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光温室番茄滴灌营养液土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日光温室番茄滴灌营养液土壤栽培试验,研究了滴灌营养液土壤栽培条件下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营养液采用日本园试均衡营养液配方,以滴灌条件下,农民习惯采用的施肥量为对照,试验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滴灌营养液土壤栽培处理与传统的滴灌施肥处理相比番茄的生长势较强,生育期提前一周左右,全生育期内施肥量减少了23.2%~73%,总产量提高了8.2%~22.8%,同时品质得到改善,果实内硝酸盐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2个芦笋半程式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试验示范,研究芦笋种植中水肥一体化化肥的减量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利用芦笋水肥一体化化肥技术,通过合理施肥,可减少基施化肥实物量16.7%~25%,减少化肥折纯量23.2%~54.3%,提高滴灌施肥比例,芦笋产量可增产6.8%~13.2%。  相似文献   

3.
招远市年降水量在600~650 mm之间,近几年由于降雨量和地下蓄水量的显著减少,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和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同时肥料大量施用造成蔬菜品质下降和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研究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对番茄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冲灌施肥为对照,设高中低肥料用量梯度,进行了小区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滴灌施肥可节水28.9%~31.0%,节肥17.9%~58.9%,且滴灌施肥中水处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比对照增产20.8%,并可有效的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麦后花生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实际使用量,进行了膜下滴灌条件下减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减量20%~30%施肥不影响荚果产量,只是降低收获期绿叶数;减量30%以内施肥,随着施肥量的降低肥料利用率提高。因此,麦茬花生滴灌条件下,减量20%~30%施肥不影响荚果产量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适合番石榴滴灌施肥的模式,本试验以‘翡翠’番石榴为试材,以淋施为对照,研究了单行管、套圈管2种滴灌模式处理对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滴灌施肥后,番石榴果实平均单果重较对照分别提高15.6%和10.5%,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提高27.2%和15.9%;不同滴灌施肥处理中,套圈管处理还原糖、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广东冬种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滴灌施肥与常规种植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比常规种植处理显著增产29.68%~33.0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培土处理在不减少产值的情况下,667 m2纯收入比培土方式高9.8%。试验结果对冬种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灌水施肥包括喷灌施肥与滴灌施肥。其优点:①呈溶液状态的养分可较快地被作物根系、叶一片吸收;②可以多次少量地施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要求,防止大量施肥给作物生长带来的危害和肥料的大量损失。据澳大利亚资料,’地面灌溉相比,滴灌施肥以节约肥料(氮肥)41%~57%,喷灌施肥节约11%~29%;③减少机械通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指导设施果桑水肥高效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1年生的667 m2栽植150株+二级支干整形模式的果桑大10为试材,在同一滴灌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T1:滴灌随水施肥量100%;T2:滴灌随水施肥量80%;T3:滴灌随水施肥量60%;T4:滴灌随水施肥量40%;对照(CK):常规穴施量100%],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滴灌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滴灌随水施肥量60%、80%和100%的果桑枝叶生长和产果量均高于CK,其中叶片重、单果质量和株产果量分别较CK提高11.55%~27.06%、10.24%~14.44%和15.07%~24.64%,且单果质量显著高于CK(P<0.05,下同),不同施肥处理的发条数和果形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滴灌随水施肥量60%、80%和100%的桑果pH、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提高1.58%~3.17%、21.94%~35.61%和25.00%~62.50%,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虽较CK提高0.83%~1.42%和1.72%~4.39%,但与CK间差异不显著;滴灌随水施肥量80%和100%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滴灌随水施肥量60%和CK,分别较CK提高14.78%和12.56%,滴灌随水施肥量60%的多酚含量较CK提高3.45%;滴灌随水施肥量40%各指标值均低于CK或与CK差异不明显;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果桑经济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排序为T1处理>T2处理>T3处理>CK>T4处理,以滴灌随水施肥量60%以上的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常规穴施量100%。【结论】与常规穴施量100%相比,滴灌随水施肥量60%以上有利于促进设施果桑枝叶生长、提升桑果产量和品质,节肥增产效果明显,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以常规漫灌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65、98、130、195毫米和260毫米5个滴灌梯度水平处理。测墒补灌试验结果表明,65、130、260毫米处理滴灌后土壤水分主要向下运移至60、80、100厘米以下土层。滴灌量越大,土壤水分垂直运移深度越大。滴灌量260毫米时存在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65毫米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滴灌处理,滴灌量130毫米以上的处理,整个生育期0~80厘米土层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滴灌施肥处理与常规漫灌施肥处理相比显著增加了冬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对红麻生长、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红麻水肥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大田试验设6个滴灌施肥处理和1个对照(CK),CK采用100%灌水量(16.183 m3)和100%施肥量(264.00 kgN/ha,88.04 kgP 2O5/ha,176.09 kgK 2O/ha),撒施、沟灌;处理T1~T3均采用100%灌水量、施肥量分别为100%、75%和50%,处理T34~T6采用80%灌水量(12.947 m)、施肥量分别为100%、75%和50%。收获时考察不同处理红麻农艺性状和纤维指标。【结果】与常规施肥、灌溉相比,6个滴灌施肥处理可显著促进红麻的生长和改善纤维品质,红麻株高、茎粗、皮厚、地上部干质量、纤维产量和纤维线密度分别显著增加13.2%~25.5%、0.7%~1.4%、10.6%~20.3%、12.5%~30.9%、15.1%~36.8%和7.2%~30.7%,其中以T1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次为T5、T2。T1处理的株高、地上部分干质量、纤维产量等最高,但大部分与T5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处理T5的纤维强力显著高于处理T1。【结论】滴灌施肥时,T5处理(80%灌水量:12.947 m3,75%施肥量:198.0 kgN/ha,66.03 kgP 2O5/ha,132.07 kgK 2O/ha)可获得较好的节水节肥效果,建议在红麻生产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樱桃番茄在滴灌栽培时氮肥的合理施用量。[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与施肥处理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樱桃番茄在滴灌栽培时,比常规畦灌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更好,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同样产量时,滴灌栽培能节省氮肥18.75%;产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用量后由于植株营养生长过剩,产量反而下降。[结论]滴灌栽培合理适用氮肥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设施番茄水肥利用率,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试验设置滴灌施肥与传统漫灌施肥两种模式,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以及设施菜田土壤温度、硝态氮、有效磷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漫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模式能提高设施莱田土壤温度0.5~1.5℃,增产4%~35%,氮肥利用率提高2%~17%。综合节水、氮肥利用和产量3项指标,以每6d滴灌1次,灌溉定额为每次180m^2·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露地葡萄滴灌专用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战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79-4181
[目的]为葡萄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方法]设置畦灌+传统施肥、滴灌+专用肥1、滴灌+专用肥2、滴灌+专用肥3,共4个处理,研究露地葡萄滴灌专用肥的施用效果。[结果]滴灌处理润湿区域和非润湿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19%、11%~14%。3个滴灌处理的葡萄穗果数与果实重量均高于畦灌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分别增产20.0%、14.9%、14.7%。专用肥3处理的葡萄果实Vc含量显著高于畦灌处理,专用肥2和专用肥3处理均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滴灌施肥的总施肥量比畦灌+传统施肥节省25.5%。[结论]滴灌施肥可以为葡萄提供合理的水分与养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和葡萄的产量及品质,减少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肥管理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合理降低氮肥施用量,研究不同水肥模式条件对番茄质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5日滴灌2 h的灌溉方式可提高番茄亮度,土壤含水率为田持的70%~90%的灌溉模式可有效提高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灌水适中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为3771.98 m3/hm2)有利于番茄产出较多的果实数和增加成熟比例,并且推迟番茄主产期,从而提高番茄初产量和总产量;氮肥添加处理、水肥的交互效应均未对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水分对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大于氮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及玉米不同生育期中氮磷钾肥的分配比例对甜糯玉米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滴灌施肥在甜糯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不同滴灌施肥处理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270kg/haN、135kg/haP2O5、270kg/haK2O)的50%~100%,其中氮、磷和钾肥的基肥∶苗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3∶1∶3∶3、6∶1∶2∶1和3∶3∶2∶2,测定各处理甜糯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以及籽粒可溶性糖、淀粉、粗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滴灌减量施肥(较常规施肥减量10%~50%)对甜糯玉米的穗长、株高没有明显影响,但玉米的穗粗和茎围增加,秃尖长度减少,植株根系、茎叶、籽粒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产量和肥料产出率分别提高了0.63%~1.40%、12.67%~102.01%。滴灌减量施肥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但对粗蛋白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综合各项指标,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30%~40%的滴灌施肥量是甜糯玉米适宜的用量。【结论】甜糯玉米采用滴灌施肥方法,氮磷钾肥的用量可较常规施肥量减少30%~40%,既能获得好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适用于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在日光温室番茄节水节肥增产效能上的差异。【方法】基于负压装置和滴灌系统,研究常规施基肥(CK)、营养液滴灌施肥(DI)和负压供液施肥(NI)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负压供液施肥模式下土壤水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0—20 cm土层含水量周年变化幅度为20.8%—25.0%,低于滴灌施肥处理的19.7%—28.6%。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NI)相对于处理CK和DI,不但养分(N+P_2O_5+K_2O)的周年总投入量分别降低了5.0%和17.2%,而且显著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了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其中处理NI与CK相比,番茄生物量提高了23.0%以上(P0.05),产量增加了7.5%—10.0%,而与处理DI相比,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7.3%—21.5%(P0.05)。负压供液施肥模式能够减少水肥用量,降低温室番茄周年耗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与处理CK和DI相比,处理NI的年灌水量分别减少了18.4%和17.2%,番茄年耗水量分别降低了12.8%和12.1%(P0.05),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7%—40.1%和10.0%—30.3%(P0.05),肥料偏生产力则分别提高了10.4%—19.6%和14.5%—42.7%(P0.05)。水分的持续稳定供给是负压供液施肥模式实现节水节肥增产保质等效能的重要原因。【结论】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不仅减少了水肥的投入量,而且能够促进温室番茄生长、确保产量,同时改善了果实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可作为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和磷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等量施肥条件下,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不足的施氮量和施磷量虽然能提高氮、磷肥的农学效率,但是却明显降低了产量,氮、磷肥的偏生产力变化趋势同其农学效率;滴灌随水施肥,氮肥利用率高于滴灌常规施肥3个百分点,钾肥提高4个百分点,滴灌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不同种类化肥配施对棉花干物质、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常规化肥、滴灌专用肥、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较滴灌专用肥处理分别增加了5.0%、1.2%和6.3%;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7.7%。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较未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所降低;在0~20 cm土层,距滴头0 cm土壤电导率低于距滴头30 cm,滴灌抑制了表层盐分上升。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调节土壤p H,但是控制土壤盐分的效应不明显。从经济收益最大化来看,最佳施肥模式为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可为北疆棉花膜下水肥剂一体化优化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封闭式管道栽培番茄新技术节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明池 《农学学报》2015,5(11):69-72
为研究新型全封闭式管道栽培模式对番茄品质、产量以及水肥利用率的效果,以‘欧官’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全封闭管道栽培与膜下滴灌土壤栽培2 种栽培模式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膜下滴灌土培番茄相比全封闭管道栽培不仅促进了番茄植株株高、茎粗,而且提高了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以及糖酸比,提高了番茄果实的风味,增加了产量;在对番茄前四穗果的测产中,全封闭管道栽培模式比膜下滴灌土培高产15.0%,耗水量相应减少764.0 m3/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