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耕地土壤质量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农耕系统若要持续健康发展,保持较高的耕地土壤质量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从耕地资源、耕地土壤肥力和耕地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总结了福建省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分析了耕地土壤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耕地土壤肥力建设,提高耕地土壤生产力;加强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建立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相应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耕地土壤质量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农耕系统若要持续健康发展,保持较高的耕地土壤质量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从耕地资源、耕地土壤肥力和耕地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总结了福建省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分析了耕地土壤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耕地土壤肥力建设,提高耕地土壤生产力;加强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建立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相应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夏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1985年和2005年两次土壤调查结果,发现宁夏引黄灌区20年来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趋于增加,速效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14.18g/kg,年增幅平均为0.4%.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趋于增加,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0.945g/kg,增幅为0.9%.耕地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变化不大,平均为54.48~65.77 mg/kg.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为34.86 mg/kg,增幅为8.6%.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趋于降低.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50.1 mg/kg,平均年降幅为1.8%.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空间变异以速效磷质量分数变异系数最大,反映出灌区耕地磷肥施用量不均衡.从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变化的各种因素方面,阐明了其变异趋势的原因,提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开展以增施有机肥为中心沃土工程等培肥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去年两会热议土壤耕地质量问题,那么我国目前土壤到底存在哪些生产隐患?姚一萍:土壤肥料产业联盟的建立会逐渐引导行业、企业关爱土壤质量。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整体状况堪忧包含两方面:一是耕地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二是耕地质量整体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欧美国家相比基础土壤肥力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耕地质量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我们要从保护粮食数量过渡到质量安全,从关注耕地数量过渡到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土壤检测是耕地质量提升重要工作之一,只有通过检测,了解代表耕地地块的养分状况,才能评价耕地质量,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样的规范,直接影响土壤检测及耕地质量评价的结果。1土壤样品采集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采样,其测定的结果才是所代表的区域或地块真实质量的反映。耕地地块土壤性状及质量不仅存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差异,而且在季节性、年际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同时采样的位置面  相似文献   

6.
耕地土壤监测是科学利用耕地资源,建设可持续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耕地土壤监测不仅能及时了解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趋势,还可以为评价耕地质量,制定耕地质量管理的政策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目的在于查清昭阳区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土壤环境状况和土壤障碍因素,分析研究耕地退化原因,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规划、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评价土壤有机质质量与数量的方法、土壤有机质提升目标的设定、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最低有机物质投入量的估算、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因素及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综合技术等方面对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实践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耕地质量提升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评价土壤有机质质量与数量的方法、土壤有机质提升目标的设定、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最低有机物质投入量的估算、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因素及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综合技术等方面对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实践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耕地质量提升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耕地质量提高的土壤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芳  魏朝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29-931,958
从耕地质量保育、退化耕地修复、障碍土地改良和耕地土壤重构4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基于耕地质量提高的土壤工程技术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目前土壤工程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正>耕地质量监测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地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建立耕地地力监测点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产能力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消长规律,判断施肥是否合量,为科学施肥、保护耕地质量、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周口市的地力监测工作,按照《全国耕地土壤监测管理办法和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及《河南省耕地土壤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周口市四大类土壤(潮土、褐土、黄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耕地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耕地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耕地环境质量、耕地管理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的总和。中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共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论文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合肥市2017—2019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全市耕地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较2018年均有所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稳中略降,土壤p H有所降低,土壤呈现酸化趋势,南方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苏南地区耕地质量建设,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分析了苏南地区耕地质量建设中应注意的土壤酸化、土壤物理性状改变、土壤重金属污染、补充耕地的质量建设等问题,以确保耕地能保持足够的地力水平及不受污染,从而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以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耕地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湖北省耕地土壤肥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了湖北省现有耕地和耕地土壤肥料方面的质量退化、利用管理不够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合理利用管理耕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6年各监测点的土壤测试结果,对照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近年的监测数据,分析讨论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土壤的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肥料投入状况、土壤养分变化特性与基础地力的关系及耕地质量现状等,找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耕地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金塔县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归纳整理地力要素主要指标,并将各等级耕地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了解掌握了耕地等级状况,为提升土壤耕地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厘清袁州区可高效安全利用富硒耕地土壤资源范围,确定清洁富硒耕地的面积。从区域耕地立地条件、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硒元素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富硒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为袁州区富硒耕地高效、合理、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方法】运用ArcGIS软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袁州区富硒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基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探究研究区富硒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合富硒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富硒耕地利用分区研究。【结果】(1)袁州区富硒耕地质量总体较好,综合指数53.48~98.13,质量等级以二级耕地为主,面积23 218.3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7.14%;从空间分布看,袁州区富硒耕地质量存在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富硒耕地质量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2)袁州区富硒耕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等级分清洁、尚清洁和轻度污染三级,富硒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以尚清洁为主,占比60.87%,这表明研究区整体而言土壤环境质量较好。(3)将袁州区富硒耕地土壤划分为富硒耕地发展区、富硒耕地提升区和富硒耕地治理区,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高效安全富硒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英吉沙县2010年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根据英吉沙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摸清了英吉沙县耕地地力等级、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并提出耕地改良利用建议,以期为英吉沙县耕地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郑丽真 《农技服务》2010,27(11):1515-1516
分析泉州市耕地数量、质量和土壤肥料技术推广体系现状,提出提高耕地质量途径,加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邵阳市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邵阳市15 a土壤长期定位地力监测资料,得出了邵阳市耕地质量现状.主要表现为:耕地有效养分失衡、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日趋酸化、土壤微量元素锌和硼含量严重偏低、重金属元素和工矿企业"三废"对耕地的污染加重.同时,还分析了影响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