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潜力巨大,生态旅游从80年代开始,发展迅速。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旅游为辅,以旅游促保护,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立意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利用,在以保护为原则的基础上,科学适度的开展旅游项目,突出以观赏为主,达到人与自然的合谐相处,同时完善自然保护区内容,争取更多的外部资金投入到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3.
针对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引入有效管理的思路,从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把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开放的经营实体,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科研、生产、教学和旅游等活动,并把五者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自1980年建区以来.始终把保护工作放在首位,褐马鸡数量稳步增加;以动物生态和生物学为主的科研工作初见成效;基本摸清了保护区的动植物家底。并开始试办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增加了保护区收入,缓解了资金不足。一、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有成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的安全,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他们在野生动物、森林植物的保护上,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开展有计划、有限度的旅游活动是一种积极保护利用自然资源的事业。利用四川省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在探讨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社会化、市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蒙可泉  林中衍  罗成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2):102-106,110
在分析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主要自然景观和景点的基础上,对保护区的体验性美感质量、单因子的技术性、旅游环境生态质量、景观质量等进行评价,认为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高,生态质量好,区位优势较明显,区域经济背景值较高,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是开展生态旅游和避暑休养的好去所。建议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体现特色,以生态旅游养保护,合理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罗山县境内,是一个以保护森林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开展生态观鸟旅游始于1987年,其后随着公众亲近自然的迫切愿望和户外活动的需求,观鸟活动也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董寨保护区已是鸟友们向往的理想观鸟胜地。  相似文献   

8.
三、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和进行科学研究而划定的区域。它对促进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很多,有森林类型的,海洋类型的等等。《条例》所指的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自治区成立以来,相继建立了三处自然保护区。即以保护红皮云杉为主的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生态类型和珍贵阔叶树种的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保护天然梭梭林及珍贵野生动物的努登自然保护区。但总的看来,现有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五溪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现状调查分析,从战略发展的高度阐述了保护区目前在资金投入、机构设置、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力求通过加强保护管理、生产开发,把保护区建设成一个集生态、旅游、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以更好地发挥出保护区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函义、内容,生态旅游与传统森林旅游的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正负面影响等方面的不同特征。指出,生态旅游是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生存发展的最佳策略。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为了更好地开发,而开发是保护的体现,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基础,开发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据此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保护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开发旅游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经营性产业之一。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大的方面上看,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旅游,应在保护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和持续效益,不宜急功近利式地盲目开发旅游。在此,笔者以太白山保护区为例展开论述,来探索解决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这一对矛盾的有效途径。1 概况太白山保护区是1965年9月经原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的,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  相似文献   

12.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临灭绝的生物种源。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库,同时对促进科学研究、生产、文教、卫生、旅游等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际上常常以自然保护区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自然资源锐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然资源保护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自然环境,特别为拯救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监测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促进科研、生产、文教,卫生、旅游等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自1872年建立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世界各国共建上千公顷的较大面积的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共4000多处,联合国…  相似文献   

14.
于曙明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2):23-25,33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一些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思想和景观保护意识,造成了景观资源的退化和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并加强景观生态管理,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达到自然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山深处的留坝县境内,保护区周边有四个自然村。保护区建立后,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具体表现为保护区为了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通过一系列法律及行政手段限制区内外人群的活动,以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以野生植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是基于保护对象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开展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等有重要意义。从野生植物保护分级体系、保护有效性评价与成效评估等方面对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进行了论述,并为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更好发展事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开展有计划、有限度的旅游活动实际是一种积极地保护利用自然资源的工作。四川省现有17处自然保护区,区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开展旅游活动较好的场所。本文在探讨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的基础上,对资源的社会化、市场化工作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事业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事业的实际,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事业应注意的六个法律问题;一是必须贯彻“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区内环境和资源为前提;二是必须依法经过批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三是必须依法限定在实验区内;四是必须依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五是必须依法加强游人及旅游秩序的管理;六是依法实行经济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开展露营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露营旅游建设应逐步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并向着节约资源、再生利用、文明生态、环境友好的方向迈进.分析了黑龙江省朗乡省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条件,提出了构建以露营旅游产品开发、社区参与露营旅游发展、资源保护与宣传教育、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露营旅游发展模式,对保护区实验区域进行小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基础上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特性、先进的地图索引和三维地图技术在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实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查询、统计、分析、定位、三维浏览等功能,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在旅游景区开发、资源利用、旅游导航和定位功能应用,以及在自然保护区景区防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应用的可行性。从三维立体的真实影像中,可得到满足政府部门更好地对保护区进行管理的需求,实现自然保护景区资源合理科学的利用、开发及保护,提高经济效益,以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