病性特征,认为PmY215是一个新的显性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研究发现的粗山羊草Y215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Y215是一个新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倍性麦类作物杂种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冬性和春性四倍体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AABB)、普通小麦(T.asetivun,AABBDD)春性和冬性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及春性八倍体小黑麦(AABBDD)等三种倍性六套材料,分别在每套材料中选取亲本并配成双列杂交以研究倍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性倍性材料间一致地表现出单株经济产量具有最高的杂种优势,单株经济产量优势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物产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细胞核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粗山羊草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 ,研究其对普通小麦细胞核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开花习性具有优良的作用 ;能增加小麦的株高 ,提高小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发芽势 ,但延迟小麦的生育期 ;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 ;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细胞核之间有一定的核质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从偏凸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杂种双单倍体F1(ABDMV)的自交和自由授粉后代中,获得了一株由未减数配子融合而产生的双二倍体.其自交一代在形态和细胞学上都表现分离,单株间体细胞染色体数变动在49~55条之间,减数分裂时有较多的单价体和多价体存在;自交二代的植株形态和分离情况基本与自交一代相同,但群体中分离出了少量染色体数较少的植株,其形态明显不同于其它杂种单株而与普通小麦非常相近,减数分裂也接近正常,表明其后代中,能以较低频率分离出遗传上较为稳定的近似于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类型.由此讨论了这种双二倍体的不稳定性在小麦育种理论研究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粗山羊草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其对普通小麦细胞核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开花习性具有优良的作用;能增加小麦的株高,提高小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发芽势,但延迟小麦的生育期;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细胞核之间有一定的核质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D^2型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粗厚山羊草(6X),牡山羊草,瓦维洛夫山羊草等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研究它们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2型细胞质对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一的作用很明显;对干面筋含量的影响因品种本身含量高低而不同,对低面筋含量品种的提高作用较大;对沉淀值的影响主要因核型不同而异。认为将D^2型异源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是一条有效的品质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山羊草及普通小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全自动基因分析仪(3700 DNA Analyzer),用43对D染色体组引物标记76份普通小麦、粗山羊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和尾状山羊草品种和材料,将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共聚成四类:普通小麦被聚成一类,粗山羊草被聚成两类,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尾状山羊草和部分来自巴基斯坦的粗山羊草聚成一类。聚类结果与现有的植物学分类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小麦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对小麦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途径。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是普通小麦的近缘物种,蕴藏着丰富的抗病、抗虫、抗逆和优质等优异基因。利用远缘杂交途径,将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培育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为小麦白粉病抗性遗传改良提供新抗源。【方法】通过细胞学分析和结实率调查,明确TA002及其与普通小麦杂种的细胞学稳定性和育性特点。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及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ci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A-PAGE)方法,分析TA002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及醇溶蛋白亚基组成;通过白粉病菌分小种接种鉴定,明确TA002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特点;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多色原位杂交(mult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mc-GISH)、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c-FISH)及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明确TA002的染色体组成特点。【结果】TA002染色体数目为42条,它及其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1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pollen mother cells at metaphase I,PMCs MI)均含有21个二价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pollen mother cells at anaphase I,PMCs AI)中的染色体分离均衡,结实率正常。在成株期,TA002、SDAU18及其双亲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对白粉病均具有良好抗性,而烟农15对白粉病表现髙感。TA002/辉县红F1、TA002/铭贤169F1对白粉病菌种E09表现免疫,F2单株对E09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种子贮藏蛋白分析结果表明,在TA002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中均含有SDAU18的特有亚基,其醇溶蛋白还含有双亲没有的新型亚基。分别以单芒山羊草和尾状山羊草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烟农15的基因组总DNA为封阻,对TA00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均未检测到杂交信号。同时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乌拉尔图小麦和粗山羊草基因组总DNA为探针,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基因组总DNA为封阻,对TA00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mc-GISH,并利用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pSc119.2pTa535对TA00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mc-FISH,发现TA002具有完整的A、B和D基因组,但其4A、5A、6B、7B和5D染色体在FISH带型上与亲本烟农15的对应染色体具有显著差异。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TA002含有来源于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遗传物质。【结论】TA002是一个细胞学稳定、农艺性状和育性良好的小麦-山羊草渐渗系,它含有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特有的贮藏蛋白亚基及其双亲没有的新亚基,且高抗小麦白粉病,其白粉病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可能是来自偏凸山羊草或柱穗山羊草的一个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9.
四川6种伞形科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常规压片法,对四川省6种伞形科植物的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旱芹(Apium graveolens L.)的核型公式为2n=2x=22sm,属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为2n=2x=16,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 Urban.)为2n=2x=18,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n.)为  相似文献   

20.
波斯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Am3抗白粉病特性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合成的波斯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Am3进行了抗叶锈病和白粉病不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在合成的六倍体小麦中,DD组的抗叶锈性受到AABB组的抑制。对Am3进行抗白粉病4号小种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表明,Am3具1对显性抗病基因,位于2A染色体上。DD组上的抗白粉病基因也受AABB组抑制。但其抑制程度因病害小种的不同而有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和文献认为,只要适当选择亲本,并针对一定的病害小种,利用粗山羊草改良普通小麦的抗病性是完全可能的。另外,波斯小麦PS5是值得重视的白粉病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