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根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3年生柠条的根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柠条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表0~20 cm的土层中,除在阳坡、半阳坡分布的植株外,其它的在50 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侧根总数以阳坡最多,半阴坡最少;不同立地下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在各土层中,0~60cm土层中分布的根系生物量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了总量的80%.不同立地条件下单株根系生物量以阳坡最大,为66.63 g,阴坡最低,仅为6.69 g.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的地上部分差异显著,阳坡、半阳坡的株高、生物量等都高于阴坡和半阴坡的.柠条在幼龄期适宜生长的立地类型为阳坡和半阳坡.  相似文献   

2.
窄冠刺槐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10月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了窄冠刺槐根系的分布特征、根系生物量以及不同密度林分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窄冠刺槐个体根系水平分布在株间可达到6.6 m,在行间可达到5.0 m;主根可深达2 m以上,侧根垂直分布集中在10~40 cm土层内.窄冠刺槐根系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16.82%,主根、侧根的生物量在根系生物量中分别占87.13%、12.87%.窄冠刺槐林分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分别为6 160.2~10 940.55kg·hm-2和970.35~1 607.4 km·hm-2,并呈现出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与林分密度成正相关的规律.在垂直方向上,林分根系中直径D<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0~20 cm土层内,而直径D≥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20~40 cm土层内;在水平方向上,直径D≥5 mm的根数量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减少,而直径D<1 mm的根数量则随距树干距离增大而增大,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树干0.5~1.5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油茶根系分布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树龄油茶为试材,运用剖面法研究根系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以及分析不同径阶根系的比例.结果表明:油茶根系数量在第5~15年增长迅速,第15~30年根系数量增长幅度不大;根系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层,该层根系数量占根系总数的70%~800,40~60 cm土层中根系只占20%左右,但数量随着树龄增加逐渐上升;5~10年生油茶根幅都在2m以内,15~30年生扩展到4m左右,根系主要分布于距树干基部1 m的范围内,该区域内的根系数量占根系总数的58.2%以上,但根系所占比例随着树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由于水肥、地理等因素影响,南北剖面的根系数量出现明显差异,表明油茶根系具有明显趋水肥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花椒根系垂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椒短枝型新品种——秦安一号与当地品种剌椒根系垂直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侧根均较发达,在0~60cm土壤剖面中,94%以上的侧根为根径小于2mm的毛根;2个品种均为浅根性树种,90%以上的侧根分布于0~100cm的土层中;在耕作层(0~30cm),秦安一号的根数累计为27.43%,刺椒为45.28%;秦安一号7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耕作层下,抗旱性较刺椒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了银中杨(Populus alba×Populus berolinensis)、沙棘(Seabuckthorn)、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山杏(Prunus arm eniaca)4个树种的根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树种之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差异显著,银中杨根系在0~120 cm土层中均有分布,林龄越大分布越深,但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层中,而且以直径小于7 mm的根系为主;沙棘根系分布较浅,在0~30 cm土层中,分布相对均匀;沙枣根系分布最深仅达20 cm;山杏的根系分布虽可达130 cm,但主要还是集中在10~50 cm土层中。根系总量分布由大到小依次是银中杨、沙棘、沙枣、山杏。  相似文献   

6.
运用根箱法研究了毛竹实生苗的根系构型特征,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没有明显主根,基部形成4~5条不定根;根宽深比为0.682,根宽小于根深;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根体积与根系平均直径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根长、根系数量、根表面积与根体积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占总量64.2%~71.66%,随土层加深,各指标均下降,根系平均直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0~10 cm、20~30cm土层;水平方向毛竹实生苗根系干重的最大值出现在以竹苗为中心0~5 cm范围土层内,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少;垂直方向上,84.6%根系干重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随土层加深,根量减少,呈"T"形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7.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抗冲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分别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横垄、顺垄、混合耕作)和不同土层(0~15 cm、15~30 cm)对土壤径流冲刷过程中径流含沙量及抗冲指数的变化特征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冲刷过程中,不同土层土壤表面径流泥沙流失量呈递减趋势,最后基本趋于稳定;(2)在整个冲刷过程中,径流泥沙流失量总体表现为0~15 cm土层>15~30 cm土层,这主要与土壤剖面特性有关,而农业耕作和根系的影响占次要地位;(3)在各种耕作模式中,抗冲指数的大小均表现为0~15 cm土层<15~30 cm土层,且后者分别是前者的2~3倍。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不同树龄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剖面挖掘与分层取样法,研究了2年生、3年生、4年生、5年生、6年生油松的根系。结果表明,随着树龄增大,根系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增加分布范围变大;水平分布范围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在垂直方向上,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呈现倒V的变化趋势;随着树龄增大,油松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大。在0 cm~10 cm土层内,很少有细根;而在30 cm以下的土层内,只有细根和近似细根的根。2年生、3年生油松幼苗的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 cm~20 cm土层内,4年生、5年生、6年生油松根生物量主要分布于0 cm~30 cm土层内。其中,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厚朴根系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壕沟法”和“全根法”调查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根系后,厚朴属浅根性树种,主根不明显,侧根十分发达,垂直密集分布在10~40cm,占87.7%。根幅为冠幅的2~4倍,趋肥性和好气性强。为此对厚朴幼林要加强松土除草等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0.
对湘北地区6年生四川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人工林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分布、根长、比根长、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桤木人工林大根、中根、小根、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林分根系生物量总和的55%、22%、14%、9%;约66%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0~30cm土层;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变化趋势是:细根小根大根中根,比根长的变化趋势是:细根小根中根大根;各径级根长密度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垂直方向上,在0~60cm土层,大根的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后降,中根、小根、细根的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水平方向上,在0~80cm距离,大根的根长密度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细根的根长密度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中根、小根的根长密度在距树干0~60cm内逐渐减小,而在距树干60~80cm又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建瓯市3~10年生锥栗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锥栗Castanea henryi人工林在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3个不同的发育时期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生长年龄的增大,生物量呈明显积累,分别为2.742 7 t/hm2,8.206 4 t/hm2和33.780 1 t/hm2;随着锥栗生长发育年龄的增加,地上部分所占的生物量比例也增大;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地表60 cm内的土层中,侧根发达,主根随发育年龄提高逐渐向下生长,可深达1.6 m.  相似文献   

12.
伐根嫁接杨树林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比研究大兴区的伐根嫁接杨树林分和与其地下和地上部分分别相同的植苗造林杨树林分,得出伐根嫁接杨树林根系的特殊分布特征。采用全挖法获取杨树总根量和根型,采用土柱法获取吸收根(细根≤2mm,粗根210mm)。结果表明:伐根嫁接林根系总干重分别是相同地下和地上部分植苗造林的1.83倍和7.38倍;其根系数量多且粗壮,为水平斜生根型,而植苗造林林分为水平根型;伐根嫁接林总细根量和总粗根量分别比两个植苗造林林分提高了86.27%和224.65%,59.06%和65.86%;与植苗造林相比,伐根嫁接林表层的吸收根垂直和水平分布都表现异常,垂直分布中0~10cm土层的细根分布较多,10~20cm土层的分布较少;水平分布中株间0~20cm土层的分布异常多。该结论为伐根嫁接杨树林的生长优势提供了进一步的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以桉树(2 m×3 m)+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桉树纯林(2 m×3 m)为对照,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为测定指标,采用根系区位全挖法和土钻样点法,探索了间种山毛豆对桉树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间种山毛豆有利于提高桉树细根和粗根在地下部分的比例,其中细根生物量提高幅度最大,比纯林桉树提高了1.99倍;间种山毛豆对桉树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影响显著,在垂直方向上,桉树细根生物量明显下沉,各土层大小排序为20~40 cm 0~20 cm 40~60 cm,在水平方向上,桉树细根生长明显外延,各区位细根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区位2区位1区位3;间种山毛豆对0~20 cm深土层的桉树根系根长密度影响显著,其中纯林桉树细根根长密度是间种模式的1.4倍,粗根是间种模式的1.9倍,而2种模式下桉树根长密度最大值均出现在20~40 cm土层;在从桉树树兜往树行中间的水平方向上,间种模式和纯林桉树中细根和粗根的根长密度变化趋势均是单峰型曲线,其中细根根长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1.00、1.25 m位置,粗根根长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0.75、1.00 m位置。桉树人工林间种山毛豆能有效促进桉树根系生长,特别是细根生物量明显增加;同时桉树根系出现了生长下沉和外延现象,这可能是受地下根系生态位重叠产生的树种间竞争和促进作用影响造成。  相似文献   

14.
以互叶醉鱼草(Buddieja alternifolia)苗木为试材,研究了主根不同断根长度15、30、45cm对苗木地上部分枝条生长、地下部分根系生长和苗木移栽后成活率、株高、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处理促进枝条分枝,降低了主梢长度,促进了侧根发生和生长,提高了移栽后成活率、株高和冠幅相对生长量。其中主根断根长度30cm处理的分枝数、地径、根冠比、侧根鲜质量、侧根数、侧根长度、侧根粗度、移栽后成活率、株高相对生长量和冠幅相对生长量最高,分别为8.0个/株、24.2mm、2.8、262.1g、8.9条/株、25.8cm、7.6mm、86.4%、32.0%和26.0%,较对照(CK)分别提高77.78%、26.04%、40.00%、32.37%、134.21%、54.49%、171.43%、122.11%、344.44%和34.72%,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建议互叶醉鱼草主根30cm断根来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移栽后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活动式根箱在土壤栽培条件下原位动态观察和分析黄梁木移栽后根系的形态和分布变化,解答黄梁木是如何构建根系网络及其根系形态和分布是否存在独特特征的两大问题,以期为黄梁木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个月苗龄的黄梁木实生苗移栽于装有赤红壤的活动式根箱,每10 d利用扫描仪获取0~15、15~30和30~45 cm土层根系生长图像,借助根系分析软件WinRHIZO和Image J分析移栽后40 d内这3个土层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根分支数和根分支角度等指标,并计算根直径、根深宽比、根分支数和分支角度的动态变化率以及根分支数和分支角度的相关性,最后模拟移栽后黄梁木根系生长变化。【结果】在移栽后40 d内,黄梁木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分支数均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加,根系伸长速率达到21.4 cm·d~(-1);黄梁木70%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分支数分布15~30 cm和30~45 cm土层;黄梁木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主要由直径≤1.5 mm的细根贡献,特别是直径≤1.5 mm根系长度占根系总长的百分比大于96%;根系横向伸展速率为0.77~1.5 cm·d~(-1),纵向伸长速率达2.6 cm·d~(-1);15~30 cm土层单条二级根产生的三级根数量显著大于0~15 cm和30~45 cm土层的,最大值达58条·二级根-1;二级根和三级根分支角度在60°~80°之间;二级根和三级根的分支角度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增大,且二级根和三级根的分支数和分支角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相关系数均大于0.8。【结论】本研究的活动式根箱及相关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土壤栽培条件下黄梁木根系生长的动态原位观察和分析。黄梁木综合运用不断伸长根系和扩大分支角度两种策略,在移栽后的短时间内长出大量细根,迅速在15~45 cm土层建成较发达的根系网络,形成较强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为保障黄梁木移栽后快速生长,建议在15~45 cm土层追肥。  相似文献   

16.
在昆明大马山树木园进行的云南拟单性木兰5年生苗木不同季节断根处理的苗木根系萌发生长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新根的萌发与断根处理季节的气候因素有较大关系。其新根的萌发时间与温度紧密相关而与湿度关系不大;根系的萌发生长状况与断根季节的温度紧密相关,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有一定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断根处理时的温度愈高,苗木新根的萌发时间愈早;断根处理时的温度、降水量愈高,其根系的萌发生长愈好。在滇中地区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断根处理的季节宜在春、夏季进行,而不宜在秋季和冬季进行。夏季断根处理后3个月及6个月时其苗木每株有根系115.6根及178.4根,根长≥5 cm的侧根数为39.2根及84.0根,侧根分布土层的深度为26.0 cm及34.6 cm,侧根最长达14.4 cm及25.2 cm。与冬季断根处理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苗木根系相比,新根数多108.0根及126.8根,根长≥5 cm的侧根数多39.2根及73.2根,侧根分布土层的深度多18.0 cm及6.8 cm,最长侧根长度多13.0 cm及15.2 cm。  相似文献   

17.
1974年春,我们受桑树嫁接方法的启示,在我场口上作业点进行了油松接根扦插试验,扦插24株,成活6株,成活植株生长旺盛。据1977年9月28日调查,最大植株高77厘米,根径2.2厘米;一般植株高30厘米,根径1.2厘米;对照株(实生苗)高25厘米,根径1.2厘米;可见接根扦插最大植株的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208%和83%。并且其根系也明显地比对照发达,接根扦插植株其主根长50厘米以上,侧根20条,最长侧根为84厘米,根系密集分布在土层27-57厘米处;对照株主根长仅25厘米,侧根11条,最长侧根51厘米,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5-25厘米处。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苦竹混交林根系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马尾松苦竹混交林根系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根系垂直分布比较合理.水平上有重叠,但根系多相互交错,穿插延伸.低密度混交经营的马尾松细根在40~60 cm土层占细根总量的83.8%,而苦竹竹鞭及其构成的竹林地下吸收、输导、贮存系统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占96.0%,较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土层的营养物质.混交林分中马尾松水平根幅8.9 m,但在0~40 cm土层主要为水平骨骼根,呈疏散框架扩展延伸,给苦竹鞭根的运行、穿插腾出了空间.而苦竹的竹根水平占据空间较小,一般在30 cm左右,鞭根稀少.马尾松利用疏林结构模式兼营苦竹的混交林分不仅形成合理的地上结构,而且地下结构也较合理.  相似文献   

19.
1 选优质苗木,随起随种 首先选用基径1~1.5cm的优质枣苗,株高1~1.3m,无病害,根系发达完整,具有4~6条粗度在0.3cm以上的侧根.  相似文献   

20.
槟榔根系及其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剖面法研究了槟榔根系的养分结构。结果表明:槟榔为浅根系植物,其根系集中在0—40cm,80cm以下根量很少。槟榔根系为团网状,10年生树根系的水平伸展半径为0.85cm,分布深度0.95m。槟榔根系在各土层深度分布均匀,其中,以〈3mm根所占比例最大,没有明显的主根。槟榔根中N素含量平均为0.0532%,其中20-30cm处的根N含量最高为0.063%.根中P、K含量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槟榔根系的含水量随土壤深度没有较明显的变化,靠近地表层部分因蒸发作用含水量较低,但也达78.3%,槟榔粗壮的根系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