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抢救甲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2例成功的护理体会黎景梅,邱丽清(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湛江524001)甲胺磷中毒患者易出现中间综合征[1],表现为呼吸肌麻痹和呼吸衰竭,病死率很高,我科遇见2例,现就其护理体会作一分析。1临床分析2例均为女性(35、5...  相似文献   

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致毒蕈碱样症状的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水肿及烟碱样作用的呼吸肌麻痹[1]。而有机磷中毒所致的呼吸衰竭常发生于循环衰竭之前,因而有效地给氧及快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是急救成功的先决条件。1992~1997年本院采用机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 ( RMP)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患者 ,均予常规剂量阿托品及辅助控制呼吸 ( A/C)通气 ,32例 (治疗组 )予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 ,36例 (对照组 )予常规剂量氯磷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为 ( 1 60± 1 0 2 ) h,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 ( 32 0± 1 0 0 ) h,治疗组治愈率 94% ,对照组治愈率 75 %。结论 :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郑桂英(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52400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上较多见。由于有机械农药对人畜毒性大,中毒后如抢救护理不当,易致多系统功能衰竭[1]。如抢救及时,护理得当,则易转危为安。1一般资料本科自1993年7月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循证策略聚束化管理应用于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7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循证策略聚束化管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及脱呼吸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出现呼吸机肺炎、中间综合征、和反跳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循证策略聚束化管理能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死的首要原因,可以发生于胆碱能危象期,亦可以发生于胆碱能危象期之后。近年来有人报道了AOPP呼吸衰竭的特殊类型——中间综合征(IMS)[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0年1月至1998年7月抢救的AOPP呼吸衰竭84例,其中14例符合IMS的诊断,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15~78岁,平均(37.6±18.5)岁。中毒的种类:氧化乐果3例,乐果5例,甲胺磷4例,敌敌畏2例。服毒量50~450mL,平均(90±32)mL。服毒至入院时间0.5~24h。临床表现:14例均为重度中毒,入院时有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对比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处理前后的心电图,比较轻、中、重度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7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58例(占77.3%),无明显改变者17例(占22.7%)。58例心电图改变以各类心律失常最多见,且以窦性心动过速占首位(37.3%),其次为窦性心动过缓(28.0%)、ST-T改变(21.3%)、T波改变(18.7%)。心电图改变与中毒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ECG可作为判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毒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导致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有关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死率为16.5%,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为5.7%;死于胆碱能危象11例(37.9%),呼吸衰竭15例(51.7%),阿托品中毒2例(6.9%),解磷定过量1例(3.4%)。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清除毒物不彻底,阿托品用量不当,停药时间过早,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不当,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方法不当。结论:正确判断病情是减少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中间综合征 (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AOPPIMS 10例 ,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 )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IMS控制时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未正压 (PSV PEEP)方式 (序贯治疗组 ) ;另对病情具有可比性的 10例患者按常规行有创继续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序贯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8.0± 4.3 )vs( 2 2 .3± 1.5 )d ;( 12 .6± 6.1)vs( 2 2 .1± 1.5 )d ;( 14± 8)vs( 2 7± 13 )d ;P <0 .0 5 ] ;序贯治疗组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 1vs 7,P <0 .0 5 )。结论 :对AOPPIMS机械通气病例 ,以中间综合征控制窗为时机早期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中 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6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根据入院时中毒程度分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组 ,在入院的第 1、3、7天分别抽静脉血检测 CRP值并进行分析。结果 :中毒后第 1、3、7天 ,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组的 CRP均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而增高 (P<0 .0 1 ) ;重度中毒组患者于中毒后第 7天 CRP水平进一步升高 (P<0 .0 1 ) ,中度中毒组第 7天 CRP水平则明显下降。 CRP>50 .0 mg/ L患者死亡 9例占 45.0 %,9.0~ 50 .0 mg/ L者死亡 3例 ,占 1 4 .3%,而 CRP<9.0mg/ L则无 1例死亡 ,其病死率随着 CRP水平的增高而逐渐增高 (P<0 .0 1 )。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中 CRP水平的升高与中毒程度相一致 ,检测血液中 CRP有助于判断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 ,并可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心力衰竭时心肌机械性能改变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混合性心力衰竭。以往对收缩性心力衰竭(Sysfolic heart failure,SHF)研究较多,但自1984年Dougherty等人\+\{[1]\}首次报道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来,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受到重视,本文就舒张性心力衰竭近10余年来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DHF应包括左右房、左右室舒张功能障碍。Brutsaert等\+\{[2]\}提出,由于单一心室或双心室充盈阻力增加,使舒张压力—容量曲线向左上方移位从而出现充血症状称为DHF。由于左心室在整个心脏机械活动中承受的压力负荷最高,做功最大,受损机会多,研究较为深入,而对心房和右室的DHF研究甚少。多数学者认为单纯DHF是指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由于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综合征\+\{[3,4]\}。左室DHF的发生率差别很大(13%~42%)\+\{[4]\},目前文献所称临床心力衰竭患者中DHF约1/3,可能由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标准为LVEF≥45%,且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和异常两组均有部份伴心脏扩大为部分合并SHF之故\+\{[1]\}。 单纯左室DHF一般分为三类:①主要影响左室主动松弛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冠心病、老年人心脏和糖尿病。这些疾病导致后负荷过重、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或心肌纤维化,通过延缓左室的主动松弛而影响左室充盈;②主要影响左室僵硬度的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血红蛋白沉着症、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这些疾病的早期常有左室松弛性减退,晚期左室被动性弹性下降,即左室僵硬度增加,进而影响左室充盈;③主要影响心室间相互作用的疾病,包括右室容量负荷增加(房间隔缺损)、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如肺动脉高压)以及急性右室扩张(如急性三尖瓣返流、急性右室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这些疾病通过心包的限制作用和左右心室间的相互作用,使左室充盈减少。缩窄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以及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所致左室充盈不足,虽可产生DHF血流动力学改变,但左室本身舒张功能并无异常,故有人对此作为DHF的病因尚持有异议。机械梗阻性阻塞如二尖瓣狭窄所致左室充盈减少不属左室DHF的病因\+\{[1]\}。  相似文献   

12.
也谈微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张苓(北京农学院基础部北京102208)本文在过程为[a、b]→0的观点下,对微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给予了再讨论。比起在过程为b→a的观点下对“中间点”渐近性的讨论,笔者得到了更普遍的结论。1当b→a时中值定...  相似文献   

13.
马的急性有机磷中毒,目前已有不少报导。而慢性有机磷中毒,由于症状不明显,则往往被忽视。1974年黄泛区农场种马场马群由于喂饲了刚施过“乐果”的青割苜蓿引起慢性积累性中毒,造成孕马大量流产,母马受胎率降低等一系列病理现象。现将诊断及防治措施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中毒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较常见,本文是对我科收治的各种急性中毒920例,其中84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者所作的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4例,男22例,女62例,年龄15~82岁,其中急性有机磷中毒54例,安眠药中毒9例,氟乙酰胺、除草剂中毒各5例,乌头碱中毒4例,毒鼠强中毒3例,天那水、砒霜中毒各2例。MODS的诊断及严重程度按1995年庐山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1]。1.2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72例,呼吸困难64例,神志不清62例,腹痛48例,急性肺水肿46例,心律紊乱42例,休克33例,心脏骤停28例,肠麻痹27例,血尿…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我国红枣中苯并[a]芘的污染水平和膳食暴露风险,对市场抽样调查的100个干制红枣样品进行检测,采用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对干制红枣中苯并[a]芘的浓度进行估算,结合中国2个代表性人群(成人和儿童)红枣膳食摄入量,计算通过红枣消费造成的苯并[a]芘膳食平均暴露量和高端暴露量,参考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苯并[a]芘致癌性起始点(Point of departure,100 μg/kg bw.d),计算暴露限值(Margin of exposure,MOE),得出膳食风险结论。同时,进行实验室模拟新鲜红枣干燥试验,明确红枣干制过程中苯并[a]芘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干制红枣检测样品中苯并[a]芘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2.00 μg/kg、97.5分位值为7.30 μg/kg;通过红枣消费造成的苯并[a]芘膳食平均暴露量为0.000 013 μg/kg bw.d(成人)和0.000 054 μg/kg bw.d(儿童),高端暴露量(97.5分位值)为0.000 152 μg/kg bw.d(成人)和0.000 535 μg/kg bw.d(儿童);暴露限值为1 851 852~7 692 307(按苯并[a]芘质量分数和膳食消费量的平均值估算)和186 916~657 895(按苯并[a]芘质量分数和膳食消费量的97.5分位值估算),远超出JECFA推荐的MOE>10 000的安全边界。同时,考虑到红枣的低膳食消费率(0.03%~0.25%),红枣中苯并[a]芘污染属于低膳食暴露风险。通过实验室模拟新鲜红枣干燥试验证明煤火烘干干燥是造成红枣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芹菜开花规律和构成种子有效产量的级次等。[方法]以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01-3AB”为材料,调查其开花结籽情况。[结果]芹菜2级、3级和4级花伞所包含的小花数占整个种株的96% 1级、2级和3级花伞所结实的种子重量占总重量的95.1%,且1级和2级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0%左右。[结论]该研究为芹菜育种试验和良种扩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H值对红枣组培苗快速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枣茎段组织培养中,其基本培养基在灭菌前后的pH变化有多大?适合的pH是多少?至今尚无确切答案。黄斌[2](1984)曾研究了MS基本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前后的pH值变化。罗晓芳,田砚亭等[3]在金丝小枣的组培中认为,灭菌前将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为WPM)的pH调整到6. 5是适宜的;山东省平度林业局认为,枣组培中,培养基的pH以6.5以上为宜[4];王嘉长 、张福泉等[5]在鸣山大枣和严仁玲、刘贵仁等[6]在金丝小枣的茎段(尖) 培养中灭菌前均将培养基的pH调整到5.8;但这些作者都末报道其pH值的有关详细试验,作 者对此作了研究,旨在为红枣组培提供适宜的pH值参数,以提高其快速繁殖(简称快繁)的 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胃肠道净化的最佳方法。方法:在常规洗胃后再留置胃管利用中心负压反复洗胃,间隔时间、洗胃量、胃管留置的时间根据中毒程度轻重决定。结果:运用中心负压反复留置洗胃抢救3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成功32例,死亡6例。结论:利用中心负压反复留置洗胃,操作简便,避免了有机磷中毒的反跳现象,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救治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重度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5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其中30例为院前现场彻底洗胃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20例为院前现场未洗胃或洗胃不彻底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配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两组均能抢救成功,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67%,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0.00%。结论院前现场彻底清除毒物,早期重复应用抗胆碱能药与胆碱酯酶复能剂是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1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指由于接触、吸入或采食某种有机磷制剂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出现中枢神经和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为特征。1.1病因采食喷洒过有机磷农药的农作物、蔬菜或拌过有机磷农药的种子等,或经皮肤、空气吸入引起中毒。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有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乐果、杀螟磷、敌百虫、马拉硫磷等。1.2症状临床表现为兴奋、流涎、腹痛、腹泻、呕吐、多汗、尿失禁、瞳孔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