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克隆基因未知5'和3'末端序列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克隆了稻瘟病菌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即通过比较12种真菌的已知gpd基因序列,寻找内部的保守区段,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引物P1为靠近基因5'端的一个特异性序列,引物P2则与3'端的一段特异性序列互补.以双链cDNA-pBluescriptⅡSK载体连接物为模板,利用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1和载体上的标准测序引物T7,PCR扩增出包含cDNA3'末端的序列;利用特异性引物P2和标准测序引物T3,扩增出包含cDNA5'末端的序列.将两片段分别克隆、测序和合并后,得到全长1011bp的稻瘟病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的编码区序列.该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真菌的gpd基因序列有着61.4%-86.6%和64.6%-86.3%的同源性.特别在酶的活性功能区不同真菌间有着近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3.
参照了已表的IBV Beaudette株全基因组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了3和引物(youl+、you2-youM+),引物you1+和you2-在S1基因两侧,跨幅约1610bp,引物you2-和youM+在S1基因的3’端,跨幅约530bp。用这两对引物对5个IBV地方分离株(HN2,HN4,JX1,SC2和SC1)进行RT-PCR,均成功地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目的片段。病毒在电镜下观察中以形态多变的冠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4.
草鱼和鲤RAPD引物筛选及鱼种特异性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和鲤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制备RAPD-PCR模板,对3个随机引物盒共60个10-mer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共筛选出7个较理想的可用于鱼种内或鱼种间群体遗传分析的随机引物.用这7个引物所获得的草鱼和鲤的RAPD指纹图谱平均带纹总数分别为4.28±1.89和6.71±4.19,多态性带纹总数分别为1.71±1.60和5.14±4.74.RAPD指纹图谱特征反映出草鱼比鲤具有更高的遗传纯度.7个引物共扩增出草鱼特异性带纹18条,鲤特异性带纹32条.大量特异性带纹的检出表明,两个鱼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为鱼种间基因转移(特别是全基因组DNA导入)提供了分子检测的候选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GOBP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已报道的 5种昆虫的 GOBP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以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的触角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一条400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将以上片段克隆到T-easy载体上,获得重组子GOBP2Sexi,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GOBP2Sexi阅读框全长426bp,编码14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6.07ku和5.09。另外,序列中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具有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同时以基因组 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了一条 2kb左右的特异性条带,同样克隆到 T-easy载体上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在该蛋白的第22和第23个氨基酸之间及第82和第83个氨基酸之间分别插入了一个160bp和1403bp的内含子。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GOBP2基因在甜菜夜蛾触角中特异性表达,并且在雌雄蛾触角中表达水平相当。该基因已在GenBank/EMBL中登记,序列号为AJ294809。  相似文献   

6.
利用IBV全长S1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纯化的3个标准株M41、H52、T和6个地方分离株(QD、ZZ、GZ、GJ、DL和YC)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73kbcDNA片段,经BAMHI和HindⅢ酶切插入到质粒pUC18中,并在大肠杆菌JM83中实现了克隆。对6个分离株的S1基因PCR产物进行HaeⅢRFLP分析,表明QD、TJ属于M41基因型,ZZ和GZ与T基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菜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长414bp的DNA片段。该片段被克隆到pBluescriptSK(-)手EcoRV位点上。序列分析结果证实扩增和克隆的DNA片段是分生组织特征基因LEAFY3'端的部分片,不含内含子序列。结果表明,供试果树,基因组中均存在单拷贝的LEAFY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PCR标记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Operon公司OPA-01-OPJ-20 200个10个碱基对随机序列引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涪优AB,显性核不育37AB,广恢系98-8026,98-3749及F1材料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的结果,共获得1334条扩增带,平均每引物扩增带约6.7条扩增带表明油菜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引物OPA-05,OPA-12,OPA-13,OPA-20等分别扩增出了大小不同的多态性带,初步认  相似文献   

9.
巢式RT-PCR检测昆明小鼠早期胚胎中G6PD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小鼠肌肉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内外2对引物,以巢式RT-PCR方法检测昆明小鼠1-,2-,4-,8-细胞期早期胚盈是否转录出G6PD的mRNA,结果发现1 ̄8-细胞期早期胚胎的mRNA均能以外引物扩增产物为模板通过内引物扩增出一条378bp特异性条带。表明昆明小鼠1 ̄8-细胞期早期胚胎的G6PD基因已表达,磷酸戊糖途径已是其代谢葡萄糖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棉花DNA导入苎麻的RAPD验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寻找通过超干胚浸泡法已经将湘棉12号DNA导入苎麻湘苎3号基因组中的分子证据,对所产生的变异后代进行了RAPD验证,所用8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检测出变异材料97-24与受体的DNA多太 ,3个引物检为异材料97-28与受体的多太,4个引物检为异材料97-4与受体的多态性,并且有2个引物在变异后代中扩增出供体特异带,这些结果说明棉花DNA导入苎麻后引起了后代基因组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ISSR和SSLP标记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野败型细胞雄性不育系珍油97A与其强恢复系IR24配组,构建由210株组成的F2代极端不育群体作为恢复基因定位群体。用ISSR引物UBC835对两个亲本进行扩增,发现PCR指纹在两个亲本间具多态性,再用此引物对基因定位群体进行连锁分析表明,UBC835与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紧密连涣,交换率为3.57%,转换成图距为3.58cM。经过150多对微卫星引物进行扫描,在第1、第7染色体和第  相似文献   

12.
RAPD分析应用于厚皮甜瓜若干品种或品系间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14种12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厚皮甜瓜4个品种及13个品系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APD)分析。结果表明,可用其中6种引物将4个品种(British Queen、Earl’s Favourite、Crenshaw、Pakistan-981)及Earl’s Favourite的3个品系(春系3号、磐田2号、夏系7-2)加以鉴别。在不同引物所扩增的特有或缺少的特异性条带(A09-1600、A09-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富集PCR”方法,用单个特异引物和oligo(dT)15从桃伤处理叶片cDNA 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⒚将扩增产物分离并克隆筛选到13 个重组克隆,其中有6 个克隆能与ACC氧化酶基因组DNA 杂交,对其中一个阳性克隆pGEMAC12 作酶切分析,发现其酶切图谱与已报道的桃果实成熟相关的ACC氧化酶cDNA 基本一致⒚DNA 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两端DNA 序列均是 5'端特异引物序列,表明是由5'端特异引物单个引物扩增出来,全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全长833 bp,是ACC 氧化酶cDNA 基因编码区的一部分,5'端缺少启始密码子ATG,3'端缺少部分编码序列和终止密码子TAA⒚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病毒Ulster株经SPF鸡胚增殖和超速离心纯化后,以酚-SDS法提取其基因组RNA,作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模板。根据其已发表的F和HN基因核苷酸序列,合成一个长为30mer的寡核苷酸(位于F基因内)和一对分别长为28、30mer的寡核苷酸(位于HN基因两侧)分别作为反转录引物和PCR引物。扩增反应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出现一条长为1.93kb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相符。并将此特异性条带克隆入质粒载体pGEM-3Zf(+)中,并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REA)。RT-PCR和REA结果证实其为新城疫病毒Ulster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  相似文献   

15.
根据烟草花叶病毒U1株系TMV-U1序列,人工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并克隆了烟草花叶病毒蚕豆株系(TMV-B)的外壳蛋白(CP)基因和3'端非编码区。DNA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外壳蛋白基因全长459个碱基,编码151个氨基酸,3'端非编码区全长224个碱基。与TMV-U1株系相比,TMV-B仅在CP基因上有一个碱基缺失,并导致CP基因提前终止,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少7个。将CP基因及3'端非编码区插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发表的猪瘟病毒序列,设计并合成了3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猪瘟病毒石门株感染猪血中成功扩增了各cDNA片段,覆盖整个NS5A基因,片段大小各为774,685,917bp。克隆后测序。序列比较结果显示,该基因在CSFV中较为保守。与同属的BVDV的序列同源性较低,且氨基酸的同源性低于核苷酸的同源性。推测它参与决定瘟病毒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报道的TMVU1株系(TMV-U1)的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烟草花叶病毒蚕豆分离物(TMV-B)上扩增移动蛋白(MP_基因及其邻近序列,将比CDNA片段克隆于pBluscriptSK质粒上,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MP基因由80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68个氨基酸,与TMV-U1的MP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的99.01和98.89%,与TMV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种群的DNA的提取及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福建省5个不我的褐飞虱种群为虫源,通过对褐飞虱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分析方法的摸索,结果表明,用CTAB方法提取的5个种群的基因组DNA,无降解情况,RNA去除较为干净,可用于褐飞虱的DNA提取;随机引物筛选结果为,所用的45个随机引物中5个引物扩增结果完全相同,7个引物出现多态性,扩散带数为49条具多态笥,占42.85%。利用Nei氏相似系数,对5个种群的RAPD-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RAPD技术在金针菇菌株鉴别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20个随机引起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株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没有,多达11条,平均为5条,DNA征段从0.4kb到3.38kg;并且不同的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带谱不同,差异较大,这6个引物对16个金针菇菌株共扩增出84条DNA片段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  相似文献   

20.
用2对已发表的引物和1对自行设计的引物对同一IBVH120株进行RT-PCR,分别获得了S1基因上与引物设计相一致的1720bp,228bp,602bp,的扩增片段。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7个毒株(H120,H52,M41,Conn,Gray,T,Holte)和5个分离株(宜毒,上毒,云毒,HK,118)的含毒尿囊液或纯化病毒进行RT-PCR。结果除Holte株,2个分离株(宜毒,云毒)外,其余均被成功地扩增出602bp的片段。将IBVH120株06kbPCR产物用Digoxigenin标记为探针,分别与上述各IBV毒株的核酸及其扩增产物进行核酸杂交,均呈现阳性反应,而该探针不与IBDV和NDV的DNA,EDS-76病毒的DNA及正常鸡胚尿囊液抽提物反应。RT-PCR和核酸杂交技术提供了直接从尿囊液中快速检测出病毒,作为诊断IBV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