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羊群的剪毛与抓绒,是养羊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剪毛时间和剪毛次数因各地气候条件及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操作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羊毛和羊绒的产量与质量,而且对羊群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影响也很大,必须认真实施。现将绵羊、山羊剪毛与抓绒技术介绍如下:一、绵羊的剪毛绵羊的剪毛时间和次数因各地气候条件及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剪毛过早,遇到气候变化,绵羊易患感冒,甚至冻死;剪毛过迟,天气转热,绵羊体热不易散  相似文献   

2.
稻草还田对红壤性水稻土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稻草还田的长期(10年以上)定位试验研究表明,稻草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无机复合体数量提高了,土壤主要物理性质与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效磷、全氮含量也都有比较大的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生产力提高,水稻增产。稻草直接还田模式省工增效,目前生产上利用比较多,但也存在稻茬影响农民田间作业,腐解产生有机酸、微生物与秧苗争肥,传播病害等缺点,稻草堆沤还田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但堆沤时要占场地,花工比较大,且这两种还田模式都没有充分利用稻草中的粗蛋白和生物质能,所以稻草利用应该向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转换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河北省粗饲料的草食家畜载畜能力和容量,应用2008 年河北省统计资料和相关文献的数字,计算了河北省草食家畜的饲养量,并根据粗饲料产量,计算了河北省粗饲料的草食家畜的饲养潜力。结果表明:(1)河北省草食家畜饲养量折合4428 万个羊单位,对饲草的需求量折合为鲜草量为 8081 万t,折合为干草3 232 万t。(2)河北省总的粗饲料产量折合为9.96×107 t 干草,总的载畜能力为6124 万个羊单位,粗饲料供给总量充足,但饲草供给结构不合理,优质饲草严重短缺,载畜量最大的为农作物秸秆,载畜量为2570 万个羊单位,占饲草总供给的41.97%;青贮玉米和人工草地提供的优质饲草载畜量为1180 万个羊单位,仅占饲草供给的19.26%。因此,优质饲草不足将是限制草食家畜和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高产优质高效的人工饲草是饲草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雷州山羊和隆林山羊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中国热带、亚热带主要山羊品种的遗传资源现状,应用14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隆林山羊和雷州山羊不同分布地区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隆林山羊(柳州)、隆林山羊(百棚)、雷州山羊(徐闻)、雷州山羊(海南)各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5、0.600、0.483、0.518;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281、0.421、0.121、0.157;平均等位基因数(k)分别为5.17、4.93、4.64、4.5,3组数据综合说明两个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相对匮乏,群体遗传变异较低;NJ法聚类显示,隆林山羊两个群体聚为一类,再与雷州山羊(徐闻)聚在一起,最后为雷州山羊(海南),这与两个品种的来源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此研究结果为中国热带、亚热带山羊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具有发展草食畜产业的优越条件和良好基础。但由于地处半干旱地带,生态条件较差,加之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超载放牧、病虫鼠害等自然及人为因素,致使草场退化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及自治区农业产业政策提倡大力发展草食家畜,新疆牛肉产业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新疆的牛肉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利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机遇六个方面对新疆牛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并得出新疆发展牛肉产业所具备的优势基本都集中在低级要素上,而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却处于相对劣势的结论。基于以上分析,就繁育良种肉牛,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政策扶持、强化社会化服务以及品牌战略等方面提出提升新疆牛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稻草还田和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自2008年于广西大学农学院科研基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稻草覆盖还田(NT-SMR)、常规耕作+稻草覆盖还田(CT-SMR)、常规耕作(CT)和常规耕作+稻草翻压还田(CT-SR)5个处理,于2018年水稻成熟期测定产量,水稻收获后分层(0~5、5~10和10~20cm)测定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稻田不同土层肥力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上表现为0~5、5~10和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依次下降。NT-SMR处理显著提高了0~5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但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10和10~20cm土层,稻草还田处理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优于无稻草还田处理。水稻产量与土壤肥力呈显著正相关。2016年CT-SR处理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8.52%和7.99%,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和7.55%;2018年NT-SMR处理的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17.78%和10.30%,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3.88%和19.39%。因此,免耕和稻草还田能明显提高稻田耕作层土壤肥力,增加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垦科技》2009,32(2):90-90
(1)肉兔日粮以草为主,是典型的节粮型草食家畜。家兔属于单胃草食家畜,在家兔的家族中,肉兔的耐粗饲能力最强;(2)多胎高产,饲养周期短,产肉率高肉兔性成熟早,约3~4个月,一般6个月初配,妊娠期1个月,胎均产仔7—8只,产后可发情配种,1年可产仔6胎以上;(3)与饲养其他动物相比,肉兔的投资小,收益大;(4)占地少,用工少。家家户户都能搞肉兔,可以平养,也可立体饲养;可在室内,  相似文献   

9.
绵羊痘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绵羊痘病毒属痘病毒科山羊病毒属,具有亲上皮的特性,大量存在于绵羊的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疱以及痂皮内。特征性临床症状是在皮肤,尤其在无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痘疹(丘疹、水泡、脓疱和结痂),羔羊死亡率高(90%以上),可引起妊娠前期母羊流产。  相似文献   

10.
摘 要: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9个绵羊品种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9个微卫星座位共检出137个等位基因,分布在9个绵羊群体中7-23个不等,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220~6.05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分别在0.473-0.746和0.513-0.782之间;通过Nei氏遗传距离和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以及邻近结合法(NJ)将9个绵羊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9个绵羊品种可以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图能客观的反映9个绵羊品种的地理分布、遗传分化特点及亲缘关系程度。  相似文献   

11.
Vernacular dwellings are organic products adaptive to local climate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matic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 this study analyzed spatial layouts, outer appearance, courtyard layout and material structure of vernacular dwellings in Guanzhong-Tianshui area, and refined the ecological 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adaptive to local environment. Vernacular dwellings are expected to develop sustainably in the evolu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local human settlements.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连云港灌南葡萄种植区年限2008—2017年17个观测站站点共20年逐旬、逐月、逐年温度、降水、日照资料;1:25万的连云港市基础地理背景数据,运用GIS将1:25万等高线数据转成高分辨率(100 m×100 m)的数字地形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通过结合葡萄主要生育期的气候条件,生育期主要发生的气象灾害,采取的防御措施,得出葡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葡萄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选取4月葡萄萌芽期气温、5月葡萄果树开花期降水量Rm、8月葡萄果实成熟期雨量值Rm作为灌南葡萄气候适宜性研究指标。经专家打分,权重系数分别为0.4、0.4、0.2。把这些指标分别分3个等级,分别是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确定葡萄商业性栽培的气候生态条件。区划结果表明,灌南县葡萄最适宜栽培气候区,包括中北部地区,主要有张店、北陈集、三口。次适宜区有孟兴庄、汤沟、李集。不适宜种植区新集部分、新安、花园、百禄等南部和东部地区。此研究方法可为连云港各类经济作物安全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xEnt模型湖南双季稻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选取了适宜湖南水稻种植分布8个潜在的气候因子和湖南17个双季稻农业气象观测站点位置信息,利用MaxEnt模型,构建了湖南杂交水稻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得出影响湖南水稻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湖南水稻适宜性种植分布区域。结果表明:10~22℃活动积温、4—10月日照时数、稳定通过22℃持续日数、4—10月降水量为影响种植湖南双季杂交稻主导气候因子。并进一步通过得到的主导气候因子,采用MaxEnt模型再次进行湖南双季杂交水稻适宜种植性分区,将湖南省双季稻制种植分布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省级层面上利用MaxEnt模型筛选影响湖南水稻种植主导气象因子,并对湖南水稻适宜性种植分布做了不同等级划分,为优化湖南双季杂交稻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一定气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辽宁省‘红富士’苹果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研究辽宁省‘红富士’苹果适宜栽种的气候分区,利用辽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对红富士苹果的热量、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源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分析。根据红富士苹果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气候区划指标,并将全省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4个分区。结果表明,(1)1月平均气温和4—10月温量指数对‘红富士’苹果栽种影响最大,选二者为‘红富士’苹果气候区划指标;(2)‘红富士’苹果的发展坚持-10℃安全线原则,在辽南应主要在大连市主要发展、营口市南部适当发展;在辽西主要是葫芦岛市的西南部、朝阳市的西南部和锦州市南部;辽中应在盘锦适当发展;辽东的丹东南部沿海一带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的陕北制干红枣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陕北本土制干红枣中阳木枣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的分析,确定年平均气温、年降水、年日照时数、≥10℃积温、无霜期、花期平均气温、采摘期降水作为陕北制干红枣气候区划指标,应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中的各项气候资源进行小网格资料的模拟,结合区划指标建立各指标因子的评分函数,通过运算获取红枣区划综合评分图,经过分级将陕北各地制干红枣气候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区和不适宜区三种区域类型,表明陕北沿黄河东岸诸县为陕北制干红枣的优生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聚类分析的江苏冬小麦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优化江苏省冬小麦种植结构,利用江苏省1961-2010年气候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通过快速聚类分析法进行气候预分区,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分区冬小麦综合气候评价模型。以综合气候评价值为指标,对冬小麦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小麦种植区可分为弱筋小麦种植区、中弱筋小麦种植过渡区、中强筋小麦种植过渡区、强筋小麦种植区4个区。基于GIS,综合考虑了气象因素和小麦生态因素的气候区划结果将更加精细、准确、指导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优质专用小麦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和相应等级。利用河南114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各气候要素进行了网格推算。采用专家打分法,将全省划分为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强筋中筋过渡区、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中筋弱筋小麦过渡区和弱筋小麦适宜种植区5个分区,并对各区域的特点及建议进行了分别评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肉羊生产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特征,肉羊生产优势省区布局也引起了政策制定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全方面了解我国肉羊产业的区域优势,本文选取了全国31个省区关于肉羊产业发展的16个影响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并对各省区的公共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进行测算,以进行排名。结果显示,内蒙古、山东、新疆、河南、河北、江苏、北京、四川、浙江和广东是发展肉羊产业最具有优势的十个省区,其中内蒙古、山东、新疆既是肉羊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而江苏、北京、浙江和广东不是生产大省但却是消费大省或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最后,在分析十大省区优势资源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因地制宜和统筹兼顾实现肉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梣粉虱是一种为害果树和园林植物的危险性入侵害虫,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明梣粉虱对我国的风险性,本文从该虫生物学特性、分布情况及寄主条件等为基础,依据有害生物分析准则,分析了该虫在我国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梣粉虱传入我国并在中东部定殖的风险性极高,高风险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重庆、等省份;上述地区应加强梣粉虱的检疫工作,实行严格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支持下,以中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的DEM(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建立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及坡度、坡向、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各县市1961—2000年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数据,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构建东北地区逐月主要农业气候要素与宏观地理因子的数学模型。最终完成东北地区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并利用GIS平台建立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主要农业气候要素的网格化数字专题图。农业气候空间分布模型与栅格化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与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