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从云南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挖掘果桑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为创建新型果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搜集云南地区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优选出10份性状特异的野生桑树资源,并进行桑叶营养成分、主要经济性状、种子萌芽率和挂果性状等调查分析.[结果]在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有2份资源开雄花,雄花花序特长,易收集花粉,可作为育种的父本;1份资源为广东桑,挂果性强,果大且成熟整齐,可直接应用;1份资源为蒙桑,桑果虽小,但结果多,且结实率和发芽率高,是抗旱砧木选育的理想资源;其余6份资源为长果桑,果大且长、挂果能力强、生长势强劲,可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长果型果叶两用新品种.[结论]供试的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作为可多元化开发利用果桑的基础品种,应选择适宜地区栽植,或进一步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贵州桑树资源及利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桑树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主要特性及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表明,贵州省目前有野生桑种6个、栽培种5个,并具有丰富的生态类型和种质资源(400多个),分布广,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野生桑种质资源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从育种角度对选育和利用不同目的桑树品种的基本目标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特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野生豆类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浦江县野生豆类种质资源现状,对野生豆类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野生豆类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桑树的栽培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桑树的生长习性 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高3~15m。我国桑树种质资源分属15个种和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其中栽培种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野生桑种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变种有鬼桑(蒙桑变种)、大叶桑(白桑变种)、垂枝桑(白桑变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介绍了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广西野生茶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议,以期为开展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概况、特点和研究现状,对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实现对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创新性利用。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省境内分布的三七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进行考察,共采集到包括屏边三七、竹节参、狭叶竹节参、疙瘩七和珠子参在内的野生种质资源138份。部分三七野生近缘种已濒临灭绝,开展对这些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系统研究是防止种质流失和保护资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抗黄萎病茄子种质资源、对比野生茄或近缘野生茄与栽培茄对黄萎病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利用苗期人工接种技术对15份野生或近缘野生茄和285份栽培茄种质资源的抗黄萎病性进行鉴定。结果共筛选获得抗病材料11份,占种质资源比例为3.67%,表明茄子种质资源整体对黄萎病抗性水平较差。野生或近缘野生茄资源中有10份材料表现抗病,占野生或近缘野生茄资源比例为66.67%,表明野生或近缘野生茄对黄萎病整体抗性较好。栽培茄资源中有1份材料表现抗病,占栽培茄资源比例为0.35%,表明栽培茄对黄萎病整体抗性较差。野生或近缘野生茄和栽培茄中抗性种质资源占所有鉴定材料的比例分别为3.33%和0.33%,表明野生或近缘野生茄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远高于栽培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状况及其开发前景,并对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5点建议,包括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开展野生牧草多样性考察、收集和研究工作,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完善关键技术和方法,确保资源传承;对现有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制定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筛选优质桑树种质和深入开发其利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在实地调查西藏野生桑树资源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野生桑树种(变种)的16个数量性状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第一主成分中,胸径的权重正值最大,是对第一主成分影响最大的特征向量;在第二主成分中,叶裂宽的特征负荷值较大、叶柄与着生枝夹角和叶形指数的权重正值较大;在第三主成分中,一年生枝的叶数、枝长、枝粗和冠幅发达程度的权重正值较大。山桑树体高大且通直,可用于绿化河堤和建设农田防护林,还可用作培育叶用桑树的优良亲本;鸡桑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一些蒙桑的果实大而鲜艳,味道甜美,可被开发成食品。[结论]该研究对开发西藏野生桑树资源,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桑树品种和种质资源干旱胁迫生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桑树品种和部分野生桑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试验研究.结果证明:栽培品种以云丰1号、云丰2号、丰田2号、丰田5号、强桑1号是目前抗旱性最好的品种组合,适合在云南推广,育种素材以山桑、蒙桑和鬼桑抗旱性最强,是最好的抗旱育种素材和云南裸山喀斯特地貌优势生态树种.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了解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SRAP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22对SRAP引物组合从2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比率为31.81%。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55条和2.05条。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64~1.0000,平均为0.8944。UPGMA聚类结果表明,28份桑树材料可分成3类,Ⅰ类包括20份广西地方种质资源,Ⅱ类包括7份广西选育的种质资源,Ⅲ类包括1份广西种质资源。【结论】广西桑树种质资源品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桑树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与地域性有密切关系,可为桑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了解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SRAP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22对SRAP引物组合从2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比率为31.81%。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55条和2.05条。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64~1.0000,平均为0.8944。UPGMA聚类结果表明,28份桑树材料可分成3类,Ⅰ类包括20份广西地方种质资源,Ⅱ类包括7份广西选育的种质资源,Ⅲ类包括1份广西种质资源。【结论】广西桑树种质资源品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桑树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与地域性有密切关系,可为桑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川桑树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四川桑树种质资源的类型、主要桑种地理分布及其形态特征、资源鉴定评价及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四川桑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广西四倍体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广西以秋水仙碱诱导、选育的四倍体桑种质达600多份,对大部分四倍体种质进行性状调查、产叶性能测定、叶质鉴定和杂交结实性试验等方面进行评选,获得一批高产型、优质型、高产优质型及结实性高、配合力好的优异四倍体桑种质。并以四倍体桑种质为亲本,采用2n×4n、4n×2n、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组合共219个,育成了“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等一批高产优质的三倍体组合。今后对四倍体桑种质的深入研究,应继续诱导和充分利用现有人工四倍体资源,与优良二倍体杂交,组配三倍体杂优组合;继续选用优良杂种实生幼苗诱导人工四倍体,培育出优质高产四倍体品种;继续选用优良的四倍体桑作亲本,选配杂交组合,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四倍体桑杂优组合;深入研究利用雄性或雌性配子二倍体化培育三倍体,是桑树三倍体育种的一条陕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桑树种质资源主要有鲁桑、白桑、山桑、蒙桑和鬼桑5种,除桑叶养蚕外,还可用于发展桑果生产,保持水土和绿化荒山。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区分15份果桑种质资源,利用分子标记SRAP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并构建DNA指纹图谱。从42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7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306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53条,多态性比率为82.68%,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390 9~0.811 1之间。选用2对多态性引物(Me2/Em1 和Me7/Em5),初步构建了15份果桑种质材料的DNA指纹图谱。经过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666为阈值,将供试材料分为3组;根据条带的有无转换为二进制编码形成数字指纹图谱,简便快速区分每份种质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建立的指纹图谱适合于果桑品种的分类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