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莓品种的遗传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50个草莓品种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测定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加以聚类。根据主成分值初选出12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以遗传距离大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50个品种归为7个类群,类群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类群内,可作为草莓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亲本材料的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多元分析法,对46个小麦亲本材料的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的测定。通过对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初选了18个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将所研究的亲本材料划分为9个类群。提出遗传距离可以作为小麦杂交亲本选配的可靠依据。亲本选配应在类间距离大于平均类间距离的类群间进行。同时,应考虑所研究的数量性状以外的其它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3.
高粱主要杂交亲本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18个高粱品种(品系)、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并对部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是评价品种(品系)综合性状优劣,鉴定优良种质的有效方法。在对亲本聚类时,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类群。分类结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基本吻合。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正相关不显著,而中亲值与杂种优势相关极显著。因此,在选配亲本时,应根据性状表现,计算主成分值进行综合评定后,再依遗传距离的大小来选配。  相似文献   

4.
花生35个品种的主成分分析及遗传距离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各品种的主要成分值判断其表现特点,并从主成分值中选出最佳组合,进而选出综合性状比较理想的亲本。按遗传距离将参试品种划为8个类群,这些类群有以类型为界的明显趋势,但是遗传差异的大小则不完全依赖于类型之间。在不同的类群间进行亲本选配,可以提高育种效果,遗传距离则可以作为亲本选配的一个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啤洒大麦亲本材料的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0个大麦原始材料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的测定。通过对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初选了13个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将50个材料分为9个类群。提出遗传距离可以作为大麦杂交亲本选配的依据是,亲本选配应当在类间距离大于平均类间距离的类群间进行,同时,也应考虑7个数量性状以外的其它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6.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0个冬小麦品种的6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估算主成分公式如下: g_(ij)=1/(λ_i)~(1/2)sum from k=1 to n I_(Kj)g_(iK) 根据聚类分析把50个品种分成8个生态型。类群内的品种具有基本相似的生态特征和遗传基础。类间遗传距离大于类内遗传距离。选择类群间遗传距离大的、优缺点可互补的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可以选育出优良品种。为了改良某一品种的某一不良性状,也可以在类群内进行品种间杂交,但不能育出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对来源于不同亲本组合的13个大豆新品系产量相关性状和遗传距离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区域性大豆生产中品种更新、筛选和亲本选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各产量相关性状以及各品系综合主成分值的大小与产量高低的关系;根据品系间的遗传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品系分为4类,结果表明亲本来源与遗传距离没有必然联系。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根据育种目标确定各个主成分值的大小;在评价品种间遗传差异时,应根据育种过程中对品种的选择方向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多元分析在大豆杂交亲本选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0个农艺性状,对20份大豆品种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为粒重因子,根据主成分分析,对供试亲本进行初步筛选。估算遗传距离,并采用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选择遗传距离较大且来源不同类群的品种进行组配,可提高育种成效。  相似文献   

10.
玉米自交系主成分分析及遗传距离测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产上常用的24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距离测定,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亲本选配可以在不同类群间进行,分类结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基本相吻合。地理来源亲缘关系的远缘并不能确切地反映出遗传差异的远缘,因此,遗传距离可能是预测玉米杂种优势和亲本选配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滇型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差异,对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多年来选育出的34份恢复系和29份保持系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63份亲本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6个彼此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主成分):即单穗产量、大穗、穗数、株形、穗形、穗性状因子,该6个主成分的特征根累积贡献率高达91.42%。基于主成分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进行系统聚类,以3.5的距离将63个材料划分成7大类群,其中第7类群有48份材料,占76.19%。第1,2,4,5,6等5个类群的材料全部为恢复系,说明在滇型杂交粳稻的恢复系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对于保持系和第7类恢复系而言,需借助分子手段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其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13.
为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个苦荞品种(系)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个苦荞品种(系)在2.76水平上聚为4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的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从67个品种(系)中选出10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和16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以五个标准化主成分的欧氏距离(D~2),度量品种(系)间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并用可变类平均法(β=-1/4)作系统聚类分析,将这些亲本分为七类。结果表明:亲缘关系和地理来源的亲疏远近并不决定遗传距离的大小。本试验分析提供的品种(系)评价以及聚类结果,对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选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32个细长粒形丝苗型的华南地区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差异比类群内大,水稻品质育种杂交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进行。但在改良品种1—2个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不一定选用遗传距离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巨桉家系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运用多元分析法,对永安测试点的巨桉材料各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26个性状较好的巨桉家系,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17.
依据12个杂种组合及其亲本在二年内八个环境的综合表现,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为,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不显著。性状的筛选和主成份的选取,对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多年多点试验的基因型值相关矩阵是遗传相关矩阵的渐近值。遗传距离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一种可靠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主要品种的遗传距离估测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40个常用陆地棉亲本进行了遗传距离分析,并采用最短、最长、类平均及重心法等对供试材料进行了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表明,以产量,重量与比强度、纤维细度、纤维成熟度及衣分为代表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到91°。以上聚类分析证明,40个供试品种可分5类,最长距离聚类法比较适宜,亲本起源与血缘关系及类型划分无必然联系。亲本必须根据性状表现及主成分值综合选择后,再根据遗传距离进行选择,不宜过分强调遗传距离远(如本研究之Ⅰ/Ⅳ类间杂交)。根据主成分值选配的9个理想亲本为:鲁棉六号、鲁棉四号、邢台6871、岱字16号、PD0113、冀棉八号、冀合3016、徐州514及鄂荆92。  相似文献   

19.
以宁夏自育的3个粳型不育系、18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5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根据8个主要农艺性和经济性状进行成分和聚类分析,以马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10个遗传距离中,有37%以上大于10%,18个恢复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9.0273,3个保持系间的遗传距离为32.3185,保持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为20.6937,说明宁夏现有的杂交稻亲本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籽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深度挖掘籽瓜优异种质应用潜力,采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100份籽瓜种质资源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7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3~1.65,14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41%~35.56%,各表型性状间具有遗传相关性。以欧氏距离为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0份籽瓜种质资源聚为5大类群,其中第Ⅴ类群具有高产特性,可作为育种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提取前7个主成分,其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4.185%,可以作为籽瓜种质资源主要评价指标;籽瓜种质资源的综合得分范围为-2.78~2.86,依据综合得分排序,筛选出了3份优异籽瓜种质资源材料。本研究从多角度系统评价籽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可为后续籽瓜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