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镁钾不同配比施用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镁钾肥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钾、镁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光合特性,本试验条件下,垦粳1号最高理论产量可达8.81t/hm2、空育131可达8.64t/hm2相应的K2O、MgO的用量为552.2kg/667m2和99.9kg/hm2;合理镁钾配比(处理14与19)能显著提高水稻乳熟前、后期功能叶净光合速率,促进叶肉细胞的羧化效率,提高CO2的同化速率;与镁肥相比,钾肥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2.
以当地主栽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常规肥料和硫酸钾钙镁肥2个肥料处理,研究硫酸钾钙镁肥对水稻分蘖发生、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钾钙镁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处理的高,增幅达8.29%。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2个处理的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较小。硫酸钾钙镁肥主要是通过增加结实率来提高产量,结实率增幅达9.32%,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大;硫酸钾钙镁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对分蘖发生无促进作用,其高峰苗低于常规处理,但高峰苗后分蘖退化慢,至有效分蘖终止期,其有效分蘖数略高于常规处理,增幅为2.55%,成穗率显著增加,增幅为9.83%。  相似文献   

3.
镁钾配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区试验研究了钾镁肥对水稻生育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镁肥可增加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处理6、处理7在各时期的干物质生产量较大,明显高于对照;提高了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处理6、7、8叶面积指数均较高;减缓叶片衰老,增加了后期的叶片含氮量;垦粳1号处理7产量最高,稻谷产量657 kg/667 m2,较对照增产9.7%。空育131处理4产量最高,稻谷产量658.3 kg/667 m2,其次为处理7,稻谷产量649.3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增产10.4%和8.9%。  相似文献   

4.
吴红 《北方水稻》2008,38(3):163-164
通过在基肥中增施不同肥量的森屿牌硅钙镁肥与常规施肥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森屿牌硅钙镁肥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有利于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还可改善株型,增强抗倒伏能力。水稻的株高、穗长、结实率以及产量一般都随硅钙镁肥供给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增产22.3~46.7 kg/667 m2,增产率为4.1%~8.5%,增加效益5.7~20.7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大田试验方法,以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料和品种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用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效应。结果表明,适量施用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替代氯化钾作为钾肥,晚粳稻秀水128和晚糯稻秀水252穗数和株高均有明显增加,秀水128的千粒重和秀水252每穗总粒数、实粒数都有所增加。从产量上看,不同矿物肥处理水平均能取代钾肥获得较高产量,尤其是当矿物肥施用量达到900 kg/hm2时,水稻取得了最高产量,其肥效高于常规钾肥。  相似文献   

6.
对镁肥不同施用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施用镁肥,对防治水稻黄叶病、提高水稻产量有显著效果,可降低水稻黄叶率4.2%~15%,每公顷增产7.4%~10.8%。供试品种在镁肥施用量每公顷基施100 kg硫酸镁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8 157.6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纳米镁和离子镁对水稻产量、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设置了3个氮水平(0、180、270 kg/hm2)下不施镁肥和施用纳米镁或离子镁的盆栽试验.[结果]相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施用纳米镁和离子镁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镁处理均有所提高,且施用纳米镁处理的籽粒产量均高于施用...  相似文献   

8.
3 a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有利于增加分蘖和粒数,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但不利于提高稻米品质;磷肥能够促进氮肥的吸收,增施磷肥有提高成熟度和增加产量的作用,同时又提高出米率和降低蛋白质含量;钾肥和镁肥对于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对改善稻米品质作用最明显。氮、磷、钾配施产量最高,增产6.3%,米质趋中,如果再加施镁肥,既有利于提高产量又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9.
水稻育苗期施用磷、镁肥对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磷肥量或施用镁肥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粒数,但千粒重下降,对于产量没有影响。而对于提高加工品质,改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有一定的作用。这种影响镁肥的效果好于磷肥。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试验,以优质软米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50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时期(基肥、分蘖肥、穗肥)追施微肥(镁、锌和镁锌混合肥)对其产量及精米中N、Mg、Zn、Mn、Ca、Cu这6种元素含量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锌肥对稻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精米中6种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随着追施锌肥时期的推迟,精米中6种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追施镁肥显著提高了稻米产量及精米中6种元素含量和积累量,且作穗肥追施的处理稻米产量较高;随着镁肥追施时期的推迟,精米中6种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追施镁锌混合肥显著提高了稻米产量及精米中6种元素含量和积累量,且作穗肥追施的处理稻米产量和精米中6种元素含量及积累量较高;随着锌镁混合肥追施时期的推迟,稻米产量和6种元素含量及积累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见,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都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及增加精米中氮素和中微量元素的积累,其中,作穗肥追施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元素吸收上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含硅、钙、镁、锌、硼、钼、铁、铜、锰等元素的肥料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供寒地水稻生产中所需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依据,于2017年开展相关的试验工作。通过试验可知,随基肥和分蘖肥施用中微肥都能够增加水稻产量,以分蘖肥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其产量为617.12 kg/667m~2,其对水稻糙米率和精米率无明显影响,不宜在水稻生长后期施用此肥料,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2.
养分管理模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本文研究了5种施肥模式对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处理3的实际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的差别也较大。这说明水稻生产中,在均衡施用氮、磷、钾肥的情况下,有机、无机肥适当配施比单施无机肥能更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基肥、分蘖肥、穗肥按一定比例分施增产效果好;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氮素利用率情况差异明显。处理3的氮肥利用率比其他养分管理模式都高,所得结果可为水稻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育苗期施用磷、镁肥对产量和米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磷肥量或施用镁肥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粒数,但千粒重下降,对于产量没有影响。而对于提高加工品质,改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有一定的作用。这种影响镁肥的效果好于磷肥。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八五八农场地区主要稻田钾肥利用和水稻的需肥特性,研究钾肥不同比例(基肥与穗肥)对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肥与穗肥比例为7:3时,钾肥回收利用率最高为34.3%,水稻产量623 kg/667 m2,增产7.3%。  相似文献   

15.
硫酸钾镁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安徽省池州市祠堂村土壤肥力中等的水稻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酸钾镁肥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能有效调控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从而有显著增产效果.施用硫酸钾镁肥早稻产量达到8 241 7 kg/hm2,比当地施肥提高10 75%,比施硫酸钾增产11 0%,比施硫酸镁增产16 22%,比不施钾镁肥增产29 28%.施用硫酸钾镁肥经济效益高,比当地施肥水平每公顷产值增加1 200 0元,比施硫酸钾增加1 225 0元,比施硫酸镁增加1 725 0元,比不施钾镁肥增加2 800 0元.  相似文献   

16.
李保军  吕东升  白树春 《北方水稻》2009,39(6):40-40,48
对硫酸钾镁与氯化钾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的田块水稻的总穗数、结实率、千粒重都较之处理2有所增加,实际产量平均值为547.68 kg/667 m2,较处理2增产7%。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我们进行了水稻施用钾肥的试验研究,探讨新宾地区水稻施用钾肥的最佳施肥数量以及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新宾地区水稻施用钾肥,有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促进早熟、增强抗逆性等作用,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新宾地区水稻施用钾肥,最佳施用数量为施用硫酸钾12 kg/667 m2,缺钾的地块可以适当多施,不缺钾的地块可以适当少施。根据水稻需钾规律,钾肥可以做基肥和蘖肥施用。  相似文献   

18.
在高度淋溶的湛江北部丘陵红壤上,大田初步试验显示:施用氮肥对橡胶幼树的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会提高叶片的氮/镁值,极显著地加剧镁缺乏症。镁肥能极显著地减轻镁缺乏症,提高叶片的镁含量并显著增加胶树生长量。磷肥与氮、镁肥配合能显著提高胶树的生长量,对养分吸收则看不出效应。钾肥会妨碍胶树对镁素的吸收,提高钾/镁值,加重镁缺乏症,从而略为降低生长量。但钾肥是与镁肥配合使用的,第三年镁素营养已得到满足,钾肥对胶树的生长效应就由负变正。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钾肥施用量为主处理、秸秆还田为副处理,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的钾素需求规律以及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钾肥主要是通过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进而影响水稻产量。施钾量为90 kg/hm~2和135 kg/hm~2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3%和11.5%,且此时钾肥利用效率高;施钾量为225 kg/hm~2时,水稻在生育期内对钾有明显奢侈吸收现象,产量比对照增产7.6%。由此可见,苏北贫钾地区适宜的施钾量为90~13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但随秸秆的发酵分解,对水稻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喜硅作物。长期以来,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人们偏重于施用氮、磷、钾肥而忽视硅肥。随着水稻产量的逐年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硅含量却逐年下降,土壤缺硅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水稻抗倒伏及抗病虫害能力下降,限制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稻田进行施用硅肥试验,探讨稻田大面积施用硅肥的可行性是十分必要的。l试验材料双方法试材选用辽宁省鞍豫硅肥有限公司生产的鞍豫牌硅肥。采取大面积对比方法,共设四个试验区,每区面积为0.33hm’。试验区公顷施鞍像硅肥750kg,与氮、磷、钾肥配合作底肥和追肥施用。底肥于旋耕地前均匀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