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地区进行了凉山圆根四开、烂坝6个品系的比较试验,以打洛农家种子、百肯芜菁作对照。从小区产量来看,四开3个品系的总重、块根重、茎叶重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从单位面积小区的块根个数和重量看,四开3个品系单位面积上的大圆根(直径11cm以上)个数和重量、中等圆根(直径11~8cm)个数和重量均优于对照。从单株性状来看,对照BK的大、中、小植株的叶片长度和宽度极显著大于其他7个品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5个播种密度下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德宝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紫花苜蓿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体积、干质量、鲜质量5个性状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体积、根干质量、根鲜质量3个性状,随密度的增加也有减少或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根长与株高2个性状比较稳定。对鲜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鲜体积,其次为单株叶片数,单株分枝数和株高。除单株叶片数外其余性状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苜蓿根蘖性状发生与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振生  程渡 《草地学报》1995,3(2):126-134
苜蓿的根蘖性状对于培育根蘖型及放牧型苜蓿新品种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结合根蘖型苜蓿新品评选育研究实践,系统地研究了苜蓿根蘖习性发生与生态适应性。通过三个地区种植和无性扦插两种繁殖方式探讨了苜蓿根蘖发生及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根蘖性状的表现,分析了边际效应对根蘖表现的影响。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根蘖苜蓿植株地下水平根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均有根膨大部位和根蘖芽的形成。根蘖型苜蓿品种的根蘖植株表现在第三、二年较多,第一年和第四年以后均表现较少。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根蘖苗伸展范围不断向外扩展。在1×1m株行距稀植条件下根蘖植株单株枝条数、伸展范围和单株产草量均明显优于非根蘖植株。边际效应对根蘖型苜蓿品种根蘖苗的发育和根蘖伸展范围有影响,边缘行根蘖株百分率略高于内侧行植株,边缘行根蘖苗伸展范围明显高于内侧行植株。在半干旱草原淡栗钙土地区(内蒙古图牧吉牧场和吉林省白城牧场),及气候相对湿润的粘性黑土地区(吉林省公主岭)和潮土地区(北京),根蘖型苜蓿均能表现根蘖习性。在粘性黑土地区根蘖发生百分率较低。半干旱草原地区最适于根蘖型苜蓿生长和根蘖性状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17个不同秋眠级苜蓿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17个苜蓿品种在湘西南地区的生长适应性性状指标,包括12 项农艺性状指标与粗蛋白含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建立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湘西南地区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有盛世、丰宝、CW680等,而阿尔冈金、皇后2000品种的生产性能较差,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粗蛋白>叶长>叶宽>茎粗>株高>再生速度>主根长>鲜干比>根颈直径>单株干重>侧根数目>茎叶比>根系鲜重,可为南方亚热带地区苜蓿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16个引进品种的适应性,为东北寒冷干旱地区苜蓿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苜蓿引种适应性鉴定和评价提供可选择的性状指标,试验在黑龙江西部地区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16个引进苜蓿品种的生长适应性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引种适应性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有WL343HQ、俄罗斯苜蓿,生产性能相对较差的品种为德宝、WL903;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粗蛋白叶长叶宽茎粗株高再生速度主根长鲜干比根颈直径单株干重侧根数目茎叶比根系鲜重。  相似文献   

6.
以4种披碱草属野生种质为材料,对其生育期、株高、茎叶比、分蘖数、种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供试材料中,披碱草的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最为突出,其单株鲜重最高,单株分蘖数最大,茎叶比较小,具有产草量和种子产量高的优势,对寒旱环境适应性强。垂穗披碱草的单株鲜重、单株分蘖数两个指标表现次之,黑紫披碱草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7.
根蘖型苜蓿能在水平根上形成根蘖,进而形成枝条的苜蓿。对国内育成的公农3号、图牧3号、图牧4号等苜蓿品种,进行根蘖性状及持久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根蘖苗在距主根40~80cm处匍匐根分生组织最活跃,单株根蘖苗数达144.2~185.8个,比加拿大Heinrichs、Spreador根蘖型品种(对照)增加19.57%~91.74%,以逐年产草量来衡量,国内育成品种产草量比对照增产16.02%~29.41%,持久性能亦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8个甜高粱(Sorghum dochna)品种的9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青海东部农业区表现较好的甜高粱品种有九甜杂三、大力士、超级放牧者,而吉甜3号和辽甜1号的生产性能较差.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单株干质量>分蘖数>鲜干比>鲜重产量>主茎粗>单株鲜质量>出苗率>株高>绿叶数,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甜高粱的引种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柴达木盆地中度盐碱地上,对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耐盐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比试验,结果表明:各苜蓿品种覆膜种植当年出苗率均在80%以上,均能达到开花期;利用层次分析法对6个品种的地上性状、根系性状及干草产量指标进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及排序,中草6号和中苜1号综合得分较高,表现出了较好的生产性能,可以优先作为大面积种植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燕麦饲草品种在宁南山区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试验以本地燕麦品种(固原大燕麦)为对照(CK),对引进的13个燕麦饲草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株高、成穗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鲜重、根干重、鲜干比)、干草产量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个指标表现最优的品种如下:株高为牧王、牧乐思、喜越,成穗率为蒙特和青海444,根鲜重为蒙特,叶面积为贝勒、牧王、牧乐思、喜越,干草产量为海威;根干重各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叶绿素含量蒙特显著低于CK(P0.05),其余品种与CK无显著差异(P0.05);鲜干比各品种与CK无显著差异(P0.05)。经系统聚类划分为三类,综合性状优及稳定较好的一类为牧乐思、甜燕1号、贝勒、牧王、甜燕2号、奥塔、海威、喜越;第二类是综合性状较优及稳定性较好的是丹燕444、青海444、CK;第三类是综合性状最差但具有一定稳定性,即禾王、蒙特、莫妮达。各品种饲草干重与农艺性状呈正相关的依次为根干重、叶绿素、鲜干比、根鲜重、叶面积、06-23株高、06-11株高,呈负相关的依次为成穗率、07-04株高、07-16株高、07-27株高,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农艺性状对干草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表现不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地区苦荞在高寒地区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采用多重比较及聚类分析法分析了7个地区13种苦荞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苦荞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差异显著(P0.05),云苦荞2号和晋苦荞2号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品种;聚类分析将13个荞麦样品分成2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荞麦资源的道地性特征,反映了不同苦荞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与亲缘关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健虹  尚以顺 《四川草原》2006,(4):20-21,42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植株性状、生长速度、单位重量的干草产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每小区70g时,产量最高为3226.83kg/666.7m2。单株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茎叶比、风干率等性状随密度增加比值加大,拔节期前处理C4生长速度最快,为适宜播种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不同苜蓿种质资源在齐齐哈尔地区的表现,试验对引进的30份国内外苜蓿种质资源单株的物候期、抗寒性、茎叶性状以及单株产量进行测定、评价。结果表明: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在物候期、抗寒性和茎、叶、单株产量性状方面存在差异。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较引进品种不仅返青早,而且单株产量性状较优。返青较早的苜蓿品种有肇东苜蓿、海拉尔黄花苜蓿和草原1号苜蓿。单株干草产量在450 g以上的有5个,分别为肇东苜蓿、龙牧801苜蓿、龙牧803苜蓿、公农1号苜蓿、甘农1号杂花苜蓿。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植株性状、生长速度、单位重量的干草产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每小区70 g时,产量最高为3 226.83 kg/666.7m2.单株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茎叶比、风干率等性状随密度增加比值加大,拔节期前处理C4生长速度最快,为适宜播种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6个参试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的7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赤峰地区表现较好的青贮玉米品种有中农大青贮67、金岭18、雅玉青贮79491、金岭17、金岭21、青贮772、雅玉青贮29、东陵白、金岭37、中北青贮410,而YA473182、英国红(小)、东陵白(小)的生产性能较差。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株高>穗位叶叶面积>生物产量>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果穗鲜质量∶单株鲜质量>果穗鲜质量,本研究结果可为赤峰地区乃至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引种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尹俊  蒋龙 《草原与草坪》2009,(4):12-15,19
通过对东川银合欢与热研1号银合欢的生育期、植物学特征、种子的性质、生长性状及再生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川银合欢在云南年降水量1 000 mm的嵩明地区表现出了较好的生产性能,热研1号银合欢返青比东川银合欢晚7 d,根长、茎粗、叶片大小、单株花数及单株果荚数、果荚大小两品种均差异显著(P<0.05),且东川银合欢优于热研1号。株高、分枝数也差异显著(P<0.05),在各生育期鲜、干草产量大于热研1号。刈割留茬高度50 cm时牧草再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抗倒伏能力差异,明确影响燕麦(Avena sativaL.)抗倒伏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青藏高原地区9个燕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茎部力学特性、显微结构及根系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燕麦各部位性状特征对燕麦倒伏率影响的路径及路径系数。结果表明:9份燕麦品种中‘林纳’(A.sativa‘LENA’)的抗倒伏能力最强,其穗长、株高、重心高、第二节节长显著低于‘青引2号’(A.sativa‘Qingyin No.2’)和‘青永久870’(A.sativa‘Qingyongjiu 870’)(P<0.05),而第二节壁厚、弯曲性能、穿刺强度、茎秆折断力、单株根重、主根长和毛细根长均显著高于‘青引2号’和‘青永久870’(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茎部形态结构对燕麦抗倒伏能力直接效应最大,根系特征对燕麦抗倒伏能力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突出。因此,进行抗倒伏燕麦品种选育时,应综合考虑茎部形态结构和根系特征,以提高品种选育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苏超  韩明斋 《北方蚕业》1995,16(4):13-15
稀植条件下,通过对8个桑品种14项性状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夏秋叶产量的主要有单株条数,单株条长,单条长,单株条径,节间,主杆直径,单条径,单位叶面积重,m条长产叶量和kg叶片数共10项性状,其对夏秋叶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单株条径>单条长>单株条长>单株条数>主杆直径>单条径>单位叶面积重>节间>m条产叶量>kg叶片数。并列出了与夏秋叶产量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主要性状的回归方程,从而为桑树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贮玉米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试验对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鲜草产量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及各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岭80、中北410和北青贮1号鲜、干草产量均较高,适宜在河北省沧州市推广应用;单株鲜重、单株鲜叶重、单株干重、带苞单穗重、秆粗是影响鲜草和干草产量的重要因素;各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凉山光叶紫花苕在田埂、草丛中自然繁殖植株性状的通径分析,单株产量与相关性状的表型参数离差明显,可选性大,以单株重为依变量,分枝数、叶量、分枝长度、根重、根长为自变量,通径分析结果多元决定系数R2=0.8106,影响单株重量的主要性状是叶量、分枝长度,其次是根重、根长,分枝数对植株产量为负作用,为凉山光叶紫花苕的不断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