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猪瘟是猪的一种最重要的传染病,国际兽医局(OIE)将猪瘟列为通报疫病之一。急性型猪瘟由CSFV强毒引起,病猪体温升高到41℃。病猪有眼结膜炎,出现步态不稳等衰弱症状,随后通常发生后肢麻痹。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等部位为常见。迟发性猪瘟是先天性CSFV感染的结果。胚胎感染低毒CSFV,妊娠猪先天性CSFV感染可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及时了解云南省养猪场的病毒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试验采用PCR与RT-PCR方法检测了2013年5月份至2015年4月份325份来自云南省部分猪场患繁殖障碍病猪的病料。结果表明:有3份样品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V)的混合感染;有3份样品为PRRSV与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Ⅱ,PCV-2)的混合感染;有1份样品为CSFV与PCV-2的混合感染;有1份样品为CSFV、PRRSV与PCV-2的混合感染。说明云南省猪病的混合感染情况不多见。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某规模化猪场提供疫病诊断防控依据,试验对该规模化猪场3头发病猪进行了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采集3份组织样品提取核酸后进行PCR检测,采集169份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结果表明:猪群整体食欲下降,病猪体温为39.8~41.5℃,部分病猪四肢末端呈蓝紫色,剖检可见猪肾脏表面密布点状出血,肺脏有明显出血点,肠壁变薄;有1份病料为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有2份病料为PRRSV和PCV-2阳性;PRRS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6.92%,CSF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1.66%。说明该猪场出现CSFV、PRRSV、PCV-2混合感染,免疫抗体整齐度差,保护率低,应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和混群制度,减少环境应激因素,控制并发感染,保证猪群具有稳定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山东省莱西市某猪场送检病猪的发病原因,并调查猪群主要疫病抗体水平以便为猪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试验采集送检病猪病料,综合运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技术进行确诊;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猪群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蓝耳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4种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分析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送检病料经TSA培养基分离培养可见针尖状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细菌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极度敏感;猪群中PRRSV和PCV-2为阳性,未检测出其他病毒;同场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偏低需加强免疫,猪蓝耳病抗体水平不稳定,存在野毒感染风险。说明送检病例为PRRSV、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同场猪群需注意加强猪瘟免疫和猪蓝耳病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5.
猪瘟病毒黑龙江流行株E2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出现了温和、非典型性猪瘟。究其原因,可能与CSFV出现了新的变异株等因素有关。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给CSF的防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养猪场现阶段猪瘟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比较该毒株与疫苗株之间核苷酸序列上的差异,从而为猪瘟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1.1疑似猪瘟病料采自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绥化、牡丹江、…  相似文献   

6.
正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遍布全世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此病列为A类传染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该病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猪的一种常见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猪在潜伏期即可向外排毒;感染强毒株的病猪可持续排毒直至死亡,幸存者持续排毒到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7.
应用ELISA方法对采自41个猪场的病猪及健康猪血清245份进行PRRSV、PCV2、PRV(gpI)、SIV、CSFV抗体检测;采用PCR或RT—PCR方法对31个猪场的79份病料进行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等3种病毒检测。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疫情发生后发病猪群的PRRS抗体变化最显著,从18.35%上升到65.87%,PCV-2抗体从16.5%上升到33.3%,而SIV、PRV(gpI)基本保持不变,CSF抗体合格率反而下低了28.35%。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疫情发生前后均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病毒,但是疫情发生后病猪PRRS病毒检出率最高,由28.26%上升到69.7%,PCV-2检出率则上升16%,CSFV检出率则基本持平。提示此次疫病是以PRRS和PCV2为主要病原或诱因所致的多病原综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猪瘟病毒猪瘟病毒(CSFV)属于黄病毒科,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猪病病毒。分子特性:单正股RNA,结构蛋白有衣壳蛋白(C)和3种囊膜糖蛋白(E0、E1、E2)。E0蛋白是唯一分泌到CSFV感染细胞血清中的糖蛋白,在机体内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E2则是引起猪产生针对猪瘟保护性抗体的主要抗原,在猪瘟诊断和新型疫苗的研究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是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出现了温和、非典型性猪瘟。究其原因,可能与CSFV出现了新的变异株等因素有关。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给CSF的防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猪瘟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离出流行的猪瘟病毒毒株,为猪瘟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西南宁市、贵港市、崇左市共5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病猪的组织器官样品(脾脏和淋巴结),应用已建立的检测猪瘟病毒(CSFV)的RT-PCR技术和检测圆环病毒2型(PCV-2)的PCR技术,快速准确地扩增出了CSFV和PCV-2特异的目的基因片段,从而证实为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西藏小型猪对猪瘟病毒(CSFV)的敏感性,试验采用CSFV石门株1×10~5TCID_(50)/头人工感染西藏小型猪后,研究CSFV感染猪体温变化、临床症状、血液CSFV核酸载量及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结果表明:CSFV感染后第1天猪只体温超过40.0℃,感染后第2天猪只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便秘等临床症状;感染后第1天猪只血液中CSFV RNA含量为1×10~(3.79)copies/mL,感染后第7天CSFV RNA含量最高为1×10~(8.58)copies/mL,濒临死亡时保持在1×10~(8.36)copies/mL;CSFV感染后猪只组织/器官出现猪瘟典型病理变化,未感染猪组织/器官未发现异常。说明西藏小型猪对CSFV敏感,可作为CSFV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猪瘟病毒(CSFV)和猪圆环病毒(PCV)均可侵害猪的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抑制其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力。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瘟混合感染使临床症状更加复杂,加大了诊治难度。基于此,笔者结合养猪生产实践体会,介绍了一例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高度传染性热性传染病。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先天性感染则表现迟发性病症。1流行特点猪(包括野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不分年龄和性别均可感染。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经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毒。病愈猪带毒一般不超2星期,感染  相似文献   

14.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感染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广泛,病猪死亡率高。但世界上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流行形式已从以前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非典型猪瘟是目前  相似文献   

15.
在猪病中,猪瘟是危害最大、最受重视的一种疫病。1955-1956年我圄周泰冲等研制成功的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效控制了猪瘟。近年来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先天性感染为特征的非典型猪瘟,从这类病猪可分离到毒力弱的猪瘟病毒,但经易感猪传代后,则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主要病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按浙江省出现"猪高热病"流行高峰前后两个时段,采集了53个养猪场户的病猪组织病料和114份病猪及健康猪血清样品,应用PCR或RT-PCR同时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II型病毒(PCV-2)、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猪细小病毒(PPV)等7种病毒,应用ELISA方法检测PRRSV、PCV-2、PRV(gE)三种抗体。高热病病猪的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疫情发生前对病猪检测7种病毒性病原,检到PRRSV、CSFV、PCV-2、PRV和PPV共5种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4%、32%、34%、1.5%和0.5%,与发生疫情后的检出率比较,只有PRRSV的病毒检出率呈明显上升,从24%上升到57.7%,PCV-2病毒检出率基本持平,CSFV、PRV和PPV病毒检出率则出现下降或未检到,且流行高峰出现前后均未检到SIV和JE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疫情发生后发病猪群的PRRS抗体上升最为显著,从8.97%上升到80.6%,PCV-2抗体从16.7%上升到27.8%,PR(gE)抗体下降为0,提示此次疫病是以PRRS为主要病原或诱因所致的多病原综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正>猪"高热病"是当前养猪业面临的主要疾病。在许多情况下,它由多种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引起复合感染,从病猪分离的病菌体有:猪病毒包括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菌包括猪链球菌(SS)、副猪嗜血杆菌(HP)、大肠埃希菌、沙门  相似文献   

18.
盘点养猪2009之: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连德 《猪业科学》2010,27(1):50-52
通过对2009年163个发病猪场的临床发病情况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总结,发现猪群因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而发病的日龄有增大趋势;PCV2病原检出率与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检出率有一定的同步消长关系;PCVD发病可能与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处在PCV2感染初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SIV与PRRSV、CSFV、PCV-2和PRV交叉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T-PCR方法对37份疑似猪流感病毒(SIV)感染病料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同时,还运用PCR和RT-PCR方法对SIV阳性病料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结果,扩增出了SIV特异目的基因片段,且4份病料都为混合感染,感染状况分别为SIV/PRRSV/PRV,SIV/CSFV/PRRSV三重感染,SIV/PCV-2和SIV/PRRSV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20.
猪瘟疫苗在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猪场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对猪瘟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对PCR证实为PCV-2阳性的试验猪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分别在免疫后第1、3、7、14、21、28和63天对试验猪进行猪瘟病毒(CSFV)和PCV-2的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PCV-2阳性猪在猪瘟疫苗免疫后均未能产生有效的CSFV抗体,从免疫猪的血液和内脏组织中也未能检测到CSFV核酸。虽然只能从1头PCV-2阳性猪的血清中检测到PCV-2抗体,但是却能从全部实验猪的淋巴结中检测到PCV-2的核酸。试验猪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白细胞计数也表明PCV-2阳性猪的淋巴结呈典型的PCV-2感染的病理变化,且白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健康猪。表明PCV-2的感染会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从而抑制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