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蚕不结茧的原因分析 1.1微量农药中毒 在5龄盛食期食下微量农药污染叶,或蚕室、蚕具接触微量农药,特别是有机氮农药,虽不致死,有的还能继续食桑成长;但因蚕神经受到毒害而麻痹,影响蚕的营茧机能.  相似文献   

2.
871×872(正反交)一代杂交种,是我省近年引进、生产、推广的一对春秋兼用,综合性状优良的多丝量蚕新品种。具有孵化、眠起、老熟齐一,食桑旺盛,蚕体粗大,普斑,茧形大而匀整,茧色洁白,产量高,增效大,丝质优的特点,深受蚕农、厂家的欢迎。其技术处理如下:一、合理催青,保持在目的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是蚕生长主要的供给能量的物质,为蚕合成更多的丝蛋白打下了基础。作通过葡萄糖的添食实验,得出添食葡萄糖对蚕的食下量、全茧量、茧层量有显提高。同时,添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调查蚕的食下量、全茧量、茧层量影响程度,得出添食5%葡萄糖溶液对蚕的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利用长期繁衍于野外的野桑蚕与家蚕远缘杂交培育的高产、优质蚕品种。特点特性:该品种正交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克卵粒数1800粒;反交卵色灰紫色,卵壳乳白色、少量淡黄色,克卵粒数1700粒。孵化、眠起、老熟整齐,体色从二龄蚕开始表现为野蚕斑,有少量淡色斑;食性优,食桑旺盛,蚕体粗壮;茧形大而匀正,茧色洁白;全茧量1.8~2.0克,茧层率  相似文献   

5.
黄白茧蚕的叶黄素及不同颜色蚕茧丝胶、丝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家蚕食用桑叶后叶黄素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变化规律,以茧色限性品种为材料,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大蚕期蚕体血液和丝腺中的叶黄素含量.结果表明:结黄茧的雌蚕血淋巴和丝腺中的叶黄素含量比结白茧的雄蚕高;白茧蚕血淋巴中的叶黄素含量约4μg/mL,丝腺的叶黄素含量约为5μg/mL,4~5龄全期无明显变化;黄血蚕血淋巴中的叶黄素含量随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多,在5龄的第3 d时最多(26.4μg/mL),丝腺中的叶黄素含量在5龄的第5 d时达到最大值,为228.4μg/g;不同颜色茧的丝胶含量顺序为黄茧>绿茧>白茧,脱胶率顺序为黄茧>绿茧>白茧.  相似文献   

6.
积极发展水獭支援国家外贸出口安徽六安地区林科所张新球龄,5龄食叶5-6天成熟结茧。蓖麻蚕茧不能寐丝,只能作绢纺原料。故结茧可用油菜杆、松枝、刨花等。熟蚕特征是:身体缩短。发黄,排稀软粪、爬动不食叶。每平方米放熟蚕450头,上滚后6.7天可采茧。用小刀...  相似文献   

7.
邢湘臣 《农业考古》1992,(3):249-249
蚕蛹,北方叫蚕宝,古时称蛹子。蚕蛹,是蚕一生中卵、蚕、蛹、蛾等四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第三个变态物。目前我国常见的蚕,有:家蚕(Bombyx mori)属鳞翅目(Lepidoptera)、蚕蛾科,幼时以桑叶为食,化蛹前吐丝结茧,经缫后可织成绸缎。蓖麻蛋(Attacus ricini),幼虫喜食蓖麻叶,化蛹前吐丝结茧,丝可织成绸缎。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查明methoprene对桑蚕茧丝生产饲料效率的影响,以methoprene在5龄初期进行体喷和添食处理.调查了幼虫的成长、茧质、丝腺重量和丝腺核酸量的变化,食下量、消化量及消化率,氮素的代谢,食下饲料及氮素的分配情况等.供试蚕品种为玉龙×彩凤和中197×日197,雄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实验结果表明: ①经methoperne处理,能使发育经过延长,体重增加。最大体重和最大经过时期在5  相似文献   

9.
郭佩云 《农家科技》2007,(10):34-34
<正>1.双宫茧(由两头以上的蚕共同营结一个的茧)。这种茧的茧层厚而缩皱,粗而丝乱。产生原因:过熟蚕上蔟、上蔟蚕头过密,蔟型不良,蔟中温度过高。防止方法:使用方格蔟,适熟上蔟,上蔟密度不宜超过蔟格的85%。2.黄斑茧(被蚕粪尿或死蚕、烂蚕污染的茧)。产生原因:上蔟密度过大,青、熟蚕混合上蔟,早营茧被还没有营茧的蚕排出的尿或  相似文献   

10.
<正>家蚕野三元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野桑蚕的抗性,与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新蚕品种。该品种蚕体强健,抗逆性强,食桑量少,容易饲养,上蔟齐,龄期经过短,茧形大,产茧量高,蛹体大,雄蛾活泼,交配性能好,雌蛾产卵快,产附好,繁育系数高。为了在生产上尽快应用此新蚕品种,特进行繁育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桂蚕12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彩色茧新品种。为评价该品种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2020年-2021年在柳州市进行省级实验室鉴定试验和农村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桂蚕12号蚕品种在与当地主推品种两广二号进行的比较试验中,表现出孵化率高、眠起整齐、蚕体壮实、食桑旺盛、上蔟齐一、茧形大、茧色茧型均匀的特点,适合在柳州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2.
特殊用途桑蚕品种渝黔绿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快特殊种质资源的利用,按桑蚕普通种品种区试设计要求,对绿茧品种进行室内品比与生产区域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蚕儿发育整齐度高,健康性好,壮蚕食桑快,食桑活泼,踏桑少,老熟整齐,营茧快,茧型整齐匀正,茧色内外层一致,淡绿色,茧丝长1 100 m左右,解舒率80%左右,出丝率16.5%,解舒丝长900 m左右;蚕丝淡绿色,整根丝深浅一致.生产区试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蚁蚕体色黑色,小蚕共育蚕儿发育整齐,健康性好,抗逆性强,张种产茧量较高,适应贵州中海拔以下蚕区的养蚕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的麻栎为饲料,小蚕期用塑料袋育,5龄期通过3种不同的饲育方法(塑料袋育、喷水插枝育和不喷水插枝育)进行比较试验,对柞蚕5龄期的食叶量、增长量、5龄每日体重的平均增长量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小蚕期塑料袋育保苗率高且能够保温、保鲜,促进生长发育;5龄期适应于喷水插枝育,食叶量大,增长快,体重可达22.55 g,全茧量为10.04g,蚕体强健,接近室外放养效果.而塑料袋育则不能满足5龄蚕体发育的需要,食叶量小,蚕体重最高也仅为10.45 g,全茧量也只有2.73 g.因此,在养蚕生产上要根据蚕体不同时期特点,采取不同饲育条件和方法,满足蚕体需要,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宫艳虎  任德波 《新农业》2012,(17):44-45
一、花鼠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花鼠又名五道眉,分布较广。春蚕5~6月、秋蚕7月中旬至9月,花鼠都频繁活动和为害柞蚕。每天清晨开始活动,窜到有蚁蚕的树上,将1~2龄蚁蚕食尽,并把蚁蚕贮存在它的2个颊囊中。颊囊中可贮蚁蚕30~40头,成年田鼠可多达50头。当蚕长至3~4龄时,花鼠将蚕叼到树杈、树桩或大石头上,咬掉头尾,仅食蚕腹部,或咬住蚕头,在石头上摔打十几次,将蚕体内粪便摔出后吃掉。柞蚕做茧后,花鼠爬到柞树上,专为害化成蛹的茧。将茧瞌开一个口子,把蛹吃掉,形成空壳茧;有的咬断茧丝,在树下食害蚕蛹,剩下茧壳;有的把秋茧搬到洞里去。  相似文献   

15.
饲养大蚕必须针对其生理特点,掌握大蚕生长的发育规律,采取不同饲育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创造大蚕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使蚕体生长健康。从4龄开始响食到5龄后期上簇结茧这段时间叫做大蚕期。大蚕要吃饱吃好才能上簇结茧。  相似文献   

16.
金丝二号彩色茧蚕品种是安康学院用野桑蚕与家蚕杂交,经过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彩色茧新品种。2015-2016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在汉阴县和汉滨区进行了农村试养,结果表明:金丝二号蚕品种的眠起齐一、食桑旺盛、蚕体粗壮、熟蚕上蔟齐涌、茧丝质优良,产量和效益与对照种873×874不相上下,适合在安康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7.
引进试养中丝量蚕品种丝雨3号,进行农村初步饲养,结果表明院相比对照种表现出食桑稍旺、产量高、茧型圆且略大、丝质优良等特性,可继续进行对比试养,对性状指标进一步摸索。  相似文献   

18.
<正>该品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黑褐色,有趋光性和逸散性;稚蚕行动话泼,各龄眠起齐一,眠性快;壮蚕体色青白,有普通斑纹,第5龄蚕体大而结实,食桑快,蚕体强健,饲育容易;熟蚕老熟齐蛹,结上层茧,茧型大,茧层厚,茧层率25%~26%,  相似文献   

19.
在养蚕生产中常会发现熟蚕上蔟后不吐丝结茧的情况,或只吐少量浮丝、平板丝,大多数几天后便死亡。  相似文献   

20.
彩色茧蚕饲养与本地普通蚕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彩色茧着色均匀,干壳量高,其解舒率、丝长均明显优于普通茧,其单产也高于普通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