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饲草,富含苜蓿多糖、皂甙、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活性物质对动物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畜产品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紫花苜蓿活性成分在蛋鸡和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枝叶繁茂、茎叶柔软、适口性好,具有产量高和营养丰富的特点,且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叶蛋白是目前主要研究的两个成分。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营养价值高,饲喂畜禽效果最好,其市场潜力巨大,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分别介绍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中的几类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的茎、叶中含有50余种营养素及未知生长因子,营养成分比其它植物丰富.其植株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皂甙、类黄酮和酚醛酸等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使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的工业化开发利用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紫花苜蓿叶,茎和花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旨在探究紫花苜蓿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叶,茎和花部位共包括98种挥发性成分,各部位挥发性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中共鉴定出65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3.69%,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3.17%);叶中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90.42%,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辛酮(相对含量为27.38%);茎中的组分及含量相对较少,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79.10%;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3-戊酮(相对含量为23.31%)。叶,茎和花部位的共有挥发物有24种,含量较高的有3-戊酮、2-甲基丁醇、顺-2-戊烯醇、叶醇、4-甲基-1-戊醇、叔丁基环己烷、2-蒎烯、辛醇和乙酸叶醇酯。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紫花苜蓿防治害虫的植物源引诱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中国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质豆科牧草,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抗氧化、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等多种生理活性。文章对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机体生理活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今后更好地研究并开发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仲是一种有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叶拥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机体的多项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杜仲叶的分布、功效成分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航天诱变选育的紫花苜蓿新品种在遗传规律、活性成分含量、生产性能等方面均具有优越性,其育种特性和部分生物活性成分已经展开了初步研究。本文对该植物的后代育种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并为后续的紫花苜蓿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探索了适合紫花苜蓿保卫细胞的提取方法。利用研磨和匀浆机处理的方式获得表皮条,将获得的表皮条再通过两步酶解法去除残留的叶肉细胞和细胞壁,并经多次过滤和离心获得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最后统计原生质体数目并用FDA染色检测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并获得了高活性的紫花苜蓿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每5片成熟叶获得1 000个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经FDA染色后在荧光下显示活性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光叶紫花苕子为供体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供体材料地上部及地下部不同浓度浸提液(2.5、5.0、10.0、20.0、40.0 g·L-1)对燕麦、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4种牧草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以期为牧草间的轮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光叶紫花苕子地上部浸提液明显抑制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种子萌发,且白三叶种子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40 g·L-1处理下的白三叶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减少62.5%;光叶紫花苕子地下部浸提液抑制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根长,其中,40 g·L-1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长与对照相比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达64.94%;在地下部浸提液对4种牧草幼苗苗高的影响中,紫花苜蓿幼苗苗高在40 g·L-1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发现,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处理均降低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叶绿素含量,而增加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在20 g·L-1地下部浸提液处理下,燕麦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144.23%;地下部浸提液均显著增加紫花苜蓿与白三叶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浸提液处理可增加白三叶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其降低紫花苜蓿幼苗的CAT活性。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抗旱性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3  
应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7个差异显著的抗旱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生物量因子、株型因子、根系因子和胁迫指数因子4个主成分;1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陇东、BL-02-388、敖汉、BL-02-312、BL-02-344、公农1号、中苜1号、BL-02-353、新疆大叶和BL-02-329。  相似文献   

11.
以‘甘农6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磷肥)、灌溉和种植密度3种农艺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处理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灌溉处理下,紫花苜蓿每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密度处理下,每花序荚果数与种子产量的关联性最大。宁夏盐池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可在现蕾期和盛花期适当灌溉675 m3·hm-2;施磷肥180 kg·hm-2作为底肥,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228.02 kg·hm-2;种植密度控制行距为60 cm,株距为30 cm,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882.17 kg·hm-2。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水浸提液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业  王亚东  任秀珍  田迅 《草地学报》2016,24(6):1272-1277
为了解替代牧草对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的竞争作用,测定了营养生长中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和茎叶水浸提液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紫花苜蓿2种浸提液各浓度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但作用强度和效应存在差异,其中紫花苜蓿茎叶浸提液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根浸提液,以0.1 g·mL-1紫花苜蓿茎叶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强,发芽率仅为51.12%,比对照低了44%;发芽指数为16.37,比对照降低了35.37%;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同浓度浸提液对少花蒺藜草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胚芽;浸提液处理过的少花蒺藜草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提高MDA含量增大。初步确定紫花苜蓿可作为替代控制法防控少花蒺藜草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皂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应用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体内含有丰富的皂苷。而皂苷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并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本研究全面阐述了紫花苜蓿皂苷的理化性质、合成机理及分布情况,介绍了苜蓿皂苷的分离及定量分析方法,详细综述了苜蓿皂苷应用价值,提出了应用前景。目的是为了更了解苜蓿皂苷的研究情况,为苜蓿种质资源筛选及育种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表明,硅对紫花苜蓿的分枝数在现蕾期是增加的,特别在盛花期差异显著(P〈0.05),0.100g/kg的硅处理增加效果最为明显;施硅对紫花苜蓿初花期、盛花期的花序数差异是极显著的(P〈0.01),0.100g/kg的硅处理花序数和结荚数最多,分别为10.9个/株和16.0个/株;高硅水平会减小苜蓿中部叶的叶夹角,施硅对紫花苜蓿在分枝期的叶面积影响不大,但0.100g/kg的施硅处理对盛花期的叶面积有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留种苜蓿单株粒重与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拥军  闵继淳 《草地学报》1996,4(2):141-147
不同生长年限留种苜蓿的单株粒重与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当年生单株枝条数对单株粒重的作用表现为间接的正效应,二者呈正相关(r=0.59),而三年生的单株枝条数对单株粒重则表现为间接的负效尖,二者呈负相关(r=-0.63),其原因是单株枝条数的逐年增加恶化了生殖生长的环境和营养条件。有效花序数、单株干重、干粒重、且等性状在不同生长年份均与单株粒重呈正相关,且对单株粒重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间接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一年龄苜蓿春播当年即可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生长第2年由于植株花期倒伏造成种子严重减产,其原因是倒伏影响了昆虫的授粉,同时新生枝条迅速生长,削弱了生殖生长的营养供应。倒伏与植株生长发育特点及灌水密切相关。苜蓿根颈逐年增大导致单株枝条数大幅度增加,易造成植株疯长倒伏。对多年龄苜蓿采用切根处理能显著减少单株枝条数,减轻倒伏程度。多年龄留种苜蓿在蕾期和花期避免灌水可减轻倒伏程度,在荚期灌一水即可。苜蓿种子田适宜的建植密度应在5.5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7个秋眠、半秋眠和非秋眠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南京地区进行春播仅刈割两茬的短期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产量的差异及与分枝生长和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播第一茬,非秋眠型紫花苜蓿的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秋眠型紫花苜蓿;第二茬品种间的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两茬来看,秋眠级高的品种其干物质产量依然存在优势。根颈分枝是决定紫花苜蓿产量的主要分枝类型。第一茬中,根颈分枝对产量的贡献率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达到94.41%~96.01%;第二茬中,茎分枝的比重有大幅上升,但仍未能成为决定第二茬产量的主要分枝类型。分枝重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大于分枝数,在选育紫花苜蓿品种时,分枝重应作为首要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8.
苜蓿皂甙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高产、廉价、优质的蛋白质饲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苜蓿中含有皂甙、叶蛋白、黄酮类、多糖、天然色素、膳食纤维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苜蓿皂甙是苜蓿生物活性的物质之一,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等功能,对畜禽的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对苜蓿皂甙的结构、理化特性、生物学功能以及苜蓿皂甙提取工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论述了近几年来苜蓿皂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最后探讨分析了苜蓿皂甙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03—2004年在甘肃酒泉地区研究了疏枝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其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枝对提高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具有明显的作用(P<0.05)。疏枝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提高了花序数/枝条、结荚花序数/枝条和荚果数/结荚花序(P<0.05),但对种子数/荚果和种子质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种子标准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疏枝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8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和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连续2年在甘肃定西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生产性能和种子休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种子产量最高的是Vela,其次是Famous和Rest;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在年度间及品种间的表现基本一致,相关性强弱依次为生殖枝数/m2>荚果数/生殖枝>粒数/荚>千粒重;在种子生活力无显著差异情况下,Vela、Famous和Rest新收获种子的硬实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自然条件下贮藏1年,与贮前相比种子的生活力无显著变化,硬实率显著下降,发芽率显著提高,其中Vela、Famous和Rest的硬实下降率为44%~56%,最终发芽率达58%~71%,种用价值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