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报道从湖北省宜都市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清江河内养殖网箱中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斑点叉尾鮰上共分离19个菌株,经分别采用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11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80%~100%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11个菌株中的BH-001、BH-005、BH-009和BH-011等4个菌株属于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而BH-002、BH-015、BH-017和BH-019等4个菌株属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而BH-004、BH-013和BH-016等3个菌株尚未能鉴定其种类。  相似文献   

2.
分离百合球茎组织中的内生真菌,筛选其中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结果显示,从健康百合组织中分离得到3株内生真菌,通过其发酵液对7种腐败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测试,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BH-3。根据真菌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对BH-3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其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从罹病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刻槽中分离的菌株BH-1的16S rDNA系统发育及该菌株杀虫特性。[方法]常规细菌鉴定,将BH-1接种健康天牛后观察杀虫效果并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其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用1010cfu/ml BH-1菌液接种2龄天牛幼虫8 d后致死率达72.7%。BH-1与GenBank收录的Serratia marcescen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5%,同时结合细菌的部分常规鉴定结果,鉴定出BH-1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结论]BH-1的发现为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Study o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6S rDNA and insecticid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BH-1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arva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Method]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routine method and inoculated onto healthy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for observing insecticidal effect,further 16S DNA was amplified by the specific primers for sequencing and homology analysis. [Result] The mortality of second instar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reached 72.7% 8 d after 1010 cfu/ml BH-1 was inoculated. The homology of 16S DNA sequences between BH-1 and Serratia marcescens accessed in GenBank reached 99.5%.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routine identification,BH-1 was identified as S. marcescens. [Conclusion] BH-1 could be us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相似文献   

5.
罹病光肩星天牛幼虫分离菌株的16 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H-1是在北京大必区一片旱柳树林的光肩星天牛刻槽中分离所得的细菌,室内杀虫生测试验表明其对天牛低龄幼虫有显著的致死作用。笔者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化指标测定,对BH-1菌株进行丁鉴定。  相似文献   

6.
BH-1是在北京大兴区一片旱柳树林的光肩星天牛刻槽中分离所得的细菌,室内杀虫生测试验表明其对天牛低龄幼虫有显著的致死作用。笔者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化指标测定,对BH-1菌株进行了鉴定。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采自旱柳树上光肩星天牛刻槽的菌落呈红色的菌株,暂定名为BH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生防菌BH-2发酵液中的抑菌成分及其提取方法,采用管碟法,通过抑菌活性的测定,对其发酵液中抑菌物质及其提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防菌BH-2发酵液中的抑菌作用大致分为活体的抑菌作用和和代谢活性物抑菌作用,且胞外的抗菌代谢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胞内不产生抑菌物质。此外,有机溶剂的萃取试验表明,代谢活性物质的极性较强;不同浓度的硫酸铵和乙醇均不能使其沉淀;酸沉淀法基本上可以将其提取出来。这为该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探讨其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温度和棉花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膜品种降解性能尚不稳定,覆膜后60 d内,各降解膜土壤温度均介于露地对照和普通地膜对照之间,各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有显著增温作用;棉花前期生育进程与普通地膜差异不大,随着降解膜不同程度的降解,对进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棉花产量与常规PE地膜相比,BH-1和CK-2处理棉花产量减产明显,与露地对照相比,CK-1和BH-2处理棉花产量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研究开发的5BH-5型种子包衣后烘干机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技术特点。该烘干机基本结构包括滚筒、热风系统、排料机构和控制系统。热源采用两级火力燃油热风炉,并用温度控制器自动精确控制火力。烘干方式采用双滚筒串联横流烘干,实现连续式作业。对小麦包衣后的烘干试验结果表明实际生产率5.6 t/h,干燥强度10 kg/(m3.h),干燥不均匀度1%,自动清机度99%,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该机的设计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省日照市伟民机械厂生产的6BH-720型花生脱壳机已通过省级产品鉴定,并获得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该机带有复脱、分级装置,采用搓板式脱壳、风力初选、比重分级精选等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灵活方便、脱净率高、消耗动力小、性能稳定可靠、便于维护保养、省工省力等特点,同时具有清杂、脱壳、生仁分级三种功能,既适应花生加工企业的规模化集中脱壳,又适合花生产区农机户为农民进行花生有偿脱壳。主要技术参数:配套动力7.5千瓦,生产率1600公斤/小时,脱净率100%,含杂率1%,破碎率≤2%,损伤率≤2.5%,损失率≤0.5%,机具质量650公斤。6BH-…  相似文献   

11.
2BH-2型多功能花生精量播种机该机与泰山-8.8千瓦拖拉机配套,可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播种、喷施除草剂、铺膜等工序.除草剂喷雾采取高压常量喷雾,喷射力强,雾化好.铺膜装置采取可动弹簧压膜轮,再加上犁铧式覆土器,达到了可靠的压膜覆土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生防菌BH-2的抑菌作用和抑菌因子的相关性质,采用管碟法,对其发酵液中活性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中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活性代谢产物耐121℃高温,在偏酸性或中性条件下稳定,有较强的抗紫外线照射能力,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稳定性较好,54℃下15d的稳定性较好。这为该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和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cus L.)对氮、磷、钾的吸收特征,为红花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红花3个株系(2-3、H-7、BH-1)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幼苗期、花蕾期和成熟期红花不同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并分析氮、磷、钾累积量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幼苗期氮素以叶中较高,磷素和钾素含量均以茎、叶较高;与幼苗期相比,花蕾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下降,转移到花和蕾等器官中;成熟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持续下降,养分转移到种子和苞叶等器官中,氮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种子叶苞叶根茎,磷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种子苞叶叶根茎,钾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苞叶种子根茎叶。同一生育期,不同红花材料的氮、磷、钾累积量有明显差异。苗期氮、磷、钾累积量较低,花蕾期迅速增加,成熟期持续增加。从花、籽粒中氮、磷、钾累积量占花蕾期、成熟期对应养分累积量的比例可知,红花花对磷、钾的需求量大于氮;红花籽粒对磷的需求量最大,其次为氮和钾。【结论】植株体内养分含量随红花的生长而变化,养分累积量表现为钾氮磷,干花和籽粒产量与氮、磷、钾累积量有明显关系,花蕾期对磷钾需求量大,成熟期对磷氮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14.
白斑综合征病毒广西株缺失区基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养殖凡纳滨对虾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感染流行情况,并探讨WSSV广西株缺失区ORF23/24基因的遗传进化差异及其与各地WSSV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广西凡纳滨对虾主产区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共采集306份患病虾样品,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方法进行WSSV检测;选取第一轮PCR为阳性的53份样品进行缺失区ORF23/24基因的PCR扩增,并将12份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06份患病虾样品中有82份为WSSV感染阳性,阳性率为26.8%;12株WSSV广西株缺失区ORF23/24基因大小均为2 096 bp,相对于此区域最为完整的WSSV-TW株,广西株均在中间缺失了10 970 bp;12株WSSV广西株的缺失区ORF23/24基因差异小,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6%以上,仅存在少数碱基的替换,没有缺失和插入,其中BH-3、QZ-1、FCG-1和FCG-2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基于缺失区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WSSV广西地方株在遗传上相距较近,全部与印度株IN-05-Ⅰ聚在一个大的分支,而与台湾株、中国株及韩国株在遗传上相距较远。研究表明,WSSV感染在广西凡纳滨对虾主要养殖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广西WSSV毒株缺失区ORF23/24基因的变异类型为中间大片段缺失,各毒株间无明显的地域和时间差异;WSSV广西株与印度株IN-05-Ⅰ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5.
3G技术及其在电信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G技术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通过3G和G3的概念对两者做出了区分,重点介绍了3G中TD-SCDMA技术的新特点,并描述了未来3G业务在电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常向东  赵丽新  陈明 《油气储运》2013,32(2):207-210
针对某覆土油罐浮起事故,基于该油罐的基本结构,分析了浮起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了防范对策.根据排空油罐的受力分析,进行了相关计算,结果表明:若使容量分别为1 000 m3、2 000 m3、3 000 m3、5 000 m3、10 000 m3的覆土油罐浮起,罐室集水高度只需达到0.232 m、0.223 m、0.231 m、0.218 m、0.234 m,集水量只需达到3.636 m3、4.367 m3、5.290 m3、6.356 m3、8.921 m3,即使排水阀全开,如果罐室进水量超过30 m3/h,排空油罐就可能浮起.为此,从覆土油罐的全面改造、排水补漏、加强管理及设计建造等方面提出了浮起事故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旋轨耦合作用下多组态准简并微扰理论(SO-MCQDPT)研究了BH分子的基态X1+和第一激发态3的性质,得到了第一激发态3的分裂电子态30、31和32的势能曲线;采用Murrell-Sorbie函数和最小法二乘法拟合得到了这3个分裂电子态的解析势能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基态X1+和分裂电子态30、31和32的光谱常数,而且得到了分裂态的垂直跃迁能ν[31(ν=0)→30(ν=0)]=2531.116 cm-1和ν[32(ν=0)→31(ν=0)]=0.005 cm-1,这些分裂电子态的解析势能函数和光谱数据均为首次给出。  相似文献   

18.
果园土壤低硼条件下,于龙眼假种皮发育期间,树冠分别喷施1?Cl2、0.2%H3BO3、1?-Cl2 0.2%H3BO3溶液及清水3次,探讨Ca、B营养对龙眼果实品质及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H3BO3、1?Cl2 0.2%H3BO3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组织B含量,对增大龙眼果型、提高单果重、增加果实的可食率和果肉糖含量有明显效应,但0.2%H3BO3处理的效果优于1?Cl2 0.2%H3BO3处理,两处理均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提高好果率,减缓了果肉营养成分的变化;1?Cl2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组织Ca含量,也提高了龙眼果实的耐贮藏性,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3S技术在全球发展迅速,农业是3S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在我国,3S技术作为精确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3S技术特点以及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3S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3S技术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项应用而较为广泛的高新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是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3S的概念,讨论了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对3S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