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长垣CC地区扶余油层为砂泥岩低孔、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层和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经大量研究分析可知,孔隙结构相似的储层具有相近的测井响应特征,因此有必要对低孔低渗储层按岩石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使每类储层孔隙结构基本一致,以提高油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基于岩电试验和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岩心和测井资料储层分类标准;在储层分类基础上,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Ⅰ类储层的流体识别图版;对Ⅱ类储层在考虑层厚影响的基础上,分薄层、厚层建立了Ⅱ类储层流体识别图版。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M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地下油水性质已发生改变,需进行储层伤害性评价和储层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储层物性、孔喉特征和黏土矿物成分,储层潜在的伤害为碱敏、分散/运移、酸敏、结垢、出砂;通过对取心井HD4-3井和HD4-4井进行储层敏感性试验评价,表明储层速敏类型主要为中等偏弱,水敏类型主要为中等偏弱,盐敏类型主要为中偏弱盐敏,其次为弱盐敏,酸敏类型为中等偏弱,碱敏类型为弱碱敏,为后期注入水水质评价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港西油田产油气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等的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储层损害的潜在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孔喉类型为中孔中喉-中孔细喉型组合类型。填隙物中的石英、黄铁矿、碳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是造成储层损害的主要敏感性矿物,潜在的损害主要为酸化过程中的新生沉淀物与脱落微粒、固体微体迁移和与地层水不配伍的流体造成的地层损害。  相似文献   

5.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在碎屑岩储层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而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则相对较少。针对建模工区面积大、钻井资料不足、地震解释资料不全、相控约束缺少、气水界面复杂等困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即属性模拟过程中利用储层厚度反演资料作为平面约束,两个气田采用不同的相关系数约束,储量计算中应用变气水界面。建模结果表明,目标碳酸盐岩工区的构造模型和属性模型的误差精度满足油藏描述需要,储量计算结果与传统容积法计算结果相当,可作为这类地质建模的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方法分析了LD21-2油田馆陶组储层特性,并对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馆陶组属于高孔高渗储集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孔隙发育,连通性好;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其次为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储层存在强速敏、中等偏强水敏、中等偏强盐敏、弱酸敏、弱碱敏、中等偏弱应力敏,临界流速为0.25ml/min,临界矿化度为2500mg/L,临界pH值为7。钻采过程中入井流体应提高抑制性,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合理的开采速度。  相似文献   

7.
8.
针对伊拉克Missan油田群储层段钻井作业中存在着卡钻、漏失、气侵、溢流、井壁失稳、井径扩大等复杂事故,为了减少作业事故的发生,提高储层保护的效果,室内通过外加剂的优选,建立了一套无黏土相盐水储层钻井液体系。该体系以改性生物聚合物为流型调节剂,可降解的抗温淀粉作为降滤失剂,并采用NaCl盐水基液和CaCO3复合加重的方式进行体系的密度调节。钻井液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抗温可达140℃,滚动回收率达到了95.46%,同时体系还具有较好的抗侵污能力和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横波速度数据是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必需的资料。针对海拉尔地区白垩系南屯组凝灰质储层缺失横波速度数据的问题,采用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对缺失的横波速度数据进行了估算。针对凝灰质储层,为减少储层放射性对岩石物理模型的泥质含量参数的影响,应采用中子一密度交会的方法来计算泥质含量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估算横波速度的方法是可行的,能够为叠前反演技术提供必需的横波速度数据。  相似文献   

10.
曾威  唐军 《长江大学学报》2012,(6):34-35,42
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岩性圈闭油气藏)具有隐蔽性强、不易识别、相变快、非均质性强、单砂体厚度小和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给储层预测带来极大的困难。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通过综合地震、地质和珊井资料来提高地震资料识别储层的分辨率,已经成为薄砂体储层识别的有效方法。对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交待了反演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采用钻井、测井、地震等技术,综合化验分析等资料,对钱家店凹陷胡力海洼陷储层的岩性、储集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胡力海洼陷储层的岩性为一套结构和成分成熟度均很低的陆源碎屑岩(主要为中暧性喷出掣、变质岩岩屑和长石),主要储集空间是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孔,储集物性为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主要受岩性、埋藏深度、沉积相、纵向分布层位的影响,且以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区域地层的潜在损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地层存在强水敏性损害,弱碱敏和弱应力敏感损害;同时对该地区储层孔渗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应该区域储层特性的理想充填粒子暂堵和改变岩石表面性质的油保技术,利用暂堵剂优选智能化应用软件优选出合理的暂堵剂分布比例,结合性能良好表面活性剂从封堵和降低油气在孔隙中的流动阻力2方面来提高储层保护效果。该体系能够有效保护储层,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到90%左右,达到提高油气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镇泾油田长8组砂岩油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压裂液损害评价方法,并进行压裂液滤液对基块岩样渗透率损害率和压裂破胶液动态滤失对造缝岩样返排恢复率测定的压裂液动态损害实验;考察了压裂液与地层流体、工作液之间的配伍性,压裂液和原油的润湿性,测定了压裂液乳化率和残渣。压裂液原胶液组成为0.4%HPG(瓜尔胶)+ 0.4% AS-6(季铵盐类黏土稳定剂)+ 0.3% CX- 307(阴离子型破乳助排剂)+ 0.1% HCHO(杀菌剂)。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与破胶液按3:1、3:2、1:1 体积比混合后的乳化率均在60% 以上,而破乳率仅为12.00%~23.77%。压裂液残渣含量平均为703 mg/L,易阻塞储层渗流通道。裂缝岩样经压裂液驱替后的返排恢复率为1.48%~85.83%;当裂缝充填支撑剂后的返排恢复率为0.02%~42.9%,较单纯裂缝岩样低。基块岩样压裂液乳化损害程度强,平均损害率为89.83%;残渣液损害程度强,平均损害率为73.71%;压裂液滤液损害程度中等偏弱,平均损害率为44.85%。压裂液产生的润湿反转使岩石由水湿转化为油湿。固相侵入、碱敏、润湿反转是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固相侵入的损害率为28.86%,润湿性相关的损害率为44.98%,基块岩样碱敏损害率26.38%、裂缝岩样为32.18%。建议采用清洁压裂降低残渣损害、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提高返排率,为该油田储层保护和有效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储层地质建模可为油田开发提供精细解剖砂体,表征砂体内部非均质性。采用基于象元的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在沙埝已开发油田建立了3个主力小层的沉积微相模型,并在相控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孔隙度、渗透率三维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为油田开发后期以结构要素为基本单位的剩余油研究和井网调整思路等方面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95-利98井区沙河街组四段砂砾岩储层主要为多期叠合的近岸水下扇-浊积扇沉积复合体,岩性复杂多样,分选差,物性变化大,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储层,勘探开发难度大。对砂砾岩储层有效性及有效储层预测的研究,首先要利用经验统计法和正逆累积法综合确定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其中渗透率下限为0.878mD,不分岩性时孔隙度下限为8.0%(砾岩+砾状砂岩组合孔隙度下限为6.0%,砂岩+含砾砂岩组合孔隙度下限为10%);然后通过储层电性分析,落实油层、油水同层、干层的电性界限。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分析,优选出均方根振幅进行孔隙度预测,最终在各期次砂砾岩体的孔隙度预测平面图基础上,勾绘出有效储层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复杂性,试井资料解释和油藏评价存在一些困难。应用数值试井方法,对储层模型和油相流动模型通过PEBI网格离散获得相应的差分方程。用该差分方程的解解释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据,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3油层组储层渗透率低、易受无机垢污染的特点,分析了注入水结垢及矿化度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筛选了缓速酸酸化体系,并在3口井上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低于0.05mD的岩心,矿化度从14000mg/L降低一半时,渗透率降低7%,HCG缓速酸具有较高的溶蚀能力和较好的缓速性能,HCG对砂岩的溶蚀率为63.85%,比油田在用酸液HCA高47%,而且其缓速性能好于HCA。缓速酸体系在55℃下反应8h后可以使岩心的渗透率提高30倍,对2口水井和1口油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体系起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注效果,单口油井增油258t,2口水井的増注有效期在100d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了解南堡油田2号构造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堡油田2号构造储层的潜在损害因素,主要表现为一定的速敏伤害、严重的水敏伤害、中等偏强-强酸敏、中等偏强-强碱敏、中等偏强-强盐敏、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及结垢伤害。对南堡油田现有几种入井液体系的储层进行了保护效果评价,结果表明,2%KCl、2%NH4C1、1.20g/cm^2普通压井液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其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0%;1.20g/cm。优质压井液、微泡修井液具有优良的储层保护效果,其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5%;固化水储层保护效果较差。渗透率恢复值只有53.1%,通过加入3%破胶荆后,渗透率恢复值达93.7%,储层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鉴于沉积作用对低效气藏形成的影响,以新疆依南地区低效气藏为例,从岩石成分与储层物性的关系、岩石结构与储层物性的关系和沉积作用对低渗气藏相对高渗砂体分布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低渗气藏相对高渗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渗气藏孔隙度和渗透率与砂岩的岩性变粗呈正相关关系,粒度粗、分选好的砂岩,其孔隙也较为通畅,渗透率较高,易形成相对高渗储层;高能环境以及古水流能量集中的主流带上易形成粒度粗、物性好的相对高渗储层。  相似文献   

20.
刘化  金辉 《长江大学学报》2008,5(1):138-139
讨论了一种非常规的反演方法,通过建立地震属性与测井曲线之间的统计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各种储层参数。在模型建立过程中,用交互有效性来检验模型的可信度,并且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来确定属性选取的优先权。应用该方法,理论上可以预测储层物性参数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