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禽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发病快,死亡率高.为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支持,通过PCR鉴定、耐药性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试验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对4株临床分离的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01、Pm03、1801及1803)进行了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内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对分离自18省份的8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其血清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以血清A型为主,占96.4%(81/84);多位点序列分型可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5种ST型,其中ST129为主要流行型,占94.0%(79/84)。本研究为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禽霍乱基因缺陷菌株双型联合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血清型为5∶A)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NTG)处理,从3000多个克隆中筛选出9株链霉素依赖性基因缺陷型菌株(Cstd株),经20代连续回复突变测定,除1株外,其余8株表型稳定。将8株Cstd株用小鼠做毒力比较试验,其中5株加注链霉素表现毒力,不加注链霉素则不表现毒力;用小鼠做免疫力测定,其中Cstd-1和Cstd-7能保护10个最小致死量(MLD)同型强毒菌的攻击。将Cstd-1株与另一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株(血清型为8∶A)的链霉素依赖型菌株Pstd-6混合,用小鼠做双型联合免疫试验,结果小鼠能抵抗C48-1和P1059两株强毒菌混合培养物10个MLD的攻击,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鸡霍乱口服弱毒苗研究近况■刘学贤(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禽病研究室225003)作者首先从收集、保存的若干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初选出四个弱毒菌株,经过口服耐受量比较试验、颈部皮下注射毒力测试、近期免疫力试验和毒力稳定性对比试验后,筛选出一株既适应鸡口...  相似文献   

5.
猪巴氏杆菌病疫苗生产菌种保存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不同冻干年代2~8℃保存10年以上的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4-1、C44-8、679-230冻干菌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有关规定进行了冻干菌种存活情况检查和全面系统鉴定,结果表明此3株冻干菌种在2~8℃保存10年,其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特性、毒力(安全性)、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hyaD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为探讨该基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及其免疫保护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CQ2株(PmCQ2)的hyaD基因缺失株(ΔhyaD)。结果发现,与野生株相比,ΔhyaD的荚膜产生量及其感染后在脏器中的细菌定殖量均显著下降,其毒力显著降低。细胞试验发现,ΔhyaD更易黏附于巨噬细胞,被吞噬数量显著多于野生株,致使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显著上调。hyaD基因的缺失,可调控与荚膜合成、LPS合成转运、铁转运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促使相关保护性抗原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以制备的PmCQ2株和ΔhyaD株灭活苗免疫小鼠(加强免疫1次),免疫后第21天分别采用同源和异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ΔhyaD株免疫小鼠肺组织感染后24 h无明显或轻微病理损伤,对牛源A型、B型和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100%和80%,对兔源、猪源和禽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100%、100%;而野生株PmCQ2除对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护率在80%以上外,对牛源B型和F型及兔、猪、禽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无明显交叉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hyaD基因可通过调控荚膜产生及毒力相关因子表达影响菌株毒力;hyaD基因缺失可调控相关交叉保护性抗原表达,赋予菌株交叉免疫保护特性。该研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通用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东省主要养禽区域禽源巴氏杆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在2018~2019年期间对经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作初步诊断为禽霍乱的临床病例,从心血和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并纯化出2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与菌体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种特异性PCR鉴定,确定20株分离菌株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和脂多糖多重PCR对20株多杀性...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多重PCR方法用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毒力基因的检测,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MD-1的9个毒力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敏感性测定,然后通过多个基因的组合得到5种多重PCR体系,并从中筛选合适的多重PCR体系,测定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分离株MD-1中的9个毒力基因均可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有的基因可检测至1.81×10~4 copies/μL的核酸。筛选出的4种多重PCR体系1、3或4、5均可用于其中6个毒力基因(pfhA、nanB、ompH、oma87、sodA、sodC)的检测,并且特异性较强,均能够扩增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HN-1和CZ-6,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分离株均无扩增条带。多重PCR体系1、3、4可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核酸的敏感性为1.81×10~6 copies/μL,多重PCR体系5甚至可检测至1.81×10~5 copies/μL,同时这4种多重PCR体系与单个毒力基因PCR检测的敏感性均一致。说明建立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基因的快速检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江苏及其周边地区近期引起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对送检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使用PCR方法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暴发禽霍乱病例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皆为荚膜血清型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序列型为ST-129。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B均敏感;但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引起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暴发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型为ST-129,给禽类免疫全价细菌灭活苗可能是较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株(血清型为5∶A)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NTG)处理,从3000多个克隆中筛选出9株链霉素依赖性基因缺陷型菌株(Cstd株),经20代连续回复突变测定,除1株外,其余8株表型稳定。将8株Cstd株用小鼠做毒力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77株鸡致病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从广东不同地区的养鸡场分离的7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绿脓杆菌用19种抗菌药物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试验菌对头孢氨苄、新霉素、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敏感度较高,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依诺沙星也较敏感。以上药物可作为防治这4种细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序列,设计与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基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检测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成功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基因片段,而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白痢沙门菌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检测最低浓度为1pg/μL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3.
蜂胶是一种具有广谱生物学活性的天然物质,本文就蜂胶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0.05%-5%(g/ml)的蜂胶乙醇浸出物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完全抑杀作用,0.1%-5%(g/ml)的蜂胶乙醇浸出物对大肠杆菌具有完全抑杀作用;0.01%(g/ml)的蜂胶乙醇浸出物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部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疑似禽霍乱死亡鸭分离到3株细菌,经PCR法鉴定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3株细菌同时敏感的药物有恩诺沙星、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啉,3株细菌同时耐受的药物有链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和青霉素。本研究结果可为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和禽霍乱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又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俗称"禽出败",是由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急性暴发时,可引起禽类大批死亡。本病的  相似文献   

16.
曹素芳  黄青云 《中国兽医科技》2007,37(12):1058-1061
为了探索鸡IL-18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分别用共表达鸡IL-18基因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鸡IL-18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混合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肌肉注射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2周用10 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鸡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共表达时的免疫佐剂作用最强,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鸡IL-18可作为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7.
10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药物敏感性与质粒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否携带质粒与耐药性的关系,分别采用培养法、纸片法、碱裂解法等对10株病原菌(FC1701~FC1710)进行复苏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质粒观察。结果发现:有5株携带有大小不同的质粒,其大小在1~20 kb之间,质粒数量为1~4个不等;1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出现多重耐药,且所有菌株对氟苯尼考敏感,对克林霉素不敏感;携带有质粒的菌株耐药数量多于未携带质粒的菌株耐药数量,多黏菌素、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这三种耐受药物只在携带质粒的菌株中出现。试验结果表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质粒的耐药可能与多黏菌素、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工艺以及微生物发酵罐扩大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含0.1%裂解血球全血的马丁肉汤培养基适用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JN株二级种子液的培养,以及微生物发酵罐生产兔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液的扩大培养。免多杀性巴氏杆菌JN株微生物发酵罐培养的优化条件:含0.1%裂解血球全血的马丁肉汤培养基pH值为7.2~7.6,二级种子接种量为2%~3%,通气量为5~6L/min,搅拌速度为100~150r/min,37℃条件下培养14~16h。  相似文献   

19.
蜂胶是一种具有广谱生物学活性的天然物质,本文就蜂胶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0.05%-5%(g/ml)的蜂胶乙醇浸出物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完全抑杀作用,0.1%-5%(g/ml)的蜂胶乙醇浸出物对大肠杆菌具有安全抑杀作用;0.01%(g/ml)的蜂胶乙醇浸出物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杆菌具有部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共收集了死亡畜、禽、胚病料537份,分离出致病菌220株。其中鸡97羽,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64株,葡萄球菌1株;火鸡76羽,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17株,葡萄球菌1株;猪51头,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8株,猪丹毒杆菌10株,大肠株菌2株;羊13头,分离出葡萄球菌2株,大肠杆菌3株;兔9只,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1株;火鸡死胚255枚,分离出葡萄球菌42株,沙门氏杆菌33株,绿脓杆菌15株,大肠杆菌4株,链球菌2株;死亡鸡胚25枚,分离出绿脓杆菌8株,葡萄球菌4株,大肠杆菌3株。上述结果表明:致死家禽的病原菌主要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葡萄球菌。家畜除此而外还有猪丹毒杆菌和大肠杆菌。致死胚胎的细菌主要有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本试验为减少畜禽的死亡和疫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同时保存了地方菌株,为今后的科研和生产提供了保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