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饮食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对果蔬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利用农业大棚进行果蔬种植是满足人们食品需求的有效途径,棚内的温度与湿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对棚内温度与湿度的环境检测并加以合理控制对果蔬产量与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冬季光照弱,温度低,灾害性天气多等不利环境条件,是造成反季节生产果蔬作物病害偏重的主要原因.大棚内采用烟雾薰疗法预防病虫害是较科学的方法之一.使用烟雾剂后,能提高棚内晚间温度、降低棚内湿度、全方位抑制病菌的扩展和产生等作用,大大降低棚内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  相似文献   

3.
浅谈臭氧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臭氧在设施农业中环境空气的消毒,土壤基质的消毒、营养液的消毒、种子消毒、棚内秧苗病虫害控制以及蔬菜、果蔬包装保鲜等各环节的应用的论述,提出了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以避免设施农业中环境和产品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正在醴陵市茶山镇转步口村放眼一看,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依路绵延,菜农们正在忙着采摘棚内的黄瓜、甜瓜、辣椒、茄子等果蔬,农技人员则在精心查看种苗的长势,一群种植户在接受整枝、整土、施肥水等技术培训,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观光大棚里观赏瓜果……这就是醴陵市天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醴陵市打造的太空蔬菜品种试验示范与展示基地的缩影。公司通过与航天育种公司合作,种植的果蔬都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生产的航天品  相似文献   

5.
夏天由于棚内温度过高(中午时棚内最高气温达到40℃左右),导致棚内种植的蔬菜生长不良,像西红柿叶片叶缘出现灼烧状,落花落果现象严重,辣椒则出现大量日灼果及脐腐病果,豆类蔬菜则表现落花落荚严重等等,而这些都是因为棚内温度过高出现高温障碍引起的。那么菜农应该如何降低棚内温度,预防棚内高温障碍的发生呢?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和农业高新技术设备的推广,"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四季离不开庄稼地",这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实现了农业智慧经营,成为现代农业的领跑者。日前,在夏津县香赵庄镇瑞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里,随时随地的无线网络和大棚内科技感十足的监控设备吸引了笔者的注意。据合作社理事长王健介绍,这就是神奇的智慧农业系统。通过在棚内加装一些传感器,来探测作物的生长环  相似文献   

7.
正天气逐渐转变,温度随着变化越来越低,但是丝毫没有抵挡住温室大棚农户们忙碌的身影,外面的凄凉衬托出棚内的温暖,同时也体现出辛勤的汗水,每一刻不得闲,不停地忙碌着。正是这么多辛勤劳动的大棚种植户们,提供给你、我、他在干涩的冬季吃上可口的果蔬,不单其是为了生活,面临的是市场未知的价格,他们很辛苦,外面一阵阵寒风,里面单衣小褂,苦累,抵不过丰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皖南常见的单体大棚、联体大棚2种规格育苗棚内的温度相关性,为棚内温度计悬挂位置选择和温度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采用棚内各位点温度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棚内温度相关性,结果表明:2种规格育苗棚大小棚之间温度差异规律一致,大棚靠里端1/3处、中间苗池的中间位置苗盘以上5cm的位置为棚内温度代表性位点。  相似文献   

9.
陈丹  范万新  梁萍  梁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29-3630,3674
对桂南地区春季塑料大棚内外的光温湿特征的观测分析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仅为52%~5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3~2.6 ℃,多云天气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棚内20:00~6:00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1~1.2 ℃;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高于棚外7~9 ℃,阴天高3 ℃;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 ℃;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效果阴天与多云天气接近,增温2~3 ℃,晴天地表0 cm负增温1.2 ℃;晴天及多云天气棚内12:00~16:00前后地表温度达到40 ℃以上;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高于棚外2%~4%,但中午前后高温时段棚内空气湿度低于棚外4%~8%,以晴天影响大,阴天小.  相似文献   

10.
对南宁市大棚春季提早种植厚皮甜瓜进行气候评价,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无法达到厚皮甜瓜光饱和点,棚内光照度则更差,在光强最强的晴天,棚内平均光照度仍与厚皮甜瓜光饱和点相差12 000~17 000 lx.棚内气温基本能满足厚皮甜瓜生长需要,催芽须采用人工加温大棚;育苗期棚内2月平均昼温偏低1.9 ℃,3月平均昼温适宜,平均最低气温偏低0.2~2.4 ℃;定植期-抽蔓期棚内3-4月平均昼温偏低1.6~6.3 ℃,夜温适宜,3月棚内平均最低气温偏低0.5 ℃,4月棚内平均最高气温偏高0.8 ℃;开花授粉期棚内平均昼温、夜温均适宜,但晴天要避免出现高于33 ℃的高温;结果期4月平均昼温偏低1.6 ℃,4-5月棚内平均夜温偏高4.7~6.6 ℃,昼夜温差偏低9.0~11.3 ℃,5-6月棚内平均最高温度偏高较大,要注意降温.棚内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高于厚皮甜瓜生长要求的适宜值达19~37百分点,阴天及夜间都要注意防湿.针对南宁市大棚春季提早种植厚皮甜瓜的不利气象条件,在生产中宜经常清洁棚膜、定期更换新膜以增加棚内光照度;利用人工加温、小拱棚保温,揭膜自然降温;揭膜或采用滴灌降湿等措施调节大棚小气候.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2012,(2):14
一、育秧前准备工作1.育秧棚及育秧地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为55米×6米×2.1米;大棚与本田比例为1:(70~80),棚与棚之间开好1米×0.5米的排水沟,棚内秧床要整平,育秧前清除棚内杂草,棚内中央留一条40厘米~50厘米的过道,有条件的可铺设水泥砖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棚内中央离地70厘米处挂好温度计,以观测棚内温度。  相似文献   

12.
一、调控棚内温、湿度采用地面传统畦灌方式的,在棚内两端各挂一只温度计,定时测定观察棚内温、湿度。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温度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相似文献   

13.
一、育秧前准备工作1.育秧棚及育秧地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为55米×6米×2.1米;大棚与本田比例为1:(70~80),棚与棚之间开好1米×0.5米的排水沟,棚内秧床要整平,育秧前清除棚内杂草,棚内中央留一条40厘米~50厘米的过道,有条件的可铺设水泥砖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棚内中央离地70厘米处挂好温度计,以观测棚内温度。  相似文献   

14.
白枇杷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枇杷为材料,研究双膜大棚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白天双膜大棚内的气温在25℃左右,明显高于露地气温。棚内极端最低气温为-1.3℃,比露地极端最低气温-4.4℃提高了3.1℃,保温效果显著。双膜覆盖期间,棚内比露地积温增加了475.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明显高于露地,且棚内枇杷发病率相对较轻。棚内枇杷叶片大而薄,成熟叶片绿色度明显低于露地叶片。棚内枇杷的花未发生冻害,只有极少幼果发生冻害。露地枇杷的花和幼果冻害严重,且以前2批的花和幼果冻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1.清除病源。保护地葡萄生长早期,因棚内温度低,病菌不会萌发传染。随着棚内温度的升高,病菌也不断生长侵染。清除棚内越冬病源是重要的防病措施。应在棚内温度升高之前,认真细致地消除棚内的病叶、落叶和落果,并集中带出棚外烧毁。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5,(5):128-131
为了研究欧李在大棚内与露地新梢生长发育情况的差异,以‘农大4号’和‘农大5号’欧李为材料,对材料进行平茬后,每隔5 d对棚内与露地的新梢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棚内新梢的生长进程比露地提早10 d。在新梢迅速生长期,两个品种露地新梢加长生长速率均极显著高于棚内;‘农大4号’品种露地加粗生长速率极显著高于棚内,而‘农大5号’不显著;两个品种棚内和露地新梢的节间长度差异不显著,棚内新梢没有出现徒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大棚辣椒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利用吉安市永丰县冬春棚内外气温、地温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晴天、多云、寡照3种天气类型,对大棚内外温度变化特征、棚内日最低气温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气温日较差大于棚外,棚内外气温日变化幅度表现为晴天和多云条件下明显大于阴天,棚内外平均日最高气温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而棚内外平均日最低气温表现为阴天多云晴天。棚内日最低气温与棚外日最低气温、棚外日最低0 cm地温、棚外日最低20 cm地温的相关性极显著,与日照时数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目前各地晒黄烟烟叶调制和烟叶质量受不良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的问题,在本试验中以广西贺州当地传统夹晒方式为对照,比较了不同晒制方式处理的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结果发现,常规晒制方式处理的晒黄烟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棚内夹晒”方式;常规晒制方式处理的晒黄烟外观质量最好,其次是“棚内索晒”和“棚内夹晒”;而“雨天盖膜索晒”“棚内夹晒”“棚内索晒”3种处理晒制的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得分均高于常规晒制方法,其中“雨天盖膜索晒”处理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最高,其次是“棚内夹晒”。以上结果表明,在天气条件不适时,“棚内夹晒”是广西贺州晒黄烟调制可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防治1.调控棚内温、湿度。采用地面传统畦灌方式的,在棚内两端各挂1支温度计,定时测定棚内温、湿度,以确定是否放风降温及盖帘增温。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温度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外界气温大于15℃时,逐渐昼夜通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北方石榴冷棚为研究对象,在1月份对其内外气温及土壤湿度的最高值、最低值、温湿度差、平均值的日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棚外日平均气温均值为0. 79℃,棚内为2. 89℃,棚内为棚外的3. 65倍; 9∶00—17∶00,棚内日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均高于棚外,其它时间低于棚外;外界环境温度高时,冷棚升温保温效果显著,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冷棚保温效果不明显。棚外日平均土壤湿度均值为2. 81%,棚内为25. 05%,棚内为棚外的8. 91倍;棚外日平均土壤湿度差距为1. 63个百分点,棚内为1. 19个百分点,棚内湿度变幅要小于棚外;冷棚有较好地保持土壤湿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