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安康学院收集保存的4份长蛹龄和3份普通蛹龄的野桑蚕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40对AFLP引物组合中有21对引物组合扩增效果较理想,共获得3 806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比率达80.7%,表明野生桑蚕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聚类结果显示:长蛹龄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其中24-1和38-1聚为一类,T-1和10-1聚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不同种源人参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用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吉林、辽宁2省及韩国、朝鲜的24份人参种源的多态性、亲缘关系和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从36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用这8对引物共扩增出188个位点,其中138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4%;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4个人参种源聚为4类;在集安、抚松和韩国的3个人参居群中,集安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度、Shannon’s信息指数均最高,分别为0.1689和0.2738。【结论】AFL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能较好地揭示人参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克新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对引物组合进行了初筛,选出7对有多态性的引物组合进行了详细研究。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54 ̄90条带,共获得49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02条。AFLP分析表明19个材料的遗传距离介于0.2091 ̄0.7679之间,平均值为0.4811。聚类分析将19份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2类包括14个品种,占总数73.86%,表明多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但有少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远,说明克新系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研究表明:AFLP指纹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适于进行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艾纳香的遗传多样性,为制定其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分子标记中常用的SRAP和AFLP分子标记对35份艾纳香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估.[结果]8对AFLP引物组合和27对SRA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获得1360条AFLP多样性条带(多样性比率为99.48%)和265条SRAP多样性条带(多样性比率为97.78%);SRAP分子标记的有效信息位点指数(PIC)、有效多样性指数(EMR)和标记指数(MI)分别为0.4381、8.1000和4.3141,AFLP分子标记的PIC、EMR和MI分别为0.1773、198.0000和301.1348;基于AFLP多样性条带和SRAP多样性条带的遗传相似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5份艾纳香样品的遗传相似度为0.4450~0.9179,两种分子标记的相关系数r=0.47;基于SRAP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35份艾纳香样品可分为五大类群;而基于AELP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35份艾纳香样品可分为四大类群.[结论]AFLP和SRAP分子标记均可用于艾纳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但AFLP分子标记分析的多样性位点多、分子标记特征指数高,更适合用于艾纳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5、7、9、11和13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居群马缨杜鹃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引物组合数量对其遗传多样性参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物组合数量的增加,紫溪山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各参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5对引物组合检测结果略高于其他引物组合数,但差异不显著,其余3个居群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引物组合数量对居群间遗传距离无显著影响,UPGMA聚类结果完全相同。由此可见,选用5对引物组合对马缨杜鹃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就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AFLP)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主要分布区的26份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8对引物共扩增出1 0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030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8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28.75条条带。结合POPGENE软件分析遗传多样性指数:等位基因数(Na)为1.562 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6 0个,Nei's基因多样性(H)、香农信息指数(I)分别为0.142 0、0.225 5;26份海州常山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285 1~0.690 9之间,平均为0.518;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534处切割时,可将26份海州常山划分为7大类,对其中第三大类在0.57处分为4个亚群,聚类结果与资源的地理分布大致相符。以上结果表明,海州常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为今后海州常山的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技术对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红肉材料及其F1代共41份种质材料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64对(E+2/M+3)引物组合中筛选出7对引物用于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清晰可辨的325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113个,多态性检出率为34.77%。根据AFLP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DICE进行相似系数分析,绝大多数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80~0.99,说明各种质材料之间遗传多样性不太丰富。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约0.88处,有9份红肉桃种质材料可聚为一大类,24份杂交一代与其母本金华大白桃和杭蜜2号可聚为第二大类。040222、红肉桃1、粘核红肉桃、红肉桃10、红肉桃18与040305这6份材料分别单独聚为一类,且与其他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相对较小,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8.
用AFLP分子标记手段对我国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综合评价我国苦荞种质资源提供依据。以50份苦荞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优化筛选出19对AFLP标记分析引物,经AFLP-PCR扩增、PAGE检测,统计分析AFLP图谱,运行Popgene Ver.1.31和NTSYSpc Ver.2.2软件对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11个AFLP特异性标记,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1.11个多态性位点(PIC),遗传相似系数(GS)分布区间均较大,变幅为0.515~0.954,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来自四川的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最为丰富;Popgene Ver.1.31运行结果表明,当GS为0.790时,50份苦荞材料被分为5个组群,聚类结果与苦荞种质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AFLP是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方式,适合于苦荞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我国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须要在保护、利用现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区域间引种、育种,为我国荞麦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地区的15份河八王无性系为材料,采用AFLP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进行分析,计算多态性引物的总扩增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比率。进行遗传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分析,并建立分子身份证。25对AFLP引物组合在15份河八王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 20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 914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7.11%。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15份河八王种质资源其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56~0.878,在相似系数为0.706时,可划分为3个类群。结合特征带和不同引物组合方法可有效建立河八王种质资源特异分子身份证,置信概率达到99.99%。所供试河八王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于3对AFLP引物组合104条谱带构建的15份河八王种质分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AFLP标记是在分子水平上鉴定河八王种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中国中北部青檀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从贵州、北京、甘肃、江苏、安徽、山东、河南7省12个种群收集了31 份青檀样品,对其进行AFLP分析。利用从26 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的6对引物对样本DNA进行扩增,共产生223条谱带,其中211 条为多态性条带,比率达94.26%。结果显示中国中北部的青檀材料之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AFLP 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分析。31 个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13-0.9193之间,平均为0.748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样品首先按照种群聚在一起,但也有交叉。  相似文献   

11.
AFLP分析西南区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选用8对EcoR I/M seI的引物组合,对不同生境类型的48份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共扩增出可辨认带312条,其中多态性带285条,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5.6条多态性带,多态性达88.60%,48份野生牛鞭草材料的相似系数范围0.6867-0.9090,遗传距离为0.3133-0.1810。结果说明西南地区野生扁穗牛鞭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多样性,加强西南地区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系统化研究,对于资源的保护,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新品种的选育及畜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几个番茄品种AFLP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优化的AFLP技术体系,构建了7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病材料和1份感病材料的指纹图谱。根据所得到的DNA指纹图谱数据,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稳定、多态性好的5对引物组合,分别对8份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清晰的条带149条.其中62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1.6%。这一结果表明供试抗感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材料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83—0.95。以遗传相似系数0.89为阈值,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8份番茄材料分成1个复合组和3个独立组。以上结果在DNA水平上为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分子标记技术对99份来源不同的中国刺瘤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以确定中国黄瓜的遗传基础,指导育种实践.从77对引物组合中选出7对多态性较高的组合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82条条带,多态性带179条,多态性带比率为46%,总体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14.聚类分析显示,可将99份黄瓜种质资源划分为短瓜类群和长瓜类群,长瓜类群又可以分为3个亚群,3个亚群的黄瓜具有各自类群的表型特点.中国刺瘤型黄瓜种质资源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黄瓜育种优良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14.
番茄种质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技术对44份番茄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5对用于扩增,共获得60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64条,多态性为60.5%,这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利用UPGMA法将44份番茄材料分成5个复合组和1个独立组,从相似性系数分析了各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银染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的18份番茄青枯病抗病材料和2份感病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稳定、多态性好的5对引物组合分别对20份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清晰的条带201条,其中7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36.8%.这一结果表明供试的抗青枯病番茄材料在DNA水平上的酶切位点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用NTSYS软件计算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范围为0.76~1.00.以遗传相似系数0.88为阈值进行UPGMA聚类分析,20份供试材料分成2个复合组和5个独立组.以上结果在DNA水平上为番茄抗青枯病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适合的分子标记反应体系.本研究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兰属植物的9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8对引物共扩增出965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31条,平均1对引物扩增条带121条(多态性带116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5.87%,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用NTSYS2·10进行UPGMA聚类分析,属于同种的品种聚在一起,与表型分类基本吻合.兰属植物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16-0.606.此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可为兰属分类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草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甘草具有重要的药用、工业和生态价值,目前处于濒危状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为甘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甘草主产区的16个野生种群共32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1)利用1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5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2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9.43%;(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0.19,种群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25;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异范围在0.19~0.28,总体为0.39;宁夏地区甘草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甘肃酒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3)AMOVA分析表明甘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64%,种群内变异占67.16%。利用UPGMA聚类可将供试16个群体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中国野生甘草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种群内广泛的变异能够为野生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牡丹矮化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 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4个牡丹野生种和26个矮化及高大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 共获得1 133条可统计的条带, 其中 948 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4%,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聚类结果表明: 在受试的4个牡丹野生种中,与栽培牡丹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矮牡丹、紫斑牡丹和卵叶牡丹; 矮牡丹和卵叶牡丹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牡丹品种间的聚类结果表明, 部分矮化品种、高大品种分别相聚,而一些矮化与高大品种也相聚.不同相似系数的遗传聚类划分与株高间并没有完全一致的关系, 但在其他性状相差不大时, 株高相近的品种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相似文献   

19.
新疆核桃8个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斌  田嘉  李疆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180-2188
[目的]为进一步建立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分子指纹鉴定体系奠定基础,为制定新疆核桃资源的有效保育和利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新疆栽培与野生核桃资源间的系统关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应用12对稳定、适用性好的SSR引物对新疆南北疆核桃的8个栽培及野生群体的230份样品进行扩增,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12对SSR标记揭示了新疆核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93个,平均多态性带比率96.77;,平均Nei多样性指数(H)0.315 1,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382 0.8个新疆核桃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172 0.估测的群体间基因流(Nm)为1.712 6,表明新疆8个核桃群体之间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种子的传播或人为实生选种以及杂交育种可能是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对新疆核桃8个群体的Nei多样性指数(H)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及多态位点百分比进行分析,表明和田实生核桃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伊犁霍城野生核桃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采用UPGMA方法进行供试核桃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8个群体被聚为两大类:和田、叶城及温宿等3个群体聚为一大类;而巩留、霍城、吐鲁番、哈密、鄯善等5个群体聚为另一大类,Mantel检测与UPGMA聚类均表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新疆核桃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揭示了新疆核桃属植物的遗传变异、群体扩散及其地理系统发育进化等方面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认为在进行遗传多样性保护和种质资源的保存时,应充分重视群体内不同类型个体的保存,同时也要在分布区不同区域内保存不同的群体.  相似文献   

20.
红肉桃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FLP技术对24份红肉桃和5份白内桃对照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64对E 2/M 3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引物用于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清晰可辨的174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108个,多态性检出率为62.1%.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916处,红肉品种与白肉品种分别聚成了两大类(第6类和第7类),说明两类群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红肉桃14、粘核红肉桃、黑桃1、黑桃2、红肉桃2与红肉桃4几个红肉桃品种独自成类.与其他绝大部分品种遗传距离较远.具有独特的基因型,故应作为重点种质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