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GAST是一类受赤霉素诱导的基因家族,编码一种小分子多肽,其N端包含信号肽,其C端包含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目前,GAST家族成员已在多个植物中鉴定并进行了相关功能研究,发现其参与细胞伸长和分裂、茎伸长、种子萌发、根发育以及抗氧化等多个生理过程。对植物中已发现GAST基因的表达模式、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细胞定位以及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概述,以期更清晰地了解该类小分子多肽编码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发现了很多WD-repeat蛋白,但是对植物中的WD-repeat蛋白研究的比较少。为此,总结了植物WD-repeat蛋白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植物WD-repeat蛋白的调控机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发光机制、荧光检测方法以及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重点对其在根际微生物定殖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内生菌定殖及其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中蛋白在宿主植物中的定位、转基因安全与标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植物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可与金属子结合的、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小分子蛋白,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可以被众多非生物因素诱导产生,其所具有的强烈的清除自由基和结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使其成为植物研究的热点。对植物金属硫蛋白的分类、基因结构与调控、结构、性质与应用、分离纯化与检测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同时提出一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HAL3蛋白家族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与真核生物耐盐反应高度相关的新蛋白家族。植物HAL3蛋白家族是一类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型抗盐多功能蛋白,在不同生物中具有调节磷酸酶活性,参与辅酶A合成以及介导光调节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相对于植物中已经发现的其他盐相关因子,不同物种中已发现的HAL3蛋白均与抗盐相关,但在不同生物中HAL3蛋白有不同的功能。综述了酵母中HAL3蛋白的功能及其与逆境的关系、植物中HAL3蛋白的功能及与植物耐盐反应的关系、HAL3蛋白在植物耐盐反应中的作用、辅酶A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及HAL3蛋白在植物耐盐反应中的作用,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s)是植物面临逆境胁迫时,被激活且表达增强的一类蛋白,属于热激蛋白的一个亚家族。sHSPs作为分子伴侣,在植物抵抗高温热害、低温冷害以及种子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sHSPs的分类、特点和功能,重点讲述了其参与植物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病程相关蛋白与植物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病程相关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和运输,其编码基因的诱导和表达,转基因植物研究,以及与植物抗病性关系等方面这一研究领域进行回顾,并对病程相关蛋白研究及其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植物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s,GLPs)是一类重要的胁迫响应蛋白,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类与萌发素(Gemin)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位于胞外基质的可溶性糖蛋白,几乎在所有的植物中都发现该类蛋白质的存在。本文从植物GLPs的结构、生长发育及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对植物GLP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植物类萌发素蛋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olycomb Group(PcG)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表观调控因子,在动植物中普遍存在,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PcG蛋白不仅调控生物个体正确的生长发育模式,而且与细胞增殖、分化、胚胎发育、植物形态建成和植物对环境的响应等有密切关系。综述了PcG因子在植物中的组成、作用机制及其功能,并对PcG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包括全转运子和半转运子等2种类型。全转运子的核心单元包括2个核苷酸结构域(NBD)和2个跨膜结构域(TMD),而半转运子只含有1个膜结构域(MSD)和1个NBD。植物ABC转运蛋白不仅参与植物体内激素、脂质、金属离子、次生代谢物和外源物质的运输,并且有利于植物与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和植物体内离子通道调控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进行,是一类重要的跨膜运输蛋白家族。HUGO系统中ABC家族分为A~H 8个亚族,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促进了ABC转运蛋白的研究与发现,近几年已从多种植物中克隆了不同亚族的基因并研究其表达与功能,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BCB,ABCC,ABCG等三大亚族。植物ABC转运蛋白各亚族的结构与功能截然不同,在不同植物中的表达部位也千差万别。综述了植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根据ABC家族中已知的重要成员,系统阐述植物中各亚族ABC转运蛋白的结构特征、在植物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并为今后可能的研究提出展望。表1参49  相似文献   

11.
【目的】OVATE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转录抑制因子,对葡萄OVATE基因家族(Vv OFPs)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为该类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OVATE保守域蛋白序列(PF04844)对葡萄OVATE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葡萄OVATE基因家族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分析葡萄和拟南芥OVATE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Vv OFPs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葡萄OVATE基因家族包含17个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内含子结构,编码115—444个氨基酸,等电点4.55—9.69,均为亲水蛋白;所有蛋白均包含完整的OVATE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中。根据进化树拓扑结构,将葡萄和拟南芥OVATE蛋白家族聚为六类(Ⅰ—Ⅵ),其中,Ⅱ、Ⅲ、Ⅴ类仅包含两个基因,Ⅰ、Ⅳ、Ⅵ类中Vv OFPs和At OFPs相互交错地聚类在一起;Vv OFPs和At OFPs共包含10个未知基序,保守元件1和2位于OVATE结构域区域,此外,在OVATE结构域外每个类别均包含特有基序。Vv OFPs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12个基因在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可以检测到表达,其余5个基因仅在特定组织中表达。多数Vv OFPs在根、嫩茎和花中表达量较高,在嫩叶和果实中仅检测到少数基因表达;Vv OFPs在不同发育期表达量存在差异,通常在开花前1周和开花期表达量较高,而花后4周果实中表达量较低。1对旁系同源基因表达模式相似,3对旁系同源基因产生了新的表达模式。【结论】葡萄OVATE结构域序列比较保守,其在不同组织中呈现出多种表达模式,推测其可能参与了葡萄生长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Arabidopsis thaliana ovate family proteins (AtOFPs) is a newly found plant-specific protein family interacting with TALE (3-aa loop extension homeodomain proteins) homeodomain proteins in Arabidopsis. ...  相似文献   

13.
OVATE family proteins (OFPs) are plant-specific proteins with a conserved OVATE domain that regulate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lthough OFPs have been studied in several species,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remain largely unknown in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This study identified 19 CsOFPs distributed on seven chromosomes in cucumber. Most CsOFP genes were expressed in reproductive organs, but with different expression patterns. Ectopic expression of CsOFP12-16c in Arabidopsis resulted in shorter and blunt siliques. The overal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sOFP12-16c regulates silique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and may have a similar function in cucumber.  相似文献   

14.
The OVATE family proteins (OFPs) are plant-specific proteins that modulate diverse aspects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tomato, OFP20 has been shown to interact with TONNEAU1 Recruiting Motif (TRM) proteins to regulate fruit shape.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mutation of StOFP20 caused a shift from round to oval shaped tubers in a diploid accession C151, supporting the role of StOFP20 in controlling tuber shape.  Its expression reached a maximum in the tuber initiation stage and then decreased as the tuber develops.  To help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uber shape regulation by StOFP20, 27 TONNEAU1 Recruiting Motif (TRM)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and 23 of them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in C151.  A yeast two-hybrid assay identified three TRM proteins that interacted with StOFP20, which was confirmed by firefly 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n tobacco leaves.  The OVATE domain was indispensable for the interactions, while the necessity of the M10 motif in TRM proteins varied amo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tOFP20 and the three TRMs.  In summary, both StOFP20 and SlOFP20 directed interactions with TRM proteins, but the corresponding interactants were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implying that they exert regulatory roles through mechanisms that are only partially overlapping.    相似文献   

15.
拟南芥是广泛用于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但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高,致使在简陋条件下难以培养成功。本试验报道了在简陋条件下在室内人工光照和大棚内培育拟南芥的方法,对培养基质、育苗方法、培养条件?移栽管理等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是一种碱性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有强烈的纤溶活性,临床上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可用于开发新型溶栓药物。[方法]该研究采用PCR法克隆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基因及其前导肽序列,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并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BSFE纤溶活性。[结果]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转BSFE基因拟南芥,PCR检测证实BSFE基因已在转基因拟南芥基因组内整合,纤溶活性检测进一步证实BSFE可在转基因拟南芥体内表达,并可通过组织及根系分泌型表达,建立植物组织及根系分泌表达外源蛋白的系统模型。[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外源蛋白分泌表达机理及建立植物根系分泌生物反应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SSMP的结构解析及在拟南芥抗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解析SSMP(salt-sensitive membrane protein)的结构,明确SSMP的表达特性,预测和分析SSMP在拟南芥逆境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SSMP的结构特征;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SSMP的时空表达特性;利用SSMP-GFP融合技术转化拟南芥叶片原生质体,对SSMP进行亚细胞定位;构建SSMP的启动子连接报告基因GUS的表达载体,转化野生型拟南芥,通过染色方法观察报告基因GUS的表达情况,从而进行SSMP的组织定位分析;构建SSMP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侵染花絮法转化拟南芥,qRT-PCR技术验证过表达SSMP拟南芥阳性苗,分析过表达SSMP拟南芥的表型并进行抗逆性分析,明确SSMP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电导仪法比较过表达SSMP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分析SSMP在拟南芥抵抗逆境胁迫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SMP含有START(the lipid/sterol-binding StAR-related lipid transfer protein domains)保守域、共411个氨基酸,具有磷脂酰胆碱的结合位点,预测SSMP可能影响膜的组成。对SSMP的高级结构进行解析,SSMP含有9个反平行的β-折叠和2个α-螺旋,形成1个明显的疏水腔,N端的α-螺旋在疏水腔外,另一个α-螺旋形成疏水腔的盖子结构。Real-time PCR对拟南芥的不同组织及发育时期的SSMP表达量的分析表明,SSMP在拟南芥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茎生叶、莲座叶、茎、根、花和种子。SSMPpro::GUS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染色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GUS主要在下胚轴、整个子叶和真叶的叶脉及表皮毛处表达;50 mmol·L-1 NaCl处理后,GUS在下胚轴和子叶中表达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叶中的表达减少;100 mmol·L-1 NaCl处理后,GUS的表达在下胚轴、子叶和真叶中都明显减少,子叶中GUS主要在叶脉处表达,在真叶中仅在顶端还有表达,这说明SSMP的表达受NaCl抑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488 nm波长下对SSMP-GFP的亚细胞定位进行观察,SSMP主要定位在细胞质膜上。过表达SSMP转基因拟南芥的细胞膜透性增加,不利于植物的抗逆性。进一步的萌发试验对过表达SSMP的转基因拟南芥的萌发率和转绿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过表达SSMP明显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结论】SSMP是具有磷脂酰胆碱结合位点的共41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含START结构域,主要位于细胞质膜上;在拟南芥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主要定位在整个子叶和真叶的叶脉及表皮毛着生处;SSMP的表达受盐胁迫的抑制;过表达SSMP的拟南芥细胞膜透性增加,耐盐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病反应及系统获得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复杂而有效的防御机制。植物的抗病反应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木质素、植保素、活性氧、水杨酸等在植物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获得抗性是植物抵抗病原菌侵袭的相当复杂的防御机制之一,其信号转导途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抗病反应及其系统获得抗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具有广谱抗性的作物和利用激活系统获得抗性的化学物质来保护植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何开平  吴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57-19959
bHLH转录因子为植物基因组中的一个大家族,在拟南芥中有162种bHLH转录因子,在水稻中则有131种。bHLH转录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生物合成、信号转导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仅对bHLH转录因子对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作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推测的膜蛋白(putitave membrane realated protein,PMRP)在拟南芥叶绿体发育过程的作用,明确PMRP对拟南芥光合能力的影响及抗寒性分析,为改善作物光合性能及增强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PMRP的RNAi和过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采用花絮侵染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Col-0),获得PMRP RNAi和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以野生型和PMRP RNAi、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利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观察PMRP表达量对拟南芥叶肉细胞叶绿体的结构和淀粉粒积累的影响;利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拟南芥的光合速率,分析PMRP对拟南芥光合能力的影响。选取16 h光照、21℃条件下培养的21 d的野生型Col-0、3个过表达PMRP转基因拟南芥株系,3个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用冷光源培养箱培养,先在4℃培养7 d,然后在-8℃培养1.5 h,取出放到16 h光照、21℃条件培养7 d后,分析PMRP转基因拟南芥对寒害的抗性。选取14 d的野生型Col-0、3个过表达PMRP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和3个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对其莲座叶细胞渗出液电导率进行测定。【结果】获得PMRP RNAi和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株系;通过测定野生型和转基因株系的莲座叶光合速率,野生型Col-0的光合速率为7.3 μmol·m-2·s-1,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的光合速率分别为8.8、7.8和8.5 μmol·m-2·s-1,PMRP表达量的降低略增强了拟南芥的光合速率。野生型Col-0的绿叶率为48%,过表达PMRP转基因拟南芥的3个株系绿叶率分别为48.6%、47.8%和49.2%,3个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的绿叶率分别为65.9%、67.4%和68.3%,表明PMRP表达量的降低增强了植物的耐寒性。在-8℃下处理30 min,野生型Col-0拟南芥莲座叶的渗出液电导率为70.67 μS·cm-1,PMRP-RNAi拟南芥莲座叶渗出液电导率分别为48.57、45.40和52.10 μS·cm-1。表明PMRP表达量的降低明显降低了逆境对细胞膜的损伤。通过对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完全展开的莲座叶,进行超微结构分析,发现野生型拟南芥莲座叶细胞中,叶绿体为椭圆形,而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莲座叶细胞叶绿体变为近似圆形;在光照情况下,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叶绿体中淀粉粒的积累与野生型相似,均有明显的淀粉粒积累,但在黑暗环境中,PMRP-RNAi转基因拟南芥叶绿体中淀粉粒积累明显增多。【结论】PMRP表达量降低造成叶绿体形状由梭型变为圆球型,淀粉粒明显增多,增强了拟南芥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