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棉花产业调研,对2020年新疆棉花生产、籽棉销售、加工销售、皮棉价格、棉花补贴等情况进行了汇总,并归纳和分析了2020年度新疆棉花产业突出问题.调研发现,2020年新疆棉花植棉面积稳定,棉花综合生长发育指数偏高,总产单产显著增加,籽棉交售价格高于预期,植棉效益上升.同时,还存在品质下滑、水资源紧缺、异常天气频发、病虫害偏重发生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以期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棉花产业调研,对2020年新疆棉花生产、籽棉销售、加工销售、皮棉价格、棉花补贴等情况进行了汇总,并归纳和分析了2020年度新疆棉花产业突出问题.调研发现,2020年新疆棉花植棉面积稳定,棉花综合生长发育指数偏高,总产单产显著增加,籽棉交售价格高于预期,植棉效益上升.同时,还存在品质下滑、水资源紧缺、异常天气频发、病虫害偏重发生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以期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棉花机械化采收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棉花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主要经济作物。进入本世纪来,棉花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棉花面积在4.79万~7.92万hm2,2014年以来,随着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农业生产资料的持续上涨及国内棉花政策的调整,植棉面积和比较效益均大幅下降,采用传统的人工采棉已越来越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此,在引进新疆机械化采  相似文献   

4.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植棉区属早熟棉区,选择种植早熟优质棉花品种中棉113,可实现棉花适期集中成熟,提升棉花品质一致性与植棉效益。结合中棉113在新疆博州的种植实践,总结形成中棉113在机采棉“宽早优”种植模式下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中棉113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余宏旺 《棉花科学》2019,41(4):50-52
为了充分挖掘棉花生产潜力,调动植棉积极性,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与安徽省望江县通力合作,在望江创建"万亩"试验区。通过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探索建立棉花生产供给新模式,改变传统的"小而分散"生产方式,推动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2018年的实践表明:原棉品质、产量水平、植棉效益和产品市场认可度均较往年有明显的提升。因而介绍了主要做法和进一步加强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面积萎缩,产量下降,植棉效益不理想,农民植棉积极性受挫等,与新疆、山东、河南等其他产棉大省(区)的差距逐步拉大。提出了扭转当前棉花生产滑坡局面必须遵循效益优先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迅速提高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由于植棉比较效益降低,棉花种植面积呈萎缩态势。因地制宜创新棉作制度和提升棉田耕地质量,构建高效的棉饲连作产业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是稳定棉花生产的重要举措。鲁北植棉区尝试棉饲连作模式,提高了种植效益,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8.
2008年河北省棉花生产表现为面积增加、总产增加,单产与2007年持平的形势.但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企业运行效率越来越差,产品销售不畅,棉花收购价格急剧下降,棉花市场呈现出"棉农惜售、棉企慎收、纺企少购、旺季不旺"的局面,棉农的植棉效益大幅度下滑,甚至亏本.1 河北省2008年棉花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9.
2004年,由于棉花市场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植棉效益大幅度降低,棉农的植棉积极性被挫伤。2005年滨州市棉花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3.3万余公顷,降幅在20%以上。植棉效益尤其是与棉粮的对比效益、棉花生产的定位、发展方向以及所要采取的对策等已成为各级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棉农极为关注的问题。2004年12月份,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植棉效益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调查的基本情况1.1纯作棉田效益调查。纯作棉田效益调查了6个县区,13个乡镇,39个村,370户,棉农4581人,2004年植棉面积为304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子棉2818.5 kg,每公顷售…  相似文献   

10.
郑曙峰  王维 《中国棉花》2009,36(10):2-4
据项目组的连续监测,本文结合CCGI对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述评。总体评价是:与上年比较,全省植棉面积略增0.46%,单产减16%,总产减少15.7%,品质较差;植棉成本飙升,收购价跌入谷底,植棉效益暴降甚至负收益;低温连阴雨等不利气候、枯黄萎病偏重、棉盲蝽重发、农资价格暴涨导致投入不足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2014年长绒棉种植情况的调研,结合目前计划实施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及年度气候特点情况,对新疆长绒棉2014年度生产及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面积止跌回升,呈恢复性增长,总产略有增加;兵团和地方种植面积分化加剧,其中兵团持续减少,地方有所回升;价格上涨支撑乏力,下降因素较多,皮棉价格在2.8万元/t左右,若市场景气度不回升或降至2.6万元/t左右。  相似文献   

12.
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在提高我国纺织产品档次、增强行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指导新疆长绒棉机采种植,课题组在集成前人对长绒棉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机采棉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基础上,结合长绒棉机采种植的特殊要求,提出了机采长绒棉品种要求、机采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和脱叶采收技术要点,总结形成了适于新疆长绒棉的综合机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植棉区2019年棉花生产和育种情况、种业情况的调研,阐述了2019年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现状、品种审定推广情况、种业发展现状.从棉花品种"多乱杂"情况依然是棉花生产的主要问题、地方堡垒保护主义较严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市场监督与规范种子生产加工力度不够等方面分析了棉花生产中品种的困境;从机采棉种质资源匮乏、创...  相似文献   

14.
山东是我国传统棉花种植大省,在种植棉花方面具有区域比较优势,但自2010年以来,山东省棉农种植意愿不高,棉花播种面积持续下降。本文以鲁北、鲁西北、鲁西南地区170份棉农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棉农个人基本特征、棉农家庭基本特征、棉花生产经营特征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影响棉农棉花种植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棉农种植意愿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承包经营权、人工成本比例、单位面积总投入和植棉劳动力人均收入六个因素显著影响。为此需要完善目标价格政策、健全棉花农业保险、倡导棉花种植规模效益、实行机械化生产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棉农种植意愿,推动山东省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苏北沿海地区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与出路思考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根据苏北沿海棉区近五年来的棉花生产情况,分析了棉花生产中田闽管理放松、生产成本投入减少、种植成本增加、棉花收购遇冷落、植棉效益下降、棉农信心不足等突出问题及其政策不再支撑、市场疲软、价格低而不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日益加重等主要原因,提出发展棉花生产的出路应采取政策支持棉花、政府关注棉花、良补倾斜棉花、价格保护棉花、托市收储棉花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鲁棉532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4个种植密度(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9.75万株/hm2)对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逐渐增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减少,铃重越轻;种植密度9万株/hm2时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是8.25万株/hm2。鲁西南棉区蒜后直播短季棉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在8.25万株/hm2与9万株/hm2之间为宜。旨在为鲁西南植棉区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和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在调研重庆马铃薯概况、加工情况、批发市场、产地价及均价、销售量、农户信息(包括总耕地面积、马铃薯栽培面积、生产类型、栽培品种、家庭年消费量、技术需求)等指标的基础上,对种植马铃薯的收益、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重庆马铃薯产业呈现面积单产齐增加的局面,但加工业发展水平滞后,商品薯产地价和批发价较低,农户种植马铃薯纯收益较低,应从5个方面进行建设,促进重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新疆机采棉高产创建的实践,在向"温"要产量的基础上挖掘从光要产量,因而总结了新疆机采棉全程塑形调控技术。本文从棉花种植21个关键环节阐述了塑形调控技术的目标与措施,打破了新疆以往只注重棉花群体优势,忽视个体优势不足问题,实现棉花促早发、生殖前移、生殖量增加、多结铃、结优质铃,从而达到高产稳产、提质增效的目的。塑形调控技术能塑造合理的群体、个体结构,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实现棉农增产增收,提高新疆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江西省棉花生产量远不能满足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并由此对江西省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影响。为此,我们应根据棉花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充分发挥江西省气候条件、技术成果和生产基地的优势。加强做好市场引导、优选品种、合理布局和科技服务等项工作,加快恢复棉花生产步伐,以适应纺织工业和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粮食规模生产主体开始延长产业链,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以增加种粮效益,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粮食生产面积较小,但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育“粮二代”,带动了全市粮食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稻米品质、增加种粮效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效,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本文分析了建德市粮食生产以及水稻规模化生产的现状,提出水稻规模化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