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能够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目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也是重要的脱贫模式之一。在对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蚕桑产业推动扶贫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让蚕桑产业更好的推动扶贫,满足基本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脱贫模式。在全面分析蚕桑产业在广西扶贫脱贫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贫困户"双赢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实力、推广种桑养蚕新技术等更有效利用蚕桑产业服务"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为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蓓 《北方蚕业》2020,(1):53-54,60
蚕桑产业作为汉阴县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在汉阴县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汉阴县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做法,提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蚕桑生产和蚕桑合作社生产规范化运营的建议,以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4.
正1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情况扶贫工作是当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兴文县自2014年以来,结合实施宜宾市20万亩蚕桑循环产业带建设,在周家镇、九丝城镇、共乐镇、五星镇等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蚕桑产业扶贫,按照"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模式,因户设计、因人施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蚕桑产业已覆盖全县精准扶贫村22个,占57个精准扶贫村的38.6%,有  相似文献   

5.
在精准扶贫的众多措施中,产业扶贫是良性且可持续的重要扶贫措施,但所选择的扶贫产业必须因地制宜,兼顾当地的生态环境,符合市场需求,能够持续而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基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和蚕桑产业发展的特征,阐述了蚕桑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机理,即蚕桑产业兼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蚕桑产业能够快速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兼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循序渐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分析总结了云南省陆良县、四川省兴文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发展蚕桑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提出了选择蚕桑产业精准扶贫应该做好蚕桑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蚕茧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生产经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产村融合发展的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要点,可为其他贫困地区通过发展蚕桑产业脱贫致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北方蚕业》2018,(3):47-51
介绍了陕西省蚕桑生产概况和特点,分析了石泉县、勉县、镇巴县、镇安县、洛南县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用好产业脱贫扶持政策、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技术服务"110"体系建设和拓宽蚕桑产业增收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方蚕业》2018,(3):52-55
花垣县发展蚕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花垣县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述了发展蚕桑产业对该县精准脱贫、石漠化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中的作用,提出了用好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创新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报酬、入股入社得分红、承包基地得盈利等方式,让农村贫困户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受益脱贫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英德市有省级相对贫困村78条,贫困户17284户,贫困人口44021人。蚕桑产业具有"短、平、快"特点,收入稳健长效,造血扶贫效果明显,英德市203户贫困户2017年养蚕单张收入2200元左右,平均卖茧收入2.3万元左右,增收近万元。文章旨在介绍英德市发展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些实践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通过参与产业扶贫,在实践中探索出"四结合"的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精准脱贫与产业升级发展相得益彰。结合产业的创新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不仅帮助贫困户迅速增收,而且也很好地推进了蚕桑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为乐至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路子,也为贫困户持续增收、不再返贫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17,(2):3-4
<正>宜宾现代蚕桑产业发展以优质茧基地建设为抓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龙头企业+专合社+共育户+蚕农"的产业经营模式,以产业村为单元拓展成片高效基地规模,实现了产业聚集、高效基地、科技质量、综合开发、特色兴村"五大提升",以蚕桑产业扶贫为契机,"一人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模式精准到户到人,产业扶贫效果明显。2016年发种43万张,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充分认识产业扶贫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强化紧迫感、责任感。充分认清产业扶贫的地位作用,强化“务必作为”的责任意识,使产业成为强市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  相似文献   

12.
李伦  曾义 《四川蚕业》2018,(1):21-22
正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北麓,面积1373km~2,人口48.34万人,是四川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将蚕桑作为脱贫主导产业,创新实施"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模式,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发展致富产业,形成脱贫的长效机制。全县57个精准贫困村,2016年有18个村1777户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人均养蚕收入2036元,当年有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蚕桑产业作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扶贫首选产业,带动脱贫成效显著,抓好蚕桑产业扶贫工作,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各级蚕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专题会议精神以及广西自治区有关会议要求,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蚕桑生产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广西蚕桑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结合广西蚕桑生产实际情况,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蚕生产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全年蚕桑生产任务圆满完成,为决胜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2018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的通知》,广西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科技服务团(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广西仅有两个团队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5.
正畜牧产业作为山西省晋城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历年来的产业扶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17年市政府将畜牧产业扶贫列在全市八大产业扶贫之首,可见畜牧业对于全市脱贫攻坚的作用和意义。为把畜牧产业扶贫工作做大做实、做出成效,要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最终实现精准脱贫。一、正视畜牧产业扶贫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承载着中国人民之福、凝结着民族复兴之梦、汇聚了全球目光。在举国上下实现中国梦的行进道路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关键一步,做好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重大部署、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致富奔小康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南部县属省级贫困县,蚕桑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肖家乡既是南部县的老蚕区,又是全县精准扶贫的重点乡镇,过去全乡桑园面积大,养蚕农户众多,近十多年时间,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桑园损毁或弃桑不养现象普遍,长时间的不管理造成桑园低产。当前正值农村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针对我乡贫困户多、桑园多低产的实情,加快对低产桑园的丰产改造,提高桑叶产量质量,增加农户养蚕量和蚕桑收入,是推进我乡蚕桑产业扶贫脱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四川蚕业》2015,(4):7-10
<正>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取向,三大提升"三农工作新目标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在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宜宾市优质茧基地得到了巩固提升,正在由传统茧源生产向生态、多元发展转型,立桑为业,拓展升级,蚕桑产业在精准扶贫攻坚期担纲丘陵山区产业脱贫主力。1产业发展现状1.1蚕业发展概况一是桑园面积、产茧量持续增长。目前全市桑园面积42万亩,发种41万张,产茧1.57万t,  相似文献   

19.
广西已经成为我国蚕桑产业实现"东桑西移"战略转移的主要承接区域,因此有条件依托具有区域和规模优势的蚕桑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在对广西贫困地区利用蚕桑产业扶贫的发展运行机制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对广西主要贫困地区共30个贫困县以发展蚕桑产业扶贫的意愿进行量化测度及影响机制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桑蚕产业扶贫的意愿仍然不是十分强烈,发展蚕桑产业的意愿在不同贫困县之间的差异显著,并且在蚕桑产业的规模层次差异明显、技术水平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等基础条件下,规模化生产潜力、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组织化程度、内生发展需求4个主要因素分别对发展蚕桑产业扶贫存在着负向、负向、正向、正向的显著性影响。据此从扶贫政策传导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路径突破、内生需求与外生拉动、产业发展共时性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广西贫困地区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愿景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省兴文县是乌蒙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建卡贫困户14577户,涉及人口50721人,确定精准扶贫村57个,其中蚕桑产业扶贫村18个。2015年9月,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在兴文县就乌蒙山区扶贫开发进行调研,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分析比较,要求兴文县在贫困山区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蚕桑基地,提出了"人均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