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时周口市鹿邑县(2002~2006年)气象条件与形成棉花产量和品质的诸多要素间的相关分析,找出了影响该地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光照和降水。经典型年份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其影响的显著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不同拔柴时间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比试验表明:棉花拔柴时间与棉花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棉田拔柴时间推迟,棉花产量越高,棉纤维的品质越好,早拔棉柴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适当推迟棉花拔柴时间,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而且可以有效改善皮棉品质。在综合考虑后茬大蒜种植效益和棉花产量、品质的情况下,鲁西南地区蒜棉套作棉田适宜拔棉柴时间为10月5~10日。  相似文献   

3.
加速标杂A_1杂交棉的推广应用 促进棉花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先后于1998年9月上旬和1999年9月10日至12日参加了在鹿邑县召开的标杂A1现场考评会和标杂A1高产验收及示范现场会,参观了大面积标杂A1高产示范田,认为标杂A1是个不多见的棉花杂交种,它在产量水平及品质方面取得了突破,能较好地解决棉花生产中诸多矛盾和问题,是育种思路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加速其推广应用,实现生产产业化,对促进整个棉花事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化学打顶技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师184团主栽棉花品种金垦5-6和新陆早62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于2013~2014年开展不同打顶时间(2013年为7月5日和7月15日,2014年为7月10和7月20日)、不同浓度(450、600、750、900和1050 mL/ha)土优塔打顶剂的棉花打顶对比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喷施土优塔打顶剂后,棉株顶心内缩,停止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株高继续增长;多数化学打顶处理棉株叶龄数、果枝数和单铃重较对照增加,单铃数有增有减,衣分略微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有增有减.其中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叶龄数增加2.00~4.00个,果枝数增加2.00~4.00台;2013年籽棉产量增加332~1014 kg/ha,皮棉产量增加124~377 kg/ha.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喷施打顶剂对棉花绒长影响较明显,对马克隆值、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短纤维指数、成熟系数和纺织参数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结论]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对棉花的打顶效果较好,且对棉花品质基本无影响,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水泥测坑和防雨蓬遮雨下,研究棉花花铃期、吐絮期,土壤不同湿度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并用~(14)C示踪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的机理。同时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构成产量和纤维品质的诸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判,得出土壤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皮棉产量最高,棉纤维发育最好,纤维品质最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适合黄河流域棉花的简化栽培措施,2011~2012年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鲁西棉区研究了施用缓控释肥对鲁05H9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F)相比,缓控释肥(CRF)处理提高了棉花单株总成铃数,优化了四桃比例构成;CRF和CF处理较对照(CK)籽棉产量分别提高21.9%、14.5%,皮棉产量分别提高23.6%、15.1%;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差异不大,CK处理马克隆值最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利津县2012年棉花品质产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棉花各个生育期的气象条件(温度、光照、降水)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长发育、产量的高低以及品质的优劣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当气候条件能充分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正常生长和发育时,不仅可以满足其发育进程的需要,还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并能提高棉花品质和等级;相反,当气候条件不利时,则会抑制棉花生长发育,使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品种来源:荆州农业科学院用荆46579作母本,荆55173-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8007。品质产量: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29.09 mm,比强30.2CN/tex,马克隆值5.07。两年区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镁肥施用量(0、30、60、90、120、150kg/hm2)对鄂杂棉15F1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镁肥可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显著增加棉花的产量,其籽花和皮棉增产幅度分别为280~500kg/hm2和113.3~198.4kg/hm2,增产率7.79~13.90%;镁肥还可明显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2.5%跨距长度、比强度和马可隆值等三项指标都达到了显著改善的水平;棉花镁肥最适宜施用量为60~90kg/hm2。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河北省南皮县农业局棉花技术推广站承担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关于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品质产量影响的试验。笔者作为试验主要承担者,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概况1.1试验目的。观察棉花在黄淮海流域土壤气候等条件下平作不盖地膜、平作盖地膜、起垄不盖地膜、起垄盖地膜对其品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进一步对不同耕作方式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差异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采用“矮、密、早”栽培技术,使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纤维品质明显提高。本文就年际间温光变化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作粗浅分析,为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若羌县是新疆棉花的主要产地之一,该地区棉花产量和品质在保证地区棉花产量和品质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该文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就若羌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棉花产量提升具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棉所60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12.5、168.75、225 kg/hm2,分别以CK、N1、N2、N3表示),在吐絮期采集植株茎、叶、生殖器官,测定干物质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量在0~225 kg/hm2,棉花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吐絮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68.75 kg/hm2,棉花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氮肥后棉花氮、磷、钾吸收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以112.5 kg/hm2施氮量最高;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和纤维品质等指标,黄河流域棉区推荐施氮量为112.5~168.75 kg/hm2。  相似文献   

14.
棉花高产优质育种数量性状选育模式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年黄河流域区试中熟常规棉A、B两组19个参试品种的16个数量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多项式回归等方法研究高产优质棉花数量性状的选育参数。结果表明,前6个主因子解释了所考察性状总变异信息的86.79%;探明了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别对以皮棉产量、产量因素性状及纺纱指数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方程进行模拟仿真频率分析,得出皮棉产量≥1 650kg/hm2且纺纱指数≥155的高产优质棉花数量性状选育参数为:株高99.02~106.12cm,果枝始节5.89~6.57节,果枝台数13.81~15.60台,单株铃19.31~19.51个,铃质量5.77~5.82g,衣分39.55%~39.78%,纤维长度31.88~32.00mm,麦克隆值5.16~5.27,比强度31.48~31.73cN/tex。植株性状、产量因素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确定适宜的棉花播种期,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关键,是高产、稳产的基础。为此,研究不同播期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尤为重要。本试验调查31团棉化促早栽培3个不同播段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19~25日播种的棉田产量最高,平均667米~2籽棉产量达503.9千克,较4月1~5日播种的地块667米~2增产75.05千克,增产率为17.5%;其次是3月26~31日播种的棉田,平均667米~2籽棉产量为464.6千克,较4月1~5日播种的地块667米~2增产35.75千克,增产率为8.3%。  相似文献   

16.
<正> 铃数是决定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减少蕾铃脱落,增加单位面积的总铃数是提高棉花单产的基本途径。儿年来,我们从利用边际效应的角度出发,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试验和调查。现总结于后,供作参考。一、边际效应的表现与影响因素棉花是喜光喜温作物,其边行和边际(指行端)植株有明显的产量优势(简称边际效应)。据在汲县孙杏村公社和鹿邑县城郊公社的  相似文献   

17.
多雨寡照年份适宜麦棉套作的棉花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2013年为典型的多雨寡照年份,5~10月的逐月日照时数均低于历年平均,尤其是7~9月的日照时数仅分别为历年平均的69.3%、71.1%和56.2%。2013年在麦棉套作模式下,以10个棉花品种(系)为试材,对棉花株高、果枝性状、"三桃"比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纤维品质进行分析,以筛选适宜多雨寡照年份种植的棉花品种(系)。结果表明:麦棉套作模式下,尤其是多雨寡照年份,棉花营养生长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中上旬,目前生产上的主推棉花品种在多雨寡照年份均存在晚熟的问题,成铃主体为秋桃,霜前花率过低,不适宜在麦棉套作模式中应用。夏播品种中棉所50生育期短,伏桃比例较高,霜前花率达到83.4%,子棉产量3 814.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且纤维品质较好,较好地适应了多雨寡照年份的气候特点,适宜麦棉套作种植。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2013年为典型的多雨寡照年份,5~10月的逐月日照时数均低于历年平均,尤其是7~9月的日照时数仅分别为历年平均的69.3%、71.1%和56.2%。2013年在麦棉套作模式下,以10个棉花品种(系)为试材,对棉花株高、果枝性状、"三桃"比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纤维品质进行分析,以筛选适宜多雨寡照年份种植的棉花品种(系)。结果表明:麦棉套作模式下,尤其是多雨寡照年份,棉花营养生长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中上旬,目前生产上的主推棉花品种在多雨寡照年份均存在晚熟的问题,成铃主体为秋桃,霜前花率过低,不适宜在麦棉套作模式中应用。夏播品种中棉所50生育期短,伏桃比例较高,霜前花率达到83.4%,子棉产量3 814.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且纤维品质较好,较好地适应了多雨寡照年份的气候特点,适宜麦棉套作种植。  相似文献   

19.
白城市的棉花生产一直存在着两大问题:产量低,品质低。十几年来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没有一个大的突破,在棉花的产业化发展上以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上都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增加棉花的产量,提高纤维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目前白城地区内多采取地膜覆盖直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1~201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产量数据的分析,建立了棉花产量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结合Matlab软件对兵团近三年的棉花产量进行预测,经后验差检验,预测精度达到一级.该预测结果对兵团棉花产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