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塔是从日本协和种苗株式会社引进的杂交一代芦笋品种,通过在上海、福建、山东等国内芦笋主要生产区近3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表现极强的品种优势,栽培面积不断增大,成为芦笋生产区种植户改良芦笋品质、增加收益的主要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芦笋棚式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石刁柏,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 本研究通过筛选适宜棚室栽培的优良芦笋品种,采用棚室避雨栽培、膜下滴灌等高效栽培技术,形成适宜棚室栽培的芦笋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目前比较常用的品种有格兰德、阿特拉斯、冠军、2000-3等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3.
贺超兴 《蔬菜》2022,(5):33-39
为了促进中国芦笋产业快速发展,对国内外芦笋生产情况进行概述,并对中国芦笋栽培发展情况及进出口情况、栽培品种、育苗技术、栽培模式与采收方法进行综述分析,最后对中国芦笋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绿塔是从日本协和种苗株式会社引进的杂交一代芦笋品种,通过在上海、福建、山东等国内芦笋主要生产区近3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表现极强的品种优势,栽培面积不断增大,成为芦笋生产区种植户改良芦笋品质、增加收益的主要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南方绿芦笋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蔬菜之王。我国是世界上芦笋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但在南方尤其是江西春夏季雨水较多的地区,因茎枯病等病害危害,其栽培面积受到限制。为了探索在南方春夏多雨地区高效栽培芦笋技术,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提高菜农收入,我们经数年栽培实践,获得每667m^2年产绿芦笋1500kg、产值15000元以上的效益。现将其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目前栽培芦笋面积超过3 800hm2,栽培品种主要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育成的品种,其中又以加州的玛丽华盛顿及UC系列居多,由于上述品种不抗茎枯病、嫩茎细而易纤维化,已不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芦笋品质越来越高的需求.同时,这些芦笋笋龄大多数在8年以上,逐渐步入衰产期,笋园亟需更新换代.为此,我们从美国、荷兰等国家引进6个芦笋品种进行田间栽培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我省栽培的早熟、优质、高产的绿芦笋新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芦笋俗称“龙须菜”,学名石刁柏(AsParagusoficinalis),系百台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其嫩茎作蔬菜食用。芦笋原产于欧洲,我国新疆西北部和黑龙江沿岸也有野生种的分布。经过长期的驯化栽培后已形成丰富的品种资源。芦笋分白芦笋和绿芦笋两种产品形式,只要条件适宜,即有芦笋可采。白芦笋为培土软化后采得,绿芦笋则不需培上,两种芦笋风味各有千秋,但绿芦笋栽培管理更简单,营养价值更高。芦笋在热水中水后凉拌或炒食均可。因其风味独特、甘香味美而风靡世界餐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是一种低热…  相似文献   

8.
避雨栽培在芦笋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笋避雨栽培是在芦笋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防控芦笋茎枯病等病害的重要技术手段。浙江省一般以采收春、夏两季笋的常规栽培为主,芦笋供应期分别为3月下旬~5月上旬和6月中旬~9月中旬,无法满足芦笋周年供应的需求。利用避雨  相似文献   

9.
芦笋是蔬菜市场的畅销产品,近年来江苏启东地区大面积栽培芦笋。为提高芦笋的栽培水平和种植效益,增强芦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作者从特征特性、栽培环境要求、品种选用、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设施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第三讲 绿芦笋栽培 芦笋育苗结束后,要按栽培目的分别进行绿芦笋栽培和白芦笋栽培,本讲着重讲述绿芦笋的定植及当年田间管理;采收嫩茎开始年及以后每年的田间管理;绿芦笋小拱棚栽培;嫩茎采收后的各种老化与保鲜加工。  相似文献   

11.
芦笋反季节促成栽培 ,是根据芦笋的生长发育规律 ,在芦笋休眠期创造适应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进行假植栽培促成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一般 667m2 栽 2万株左右 ,产量可达 2t以上 ,经济效益在 4万元左右。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培育健壮芦笋根株芦笋反季节促成栽培的关键技术是培育健壮优良的芦笋根株 ,因为根内的养分积累愈充足 ,促成栽培的产量就越高。一般假植栽培需采用定植后 1~ 3年的根株 ,并选用早熟、多茎、生育快的绿芦笋品种。培育健壮的芦笋根株 ,必须抓好育苗和定植后的管理工作。1 1 培育壮苗 为缩短根株培育时间 ,夺…  相似文献   

12.
陈振东 《中国蔬菜》2006,1(6):40-41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福建省开始引种试种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十年来,芦笋已成为东山县、漳浦县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是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也是福建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3.
芦笋是赣榆县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000hm2,其营养丰富,还具有抗癌、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为了提高芦笋的产量、质量与效益,近年来,我们在欢墩镇芦笋园区开展了日光温室芦笋促成栽培生产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鲜笋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南京、青岛等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目前芦笋栽培面积超过3866.7hm^2,而芦笋产区现阶段栽培的品种主要以加州的玛丽华盛顿及UC系列居多,其嫩茎细而老,笋龄大多数在8a(年)以上,逐渐步人衰产期,已不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芦笋品质的需求。为此,笔者从美国、荷兰、日本引进6个芦笋品种在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田间栽培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本省栽培的熟性早、优质、高产绿芦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芦笋生产的发展,芦笋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年定植多年收获,使芦笋田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加上多年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使芦笋生产出现连作障碍,成活率降低,严重影响了芦笋生产和农民收益,成为芦笋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探讨芦笋连作障碍的机制,寻找相应的克服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芦笋又名龙须菜,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名贵蔬菜,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之一。山东省定陶县蔬菜办大力推广出口芦笋无公害栽培,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当地种植业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以芦笋秆为试验对象,筛选以芦笋秆为主料栽培杏鲍菇的最适菌株和栽培配方,探讨其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通过观察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等来确定最适菌株及栽培配方。结果表明,杏-Y杏鲍菇为最适菌株,30%芦笋秆为最适添加比例,芦笋秆可应用于杏鲍菇栽培。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品种3年生芦笋蔸子移栽至有机土和普遍土日光温室,定期采收芦笋嫩茎,比较其秋冬茬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有机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同期移栽、同期采收的3年生普通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而不同栽培方式芦笋嫩茎采收的经济系数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9.
石刁柏( Asporagus officinalisL. ),别名芦笋,属百合科雌雄异株的多年生宿根蔬菜。栽培品种的嫩茎具有显著保健及特殊治癌疗效,在国际市场非常畅销。 据有关资料记载,芦笋原产欧洲及西亚,过去我国发现在新疆西北部及黑龙江沿岸有芦笋野生种,栽培品种则都是从国外引进的。1985年笔者之一汪子成发现甘肃省徽县北部山区有散生石刁柏多株。为进一步摸清徽县境内野生芦笋的资源状况、分布和生态环境,为栽培驯化提供依据,于1991年8月进一步完成了野生芦笋的资源调查。 调查方案及方法 一、调查方案 根据“欧洲、亚洲许多河流水沼地上都可遇见野…  相似文献   

20.
芦笋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但露地栽培受气候的严重制约.按照芦笋的生物学特性,在武汉地区11月至翌年的3月属芦笋的休眠期,只有当地表温度达到或超过11℃时,鳞芽才开始萌动,并相继长出嫩茎,因此,人们无法常年吃到新鲜味美的芦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除加大力度研究芦笋的春、秋季高产栽培技术外,近两年还对芦笋的反季节栽培进行了大胆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其反季节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