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es 1,BHV-1)和牛疱疹病毒5型(Bovine Herpesviruses,BHV-5)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2大重要病原,其膜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是病毒粒子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疱疹病毒的发病机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BoHV-1、BoHV-5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它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和与宿主细胞受体相互作用中的作用,讨论了gD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并结合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阐述了其在新疫苗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牛呼吸道疾病是由单一或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与环境因素,包括宿主自身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并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牛感染如昏睡嗜血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性病原体是引发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因素,也是牛呼吸道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细菌性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因学和发病机理: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除了呼吸道疾病,由BHV-1引起的其他的主要综合征还包括流产和生殖道感染。BHV-1.1是呼吸道亚型,BHV-1.2是生殖器亚型,BHV-1.3是脑炎亚型。最后命名为BHV-S,这是一种特殊的疱疹病毒。巴氏杆菌是常见的继发性侵入病菌。BHV-1可以使小牛发生严重的疾病,包括发热、流泪、流涕、呼吸窘迫和共济失调,最后导致惊  相似文献   

4.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所引发的接触性、急性牛传染病。患病牛发病症状为高热、鼻炎、呼吸困难等症状,能引发结膜炎、生殖道感染、公牛龟头炎、母牛流产或乳房炎等。不同年龄的牛只均可感染本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与呼吸道水平传播病毒,严重者终身携带该病毒。本文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特点、病原学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阐述,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防控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为散发。该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当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等时,可引起牛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与另一种儿童期常见的传染病——“水痘”是由同一种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这是同一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先后引起的两种不同的致病过程:水痘是由体外的病毒感染引起,而带状疱疹则是由潜伏于体内的病毒复发所致。  相似文献   

7.
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为α疱疹病毒亚科成员,是引起牛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BHV-1面对牛免疫系统的不断进化,产生出多种机制以逃逸宿主的免疫防御,其主要包括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感染淋巴细胞和抑制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干扰素-β表达和建立潜伏感染等多种免疫逃逸机制。BHV-1的免疫逃逸给治疗和预防BHV-1所导致的相关疾病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尤其以潜伏感染最为严重,它能使患病动物终身带毒并能实现病毒的再激活。故主要阐述BHV-1的上述免疫逃逸机制,以期对相关疾病的防制和疫苗创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合胞病毒:牛呼吸道合胞病毒(BRSV)所致感染,据称是由于损害了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而易继发细茵性感染,并导致其它病毒的继发感染。用BRSV进行实验性接种,发现可以产生一种轻微的白细胞减少症,且在试管中,BRSV显示出能在少量牛肺泡巨噬细胞中复制。没有确实的已发表的调查报告,来探讨BRSV对牛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其它病毒:许多其它病毒都与牛呼吸道疾病有关(包括牛腺病毒,DN599疱疹病毒、鼻病毒、呼吸病毒,牛微小病毒),本文作者未发现任何报告,提出它们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力。  相似文献   

9.
一、牛传染性鼻气管炎1.病性和流行病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危险性在于,病毒侵入牛体后,可潜伏于一定的部位,导致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在春秋季较为高发,其症状与普通感冒比较相似,容易引起误判而贻误治疗,该如何辨别和防范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1)相似点:都有呼吸道症状 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因此首当其冲的是鼻子,病毒先感染鼻黏膜,然后不断繁殖,引致鼻...  相似文献   

11.
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侵入牛体后,导致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牛的重要传染病,临床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有结膜炎、乳腺炎、流产等症状。其病原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1,BHV-1),共编码30~40种结构蛋白,其中11种为囊膜糖蛋白。糖蛋白在病毒吸附、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糖蛋白gB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在细胞间扩散及复制至关重要;糖蛋白gD在病毒复制、传播和感染机制方面作用重大,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糖蛋白。对gB、gD的研究不仅可从蛋白层面解析病毒侵染机制,还能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主要糖蛋白gB、gD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分析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疫苗和诊断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侵染机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结核病结核病是由分支杆菌属的几种细菌引起人和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被感染的组织和器官形成特征性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为特征。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分支杆菌也可由结核分支杆菌及禽分支杆菌引起。牛分支杆菌可引起人和多种主要家畜的结核病,但不能使家禽和鹦鹉类发病。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菌可随鼻液、痰液、粪、尿、乳和生殖道分泌物等排除体外,污染空气、饮水、  相似文献   

14.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是一种宿主广泛的病原,能引起患病动物的严重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CDV具有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和细胞粘附分子4(Nectin-4)2种主要受体。当病毒进入动物上呼吸道后,表达SLAM的淋巴细胞与CDV血凝素(H)蛋白相互作用,以囊膜与宿主细胞融合的方式使病毒进入细胞,启动病毒感染过程,随血液循环通过黏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的方式广泛地感染体内表达Nectin-4的上皮组织和器官,最终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释放病毒粒子造成疾病的传播。CDV与该2种受体的相互作用是病毒跨物种间感染的重要基础。本文就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全身衰弱无力,呈现不同特点的呼吸道炎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侵入牛体后,导致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本文论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 1流行病学 牛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很强、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等特点,常呈周期性、地方性流行。以天气骤变的早春、晚秋和寒冷的季节多见。  相似文献   

18.
I型牛疱疹病毒(BHV-1)可引起牛的呼吸道疾病、生殖道损害、流产甚至致死性系统感染,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文章介绍了其活载体疫苗的构建原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诊断由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引发的猪疫病,并分析病原。[方法]采集福建某猪场发病猪的组织器官,提取病毒DNA或RNA,PCR检测病毒感染。采用ELISA方法检测CSFV、PRRSV和PRV的感染情况。[结果]测序分析和ELISA结果表明,猪场存在PRRSV、CSFV、PRV3种病毒感染。[结论]该次猪病疫情主要是由CSFV和高致病性PRRSV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简称粘膜病)是牛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消化道粘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传染源主要是来自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1病因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来自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病畜可发生持续性的病毒血症。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发生垂直感染,交配、人工授精亦能感染。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二季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