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其加工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玉  张永丽  于振文 《作物学报》1963,35(7):1306-1312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1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进行了分离量化,并根据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含量及面团稳定时间3个指标对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贮藏蛋白的含量是决定蛋白质总含量的主要因素。HMW-GS含量、LMW-GS含量、谷蛋白总含量均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HMW-GS含量与LMW-GS含量的比值(HMW/LMW)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Gli/Glu)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HMW-GS含量的比值(Gli/HMW-GS)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中具有较高的贮藏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和HMW/LMW及较低的Gli/Glu有利于提高强筋小麦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2.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其加工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玉  张永丽  于振文 《作物学报》2009,35(7):1306-1312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1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进行了分离量化,并根据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含量及面团稳定时间3个指标对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贮藏蛋白的含量是决定蛋白质总含量的主要因素。HMW-GS含量、LMW-GS含量、谷蛋白总含量均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HMW-GS含量与LMW-GS含量的比值(HMW/LMW)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Gli/Glu)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HMW-GS含量的比值(Gli/HMW-GS)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中具有较高的贮藏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和HMW/LMW及较低的Gli/Glu有利于提高强筋小麦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3.
高文川  马猛  王爱娜  赵惠贤 《作物学报》2010,3(10):1769-1776
选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不同的3个强筋和4个弱筋小麦品种,研究了其籽粒发育过程中麦谷蛋白亚基、谷蛋白聚合体的形成和累积动态。结果表明,强筋小麦籽粒HMW-GS和B区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从花后9~12d开始表达;而弱筋小麦从花后12~15d开始表达,即强筋小麦麦谷蛋白亚基开始形成时间早于弱筋小麦。各品种的HMW-GS一旦形成,其累积速度较快,花后27d基本达到稳定值,之后维持稳定量;而LMW-GS形成后,累积较慢,直到花后30d左右达到稳定量。3个强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期谷蛋白总聚合体百分含量(TGP%)和谷蛋白大聚合体百分含量(GMP%)累积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即在花后12~30d一直持续增加,花后30d至成熟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水平。4个弱筋小麦TGP%和GMP%累积动态均表现为在花后12~24d(灌浆早中期)形成和持续累积,花后24d至成熟逐渐降低。麦谷蛋白亚基表达模式以及谷蛋白聚合体累积动态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小麦强筋或弱筋品质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以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在2005—2006年度山东省及天津24个地点的样品为材料,分析了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品质,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凝胶色谱法(SE-HPLC)对其贮藏蛋白组分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济麦20的多数品质指标较稳定,面包品质较好,体积较大,仅籽粒硬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颈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容重、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是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变异的重要因素,籽粒硬度与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47(P<0.05),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延伸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P<0.05)、0.71(P<0.001)和0.77(P<0.001)。容重和籽粒硬度与面包总分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P<0.01)和0.50(P<0.05);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包体积极显著正相关(r=0.55,P<0.01)。贮藏蛋白组分含量显著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谷蛋白、醇溶蛋白、SDS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HMW-GS以及LMW-GS含量与面团形成时间和延伸性极显著正相关(r=0.55~0.79,P<0.01或P<0.001),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比例(HMW/LMW)与面团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HMW-GS含量和HMW/LMW与面包体积均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64(P<0.001),SDS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与面包结构和总分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48(P<0.05)。上述信息对理解和改良小麦品质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12个含有不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小麦品种(或品系)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蛋白组分的积累规律及谷蛋白大聚合体与总蛋白比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幼粒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在灌浆初期快速积累,然后逐渐下降,成熟期又略有上升;不同HMW-GS组合对其没有明显影响;(2)醇溶蛋白在花后16 d左右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6.
以12个具有不同HMW-GS组成类型的春小麦为材料,在同一氮水平条件下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春小麦籽粒HMW谷蛋白聚合体的效应。结果表明,春小麦开花后10~15 d左右形成可溶性谷蛋白,先出现的是低分子量谷蛋白,接着是HMW谷蛋白聚合体。随籽粒生长谷蛋白积累水平呈上升趋势,花后25 d达最大值,但品种(品系)间的积累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赵辉  荆奇  戴廷波  姜东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7,33(12):2021-2027
以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受温度、水分和温度×水分互作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大于水分及温度×水分的影响。高温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谷/醇比。无论高温或适温下,干旱胁迫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谷/醇比在适温干旱下升高,高温干旱下降低;渍水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籽粒蛋白质含量在高温干旱下最高,适温渍水下最低。在温度和水分逆境下,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变化是导致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温和水分逆境均降低旗叶谷胺酰氨合成酶(GS)和籽粒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均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高温和水分逆境对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温下,豫麦34旗叶GS活性易受水分的抑制;扬麦9旗叶GS活性易受高温的抑制。高温下,豫麦34旗叶氮代谢受高温影响较大,而扬麦9则更易受水分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质的麦谷蛋白亚基评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测定了233份小麦面粉样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含量、Zeleny-沉降值和谷蛋白大聚体(GMP)含量,并根据SDS-PAGE结果计算了其Payne亚基品质评分.结果表明,不同HMW-GS含量差异显著,不同HMW-GS所对应品种的HMW谷蛋白总量、沉降值、GMP含量、Payne品质评分平均值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亚基对品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HMW谷  相似文献   

9.
选用我国春播麦区23份(试验I)和北部冬麦区21份(试验II)品种(系),研究了Glu-1位点等位变异及其亚基表达量对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lu-1位点等位变异及其亚基表达量显著影响谷蛋白聚合体的粒度分布,且影响程度受蛋白质含量,尤其是高分子量谷蛋白总量水平的影响。在高分子量谷蛋白总量较低时(试验I),Glu-B1和Glu-D1位点对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含量(UPP)及其占聚合体蛋白总量的百分比(%UPP)的加性效应都达1%显著水平;Glu-B1和Glu-D1位点单个亚基对两者的贡献分别为7OE+8* >7+9 >17+18 >7+8和5+10 >2+12,具有5+10亚基组合的%UPP显著高于具有2+12的亚基组合。高分子量谷蛋白的亚基表达量与UPP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0.93(P < 0.01)。而在高分子量谷蛋白总量较高时(试验II),仅Glu-D1位点对%UPP的加性效应达5%显著水平,5+10亚基对%UPP的贡献显著高于2+12和4+12;亚基组合间的聚合体粒度分布无显著差异。高分子量谷蛋白的亚基表达量与UPP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2~0.86(P < 0.05或0.01)。结合高分子量谷蛋白表达量和优质亚基进行选择,能有效提高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的含量和相对比例,有利于面筋强度和加工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蛋白组分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不同灌溉处理对强筋和弱筋小麦品质的影响,以藁城8901(强筋)和山农1391(弱筋)品种为材料,设3个灌溉处理,于花后7~35 d分别测定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以及粉质仪和拉伸仪参数。结果表明,对于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随灌溉量的增加,藁城8901和山农1391的含量均提高;适量灌溉(浇起身水和孕穗水各75 mm)能提高强筋品种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降低弱筋品种的含量。藁城8901籽粒谷蛋白、GMP含量、HMW-GS含量、面粉沉淀值、粉质仪参数和拉伸仪参数显著高于山农1391。灌溉能显著提高藁城8901面粉沉淀值、粉质仪参数和拉伸仪参数,山农1391面团流变学特性对灌溉的反应较迟钝,这与不同灌溉处理对不同品种籽粒醇溶蛋白、谷蛋白、GMP和HMW-GS含量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水分对强、弱筋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弱筋小麦宁麦9为材料,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强、弱筋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减少,强、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与小麦烘焙品质指标均呈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衡量小麦烘焙品质的参考指标。2个供试品种中,强筋小麦(济麦20)烘焙品质受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5%~60%条件下烘焙品质最好;而弱筋小麦(宁麦9)烘焙品质受土壤水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钾对小麦旗叶蛋白水解酶活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旭东  于振文  王东 《作物学报》2003,29(2):285-289
利用强筋冬小麦品种烟农15研究了钾素对小麦旗叶蛋白质含量和籽粒品质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钾素有利于提高灌浆前期和中期小麦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增强内肽酶和羧肽酶的活性, 促进籽粒中游离氨基酸转化为蛋白质, 提高籽粒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 改善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施氮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的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选用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78(A1)和中麦5051(A2)、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A3)和扬麦24(A4)为供试品种,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底施(B1)和追施(B2)处理。结果表明:在其他栽培措施相同条件下,强筋小麦穗长、总小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优于弱筋小麦,其中A1籽粒产量分别比A2、A3和A4高0.44%、49.81%和15.27%;施氮处理中B2的株高、穗长、穗粒数、总小穗数和籽粒产量均高于B1;不同处理组合中,强筋小麦品种A1B2的植株和产量性状优于其他处理;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高于弱筋小麦品种,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中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051在氮肥追施处理中可以兼顾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沿黄稻区强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播期对稻茬强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沿黄稻区以‘豫麦34’强筋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处理:10月8日、10月18日、10月28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产量及产量因素、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含量、淀粉含量及组分含量、粉质参数值。结果表明:沿黄稻区的稻茬强筋小麦在10月8日至28日期间,适期早播可提高产量,产量最高为3593.33 kg/hm2,产量最低为1862.25 kg/hm2;随着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下降,播期对蛋白质各组分和淀粉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尽一致;综合面粉质量参数评价结果,中期(10月18日)播种的最优,晚期播种(10月28日)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5.
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内蒙古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来自我国春播麦区高、中、低3种筋力类型的9个品种, 于2003和2004年分别种植在内蒙古6个代表性地点, 研究了不同品种在年份和地点间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和面仪参数和淀粉糊化特性等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所测品质性状受基因型和地点效应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除籽粒蛋白质含量外, 其他品质性状受基因型和地点互作效应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强筋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沉降值、和面时间、耐揉性和峰值黏度均较高, 出粉率和稀澥值中等。中筋类品种出粉率、和面时间和耐揉性较高, 灰分含量、峰值黏度和稀澥值较低。弱筋类品种的灰分含量、峰值黏度和稀澥值较高, 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沉降值、和面时间、耐揉性低。所有品种品质性状在地点间存在较大差异, 乌海市灰分含量、和面时间和耐揉性高, 籽粒硬度、沉降值、峰值黏度和稀澥值较低。杭锦后旗出粉率高, 蛋白含量和沉降值较低, 其他性状表现中等。呼和浩特市籽粒硬度、蛋白含量、面粉灰分、沉降值、和面时间和耐揉性高, 出粉率、峰值黏度和稀澥值低。赤峰市多数性状表现中等。通辽市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峰值黏度、稀澥值和耐揉性较高, 其他性状表现中等。额尔古纳市蛋白含量和沉降值较高, 和面时间和耐揉性低。初步认为强筋和中筋类品种较适于种植在呼和浩特市与乌海市, 不适于种植在额尔古纳市; 2个弱筋类品种在6个地点均不太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16.
摘 要:为给山东小麦品质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山东近两年 25 个主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吸水率、面筋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达到强筋麦标准的分别占 68% 和 64%,72.00% 小麦品种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达到中筋麦标准;10% 的小麦品种为强筋麦,90% 的小麦品种为中筋麦,没有检测到弱筋麦。  相似文献   

17.
Improvement of end-use quality in bread wheat depends 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wheat quality and the influences of genotype (G), environment (E), and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G × E) on quality traits. Thirty-nine spring-sown spring wheat (SSSW) cultivars and advanced lines from China were grown in four agro-ecological zones comprising seven locations during the 1998 and 1999 cropping seasons. Data on 12 major bread-making quality trai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 E, and G × E on these traits. Wide range variability for protein quantity and quality, starch quality parameters and milling quality in Chinese SSSW was observed. 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all quality parameters as major effects. Kernel hardness, flour yield, Zeleny sedimentation value and mixograph properties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genetic variance components, while thousand kernel weight, test weight, and falling number were mostly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al variance components. Genotype, environment, and their interaction had important effects on test weight, mixing development time and RVA parameters. Cultivars originating from Zone VI (northeast) generally expressed high kernel hardness, good starch quality, but poor milling and medium to weak mixograph performance; those from Zone VII (north) medium to good gluten and starch quality, but low milling quality; those from Zone VIII (central northwest) medium milling and starch quality, and medium to strong mixograph performance; those from Zone IX (western/southwe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medium milling quality, but poor gluten strength and starch parameters; and those from Zone X (northwest) high milling quality, strong mixograph properties, but low protein content. Samples from Harbin are characterized by good gluten and starch quality, but medium to poor milling quality; those from Hongxinglong by strong mixograph properties, medium to high milling quality, but medium to poor starch quality and medium to low protein content; those from Hohhot by good gluten but poor milling quality; those from Linhe by weak gluten quality, medium to poor milling quality; those from Lanzhou by poor bread-making and starch quality; those from Yongning by acceptable bread-making and starch quality and good milling quality; and those from Urumqi by good milling quality, medium gluten quality and good starch pasting parameter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hinese SSSW quality could be greatly enhanced through genetic improvement for targeted well-characterized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8.
豫东砂壤土区强筋小麦施钾增产保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强筋小麦次适宜种植区实现高产优质目标,采用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方法,对易缺钾的砂壤土类型区栽培强筋小麦进行施用钾肥增产保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豫东砂壤土区耕层土壤速效钾(K2O)含量为90 kg/hm2左右的条件下,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K2O) 60~300 kg/hm2,强筋小麦增产18.7%~41.4%,平均增产30.6%。砂壤土强筋小麦产量与施钾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即y= 5296.35+22.20x-0.059x2,F=55.76**。增施钾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5.32%,平均提高1.72个百分点,相对提高12.6%。钾肥增进了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湿面筋含量达到35.2%~38.0%,平均37.1%,超过一等强筋小麦≥35%的国家标准。施钾小麦面粉沉降值为45.1~47.3 mL,较对照增大3.2~5.4 mL,同时较全面地改善了面团流变学性能,如形成时间增加0.6~1.8 min,平均增加1.3 min;稳定时间延长1.9~ 4.4 min,平均延长约3.4 min;弱化度(FU)则下降2.8~9.3,平均下降6.3。钾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主要生理生化基础是促进了开花至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提高了挑旗至灌浆期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在本试验条件下,豫东砂壤土强筋小麦增产保优最佳的施钾(K2O)量为180 kg/hm2。适宜的氮磷钾肥施肥配比(N:P2O5:K2O)为1:0.78:1.30。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本苗对强筋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强筋小麦苏徐2号基本苗数,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基本苗数,籽粒品质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明显降低。中等肥力、中产水平,苏徐2号作为强筋小麦栽培,以确定基本苗180万/hm2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稻茬强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播期对稻茬强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强筋型小麦品种‘豫麦34’为试验材料,在沿黄稻区设置3个播期处理:10月8日、10月18日、10月28日,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收获后测定籽粒的蛋白质及组分含量、淀粉含量及组分含量、粉质参数值。结果表明:沿黄稻区的稻茬强筋小麦在10月8日至28日期间,随着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最高为14.32%、最低为11.27%;淀粉含量下降,最高为77.63%、最低为62.67%;对蛋白质各组分和淀粉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尽一致;综合面粉质量参数评价结果,中期(10月18日)播种的较优:形成时间6.70 min、粉质质量指数99.26 mm、吸水率71.06%、稳定时间7.02 min;晚期播种(10月28日)表现较差:形成时间5.34 min、粉质质量指数91.46 mm、吸水率64.94%,稳定时间7.58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