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油茶作为一种我国特有的油料作物,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地带的地区,由于种植油茶树促使很多地区经济得到了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本文将就不同油茶无性系苗期光合作用的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方丘陵山地泡桐造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江西省的鄱阳、万年、余干等县大力发展丘陵山地营造泡桐林大获成功.这时南方丘陵山地是否适宜营造泡桐林的问题给予了非常肯定的回答.随着丘陵山地营造泡桐林的效益日益显现,以及"一大四小"工程的推进,南昌市的进贤县、抚州市的广昌县也在大力发展丘陵山地泡桐林.  相似文献   

3.
油茶原产我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汉武帝时,就开始栽种油茶.世界上除日本和东南亚极少数国家有油茶零星分布外,唯有中国大面积栽培.目前分布在我国南方15个省(市、区)的山区,栽培面积达6000多万亩.其中江西省有1100多万亩,赣州市有40多万亩;广东省不到300万亩,梅州市有200多万亩,梅州产茶油量不足1000吨.就油茶的生长发育适应条件而言,凡海拔700m以下的丘陵、山地,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土壤条件都适合于油茶的栽培.  相似文献   

4.
正油茶为常绿树种,花期有两个多月,适应性广、耐瘠薄、根系发达,是适合于南方低丘陵、山岗地发展的很好的经济树种,特别是在当前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中,要求以"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为目标,所选择的树种就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而油茶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替代作用,因为油茶不但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  相似文献   

5.
中国油菜生产技术供需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油料作物供给中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种植面积以及作物产量都位于油料作物首位,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越来越大。菜籽油作为我国人民的传统食用植物油,供需基本可以达到自给自足,但食用植物油中比重最大的大豆油大部分来源于进口,因此在我国现在社会经济现状下,油菜生产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油脂产业的发展,也与我国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关乎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油菜生产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目前迫在眉睫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油茶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料作物,大力发展油茶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概述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油茶主要的栽培技术,及其繁育技术和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油茶是中国大宗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已成为我国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油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低温是限制油茶生长发育和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子。本文对油茶低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展油茶低温胁迫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及植物油的起源与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料作物和植物油作为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经济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油料作物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油料作物(包括脂麻、油菜、花生等)和植物油(包括菜油、花生油、豆油等)的出现、加工、生产、使用及商品化,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包括引进)由小面积种植到大范围普种、由自食自用到进入市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油茶为常绿树种,花期有两个多月,适应性广、耐瘠薄、根系发达,是适合于南方低丘陵、山岗地发展的很好的经济树种,特别是在当前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中,要求以"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为目标,所选择的树种就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而油茶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替代作用,因为油茶不但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还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吸氯能力也很强。发展油茶  相似文献   

10.
<正>油茶为常绿树种,花期有两个多月,适应性广、耐瘠薄、根系发达,是适合于南方低丘陵、山岗地发展的很好的经济树种,特别是在当前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中,要求以"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为目标,所选择的树种就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而油茶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替代作用,因为油茶不但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还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氢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发展油茶既能增加我国健康食用油的产量,又可提高森林覆盖率。油茶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研究及在作物需水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土壤水研究的进展及现状。土水势概念的应用为SPAC中的水分运动研究提供了统一尺度。  相似文献   

12.
紫色土早稻免耕对土壤动物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色土旱稻免耕中土壤动物群的变化研究表明、旱稻免耕有利于土壤动物生长繁殖。免耕垄作比平作土壤动物增加5种,每立方米增加3118个,其优势种的数量增加50%,并集中在0~20cm 土层内,占总量的95%。免耕不施肥覆盖比不覆盖的土壤动物增加1175个/m~3。免耕施有机肥和化肥,垄作比平作的土壤动物分别增加5895个/m~3、2902个/m~3。垄作施有机肥比施化肥和不施肥的土壤动物分别增加5864个/m~3和7655个/m~3,其优势种数量分别增加30%~190%和110%~440%。同时,土壤动物的活力使土壤容重降低4%~12%,氮磷含量增加0.001%~0.005%,谷物产量增加4%~9%。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湖南省普通油茶主要形态特征、年生长周期及其生态特性,总结了从林地选择、规划与整地、苗木选择与栽植、抚育管理到果实采摘等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油茶的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绪言土壤是自然界的客观实体,也是人们劳动的产物。它是在历史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发生与发展的。因此,承认土壤和成土因素相统一是研究土壤的基本观点。在重视成土因素及其作用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土壤的具体属性,只有以成土条件为前提,以成土过程特别是土壤属性为依据,才能使土壤分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才能使土壤分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钵模拟试验得出:①随着稿杆用量的增加,稿杆对土壤氮素固定加大;②土壤种类不同,在相同情况,稿杆对土壤氮素固定不同;③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培养时间越长,稿杆对氮素固定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在北方地区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85 PPM左右的岗地轻壤质褐土上,进行高产栽培,在施用较多的有机肥和氮、磷肥的基础上,施钾肥后小麦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达6.3—13.3%。建议在此类土壤上进行高产栽培时,可结合钾肥的分期施用,对提高小麦产量有良好的效果。施钾量以亩施K_2O16斤为最理想。  相似文献   

17.
秸秆及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云南通海、弥勒两地进行了1999年至2000两年定位试验,研究禾本科秸秆、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对试验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3种土壤改良措施在烟田和烟地的效应并不相同。土壤改良剂可迅速增加烟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施用小麦秆、玉米秆均不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变烟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对长期试施用化肥的烟地,施用小麦秆和玉米秆都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其中施加小麦秆的效果比玉米秆效果更好;而施用土壤改良剂则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降低。对长期化肥和农家肥配施的烟地,施用小麦秆和玉米秆均使土壤微生物数量下降,使用土壤改良剂则只能增加上层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8.
19.
在广州的赤红壤上进行六种农作制的五年试验表明,所有衣作制的氮平衡均盈余,其中水稻连作的农作制氮盈余较少,而含豆科作物者尤其是牧草大绿豆混播及双季稻冬种绿肥盈余最多,后者年亩增加氮素约10kg;各农作制氮盈余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氮肥效率和土壤全氮量显著增加。磷平衡在所有农作制中皆为亏损;磷肥效率低,多数衣作制投入的磷约有1/3移至耕层以下。钾平衡在含水稻的衣作制中亏损艮大,旱作者接近平衡或盈余;钾亏损的原因是含水稻的农作制钾的淋失量大,平均达投入的44%:土壤经种植五年后钾含量一般只能维持原有水平。养分平衡状况表明,供试六种衣作制中,油一茨和牧草混豆科作物两个农作制最有利于养分平衡,亏损较少,其次是油—稻和稻—肥两个农作制亦较有利于养分平衡。试验还说明稻秆和豆科作物基秆回田是维持农作制中氮平衡、钾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安远县林业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乌石嶂山的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全县主要林业土壤类型的理化性状和林业生产情况,并对主要林业生产单位的土壤物理性质和肥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