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其外宣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外宣翻译应侧重顺应语境,注重语用分析,避免语用语言失误与社会语用失误。译者应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信息重构,以期取得最佳语用效果,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外形象。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在英语中运用相当广泛,对于形式上看似简单的人称代词,许多译者以为在理解与翻译方面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从语用的角度阐述了语境包含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指出篇章和话语的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意义关联的整体,而正确理解人称代词所传达的话语指示信息离不开语境的作用,本文用充分的例子说明人称代词作为一种指示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传达的不同的指示信息,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其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认为, 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 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 其前提正是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因此, 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通过关联理论可以解释翻译中一些特殊现象: 如词汇空缺、词汇增补、文化缺损等  相似文献   

4.
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意义的理解与重构,因此,与意义相关的理论可以指导翻译研究。尝试根据动态意义建构论,以《围城》英译本为个案,研究隐喻的翻译。主要观点是:隐喻翻译具有语境灵活性、文化规约性和译者心理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商务活动多样化,涉外合同的写作与翻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尝试以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理论为框架,分别从语境、语言结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维度分析涉外合同的翻译策略,以期顺应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言语行为理论中“以言行事”的行为用意,即语用学上的“言外之力”。指出言外之力的语用翻译应充分考虑语境采取适当的方法,表达原文的语用用意。  相似文献   

7.
商业广告的普遍特征是其极力说服读者的语用意义。目前商业广告翻译中存在对广告语用含义的忽视。广告的翻译策略实质上对原文语用意义的正确理解和在目标语中的正确再现。  相似文献   

8.
多义词语用充实的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多义词义项的确定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实现的。笔者基于 Blutner 和 Wilson 词汇语用学理论,探讨了英汉多义词的选择和理解,发现多义词的本质是经过语用充实之后,其原型意义在一定语境下的收缩和扩充,以期表明词汇语用学和一词多义现象之间的互补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跨语言,跨化的交际活动。语用翻译牵涉到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特别是不同的社会化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与语用原则。而化间的差异便会影响翻译过程,造成翻译际活动中的语用失效,导致误解,甚至发生化冲突。本对翻译中的语用失效做了大致的描述,并探究其化根源,希望从语用等效角度为翻译的具体进行提供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日渐增多,国际商务合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商务合同英语作为一种特殊英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情态动词是极具语用特征的语言学范畴,语用意义渗透到方方面面。正确运用情态动词有助于恰如其分地表达当事人态度、传递信息和促成谈判的顺利进行,因而对翻译工作产生巨大影响。情态动词的准确翻译是长期以来语言学一直在探索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将从语用意义、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等角度,探讨有效提高情态动词在商务英语合同翻译中的策略,从而提高译员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政治性文本的外宣翻译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宏观层面涉及语言哲学与政治学,微观操作层面则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政治话语分析、翻译学。在翻译研究范式从规定性译学向描写性译学的转换过程中,语料库翻译学借助语料库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文本挖掘功能,开辟了译学研究的新路径,为评价译者、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以“五四”文化语境为视角,从翻译选材、译语选择和翻译方法三个方而对徐志摩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说明特定时代文化语境是如何作用于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的,从而对徐志摩的翻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最后就文化语境提出我们进行翻译批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境在机器翻译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章结合目前机器翻译的现状,运用计算机辅助英语翻译理论,探讨了语境因素在机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对源语言进行句子和篇章语境分析有助于计算机进行准确的翻译,从而提高机器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有氧锻炼实验,结果表明,参加有氧锻炼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肺功能、耐力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能力,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健身意识明显增强,这为学生完成学业及今后自我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它是大学生健身的最好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语境,作为语言交际发生的环境,对翻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义是翻译的核心,语境是翻译的基础。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关联理论要求翻译过程中在动态语境中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入手,分析在翻译实践中考虑语境因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巴拿赫压缩映象原理讨论了具有集中扰动源的双曲方程的一个反问题,文中给出了该问题解的局部存在唯一性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将语用学理论引入翻译这一学科当中,并指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首先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语境观,并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阐述明示推理模式,解释了翻译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在交际中谋求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成功,完成其翻译任务。并指出关联理论中动态语境观对于翻译在文化差异及历史变化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国内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中的草绣球属(Cardiandra)2种和蛛网萼属(Platycrater)1种植物的花粉,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花粉形态的比较观察。通过研究认为,两属花粉特征较接近,均为近长球形,具3(或拟)孔沟,表面为短刺状雕纹,刺间具明显小孔,说明两属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并结合其它一些资料,对两属的系统位置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中《邶风.静女》第二章有关诗句的理解和翻译,从训诂学、文学文本、名物学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论证,结论是《邶风.静女》中"彤管"不是指"乐器或笛子",而是一种"红色的管状茅草",因而该诗中的"彤管"不应译为"a flute all red",而应译为"a red grass"。所以原诗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宜译为"The maiden chaste,demure,gives me a red grass.The grass bright and pure,stirs love of my lass."因为从汪榕培先生提倡的"传神达意"的标准来看,修改后的译文无论从韵式、意境还是文化意象、内涵的翻译方面更贴切。  相似文献   

20.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皆在探析翻译中顺应理论对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启示。在顺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个对原来语言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的动态的顺应过程。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放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将这些不同的含义具体化,既有利于翻译实践,也有利于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