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Pt菌剂对高阿丁枫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高阿丁枫接种Pt菌剂的育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Pt菌剂对高阿丁枫苗木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Pt菌剂处理后高阿丁枫苗木的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全重及一级侧根长分别较不经Pt菌剂处理的对照提高了23.1%、8.7%、23.1%、21.0%、25%、33.3%、26.7%、49.2%。且苗木的径高比不失衡。  相似文献   

2.
对比常规育苗,对比Pt菌剂应用于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um)育苗的效果。通过调查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Ⅰ级侧根数、Ⅰ级侧根长、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二者苗木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Pt菌剂培育黄樟苗木,苗木多项质量指标得到提高,苗木高径比未失衡,反而促进了苗高和地径的协调生长。与对照比较,极显著的缩短主根长度,缩短55.39%,苗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提高39.08%;地径、Ⅰ级侧根数、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42.11%、183.33%、32.29%、131.58%;Ⅰ级侧根长差异不显著,但也提高3.59%。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滇润楠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开展不同切根强度和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ABT)浸泡处理对滇润楠苗木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对滇润楠进行春季切根处理能有效提高苗木质量。切除主根长度的1/2能显著提高苗木Ⅰ级侧根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其苗高、地径、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全株干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ABT处理能使苗木主根和侧根生长加快,苗木生物量与对照差异显著,特别是苗高、地上部分鲜质量及全株干质量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苗期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生物量 (地上、地下、全苗 )等 7个性状研究表明 :上述 7个性状在家系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各性状相关分析发现 ,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生物量、全苗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 ,主根长与地下部分生物量、侧根数与苗高之间有显著相关 ,侧根数与地径、侧根数与生物量 (地上、地下、全苗 )无显著相关 ;通过对各性状的等级划分和全苗生物量的LSR检验 ,初步筛选出 4个优良家系 ,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ABT生根粉浸种对油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对油松进行浸种,观测油松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浸种后油松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度、侧根数均好于对照,以75×10-6浓度为最佳,培育出的苗木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6.
对西南桦的工厂化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和常规塑料袋育苗技术(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比对照提前2~3d达到出苗率最高峰值;苗高、地径、主根长、Ⅰ级侧根数和大于2 cm的Ⅰ级侧根数分别比对照提高12.7%、7.8%、10.5%、37.7%和63.1%.穴盘培育的苗木的苗高、大于2 cm的Ⅰ级侧根数、主根长和Ⅰ级侧根数与对照差异显著,但主根长与苗高、地径、Ⅰ级侧根数间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工厂化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能明显提高西南桦苗木质量,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不同育苗基质配方对山桂花小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种不同基质对山桂花小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对山桂花小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和全株鲜重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均为1/3的阔叶锯末+1/3蔗渣+1/3的羊粪,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和全株鲜重生长表现较差的基质配方均为1/3阔叶树种锯末+2/3黄心土,较对照差,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8.
开展5种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生长量、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各处理间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均是3/5遮渣+/5针叶剧末+1/5牛粪的混合基质,其它配方的育苗基质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的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秃杉苗高、地径、主根长等7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其结果是苗高与主根长、全苗鲜质量、针叶数;地径与全苗鲜质量、主根长的相关程度极高;而苗高与侧根数、地径与侧根数和针叶数相关性较小。苗高和地径与主根长相关程度虽然较高,但不易操作。而针叶数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程度也较高。因此,苗木分级的主要指标定为苗高、地径和针叶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二年生樟子松苗木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梯度浓度ABT生根粉浸根处理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BT生根粉为600 mg/kg时,樟子松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67 cm和4.93mm,比对照增加了72.2%和12.3%。地上和地下干物质量最大分别是ABT 800 mg/kg和600 mg/kg处理,分别达到3.15g和1.53g,而总干物质量在ABT浓度为600 mg/kg时达到最大,为4.65g。从变化趋势来看,ABT生根粉对樟子松苗木地下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11.
开展南方红豆杉3种不同遮荫度(遮荫度为50%的黑色遮荫网、遮荫度为85%的黑色遮荫网和不遮荫即对照)对3.6月龄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侧枝数、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地下部分主根长和地下部分主根径8个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经比较分析、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度为50%的黑色遮荫网对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侧枝数、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全株生长量、地下部分主根长和地下部分主根径的生长均较好,适宜在南方红豆杉幼树培育中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杉木120个优良家系子代苗期的苗高、分枝数、根系发育、生物量等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在苗高、分枝数、侧枝盘数、侧根数,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地下干重、全株干重等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侧根数、侧根长、主根长、全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等性状差异不显著。苗高、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侧根数、地下干重等性状有较高单株遗传率,受较强的加性遗传效应所控制,其他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苗木冻害率与纬度间中度负向相关,来自南部家系易受冻害,北部家系有较高抗寒性,其他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因此遗传改良作苗期选择时,除了注意苗高和地径生长外,应把苗木侧根的发育情况视为选择的指标之一。在良种推广应用上,须考虑到家系抗寒力的适应地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育苗方式条件下晚松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差异,选择江西省3个不同种源的晚松,采取露地直播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播种,对一年生晚松苗期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露地直播的晚松地径和冠幅显著大于容器苗,但其苗高相对更小,苗高和地径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冠幅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苗高种源间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极显著差异,地径和冠幅差异规律一致,均达显著水平;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显著多于容器苗,主根长和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且长度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一级侧根数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容器苗差异不显著,露地苗的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显著性差异;同种育苗方式,种源间的主根长均无显著差异;露地直播的晚松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的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容器育苗,各生物量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露地苗的各部分生物量种源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容器苗差异均不显著;一年生的晚松,除了苗高容器育苗较露地直播高,其他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均以露地直播方式较好,露地直播对晚松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效果更显著。峡江种源晚松的各生长指标以及各生物量均大于安福和泰和种源,可选为优良种源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大叶相思幼苗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的成活率,2008年在元江通过对其幼苗分别进行不同剂量的Pt菌剂、干旱胁迫和Pt菌剂+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出圃幼苗的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SOD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比较其抗逆性,同时对不同培育措施出圃幼苗造林6个月时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随着Pt菌剂的使用量增加,大叶相思出圃苗木的高径比和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值逐渐降低,SOD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因而出圃幼苗的抗逆性增强;干旱胁迫和Pt菌剂的作用效果可以叠加。Pt菌剂10 g+干旱胁迫大叶相思的处理效果最佳,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西双版纳州普文苗圃所培育的1年生羯布罗香容器苗为对象,随机抽样50株样苗,测定地径、苗高、冠幅、主根长、侧根数、全株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全株干重、地上部份干重、地下部份干重、高径比11个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以地径和苗高作为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羯布罗香1年生容器苗木可分为3级,即Ⅰ级苗:D≥0.58 cm,H≥42.38 cm;Ⅱ级苗:0.58 cm>D≥0.47 cm,42.38>H≥25.53 cm;Ⅲ级苗:D<0.47 cm,H<25.53 cm。  相似文献   

16.
采用ABT生根粉、IBA处理柽柳半木质化嫩枝,以清水为对照,在全光照喷雾装置内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以质量浓度200 mg·L-1的ABT处理柽柳嫩枝插穗1 h,平均生根率为84.44%,平均苗高为27.58 cm,平均主根长为10.9 cm;用相同质量浓度、相同处理时间的IBA进行处理,平均生根率为65.56%,平均苗高为25.31 cm,平均主根长为11.37 cm,ABT生根粉处理的生根效果好于IBA,但两者对苗高和主根生长均无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北票半干旱地区开展了油松、樟子松和桧柏3种针叶树雨季容器苗造林试验,分别以春季裸根苗造林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北票干旱和瘠薄立地条件下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造林成活率超过95%,春季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仅为65.4%~74.6%。3个针叶树种容器苗雨季造林比对照能够明显提高苗高生长量、主根长、侧根多,与对照相比,油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8.97%,地径提高29.9%,主根长提高40.78%,侧根长提高40.76%;樟子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7.59%,地径提高31.69%,主根长提高16.89%,侧根长提高20.90%;桧柏苗高生长量提高27.49%,地径提高34.56%,主根长提高18.90%,侧根长提高35.71%。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生物制剂对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丰产素等生物制剂处理2年生樟子松苗木,在内蒙古加格达齐进行了田问造林试验。并对樟子松造林成活及地下根系生长效应进行了研究,观测苗木成活率、根系生长等因子。结果表明:Pt菌剂3号ABT生根粉制剂显著地提高了樟子松成活率,它分别比对照高29.3%和23.6%,也促进了根系的生长,特别是细根的增加。回归分析表明苗木细根长度与苗木成活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生物制剂提高成活率是通过增加细根量来实现的。表3参10。  相似文献   

19.
开展5种配方基质对多花含笑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处理均是处理C,即2/4遮渣+1/4阔叶锯末+1/4牛粪。5种处理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试验表明,配比得当的混合基质可弥补单一基质的不足,使容器育苗的优越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培育质量轻、根系发达的翅荚木(Zenia insignis Chun)容器苗,采用黄泥与椰糠按不同比例配制育苗基质并对幼苗进行不同切根长度处理等试验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间苗高、地径、植株总鲜质量、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及侧根数量差异显著,黄心土与椰糠的比例为3:7、5:5和7:3配制的基质均可明显地促进苗木生长;不同切根长度的处理间苗高、侧根数量差异显著,而苗木地径、总鲜质量、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差异不显著,芽苗移植时先切断主根,保留主根长4 cm最佳,其次是保留主根长3 cm和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