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附红细胞体病简称牛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牛血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可感染各种品种和年龄的牛,以贫血、黄疽和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本文将从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对该病的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骨髓、血浆中引起的二种人兽共患体病,临床上以贫血、黄疽、发热为主要特征。附红体病可通过昆虫媒介、胎盘、污染器件等多种途径传播㈣,奶牛附红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报道,我国许多省份也报道过该病。有研究认为附红体病可长期存在于动物体内,可吞噬红细胞的营养材料,导致其过早死亡,并引发各种病理变化,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可作为附红体感染诊断和治疗评估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猪附红体病,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猪传染病。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流行该病。  相似文献   

4.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及诊断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近年来才逐渐被医学界和兽医界重视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原——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是一类无细胞壁、嗜血液寄生的多形态微生物,目前仍被列为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i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近几年随着对数种附红细胞体的基因序列(16S rRNA)的分析,认为附红细胞体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宜将其列入柔膜体纲(Mocullicute)的霉形体属(Mycoplasma)。因此,就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分类、形态及生物学特征,以及该病的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作其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天亮  张治堂 《新农业》2013,(23):52-52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近年,附红体病在养猪业中普遍发生,由于诊断失误、治疗不及时或冶疗方法不得当,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准确而及时的诊断治疗是降低损失的最有效措施。附红细胞体寄生的宿主很多,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猪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而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几年来,附红体病呈上升趋势,该病可感染许多动物,这种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保定市动物医院近日接收一例牧羊犬,经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经治疗后痊愈,下面介绍一些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区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a,附红体)是人畜共患的以病原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引起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通过涂片镜检可观察到附红体确诊。治疗用血虫净(贝尼尔)和四环素及新砷矾钠明(914)、得咪酰(土霉素和增效剂),治疗实验结果效率分别为100%、10.3%、90%。  相似文献   

8.
根据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羊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该方法能扩增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片段,对大肠杆菌、羊无形体、羊源支原体、猪附红体和假单孢菌基因组DNA没有扩增出条带,所能检测羊附红细胞体DNA的最低量为1.82 pg/mL.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从重庆市荣昌县采集的110份羊血样进行附红细胞体检测,其中13份羊附红体感染阳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可用于急性羊附红细胞体病和临床带菌羊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但母猪和生长肥育猪一般为单一感染,而仔猪容易并发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血浆和红细胞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热性传染病。详细叙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途径和鉴别诊断方法,旨在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寄生于动物以及人红细胞表面、血浆以及骨髓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该病又被称为附红体病。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尤其仔猪最易感,症状严重,死亡率高。本文根据当地发生的附红细胞体病情况,对该病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以期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降低该病对猪群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附红体病是在畜牧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疾病之一,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害,就其中草药防治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先后对大理州宾川、鹤庆、巍山、南涧、弥渡、大理、祥云等7个县、市的14个乡、镇的部分养殖场、户的猪进行附红细胞体感染和发病情况调查。共调查猪只2850头,其中采血样检查的猪只280头,结果发现感染有附红细胞体的猪有175头,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62.5%,而有临床症状的猪有15头,发病率为8.57%。说明猪附红细胞体的隐性感染率很高。病死猪除患有附红细胞体病外,还分别患有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伪狂犬病等。根据调查情况,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或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处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以发热、贫血和黄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在流行病学特点上,附红细胞体病具有发病动物种类广泛、隐性感染率高的特点。附红细胞体相对宿主有特异性,也有互感性,如猪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鼠、兔;绵羊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人;牛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鼠[2]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及媒介昆虫4种[3]。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吸附于猪的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猪附红细胞体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猪的热性,溶血性,传染性疾病,多在应激因素下发病。近几年,该病在国内多数省区呈爆发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8年5月在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诊治过一起典型的猪附红细胞体病,采用中西药结合,效果较好,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共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不仅导致畜产品质量、产量降低,动物生育能力下降,而且可导致动物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阻碍畜牧业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必须科学防治。一、病原学分类附红细胞体的种类很多,多以寄生的宿主来命名。如牛附红细胞体、兔附红细胞体、犬附红细胞体,尤其猪附红细胞体报道占绝大多数。猪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1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呈环形或半月形,单个或排列成短链式或不规则的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传播快、传染途径多,主要引发猪的高热、贫血、黄疸和耳后、腹下发红发紫、食欲下降、急性大批死亡、尸僵明显,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8.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是寄生于动物体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的一群多形态微生物。迄今为止,已发现并命名的附红细胞体有14种,在不同动物体中寄生的附红细胞体各有其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报告了人及动物附红细胞体感染。根据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附红细胞体应为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但近年来发现其应归为支原体目支原体属,是一类血营养性支原体。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犬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而导致犬的免疫力下降,各种生理指标发生改变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9.
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散发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病猪感染后可大批死亡,因此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多为混合感染。通过对宁夏某奶牛场送检的发病犊牛的各种脏器组织及粪样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等检测,并对发病犊牛和同群犊牛的血样进行附红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场发病犊牛存在附红细胞体、致病性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且附红细胞体感染为主要发病原因;未发病的犊牛存在着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对发病犊牛使用血虫净(贝尼尔)进行治疗的同时,使用氧氟沙星全身给药,病牛发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