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这对一些工厂化猪场猪的繁殖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有关猪的繁殖成绩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在7月和8月接受交配的母猪中未能分娩的比例比10月至来年5月交配母猪的不分娩率(85—10%)高出10%。在此期间母猪产后产道感染引起的高烧无乳发病率明显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此期间太阳幅射强度大、气温高,表现为严重的干热天气。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08,(11):6-6
1.猪存栏大幅增加2008年上半年.国内繁殖母猪存栏增加比例较大。比去年同期生猪存栏增加15%-20%,繁殖母猪增加20%-30%.能繁母猪占存栏猪的比例已达10%以上,超过7%-8%的稳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两个以上不同品种的公母猪交配所生杂种后代,各项经济指标均比双亲纯种繁殖的高,生产收益很大,因此,各国商品猪基地都广泛的采用杂交配种作为增产的手段。 我省养猪数量多,为了提高生产,各地群众曾广泛引用约克县猪与本地猪杂交,有的地区达80%左右,但是约克县猪与本地猪杂交后经济效益如何,尚无具体材料说明。基于这种需要我所于  相似文献   

4.
<正>1要选好种母猪种母猪应当从青年公母猪交配所产的2-4胎春季断奶仔猪中进行选留(后备母猪),选留这个时期的仔母猪生长快,生育力强。在后备母猪6-8月龄时选繁殖用的种母猪,应当选留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四肢开阔、乳头发育均匀良好的母猪。用优良的瘦肉型种公猪与本地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可以充分利用杂交优势,这样繁殖的母猪不仅初生仔猪体重大、生活力强,而且可使猪能多产仔30%-40%。  相似文献   

5.
猪的人工授精是使用器械采集公猪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经过检查和处理后的精液输入母猪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猪直接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繁殖技术.它是提高猪繁殖率、降低饲养成本的一项技术措施.其优点:一是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种公猪的饲养头数,降低其饲养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1 选好种猪 定远母猪由于产仔多、母性好、耐粗饲而成为一个优良的猪种,国家也因此拨专款建立了定远猪保护基地.种母猪应选取由青年种公、母猪交配的后代,最好以他们的3~5胎次为佳;种母猪应有7对以上的乳头,体格均称,发育良好,在后备母猪4~5个月时选择生长速度快、发育正常的母猪作为种用,对老龄母猪及患病、产仔率少且成活率低经治疗无效的母猪应予以淘汰,以保证母猪有较高的繁殖能力.交配用的种公猪应选择成年健康的种公猪,且应在配种18~24h重复配种1次.  相似文献   

7.
猪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辅助器械采集公猪精液,经过实验室检查处理和保存,再用器械将公猪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猪生殖道内的一种配种方法。1猪人工授精的意义猪人工授精技术替代公母猪自然交配来繁殖后代,所采取的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猪的繁殖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是现代化养猪生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寨、久仰2个乡镇剑白香猪种公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饲养管理及种用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剑白香猪种公猪的饲养量相对于繁殖母猪要少得多,远不能满足繁殖母猪的配种需求;在饲养上,初配年龄相对我国其他地方猪种早,使用年限较短;饲养管理较为粗放,以自然交配为唯一的繁育方式.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对剑白香猪的饲养管理及保种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新乡地区进行了猪人工授精的试验,结果表明,进行人工授精的母猪的受胎率、平均产活仔数均高于自然交配的母猪。关键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产活仔数  相似文献   

10.
《油气储运》2005,(11):45-45
重视猪种改良 丹麦种猪是以丹麦德瑞斯、约克夏、汉普夏和杜洛克4个纯种体系为基础,进行交叉繁殖选育的。在种猪育种过程中,90%~95%的母猪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这样使不同种猪之间建立起遗传关系。种公猪的精液最多只能与5%的母猪进行交配,以防止近亲繁殖,保证品种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猪细小病毒会导致猪患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猪的交配和繁殖,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生产出的小猪生存率极低,对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探究猪细小病毒的流行和病症特点,从而提出综合全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天气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主要因素,尤其是夏季高温的天气严重的影响着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夏天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母猪发情迟缓、屡次配种不孕、妊娠母猪中期流产、初产母猪出现返情、配种后发情等。因此,夏季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受到了严重影响。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受到了严重影响采取合理的综合性措施,搞好母猪夏季的饲养管理和配种工作,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增强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因此,本文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影响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母猪的生产实践中,为提高夏季母猪繁殖生产性能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苏姜猪ESR基因的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在世代选育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及与猪群繁殖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906头、2-6世代苏姜猪ES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单因子方差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苏姜猪群的繁殖性状的关联效应。【结果】ESR基因在苏姜猪的第2-6世代中B等位基因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BB基因型个体从第三世代开始出现,并且频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仅考虑公猪基因型时,与配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死胎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基因型公、母猪交配后母猪产仔数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SR基因的Pvu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对不同基因型公、母猪交配后母猪的产仔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猪是多产家畜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可达 10~ 11头。中国猪有较好的繁殖性能。猪的繁殖技术是养猪业的重要问题。猪的繁殖技术包括配种、怀孕、分娩和哺乳等。母猪繁殖技术又是生产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和窝产瘦肉量是发展商品猪生产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提高母猪繁殖率和窝产瘦肉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变革中的养猪业 1948年,法国19.1万个农场共有各种年龄的猪1097.5万头,其中母猪115.6万头。法国农场一般实行了专业化养猪(繁殖或肥育)。某些农场兼营繁殖和肥育1万多个繁殖兼肥育的猪场,拥有46%的母猪和44%的肥育猪。18.4万个肥育猪场经常保持饲养338万头肥育猪。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省某万头猪场选留的二元杂种母猪和成年杜洛克公猪进行杂交,采用不同的配种方式,观察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全人工授精的效果最好,窝均总产仔数比自然交配多0.49头,比半人工授精多0.31头,窝均产活仔数也比自然交配多0.44头,比半人工授精多0.28头,虽然情期受胎率和初生窝均重略低于自然交配,但高于半人工授精,且3种配种方式没有本质差异,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在中大型猪场推广实行猪的人工授精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会对猪群正常交配、繁殖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被感染的母猪产出的仔猪生存率较低,使得猪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较大。因此,通过对猪细小病毒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综合防治猪细小病毒的有效措施具有尤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猪场母猪的年淘汰率在35%左右,高的甚至达到50%,这就必需由后备母猪(小母猪)来补充,显然所饲养的后备母猪的繁殖力的任何改善,都能显著地影响到整个猪群的繁殖力。因此,保证后备母猪具有高的繁殖潜力是养猪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有许多因素影响小母猪(后备母猪)的繁殖潜力,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能够成功交配的年龄;发情配种期的排卵率;第一次产仔数量的多少以及能否成功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等。在生产实际中,许多养殖企业往往疏忽后备母猪这一繁殖群体的饲养管理,使猪场的健康发展存在隐患。在生产实践中,如果对繁殖母猪群实施适当的淘…  相似文献   

19.
种公猪在整个猪群中的作用很大,自然交配时每头公猪每年可担负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400~600头;人工授精时每头公猪可配种300~400头,繁殖仔猪近万头。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充分说明了种公猪在养猪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猪的繁殖和人工授精现状近几年来,我国猪的人工授精普及率停留在5%左右,最近又下降到4%以下。这些情况跟牛的人工授精情况大相径庭。牛的人工授精不仅其普及率高,而且对提高奶牛和肉牛品质起着重大作用。但是由于猪是大群饲养,机械操作、杂种繁殖以及综合经营等原因,主要靠本交配种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