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曲纹紫灰蝶是苏铁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将室外采集的曲纹紫灰蝶幼虫、成虫,置于28℃、L︰D=14︰10的恒温培养箱中饲养,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曲纹紫灰蝶幼虫可分为5龄,在28℃下幼虫期大多在7~9 d,平均为7.27 d。蛹期大多在5~7 d,平均为5.97 d。以图文形式描述了曲纹紫灰蝶的形态特征,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专一取食攀枝花苏铁叶片造成危害的曲纹紫灰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毒死蜱1 200倍液可全部杀死曲纹紫灰蝶幼虫,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曲纹紫灰蝶的发生为害及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曲纹紫灰蝶(Chiladespandava(H.))在广东部分地区的发生为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曲纹紫灰蝶卵期为(1 52±0 11)d,幼虫分4龄,历期为(5 96±0 19)d,各龄历期差别明显;蛹期为(5 14±0 38)d,曲纹紫灰蝶成虫在上午9:30~10:30活动数量达到全日最高峰;并根据其发生特点提出了该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曲纹紫灰蝶ChiladespandavaHorsfield严重危害苏铁科植物,幼虫为害苏铁刚抽发的新羽叶,把新羽叶蛀得残缺不全,影响苏铁的生长及观赏。对曲纹紫灰蝶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寄主、扩散与危害、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薛德乾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60-61,64
曲纹紫灰蝶是苏铁上一种新害虫。经过多年的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曲纹紫灰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发生为害特点和有效的防治农药,并提出相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曲纹紫灰蝶是上海苏铁上近几年发生的主要新害虫。该虫以蛹越冬,一年发生4~6代。在上海,幼虫每年7~11月发生,9~10月为高峰期。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与苏铁羽叶抽出期相吻合。在室温下(9~11月)饲养,卵期平均3 d,一至四龄幼虫平均历期各为2.5、2、5、5 d,蛹期平均为19 d,整个世代历期约36~38 d。  相似文献   

7.
广西南宁苏铁曲纹紫灰蝶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广西南宁地区苏铁栽培面积的扩大,曲纹紫灰蝶发生普遍,成为该地区苏铁植物的危险性害虫,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苏铁的生长发育,降低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关于广西南宁市境内曲纹紫灰蝶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于2005~2006年在本学院校园内对曲纹紫灰蝶的发生为害及防治进行调查、观测和研究,以寻求防止曲纹紫灰蝶的发生、传播、蔓延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曲纹紫灰蝶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曲纹紫灰蝶Chilades pandava Horsfeid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结果表明:曲纹紫灰蝶成虫触角上共分布有5种感受器,它们分别是星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B(o)hm氏鬃毛;雌、雄虫触角感受器只在数量上存在差异,类型、形态和分布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曲纹紫灰蝶为害同安苏铁,报道其寄主和分布、为害症状,以及曲纹紫灰蝶生物学特性,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苏铁曲纹紫灰蝶[Chilades pandava(Horsfield)]的发生及危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防治苏铁曲纹紫灰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龙正权  伍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72-11073
[目的]为了防治铜仁地区的曲纹紫灰蝶。[方法]2005~2006年对曲纹紫灰蝶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调查,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苏铁的被害株率高达34%,受害严重植株虫口密度高达173头/株;为害高峰期为苏铁第一批新羽叶抽生时期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受害严重的植株当年抽生的羽叶全部枯死;曲纹紫灰蝶防治的关键时期应掌握在每年苏铁第1个抽芯盛期用药防治;采取压前控后的防治措施。[结论]该研究为该地区防治曲纹紫灰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L.)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在南京地区该蝶1年发生2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3 - 4月羽化为春型成虫,7 - 8月羽化为夏型成虫,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16-20 d,蛹期约为9 d.  相似文献   

13.
详细记述了黄尖襟粉蝶(Anthocharis scolymusButler)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在南京地区该蝶1年发生1代,以蛹在寄主植物上越冬。成虫2月下旬始见,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20~28 d,蛹期为270~300 d。主要危害油菜、碎米荠等多种植物。幼虫以花蕾、叶片为食料。  相似文献   

14.
红锯蛱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红锯蛱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在西双版纳该蝶1年7代,以第7代3龄幼虫越冬,越冬时间从每年的12月起至次年2月中旬止.其余各代历期35~40d,室内21~28℃下,卵期8~11d,幼虫期12~16d,蛹期8~9d,雌虫寿命12~18d,雄虫寿命6~10d.幼虫共4龄,l~2龄幼虫取食嫩叶,喜群集;3~4龄幼虫取食嫩叶、嫩枝和老叶;4龄幼虫还取食茎的绿色表皮,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8.98%.幼虫喜食三开瓢,成虫喜访马缨丹、仙丹花、九重葛等有花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虫的交配率和产卵量与网室的大小和蝴蝶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18℃、22℃、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9.5d和12.5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d、16d和9d。成虫具趋光性,羽化高峰为9:00~10:00,8:00~10:30和15:00~18:00为取食时间,多数成虫只交配1次,交尾高峰为19:30~22:30,产卵高峰为16:00~18:30,产卵开始后约20d达产卵高峰期,卵聚产。初孵幼虫具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成熟后具趋光性.跳跃能力极强。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后化蛹,湿度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危害我国食用菌的新害虫——泰纳异蚤蝇(Megaselia tamilnaduensis Disney)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其次在自然条件及27℃恒温条件下进行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其雌雄比例约为2.57∶1。当温度为27℃时,雌虫因环境湿度和养分较大,其腹部第7~10节会伸开。该虫的生活周期为21~25 d,其中卵期1 d,幼虫阶段为5~7 d,蛹期持续6~8 d,雄性成虫可存活4~6 d,雌虫可存活5~8 d。幼虫会在菌丝和菌料之间穿梭蛀食,在菌料表层相对干燥的地方化蛹,羽化后交配,并产卵于菌包的菌丝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4~27℃,适宜湿度为60%~80%。在沈阳地区主要危害平菇,菇房平均危害率为25%,菌包危害率为10%,严重者可达20%。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园林植物害虫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俊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65-167
本文概述了2006—2007年福州市园林植物害虫普查的基本情况。本次普查结果查明福州园林植物害虫有393种,与1986年的报道比较,新增加的有曲纹紫灰蝶、咖啡黑盔蚧、芒果短头叶蝉、榕八星天牛等4种。本文还对害虫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近5年的调查发现,泉州森林公园主要病虫害有26种,其中虫害23种、病害3种,危害较大的有松突圆蚧、松墨天牛、黑翅土白蚁、红棕象甲、曲纹紫灰蝶、绿翅绢野螟以及蚜虫、蚧虫、粉虱、木虱等刺吸式害虫。根据滨海城市森林公园是市民重要休闲场所的特殊性,提出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和措施;总结构建了符合闽南气候特征及滨海城市公园建设管护特点的病虫害防治作业措施年历。  相似文献   

19.
东海灰鲳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海上捕获灰鲳亲体进行人工授精,对东海灰鲳的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连续观察,详细地描述了东海灰鲳胚胎和仔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东海灰鲳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位于卵中央,卵径范围在1.150-1.315 mm之间,平均卵径1.260 mm,油球径范围在0.368-0.395 mm,平均油球径0.374 mm。在水温在28-29℃,盐度28时,孵化时间约为24 h;初孵仔鱼,肌节约33对,全长2.785 mm。孵出后2 d就开口,3 d卵黄囊完全消失,5 d油球完全消失。2 d胸鳍张开,10 d尾脊上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海上捕获灰鲳亲体进行人工授精,对东海灰鲳的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连续观察,详细地描述了东海灰鲳胚胎和仔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东海灰鲳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位于卵中央,卵径范围在1.150-1.315 mm之间,平均卵径1.260 mm,油球径范围在0.368-0.395 mm,平均油球径0.374 mm。在水温在28-29℃,盐度28时,孵化时间约为24 h;初孵仔鱼,肌节约33对,全长2.785 mm。孵出后2 d就开口,3 d卵黄囊完全消失,5 d油球完全消失。2 d胸鳍张开,10 d尾脊上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