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牡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牡丹种质资源的研究为探讨牡丹的起源、进化、分类、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牡丹种质资源概况的介绍,综述牡丹形态学、细胞学及DNA分子标记等几方面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探讨牡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及尚需解决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开展牡丹种质资源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萍  成仿云 《北方园艺》2007,(11):102-106
从离体快繁、愈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胚珠和胚培养与体细胞胚发生、花粉和花药培养及体细胞胚发生几方面综述了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牡丹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组织培养技术是加快牡丹育种和繁殖的重要基础,为加快牡丹的育种和繁殖提供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牡丹石榴是我国珍贵的自然变异地方品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本文对近几年牡丹石榴应用于园林绿化的研究进行综述,探究其来源、品种特性、景观效益、扩繁技术和育种现状,为牡丹石榴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紫斑牡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紫斑牡丹的研究现状,概括了其野生资源、繁殖、育种、花期调控、细胞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紫斑牡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牡丹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摘 要: 归纳了牡丹的花色、花色素组成、花色与花色素组成的关系、色斑演化、花色遗传育种的最新进展, 总结了牡丹基于色素组成的化学分类的最新成果, 并就今后牡丹花色研究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邵杨 《花卉》2022,(22)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型的木本油料植物,其生产的油脂中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牡丹籽油生产,就需要大量优质种苗及高质量牡丹籽,这就对油用牡丹的栽培及育种技术提出较高要求。基于此,本文以豫南油用牡丹为例,介绍其育苗、栽培技术,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豫南及其他地区的油用牡丹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牡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也受到世界的瞩目,现在中国牡丹已在许多国家落户,其中日、英、美、法等国家在牡丹栽培特别是育种上均有新的发展,通过杂交选育、自然驯化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种群。其中日本牡丹在世界牡丹发展史上从栽培历史、发展规模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仅次于中国。但日本牡丹在品种栽培类型、观赏性等方面都已远远超出我国,在国际牡丹市场上的声  相似文献   

8.
牡丹试管苗生根与移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倩  王华芳 《园艺学报》2012,39(9):1819-1828
 牡丹组织培养从1984 年报道至今,试管苗生根率低和小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不能用于苗木生产和生物育种。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程序综述了牡丹试管苗生根和移栽研究进展,分析影响试管苗生根的主要因素,阐述诱导生根的有效方法;分析小植株移栽成活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为组织培养技术用于牡丹科学研究、细胞与分子育种和种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杨山牡丹花蕾为试材,通过持续的采样观察和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了花蕾大小、花药颜色及平均气温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影响,并观察了杨山牡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全过程及其花粉粒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温度、花蕾大小和花药颜色是影响杨山牡丹减数分裂的关键因素,当日平均气温为6.5~15.5℃、花蕾直径大小为12~16mm、花药颜色嫩黄时是杨山牡丹减数分裂的最佳观察时期。杨山牡丹花粉母细胞主要经过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晚期和二核小孢子期进而形成花粉粒。该研究观察到杨山牡丹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即出现染色体桥、四分体。该研究为获得牡丹单一染色体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为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并且也为其它植物获得减数分裂时期材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近20年来中国牡丹切花保鲜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正在和将要从事牡丹切花保鲜研究的人们提供参考.我国的牡丹切花保鲜研究的对象多为中原牡丹品种群的品种,研究问题主要涉及乙烯、水分、保鲜剂等方面,关于分子水平上牡丹切花保鲜机理的研究未见报道.牡丹切花保鲜方面还有不少问题亟待开展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被誉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洛阳是我国著名的牡丹栽培中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甲天下"都是其真实写照。自从1983年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以来,洛阳牡丹在栽培、育种、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取得了丰硕成果。牡丹从一种观赏花卉发展到与地形、建筑小品、山石、植物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园林景观,极大地提升了牡丹的观赏价值。一、洛阳牡丹园林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12.
两种牡丹胚珠与幼胚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桂梅  成仿云  李萍 《园艺学报》2006,33(1):185-185
开展牡丹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时,从开花授粉得到种子,再经播种繁殖获得种苗至少需要约1年的时间,自然状态下仅种子萌发就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而且萌发率较低,很难获得整齐一致的种苗,胚珠及幼胚离休培养可使牡丹种胚快速萌发成苗,提高其种子萌发率,缩短萌发时间,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三十个紫斑牡丹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盘珍""玉瓣绣球""夜光杯"等30个紫斑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9个性状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紫斑牡丹品种各性状指标对其品种总体表现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优劣,以期筛选出适合洛阳地区生长且具有较好观赏性的紫斑牡丹品种,探索科学的牡丹品种综合评价体系,为牡丹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参试的30个紫斑牡丹品种中有20个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大(r0.618 6),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观赏性。其中,"紫海银波"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大(r=0.812 2),综合性状最优;其次是"绣球红"(r=0.748 8)和"夜光杯"(r=0.729 6),综合性状优良;而"淡容装"关联度最小(r=0.531 7),综合性状最差。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比较一致,说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紫斑牡丹进行性状综合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及油用植物,其种子、芽和试管苗都具有休眠特性,严重制约了牡丹的产业化发展,高效的解除牡丹休眠是加速其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牡丹休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手段上,但对于试管苗休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该研究对近年来牡丹休眠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概述了牡丹种子和芽休眠的原因、机理以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探讨了该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后期一方面应着重于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研究,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牡丹组培苗休眠的问题进行研究,为解除牡丹休眠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牡丹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雍容华贵,颇受人们喜爱。但牡丹花期较短,难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牡丹保鲜技术旨在延长牡丹保鲜期或通过处理使牡丹长期保存。已经进行的研究有牡丹鲜切花寿命延长技术,牡丹干花保鲜技术和化学处理保鲜技术。本文分析了各种牡丹保鲜方法的特点,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孟欣慧 《北方园艺》2012,(10):123-125
牡丹作为中国传统名花,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牡丹专类园是最主要的应用形式,现从牡丹专类园规划设计的原则、选址、出入口规划、分区规划、道路规划、建筑及园林小品规划、种植设计等几方面对牡丹专类园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以期为牡丹专类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著名的观赏植物,牡丹在我国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育,而自2011年中国研究人员在牡丹籽油中发现极为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后,"花中之王"牡丹便开始在食用油领域大放异彩。针对这一牡丹籽油的发展热潮,本文就油用牡丹林下栽培及效益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油用牡丹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38个牡丹和14个芍药为试材,采用色差仪对芍药属品种进行花色表型测定,研究芍药属品种数量分类的情况,以期为芍药属品种鉴定、分类及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不能科学表征牡丹和芍药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精确,可将牡丹花色分为黄色、白色、绿色、浅粉色、粉紫色、粉红色、红色、红紫色和红黑色系9类色系;芍药花色分为白色、浅粉色、粉红色、红色和红黑色系5类色系。同时发现芍药属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芍药属品种花色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牡丹品种的演化和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牡丹品种的发生、发展和形成。以进化论的观点和丰富的历史材料,论述了中国牡丹栽培品种是由野生种进化来的,是由单瓣类型变成重瓣的;花色的变化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作者还提出了花型分类和品种命名的意见,以及今后育种的方向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油用牡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用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特有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油用价值。其花及籽均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品种选育、栽培管理以及应用价值、经济效益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目前,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然而相关研究严重滞后,有待于进行总结明确。该研究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明确油用牡丹相关方面研究,并从主栽品种、分布范围以及栽培管理、应用价值、经济效益方面进行总结,同时,通过对不同层面政府部门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政策汇总,以期为今后开展油用牡丹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