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播期对胡萝卜不同品种抽薹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胡萝卜在河南10月以前播种,翌年能够完全抽薹开花;3月中旬以后播种,不能抽薹开花。就小株采种效果而论,9月初播种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育种工作中的花期不遇问题,以不同抽薹特性的3个结球白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多效唑(PP333)延迟开花的效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赤霉素(GA3)促进抽薹的作用。结果表明,100mg/L的PP333推迟易抽薹品种开花效果较好,而移栽20 d后采用600 mg/L的GA3处理1次是促进耐抽薹品种白菜抽薹的最佳组合。这两种处理方式可以使冬性强弱不同的白菜品种均在移栽后40-45 d左右开花,在杂交育种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胡萝卜肉质根大小和种株抽薹开花之间的关系,以胡萝卜杂交新品种"甜红1号"的亲本为供试材料,通过设定不同的肉质根大小,调查统计了植株的每日主薹、侧薹的抽薹情况以及现蕾日数、开花日数、开花率和花盘直径,探讨胡萝卜肉根大小对种株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根种株和中根种株抽薹日期均比小根种株提早2~3 d,开花分别提早3~4和2~3 d,二者的抽薹开花率也显著提高。肉质根大的种株抽薹开花期较早,抽薹开花率较高,可缩短采种时间。胡萝卜种株的花盘直径随着肉质根的增大而增加,这利于种子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
在 2~ 4℃条件下春化处理已萌动的萝卜种子 ,结果表明 ,在 10~ 30天范围内随着春化天数的增加 ,萝卜抽薹开花期提前 ,且抽薹率提高 ;对萝卜抽薹过程中GA3 和IA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GA3 在抽薹前夕有一个明显的高峰 ,而IAA含量在花芽分化及抽薹时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耐抽薹萝卜种质,丰富我国耐抽薹萝卜资源,本研究对105份不同类型的萝卜种质进行人工春化室内抽薹鉴定和春季大田分期播种抽薹鉴定。结果表明,国内红皮白肉萝卜资源中有耐抽薹种质;在春化过程中对日照、温度敏感的种质,两种抽薹鉴定方法所得结果存在差异;杂交、回交等育种措施对耐抽薹特性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浓度为0、100、200、300、400 mg/L的赤霉素(GA3),对两个冬性不同的甘蓝自交系36-5和04-1-2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抽薹率、花期、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以及对内源GA3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GA3对甘蓝提前抽薹、花期均有一定作用.相同浓度GA3对冬性弱的甘蓝材料开花影响效应比冬性强的明显;随GA3处理浓度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总C/N升高,内源GA3含量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萝卜抽薹开花相关基因的cDNA文库,获取大量的EST序列,并与十字花科模式植物拟南芥、白菜等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萝卜与拟南芥、白菜等植物基因组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控制抽薹开花的相关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保守性。拟南芥抽薹研究表明,抽薹开花过程受多基因控制,具有多种调控途径。抽薹开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FLC、FT、LFY等基因处于关键位置。目前这些关键基因在萝卜EST序列中已经发现了同源片段,并进行了一些基因克隆,结合萝卜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未来萝卜抽薹研究将进入基因功能验证和全基因组调控模式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8.
以6个萝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萝卜三叶期叶喷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ABA、CCC、S3307)对其抽薹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降低不同萝卜品种的C/N、现蕾率和抽薹率。3种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S3307(600 mg·L-1)对抑制萝卜现蕾、抽薹的效果最好。但不同萝卜品种的抽薹效应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不同,S3307处理使萝卜潍青3号、翘头青、501水萝卜、满堂红叶片中C/N分别下降了54.2%、37.14%、34.62%、62.20%,对其现蕾率、抽薹率的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秋冬萝卜雄性不育系浙3A为不育源,耐抽薹萝卜自交系CL09等为回交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出耐抽薹萝卜雄性不育系CL09A,其肉质根白色,长柱形,表皮光洁,不易糠心,耐抽薹性强,经济性状好,不育株率达100%,不育性彻底稳定,开花结实性状优良,利用CL09A选配的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对耐抽薹萝卜种质资源的研究,加快耐抽薹萝卜育种进程,从206对SSR分子标记引物中筛选出21对,用于57份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PCR共扩增出102条条带,平均4.86条,每对引物2~9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为95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3.14%。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967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419 1,有效等位基因比例为81.52%;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5 5,平均Shannon多态性指数为0.528 9。UPGMA法聚类结果把供试萝卜材料分为3个类群,5个亚类:第Ⅰ类为来源于德国的极耐抽薹材料,第Ⅱ类为来源于韩国和日本的耐抽薹材料,第Ⅲ类为来源于我国的材料,其中第3亚类共有45份,占材料总数的78.95%,第4亚类为5份极易抽薹材料,第5亚类仅有1份。各材料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38 1,变幅范围0.347 8~0.934 8,0.7的仅22.87%,遗传差异较大。不同抽薹性萝卜材料所表现出的丰富多样性,对萝卜种质资源管理和耐抽薹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esubsp.pekinesis)抽薹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抽薹期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加性基因效应比显性基因效应更为重要,显性效应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该性状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早抽薹对晚抽薹为显性。  相似文献   

12.
芸薹属蔬菜抽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芸薹属蔬菜的抽薹特性、影响抽薹的因素、抽薹前后生理生化变化、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芸薹属蔬菜抽薹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蔬菜先期抽薹严重影响蔬菜产量与质量。本文综述了环境与内源激素对蔬菜抽薹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本研究领域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耐抽薹萝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个本地常用的耐抽薹萝卜在产量、耐抽薹性、商品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白雪春2号、特新白玉春、韩白雪3个品种表现出产量高、根形好、根皮全白、耐抽薹性好等优点,适合在本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春甘蓝抽薹特性的研究(Ⅱ)——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抽薹期明显不同的亲本材料 B,C,F等配制 F1 ,F2 及回交代组合 ,并对各世代的抽薹期进行调查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正态检验和 A ,B,C尺度检验 ,同时进行了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 ,抽薹期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以加性效应为主 ,显性是不完全显性 ;早抽薹对迟抽薹是显性 ,但遗传力较低 ,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补充加快叶用莴苣育种进展,实现周年生产.[方法]选取耐抽薹品种GB-25、中间型品种GB-26以及易抽薹品种GB-30分别喷施:0、10、40、100 mg/kg的外源IAA.在第0、9、18、27、36天测量农艺性状、分析不同品种叶用莴苣抽薹特性以及叶片中生理营养.[结果]结果表明耐抽薹品种GB-25第18天中、高浓度组开始抽薹,第27天低浓度组开始抽薹,第36天对照组开始抽薹;中间型品种GB-26第9天高浓度组开始抽薹,第18天中浓度组开始抽薹,第27天低浓度、对照组开始抽薹;易抽薹品种GB-30第18天全部试验组开始抽薹.外源IAA浓度越高,抽薹程度越显著,生理营养达到峰值的时间也越早;且不同品种叶用莴苣抽薹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叶用莴苣耐抽薹品种与中间型品种比易抽薹品种对外源IAA响应更强烈;外源喷施IAA可提前完成生理营养的累积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温处理条件下叶用莴苣抽薹过程中花芽、花茎细胞学和茎的形态变化.[方法]以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eL.)“G-B30”,“G-B31”为材料,对两个易抽薹品种的花芽和茎的分化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并结合茎的快速伸长时期确定叶用莴苣的抽薹期.[结果]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易抽薹品种的茎尖生长点由尖锐的锐角变为半球形,生长锥逐渐加宽变平,且都是在高温处理第4天时茎尖生长点就开始出现由圆锥形变扁平;花茎高温处理第8天细胞排列出现规律性,与常温8d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在8~20 d时花茎伸长迅速.[结论]通过观察花芽和花茎分化的情况,并结合花茎的形态变化判断,综合可知“G-B30”,“G-B31”在高温处理第8天开始抽薹.  相似文献   

18.
治疗奶牛乳腺炎中药透皮制剂处方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研究了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大黄、芙蓉花、黄芪、黄芩7味中药对奶牛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透皮制剂的抗炎效果。筛选出4种药物组成中药复方,按不同的配伍剂量设计了9个复方组合,分别研究了体外抗菌活性和抗炎效果,从抑菌和抗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复方4和8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播种期对前胡早薹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实验,HPLC法测定其指标成分含量。结果 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前胡的早期抽薹率快速下降,到3月份基本上降低到10 %以下,产量有所降低,但其指标成分含量较高。结论 在重庆地区播期调控前胡早期抽薹率以3月上中旬播种为宜,能有效达到降低早期抽薹率,同时其产量和质量都还较高。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标准规定的螺栓联接扭紧力矩值不尽合理的问题 ,并从联合收割机上脱粒滚筒与纹杆间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和失效分析出发 ,提出了正确的设计计算方法。指出螺栓联接的扭紧力矩值不仅与螺栓的公称直径及性能等级有关 ,还与能否保证联接可靠工作有关。脱粒滚筒与纹杆间螺栓联接的扭紧力矩值应按保证工作时滚筒与纹杆间不发生滑移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