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湘西北、湘南、湘中和湘西等葡萄主产区的扇叶病发病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通过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各地区的疑似病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湖南的葡萄主产区,葡萄扇叶病的感病品种较多,在夏黑无核、红地球、金星无核和金手指等品种上均有发生,但湘西的刺葡萄表现出对葡萄扇叶病有一定的抗性;感病症状总体上表现为叶片褪绿、黄化,叶缘锯齿变尖锐或形状不规则,并严重影响葡萄植株的生长,导致树势减弱、产量下降、果实品质变差;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54个样品,其中有52%的样品在千日红和本氏烟草上表现出系统性斑驳和变形;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54个样品中有29个样品检测到葡萄扇叶病病毒,以金星无核和红地球两个品种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海盐县葡萄主产区规范种植户中不同品种的葡萄样品开展了营养品质差异评估工作,以40批次葡萄样品为实验材料,对葡萄中主要的6种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糖、总酸、花色苷、多酚)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品种葡萄营养成分的差异,为提升海盐县葡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天工墨玉和南太湖特早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红艳、天工墨玉、阳光玫瑰和先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红艳、夏黑、先锋和天工墨玉的总糖含量较高;阳光玫瑰、先锋、红地球和红艳的酸度较低;天工墨玉、南太湖特早、早夏无核的花色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天工墨玉、南太湖特早、早夏无核和夏黑的多酚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对17个批次红地球和12个批次阳光玫瑰样品的营养品质参数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结果表明,阳光玫瑰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红地球,总酸、花色苷及多酚含量均显著低于红地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葡萄种质资源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为葡萄根结线虫病抗性种质筛选、抗病品种布局、绿色防控技术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葡萄扦插幼苗人工接种2龄幼虫法,测定了20份葡萄种质材料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指标(根结指数、卵粒指数、病情指数及繁殖系数),其中以红地球为对照材料,并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运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9份葡萄种质材料的根结指数(2.95~15.97)、卵粒指数(0.77~10.14)和病情指数(46.70~93.30)均低于对照红地球,除沙巴珍珠的繁殖系数高于对照红地球外,其余18份材料的繁殖系数(0.06~0.92)均低于对照红地球;沙巴珍珠和黑比诺的4项抗性评价指标均较高,除根结指数外,其余3项抗病指标均与对照红地球无显著差异(P>0.05),为高感品种,其余品种不同抗性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不一致。以4项抗性评价指标为参数,经系统聚类和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20个葡萄品种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水平分为三大类,其中,金手指、藤稔、黄金玫瑰、红宝石、美人指、美丽无核、女巫指、康能、玫瑰香、夏黑、希姆劳特11个品种为中抗材料;龙眼、紫甜无核、克伦生、奇妙、巨峰、维多利亚6个品种为感病材料;沙巴珍珠、黑比诺和红地球3个品种为高感材料。【结论】供试的20份葡萄种质材料中,有11个中抗品种,6个感病品种,3个高感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抗性最强的是希姆劳特,抗性最弱的是沙巴珍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香型葡萄果实主要香气物质种类及生长阶段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以金星无核、玫瑰香、红地球3种不同香型的葡萄样品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技术定性定量检测香气物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香气物质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含量变化。【结果】草莓香型金星无核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主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大马士酮、苯乙醇,玫瑰香型玫瑰香葡萄果实中香气物质以α-松油醇、芳樟醇、香叶酸、香叶醇等萜类物质为主成分,中性香型红地球葡萄果实香气物质主成分为C6化合物(青叶醛和正己醇等)。酯类香气物质含量随着生长期持续增长,C13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大马士酮)在果实幼果期含量最高,芳香族化合物(苯乙醇)含量主要在转色期至成熟期积累,萜类香气物质含量主要依靠幼果期至转色期阶段积累,C6化合物在不同香型的葡萄品种中含量的积累规律是不一致的。【结论】不同香型葡萄品种香气物质组分和积累时期各有差异,金星无核葡萄果实香气主要由酯类、C13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进黄蜜、早甜、早红无核、金手指、巨玫瑰、红地球等6个葡萄新品种在嘉善县试种。结果表明,在避雨栽培下,6个葡萄品种在嘉善地区第2或第3年便可结果并获丰产;早红无核﹑早甜属早熟品种,红地球为晚熟品种,其余几个为中熟品种,搭配种植可以延长鲜食葡萄的供应时期;黄蜜﹑巨玫瑰﹑早红无核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稍优于其他3个品种。  相似文献   

6.
对甘肃省8个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并研究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与霜霉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醉人香’‘高妻’和‘夏黑’为抗病品种,‘红地球’和‘奥古斯特’为感病品种,‘瑞必尔’‘金秀’和‘火焰无核’为高感品种。葡萄叶片内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和品种与霜霉病的抗性不显著相关,但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与霜霉病的抗性呈显著负相关,即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与叶片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低于30%时,品种表现为明显抗病;降幅为30%~40%时,品种表现为感病;而降幅高于40%时,品种表现为高感。表明,葡萄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降幅可作为葡萄对霜霉病抗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吡效隆能使无核葡萄果粒增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葡萄生产中无核品种有所增加,如无核白鸡心、奥迪亚无核、无核早红、金星无核等。但绝大多数无核品种葡萄果粒很小,在市场上并不受消费者青睐,因此栽培者的效益也不高,有的被迫更换了其他品种。根据这一问题,我们在生产中应用了多种能使葡萄果粒增大的膨大剂,其中应用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吡效隆(重庆产,一般农药门市都有出售),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兰州地区调查了7个无核葡萄品种田间霜霉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红宝石无核、皇家秋天和火焰无核等欧亚种发病相对普遍且比较严重,金星无核和安艺无核等欧美杂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优无核等20个葡萄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增加湖南省的葡萄栽培品种,于1999年1月引进优无核、粉红亚都蜜、类人指、秦龙大穗、无核白鸡心、皇家秋天、奇妙无核、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京玉、夏黑无核、高妻、红地球、京秀、里扎马特、秋红、秋黑、金星无核、夕阳红、红双味等20个葡萄品种,以巨峰为对照,采用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系列配套技术,定植在常德市澧县小渡口镇,观测其生长特性、物侯期及其果实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优无核等15个欧亚品种于避雨栽培条件下,适应澧县的气候条件,定植后第二年优无核等品种平均株产超过7.5kg,品质较好,可在湖南及南方各省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引进栽培希姆劳特、奥迪亚无核、莫利莎无核、红宝石无核、克瑞森无核、优无核、金星无核等7个无核葡萄品种,对其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和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引种观察,结果表明:各品种的成熟期从早到晚依次为希姆劳特、金星无核、奥迪亚无核、优无核、红宝石无核、莫利莎无核、克瑞森无核;在无激素处理条件下,平均单果粒重从小到大依次为红宝石无核、奥迪亚无核、希姆劳特、克瑞森无核、金星无核、莫利莎无核、优无核;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低到高依次是优无核、奥迪亚无核、金星无核、克瑞森无核、莫利莎无核、希姆劳特、红宝石无核;而从各品种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来看,希姆劳特、金星无核、莫利莎无核果实易着色,无裂果现象,抗病性能较强,丰产性好。综合评价认为,希姆劳特、金星无核、莫利莎无核3个无核葡萄品种可在南京地区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高光效的刺葡萄品种,以16份野生刺葡萄资源的枝条为接穗,高接于以SO4为基砧的6年生红地球葡萄植株上,以红地球葡萄为对照,对不同刺葡萄类型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刺葡萄种质资源光合特性差异明显,浏阳刺葡萄雄株和白刺葡萄净光合速率最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且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显著是叶绿素b的含量;不同类型的刺葡萄资源其暗呼吸速率不同,芷江Co60辐射刺葡萄属低消耗型刺葡萄种质;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呈正相关,而与气孔导度无显著性相关。通过对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白刺葡萄属高光合效率型、高光能利用率型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型;芷江Co60辐射刺葡萄属叶绿素a、b积累型,CO2高利用型和水分高利用型,低消耗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比较腺枝葡萄和刺葡萄2种野生葡萄与红地球、户太8号2个栽培品种对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差异;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嫁接不同栽培品种后,通过调查砧穗组合的抗病性,分析腺枝葡萄与其他野生葡萄资源赋予接穗抗病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腺枝葡萄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均较强,刺葡萄抗黑痘病,但不抗霜霉病;嫁接后,刺葡萄作砧木的组合,抗病性明显增强。由此可以认为,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均可作为真菌病害抗性育种的资源,刺葡萄可作为砧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甘肃葡萄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 DAS-ELISA 检测方法对甘肃地区的葡萄主要品种进行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病毒病在甘肃地区的主要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兰州地区和一些老的葡萄产区葡萄带病毒病较严重。通过对比植株下部枝条的幼叶、幼茎、老叶和老茎病原的检测结果,说明植株下部幼嫩组织是卷叶病毒最适的检测部位。  相似文献   

14.
葡萄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葡萄抗病研究主要采用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和人工接种2种方法,病毒病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传统生物学检测。葡萄抗病性分级标准有反应型和严重度2种标准。葡萄抗病性与品种、氮代谢、酶活性变化和叶绿素有显著相关,但与物质代谢、叶幕结构的相关性目前还存在歧义。防治技术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测报、及时喷药。  相似文献   

15.
利用8对SSR分子标记引物分析了安徽黄山地区40份野生刺葡萄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对SSR引物扩增的等位基因数(Na)为36个,每个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Na)为2~1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85~5.378个;观测杂合度(Ho)为0.250~0.775,期望杂合度(He)为0.224~0.824;Nei’s多样性指数(H)为0.222~0.814;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0.417~1.88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02~0.789。依据地理位置将黄山地区刺葡萄资源分为3个群体(POP1,POP2,POP3),3个群体之间遗传相似度为0.829~0.912,遗传距离为0.093~0.188,表明黄山地区刺葡萄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少。通过UPGMA方法对黄山地区40份刺葡萄和湖南、福建的3份刺葡萄进行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2时,黄山地区刺葡萄聚为一类,湖南、福建的刺葡萄聚为一类。这些结果表明,刺葡萄的基因流限制于短距离,黄山地区刺葡萄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  相似文献   

16.
从湖南省寄来茄子病样中分离出引起茄子烂秆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对菌株HNQJ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认为湖南茄子烂秆病的病原菌为拟茎点霉。  相似文献   

17.
 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检疫程序要求,对从澳大利亚、法国、菲律宾引进的32个甘蔗品种/材料在昆明专用甘蔗检疫温室,进行了两个生长周期的病虫疫情监测,未发现疫情;并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了甘蔗斐济病、白条病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符合标准和要求,从而确保了国际合作甘蔗品种交换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定并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沈阳新民地区3个番茄植株样品进行检测,对PCR产物中的特异性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3个番茄植株样品均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说明沈阳市新民地区已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且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卷叶病病株率较高,严重影响了酿酒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有关其病原葡萄卷叶伴随病毒(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GLRaVs)的遗传变异情况则鲜有报道.利用RT-PCR技术对宁夏酿酒葡萄不同种植区的7个主栽品种的GLRaV-1和GLRaV-3进行分子检测,利用SSCP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试验结果共获得8个GLRaV-1和13个GLRaV-3的阳性样本. 8个GLRaV-1分离物基于CP基因分析差异明显,可分为3类; 13个GLRaV-3分离物基于RdRp基因分析差异明显,可分为3类,而基于CP和HSP70基因分析可分为2类.说明宁夏酿酒葡萄不同种植区、不同品种的GLRaV-1和GLRaV-3种群分子特性存在差异且遗传变异明显.这有助于宁夏地区酿酒葡萄GLRaVs流行学调查和分子诊断分析,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情况,明确甘蔗黄叶病毒(SCYLV)基因型类型和地理分布,为甘蔗抗病育种和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蔗区采集不同品种(品系)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采用特异引物(P1/P2)进行RT-PCR检测.甘蔗黄叶病病毒基因型鉴定采用3对特异引物BRA-PER-F/BRA-PER-R、REU-F/B-REVd和CUB-F/CUB-R进行RT-PCR鉴定.[结果]SCYLV RT-PCR检测结果,124个样品中有57个样品可扩增出大小约630 bp的目的条带,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SCYLV CP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5%~99%.甘蔗黄叶病调查结果,124个样品中57个样品检测出SCYLV,感染率为46.0%.广西北部蔗区黄叶病感染最严重,SCYLV检出率为76.0%;桂西、桂中、桂南蔗区分别有50.0%、40.0%和36.8%的品种检出SCYLV;桂东蔗区SCYLV阳性检测率最低,为16.6%.在所调查的甘蔗品种中以柳城03-182、桂糖21、粤糖55和粤糖93-159感染SCYLV比较严重,主栽品种ROC22在柳城、宜州、钦州和金光农场均检测出阳性.病毒基因型调查结果,广西甘蔗黄叶病病毒基因型存在巴西-秘鲁(BRA-PER)、留尼汪岛(REU)和古巴(CUB)基因型等3种.主要以CUB型为主,占63.2%,除东部和西部蔗区外其他蔗区均有分布;其次是BRA-PER基因型,占56.1%,每个生态蔗区均有分布;REU基因型占5.3%,分布于柳州、凭祥、南宁蔗区.[结论]甘蔗黄叶病SCYLV已在广西各主要蔗区发生且蔓延,其病毒基因型存在3种且有不同程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